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诗技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5-12-7 23:06 编辑

现代诗技臆
诗异说(现代诗创作观念与技巧之一)


关于现代诗:现代一词起源于西方,实际上现代文化就是西方文化的移植。我们学习西方,过去一直沿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拿来主义观念,没有从根本上革除裹脚思想,这种不彻底的革命精神,导致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我们想前进又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祖训,总是害怕数典忘祖,所以面对人文科学的时候,就总是徘徊不前,迈不开步子。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们对西方人文科学开始逐渐适应。这从中国的动画片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我们过去的动画片,总是太在乎中心思想,注重教育意义,像“猴子搬家”这类动画才能走上舞台。一部动画片要走上舞台,总是在反复强调主题思想“寓教于乐”,忽略了儿童在生长期所需要的天性。让本是给天真儿童带来欢娱的娱乐性动画片,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当我们引进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蓝精灵”等无主题的娱乐动画片,我们发现这些动画片伴随着我们下一代成长后,我们的下一代并没有因此变傻。于是,我们也学会了以娱乐的方式来制作“熊出没”。也就是说,我们放弃了传统,但并没有因为放弃传统而变得孱弱。

传统是一笔财富,但并不是说我们成天守着这堆财富,不思进取,才是对传统的尊重。对于传统,我们只有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才能让其成为我们引以为荣的骄傲。否则传统就将成为一种负担,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成为一种羁绊。

诗歌在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些历史和传统中成长的诗歌从此走上了一条规范的道路,这就是律。律是对诗的约束,这种约束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外在的注重形式,内在的注重本质。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内外兼修,但往往是金玉其表。对形式的追求胜过对本质的探索,于是对诗歌外在的律要求越来越高,最后细化到每句甚至是每句的每一个字上,这样来格。当段落句式字数音韵平仄这些外在律走在一起,形成一个固定的格律模式后,我们为了迎合这种外在的形式,生搬硬凑的将我们的感情和情绪塞进这些模式文字里,结果我们学会了套用模式,用“填字”的方式,像生产制造机械产品一样生产诗歌。

现代诗是诗歌史上的革命,美国人惠特曼将诗歌的外在律破坏以后,诗歌从此走上了一条自由成长的不归路。现代诗破坏了传统,沿着诗歌本质的道路野蛮地生长。现代诗对于我们这种有着诗歌传统和历史的国家来说,几乎就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现代诗在上世纪初的“五四”以后随新诗一起来到中国,那时的历史并不长。而我们并没有追根溯源地对其进行移植。我们对现代诗的认识,就像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样,并不是从原产地直接引入,而是通过日本间接植入。中国的现代诗在其生长过程中,似乎也产生出类似的流程。这就是,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认识到现代诗内在律和外在律,将裸体诗歌的概念提出来,提倡自由诗,成为现代诗理论的吹鼓手和践行者。而冰心走的另一条路则是,在通过学习惠特曼而成功的印度诗人泰戈尔那儿获得营养。





一个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人时,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却记不起他的一首诗,甚至是其中的一个句子。
这是诗坛的耻辱。也是诗人的耻辱。

蓝皮书《现代诗技臆》

内部资料,原创,限量收藏。


作者亲笔签名,盖章。

联系电话:15922737157     qq:2472562133  

联 系人:韦仝(自号:南山匹夫)
此原创资料为中国当今一流诗歌高手,经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总结而成,可谓厚积薄发。其中的部分内容,在网络上分享后,被众多网友转载和收藏在自己的空间和博客里,作为珍藏。
此原创资料相当于一部行军作战的兵书,是写诗品诗鉴诗的典藉。是指导现代诗创作,技术操作的一部工具书。

这本近十八万字的原创作品,引用范例的时候,在能够达到相同效果时,大量引用“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国网络诗歌选》,及其民刊等中的作品。为了对这些作者表示敬意,让他们在诗坛里也有个青史留名机会,每个被引用作品的诗人,都特注明了姓名。在此对所引用作品的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谢意。





