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池莉将出版《池莉诗集》:写诗是拯救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池莉将出版《池莉诗集》:写诗是拯救自己


翻开今年第12期《上海文学》,九首池莉的诗作跃入眼帘。事实上,以小说家的身份为大众熟知的池莉,从十八岁以来从未中断过写诗。只是,她一直将诗歌作为“私人用品”,只在私人场合分享。缺少诗意的时代,精神饥渴的人们渴望着诗情的滋润。池莉,这一次以诗的方式,与你相遇。

A 期待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诵会

12月初,池莉带着自己的小说作品赴德,以朗诵会的形式与德国的同行、读者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德国的日子,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做过的每一场朗诵会,都让池莉兴奋不已。

在国外的活动,通常体量都不大,参与者的人数多在十几二十人。可是,在波茨坦的那场朗诵会,来了近百人,而且来的几乎都是德国人。一个小时的朗诵会,池莉朗诵了小说《生活秀》中的片段,听众们直呼不过瘾,一大帮人相约一起晚餐,菜一道道上,餐桌旁的他们依然热烈地讨论着文学话题,还有的人则不停地追问池莉更多关于《生活秀》的内容,“之前发生了什么?之后故事是怎样发展的?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

被读者们的热情感染的池莉,一边不停地回答着提问,一边略有遗憾——如果是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效果一定会更好。“诗歌作为独立的文学单元,精气神相对集中,作者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表达集中在字面上,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效果会很好。”池莉说,即将出版自己诗集的上海浦睿文化公司正计划着诗集出版后举办一些小型的诗歌朗诵会,对此,池莉十分期待,“我会很喜欢那种小范围的、很有激情的朗诵会。”

B 好作品要有真实的生活逻辑

最近这一年来,中国的影视圈最热的一个词莫过于“IP”,所谓“IP”指的就是“能被改编的知识产权内容”。早在IP热之前,池莉的许多小说都已经被改编为影视剧,且获得了很不错的收视率和票房。为何池莉的小说如此受到影视剧改编的青睐?池莉说,一开始自己也不明白此中缘由,“我的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时候并不容易,往往最后都是提炼出一个爱情故事,但并没有把原作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反映出来。”

这几年,看了大量的国外优秀的电影作品,比照自己的小说,池莉大约明白了自己作品受青睐的原因:“我的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是真实的、可信的、有生活逻辑的,都是‘说人话的’。相比那些基本逻辑常识都破裂的文本,我的小说提供改编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好用的。我觉得电影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视觉语言,就是要让人觉得所讲述的故事是真的,即便是虚构的——比如童话——也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如果电影把真的都变成假的,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C 拒绝赶潮流只为让孩子更快乐

最近,池莉的女儿吕亦池刚刚过完了25岁生日,她要求妈妈:以后不要再向外人提及她的年龄了,对此,池莉欣然答应。

“我和女儿的关系,过去是母女,我会照顾她,教育她,现在,更像是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女儿,我是大女儿,她是小女儿。有事情的时候,互相商量,互相支持,平时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很肉麻地腻在一起。”池莉这样形容自己和女儿的关系。

成为母亲的这二十多年来,池莉先后为女儿写过三本书,亦池5岁时,池莉写了《怎么爱你也不够》;亦池升入大学时,池莉写下了《来吧孩子》;亦池完成学业时,池莉为女儿写下了《立》。三本书里,有池莉作为母亲对女儿浓浓的爱,更有身为作家的池莉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池莉说,中国人太害怕寂寞,凡事爱跟潮流,比如在教育上,就常让家长和孩子都累得不行。而她并不以大众的观点去要求女儿。“我带着孩子扛过来很多压力,全班都参加课外培训班,只有我女儿不参加。结果还不错,她学习挺好。”

问池莉,假如有机会重新来一次,还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吗?池莉说:“如果可以重新来一次,我会放得更开,我才不怕呢!我会让孩子更加快乐!更加快乐!更加快乐!因为中国孩子太少快乐,太不快乐,太难快乐。而生命本身真的那么脆弱,短暂,无聊,或者过于严肃。”

女儿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是否能够出人头地,都不是池莉特别在意的事情,她欣慰和开心的是“女儿很正常,很健康。”

从来不追着潮流走的池莉,也鼓励女儿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潮流,看起来很强大,很多人都在那么做,如果你和它较劲,当然会感受到压力,如果你不理睬它,它也就不存在于你的生活中了。”

在德国做文化交流活动期间,池莉住在当地年轻人开的小酒店里,年轻的酒店主人让池莉十分感慨,“你看,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种活法,只要愿意去劳动,去开拓自己的空间。”

对话池莉:写诗是拯救自己

这是作家池莉第一次因为诗歌接受采访。诵读着“爱诗一辈子,但/一辈子写出来的诗句/为数戋戋”的诗句,池莉以“诗人”的身份,与我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诗歌的对话。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文学》上的《池莉诗组》,让熟悉您的读者第一次读到您的诗。这九首诗,渗透疼痛和沧桑,亦透露历经世事后的通达。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心态让您从小说和散文创作转而写诗?以前有过尝试吗?

池莉:发表在《上海文学》的9首诗,是我即将出版的《池莉诗集》里的诗作,这是我生平第一本,可能也是唯一一本诗集。我十八岁开始写诗,这么多年里,从来没有停止过写诗,诗是我文学世界里的“私人用品”。以前,我从来没有出版过诗集,一些朋友读到我的诗,开玩笑说越写越好,越写越震撼了。于是,在朋友们的“怂恿”之下,才决定了出版这本诗集。对于我来说,小说、诗歌、散文,这几种不同的文学式样都是我喜欢的,一直是都会写,不存在调整或者转变。

星期天夜光杯:这不是一个诗意的年代,偏偏,诗歌却在民间流行。余秀华的诗歌红遍大江南北便是一例。在您看来,这种现象缘于什么?而您,在新写实主义小说领域大领风骚之后,却选择返回少女时代的梦想,是因为什么?

池莉:现在的确不是一个诗意的时代,而是焦虑、干涩、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时代。也许正因如此,有那么一些精神干渴的人更需要诗了吧。这几年我读的诗更多了。写诗的人好像也多了。2014年8月到11月,我在美国写作,我写了小说,但更多时候诗句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那段日子里,我写了很多诗。写诗是滋润自己,解救自己,拯救自己。诗歌就像水和空气,对于我来说非同小可。

星期天夜光杯:您以往的小说充斥着烟火气、对小人物命运的体察和关照。正因接地气,它们一再被改编为影视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武汉鸭脖也因您的作品而走红。但这几年,您的创作似乎有所转向?

池莉:我的小说的写作宗旨20多年来没有变过,也永远不会变——我必须写中国人当中个体的人,那些特别真实、卑微,内心有魔鬼也有上帝的普通人。但是,我会调整写作中的文字表述方式和技巧,希望用新的方式把小说写得更好。这是一个信息量特别大的时代,新闻很容易成为文学的一部分,我要极力排斥文学的新闻化,小说的创作时间会更长一点。

星期天夜光杯:对您而言,诗歌、小说、散文分别意味着什么?

池莉:文学对我而言意味着我活着,是居住的空间。诗歌相当于窗外花园中的植物、小虫,以及大自然的一切,和我心灵沟通的点点滴滴。小说是文学之屋的屋脊、砖瓦,散文是除了屋脊、砖瓦这些硬朗的支撑之外的所有内容。



             作者:朱凌    来源:《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18: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