《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四
五代十国,南方战局相对平稳。执政者“政事不修,纵情享乐。”以艳情为主调“风格柔靡”的词大行其道。到国败人亡,李煜出来抒国破家亡之恨,让一己之情,寄于词中。充满伤感情怀。
至宋代,王安石出来,“一洗五代旧习。”再延续到苏轼“突破艳科藩篱。”开创豪放派。让词的格调发生转变。
词在表达方式上沿袭前人,在思想感情上又不能突破,及至黄庭坚出来,便重视创新,以“在修辞表意的技巧上出奇制胜。”用“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形成“江西派”。这给“协音律,重典雅为评词的标准,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的李清照,柳永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注重格调时,提供了机会。于是,一种清新明丽,委婉,细腻而深刻地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婉约词派”应运而生。而对格律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格律词派”也进入主流。
在宋代,词已不再是达官贵人,官宦人家的专用工具,更多的时候成为了文人们共同拥有抒发情感或相互交流感情的通信工具。步韵和诗,和词在宋代已不鲜见。陆游和唐婉的和词更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宋代重文轻武,执政的大都是文化人出生,这给尚文的宋代社会提供了后续保障 ,使平民对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尚文的作风让文化人面对社会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柳永,姜夔都是屡试不弟的落魄文人,但他们在生活中,作为词人同达官贵人共同交往时,并没有遇到更多的障碍,这也使得落拓的文人们在创作作品时,少了羁绊,这种结果促进了那个时代词的大发展。
诗歌以词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诗歌依附于音乐,更贴近生活。适于演唱,乃是实用主义驱使。
从适应社会,迎合大众出发,词的短小和缺少故事情节之短板,使其很难普及和吸引更多的大众群体。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词便演化为元曲。让所表达的情绪依附于以故事情节来传递思想感情,便有了更适于传播的戏剧。
由宫调和曲牌组成的元曲,虽然在创作上同词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易于演唱的特点,对于普世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不同词,仅限于文化人之间相互沟通。元曲通过戏剧演唱出来,对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