目录
诗学
关于诗的问答         …………………………………………………………………………4
诗人意识          ………………………………………………………………………………5
关于诗人          ………………………………………………………………………………6
潜在诗人          ………………………………………………………………………………6
诗的结构寻根谈        ………………………………………………………………………6
诗的形成过程         …………………………………………………………………………7
情感逻辑          ………………………………………………………………………………9
形象的断裂        ……………………………………………………………………………10
诗的生存权利        …………………………………………………………………………11
关于诗和创作        …………………………………………………………………………12
诗的思想和抒情       ………………………………………………………………………13
诗之所忌         ………………………………………………………………………………15
从语言到逻辑        …………………………………………………………………………15
从语言到形象        …………………………………………………………………………17
从语言到形式        …………………………………………………………………………18
从语言到语言        …………………………………………………………………………20
从语言到情感        …………………………………………………………………………22
从绘画看诗歌        …………………………………………………………………………25
中国诗歌演绎        …………………………………………………………………………28
诗的定位和写作:诗歌为谁写    ………………………………………………………46
再说诗人         ………………………………………………………………………………47
还说诗人         ………………………………………………………………………………49
续说诗人         ………………………………………………………………………………50
诗坛政客         ………………………………………………………………………………50
诗坛的腐败诗人的堕落及其方向   ……………………………………………………52
网络诗歌的发展及其前景    ……………………………………………………………54
致中国诗歌流派网的公开信    …………………………………………………………55
民主精神比诗赛更重要 ——谈谈网络诗歌大赛 …………………………………56
好诗的标准          …………………………………………………………………………58
民主公正的招唤 ____漫谈网络诗赛的前景   ……………………………………59
对网络诗赛的一点建议       ……………………………………………………………60
从中国诗歌流派网“网络诗赛”的倒退看诗坛腐败 ………………………………61

诗艺
诗技        ……………………………………………………………………………………64
案例分析         ……………………………………………………………………………74
表现角度再探讨     ………………………………………………………………………78
现代诗的形式     …………………………………………………………………………80
独自感受      ………………………………………………………………………………82
从八十年代的读书笔记里寻找现代诗技巧      …………………………………83
创作经验谈        …………………………………………………………………………86
诗探索同盟“关于创作”的一次沙龙聚会 …………………………………………92
诗歌的分类        …………………………………………………………………………92
现代诗赏读        …………………………………………………………………………94
新世纪职业诗人宣言    ………………………………………………………………112
非主流诗歌表达方式    ………………………………………………………………114
发表是一门学问     ……………………………………………………………………129

诗话及其它
八十年代的流火岁月遗事  …………………………………………………………135
不幸的诗歌,幸运的人   ……………………………………………………………138
想起一个叫岩松的兄弟   ……………………………………………………………142
八十年代的读书生活 _《野鸟》来了  …………………………………………144
我和“中国诗歌”有个约会   …………………………………………………………145
从傅天琳走红李钢落俗说起    ……………………………………………………147
宋庄的诗人们     ………………………………………………………………………148
宋庄物主义      …………………………………………………………………………151
闲人于贞志      …………………………………………………………………………152
漂泊是一种生活     ……………………………………………………………………153
界限诗人界限分明    …………………………………………………………………155
界限有必要分得这样清吗  …………………………………………………………157
从“界限”说重庆文学    ………………………………………………………………159
从“大家论坛”看重庆文学的堕落 …………………………………………………160
从三代人看诗歌的发展   ……………………………………………………………161
又见天春      ……………………………………………………………………………163
闲说王光池     …………………………………………………………………………1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9 23:3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购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15:45 | 只看该作者
加QQ吧,2472562133或电话加微信也行。
我发图片给你。手机在论坛上发图片不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5:1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向“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国网络诗歌精选》及其一些诗歌民刊,网络和公开发行物成为公众资源,所提供下列人员作品成为学术探讨和范本致谢。
冰雨  北城  重庆子衣  蝶雨  龚学敏  红线女  红硕叹息  海灵草  湖北一滴水  剑东  静川  李晓旭  李长青  流泉  来小兮  彭俐辉  彭勇  苏堤春晓  朔阿云  王运用  欣赏坦然  许星  潇潇  杨治军  余幼幼  野鹰  衣水  周承强  张守刚  吴海歌  秀英  洋滔  王京  韩庆成  兰州青青子衿  非白  张强  涂国进  欧学光  沉戈  未满  于坚  宁可  李亚伟  胡东  柏桦  韩东  梁晓明  小君等

如有渴望在公众资源媒体上展示,又虚伪地说自己的作品不愿成为公共资源的作者,如有作品不幸被《现代诗技臆》所选用,成为了探讨和学习的范本,请立即通知南山匹夫,以便在《现代诗技臆》文本中立即删除。《现代诗技臆》已便将机会留给更多写好诗和好诗句,渴望将自己的作品成为公共资源的作者。
特此申明和敬告。


对诗歌的热爱,也是有境界的。
这如同球迷,为了心仪的球队,见他们输球,一流的球迷,会跳楼。
二流的球迷会砸电视机。
三流的球迷骂骂了事。
假球迷就不摆了。
非球迷则说"别个输球关你卵事"。
海子得到尊重,是他对诗歌的热爱超过了生命。海子就是一流的诗迷。

为自己活一回,做自己喜欢又能做的事。
张艺谋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一辈子不缺这点钱,不要因为一点金钱的支出,让自己忍受折磨。错过自己想干又能够干的事,饱受精神摧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7:5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之一

中国诗歌演绎

诗歌最早的兴起,在中国,大致是用来抒情的。从“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 ”。到春秋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将诗看成抒发个人感情和生活中的一种经验学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歌,在让人获得经验的时候,也让人学会思考。“不学诗,无以言。”不懂得诗歌的表现方式,就很难将经验传递出去,和大家产生沟通。在上流社会,诗歌还常常作为一种外交辞令,来调和气氛。诗歌同实用相结合,是实用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或者说充满现实主义情结。
《诗经》里的诗,风,是地域性的,且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作者,有上层的官僚地主,也有下层的市井百姓,且多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在这里,诗里所表达的生活,有很多就含有地方风俗。这些诗,所反映的内容也以抒情情歌见长。特别是那些底层劳动人民,在繁重的体力劳作中,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当然他们所表达最多的还是爱情。怨妇也好,抱怨也罢。有些诗其实就是人们在劳动工作中,或工作的间隙,为了减轻工作压力,边工作边唱的。在底层体力劳动者中,现在也还流行着:“生活不谈屄,活路少做些。”的说法。
雅,是官僚地主,在聚会或餐饮时,对现实不满,发发牢骚或相互捧场,互拍马屁,抑或是为调节现场气氛。而搞的一种餐饮文化活动。诗歌在这种时候,是附加在生活中的一种润滑剂。现在所说的互庸风雅,大概就是在生活或工作中,为调节生活或工作劳动中沉闷的气氛,而添加的一点小情趣。以发牢骚达到转移视线,逃避现实的目的。大雅,有时也有对社会不满,通过发泄不满情绪发牢骚的方式,来规劝统治者。
颂,是祭祀歌颂。及其对神灵的敬畏。抑或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国家活动。颂,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活动,也是一种礼仪。而且是以肯定和赞扬的方式来进行的。
总的说来,诗经的风和雅,都是从抒发个人感情出发,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不论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或站在大众的立场(希望社会安定和谐),风和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记录个体情感的方式,向外辐射。
《诗经》反映的年代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共五百年。
从入世的诗歌到出世的诗歌。从实用主义到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所经历的另一个过程。
战国时期,屈原出来,诗开始寄情于神话人物,关注社会。用浪漫主义方式,将现实寄托于神话人物,抒发自己情感。以《离骚》代表的诗歌,将浪漫主义推向高潮。
“人们通常以风骚分别代表先秦文学的两个发展阶段,风是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即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过去,有文学气质的人,能吟诗作赋的人,被称为骚人。 ”
《楚辞》表达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让浪漫主义情节开始彰显。从屈原《离骚》到宋玉《九辩》,都散发出这种气息。
到西汉研究《诗经》者对诗再作总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再次强调个人情感抒发。

西方诗歌的发展同东方中国诗歌发展却不相同。西方诗歌一开始就是浪漫主义的英雄史诗和神话。从荷马到但丁,从希腊到罗马。西方诗歌从叙事开始,用小说的方式讲述着。我们将其称为叙事诗也好,诗体小说也好,西方的诗歌一开始总是长于叙事,而乏于抒情。从希腊到罗马,诗歌也从文字讲述的方式,走上舞台,成为依附于戏剧上的脚本,诗歌语言也成为戏剧台词。
这在亚理斯多德《诗学》里作了细致的说明。“(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 “称他们为诗人不是因为他们会摹仿,而一概是因为他们采用某种格律。即便是医学或自然哲学的论著,如果用韵文写成,习惯也称这种论著作者为诗人。”
西方人从神话人物开始,也关注现实社会,这些现实主义题材,大多还是通过神化人物来表现的。“初时诗人们碰上什么故事,就信手拈来;现在最完美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家族的故事。”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也开始采取象征和暗示。“如老年之于生命,有如黄昏之于白日,因此可称黄昏为白日的老年,称老年为生命的黄昏。”
在西方“悲剧比史诗优越,因为它比史诗更容易达到它的目的。”亚理斯多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史诗向悲剧转化的时代。这部著于公元前335年的著作正好处于中国的战国时期。
公无前35年左右,在罗马,贺拉斯的《诗艺》里,谈到诗的时候,诗歌已经衍化成戏剧的台词。《诗艺》里说:“情节可以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通过叙述。通过听觉来打动人的心灵比较缓慢,不如呈现在观众眼前,比较可靠,让观众自己亲眼看看。” 又说:“据说悲剧这种类型早先没有,是忒斯庇斯发明的,他的悲剧在大车上演出。”
从衍化的过程来看,史诗之后的西方诗歌一开始便是依附于政治用神话故事情节来对世人进行道德教化。以规范世人的道德行为。为了使这些道德成为世人的行为准则,而采取普世的戏剧方式进行传播。西方诗歌看似以出世的神话为背景,实际上所表达的都是世俗的行为规范。
“西方诗歌以史诗为传统,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传统。各自占着主导地位。史诗不是凡俗日常的世界,是超越凡俗的天地。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中国抒情诗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表现现实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喜悦和悲哀。”
西方注重实用性。像基督教一样,用入世的方式进入,就容易被人们接受。从这里看,西方诗歌和西方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种入世行为。由外向内或直接深入社会,用艺术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干预。史诗过后的诗歌用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绘画用来记录历史。(西方从人文主义革命以后,绘画的主体就转成了对历史的记录。)而中国诗歌和中国绘画一样,以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回避现实,追求浪漫。都采取了一种出世的方式,逃避现实社会。(中国画的主流以山水为宗,后来的人文画,也是以花鸟为主。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社会。)像中国的道教一样。采取出世的方式。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史诗《格萨尔王》诞生在西藏。西藏过去一直是个政教合一的地方。从这点看,跟西方倒有几分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2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5-12-15 19:41 编辑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一

中国社会进入汉后,政局趋于稳定。一些权贵和有闲阶层出现。他们没有物质生活的困绕,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新的追求。希望通过文学来提高生活品味,从而同底层的劳动者拉开距离。
诗歌开始分裂成乐府和赋。一种是适于唱的,一种是用来诵的。唱的,主体从继承传统出发,迎合大众需求。诵的,主体为适应新兴权贵需要,以粉饰太平。从这两种形式上来看。要用来歌唱,有两个局限,一是音韵,二是字数。音韵不和谐,唱不出来,字数太多的宏篇大论,词藻华丽,不易记,也难唱出来。
而很多说理的文章,要通过叙述来完成,靠唱诗很难表达,这类题材显然就更偏向于便于朗诵的赋。赋用于朗诵,对音韵的要求相对就显得宽松。且没有字数的限制,这样鸿篇巨制华丽词藻堆砌的句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两个方向不同的诗歌体裁几乎是平行发展。只是适用的地方不同。在汉初,汉赋主体从抒情小赋开始,走向“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 大赋。
达官贵人对赋的铺排夸张,堆砌词藻,韵散结合独有偏爱。赋,便成为少数贵族阶层专享的体裁。写赋体的甚至可以以此为生计,从“千金重买相如赋(东坡词)”就可印证。
反观乐府,这种用于歌唱,“集民间歌谣,和一些文人制作的歌功颂德的作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叙事性为主,适于大众的题材和表达方式,则缺少活力,这说明汉初的总体经济是落后的,人们在忙于生计后,还无暇顾及适情雅趣的文化生活。少数达官贵人,他们追求的不是平民的适情雅趣,他们更看重显贵的身份。于是,极尽夸张,铺陈的赋体占据上风。赋体开始盛行于这个时代。“这种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用堆砌华丽词藻来表达的方式,为达官贵人所推崇。使御用文人成为汉初一道景观。但这种脱离生活,没有独特感受的创作,最后便衍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司马相如也只好“为赋新词强说愁。”
可以演唱的诗歌,使用通俗的文字,甚至俚语,有着强大的普世情节。加之能用音乐来演奏,乐府也就慢慢的变得重要起来。成为宫廷里和一些特定环境中,一种常用的文艺活动,这个时代的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已有五言诗出现。但其主要还是用于记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故事。
西汉末年,战乱频繁,生活动荡,有闲阶层淡出社会,大赋缺失了关注。在波动生活面前,人们也缺失了那份对文字去细品慢嚼的耐心。赋的主体在东汉后有“向抒情小赋发展趋势。” 到晚期,以 “闺思和愁怨,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建安时代,连年战乱。经济萧条,人口剧减,民生凋敝。”底层劳动者基本上丧失了创作的原动力。诗歌发展继承和推动的责任落到了新兴贵族和官宦及其子弟肩上。曹操出来,“在政治上革除旧制。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所以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叙事为浓烈抒情所掩盖,写景的目的也是为了抒情。”
诗歌从娱乐消遣的主流又回到“诗言志”的轨道上来,诗人们根据自己的创作态度,创作诗歌,让诗歌从新回到抒发个人情感中来。在形式上已达到五言诗的成熟境地,追求辞彩华美但又不假雕饰,情之所至,色彩缤纷。
政始时期,司马氏在权力争夺中,为了巩固权势“在政治上大杀名士。在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为了明哲保身,找到老庄思想为依托。以逃避社会的方式隐匿于现实生活中。“他们崇尚老庄,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进入诗歌创作,就为在文学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
表现在其作品中,就是“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翱翔的无何有之乡,一个心境澄明与道合一的人生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山匹夫 于 2015-12-15 19:44 编辑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二

两晋和南北朝,在北方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但在南方却相对稳定,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及其官宦子弟,受道家思想影响。采用避世的方式隐藏自己,诗歌开始出现逃避现实社会的趋向。出现游仙诗和玄言诗。到陶渊明谢灵运出来,“把田园生活带进了诗歌,让浪漫主义回到现实生活中,寄情山水以排遣。”
面对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王朝迫于自保,早已失去斗志。这使得贵族及其士人大多抱定得过且过的思想,贪图和享乐生活,以期来麻痺自己。为逃避社会责任,他们寄情于文学之上,就是在表达方式上的突破。
这个时期的南方地区成为了诗歌发展的主流。这里“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在比较安定舒适的环境中,代之以一种平庸写实的内容。由于入世太深,他们虽有飘逸的神采,美丽的容颜,风神姿态潇洒风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平庸,着眼于物欲与感官,而没有任何理想色彩。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技巧方面发展。这些拟作,虽在思想上无足观,但在艺术描写上却更加细腻。”
这时期的诗歌出现 “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这个时代 “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在诗歌的写作形式上,这时期的诗人沈约谢朓还共同提倡写音律协调,注重对偶的“永明体”诗歌,也使诗歌有了格律倾向。
从艺术的角度去规范诗歌形式。使 “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从纯艺术的标准出发,“永明体诗歌创作朝着装饰与休闲的方向发展。”同时期发展的还有沉靡于享乐的宫体诗。“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辞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兴起。“宫体诗尚娱乐,重写实,重抒情,非功利。”使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
魏晋南北朝,受道家思想影响。诗歌开始出现避世心态,寄情于山水之中,用出世的态度,浪漫主义风格,让诗歌回到现实生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9:4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三


中国社会从隋开始,科举实行。使读书之风盛行,文人增加。用诗表达情感,用文字游戏来调剂生活,在生活中逐渐增加。
到了唐代。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政治上科举取士,读书蔚然成风。文化对大众普及,也使得更多的阶层有了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安定富足的生活中。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体现在文学上,就是对诗歌的关注。于是,迎来送往,相互唱合。也被文人广范采用于诗歌中。从而使诗歌走向大繁荣。
隋唐诗歌,不仅言志,很多时候还成为大众休闲娱乐或相互传递情绪,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既有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讴歌进步理想。”也有王维们的山水田园诗,王昌龄们写闺情宫怨的闺怨体和“抒写作者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生动再现唐代诗人奋发昂扬精神面貌”的边塞诗。及其李白们的浪漫主义和杜甫们的现实主义。
这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多元化。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面目也焕然一新。在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盛世社会里,对于那些生活安定的文化人来说,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对诗在表达形式上进行探索。从好听,易诵等观念出发,对诗的表达形式从音韵节奏到字数上进行限制。到沈佺期,宋之问出来“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法度明矣”。五言、七言律诗开始规范。对诗歌体裁规矩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这些规矩的细化,使诗歌出现另一种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词。
词。从表现形式上改变了诗的架构,对于音韵,平仄,字数要求更为严格。这些律对作者自由发挥的限制,使词成为一种工匠式的文字堆彻。写词得按词牌一个个将字填进去,因此也叫填词。这种拘于法的游戏规则,在很多时候限制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由发挥。因词害义,也成为词一大缺陷,常为诗人们所诟病。
词的出现,让原本想从音乐中独立出来的诗歌又回到音乐中去,为大众服务。唐人温庭筠用重娱乐方式“以词藻华丽,色彩浓艳,写女性的闺情,相思”的“花间词派”,让词这种建立在诗歌之上的表达方式,重新回到生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20:1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四


五代十国,南方战局相对平稳。执政者“政事不修,纵情享乐。”以艳情为主调“风格柔靡”的词大行其道。到国败人亡,李煜出来抒国破家亡之恨,让一己之情,寄于词中。充满伤感情怀。
至宋代,王安石出来,“一洗五代旧习。”再延续到苏轼“突破艳科藩篱。”开创豪放派。让词的格调发生转变。
词在表达方式上沿袭前人,在思想感情上又不能突破,及至黄庭坚出来,便重视创新,以“在修辞表意的技巧上出奇制胜。”用“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形成“江西派”。这给“协音律,重典雅为评词的标准,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的李清照,柳永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注重格调时,提供了机会。于是,一种清新明丽,委婉,细腻而深刻地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婉约词派”应运而生。而对格律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格律词派”也进入主流。
在宋代,词已不再是达官贵人,官宦人家的专用工具,更多的时候成为了文人们共同拥有抒发情感或相互交流感情的通信工具。步韵和诗,和词在宋代已不鲜见。陆游和唐婉的和词更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宋代重文轻武,执政的大都是文化人出生,这给尚文的宋代社会提供了后续保障 ,使平民对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尚文的作风让文化人面对社会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柳永,姜夔都是屡试不弟的落魄文人,但他们在生活中,作为词人同达官贵人共同交往时,并没有遇到更多的障碍,这也使得落拓的文人们在创作作品时,少了羁绊,这种结果促进了那个时代词的大发展。
诗歌以词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诗歌依附于音乐,更贴近生活。适于演唱,乃是实用主义驱使。
从适应社会,迎合大众出发,词的短小和缺少故事情节之短板,使其很难普及和吸引更多的大众群体。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词便演化为元曲。让所表达的情绪依附于以故事情节来传递思想感情,便有了更适于传播的戏剧。
由宫调和曲牌组成的元曲,虽然在创作上同词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易于演唱的特点,对于普世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不同词,仅限于文化人之间相互沟通。元曲通过戏剧演唱出来,对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20:1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五


宋元以后,明清诗歌的形式及其思想体系,大多沿袭旧制。
这一时期在西方,1848年左右,英国有了宪章派,法国有了欧仁,鲍狄埃,德国有了海涅。他们已经开始创作无产阶级文学,他们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文学,在美国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提出了“打倒权威”,“相信自己”,突出“自我中心”。颓废的忧郁诗人爱伦,坡,成为了法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波特莱尔的“精神支柱”(1857年《恶之花》)。美国人“惠特曼在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认为一切优秀的诗作,无论是内容抑或形式,都应具有民族时代的特色。”1855年《草叶集》问世。
中国诗歌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梁启超,黄遵宪出来“倡导‘诗界革命。’要求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这时期的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但同时强调保持旧风格,结果也就是‘旧瓶装新酒。’”像戊戌变法一样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对旧有的形式和表达方式终无实质性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9 04: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