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3|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 龙 三 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 龙 三 章
蔡 旭

走访明十八先生墓

跟随南明永历帝反清复明的18位朝臣坚贞不屈,杀身成仁,在黔西南安龙县城留下了一座“明十八先生墓”,留下了一派浩然正气。
360多年了,石坊、石柱、石碑与摩崖上刻满了凭吊的诗文。“成仁”、“取义”、“岿然千古”、“天地正气”、“浩然长存”、“碧血千秋”,苍凉悲愤中升腾起缅怀与崇敬。
引起我注意的,是满清朝廷对这些反清志士的态度。
从康熙,到乾隆,到道光,到光绪——
一次次拨款,修墓、建祠、设牌位。
允许官员们祭拜,作诗著文撰联歌颂。
在《明史》、《清史稿》、《贵州通志》、《兴义府志》记载。
这得有多大的气量啊!
是的,不排除是为了缓和汉人及其它民族的反抗,为了臣民对王朝的臣服与忠贞,为了维持清廷的统治。
也不可否认,他们也同百姓一样,钦佩与崇敬为了理想舍生取义的精神。
从康熙,到乾隆,到道光,到光绪,一代代承继。
并不因一次次“换届”,而有所改变。
(2015年12月24日)

站在招堤看风景

杭州西湖有白堤、苏堤,安龙县城有招堤。
有一样的堤,就有一样的人。
我走在招堤上,当地友人指向了320多年前。
那时县城东郊还是一个叫做陂塘的烂海子,洪水季节,县城便成一片汪洋。正是安笼镇游击招国遴捐出俸银2000两,用一道长堤把水患拦腰截断。
一边便有了千亩良田,一边又成了十里荷塘。
我站在冬日的堤上,仿佛望见左边的平畴有稻浪翻滚,闻到右边的残荷有香风飘荡。
放眼看:堤西,山上有半山亭、涵虚阁、省耕亭、一览亭。堤北,是600亩的绿海,贵州第二大的淡水湖。湖畔,有武昌首义副总指挥王宪章将军园。东面,是名为“卧龙”的地下溶洞。
站在醉荷亭里,我不禁为眼前的美景而陶醉。真想和野鸭一起戏水,和白鹭一起低飞,和乌龟一起晒太阳。
我不禁羡慕起安龙——
有白堤、苏堤一样如诗如画的招堤。
有白公、苏公一样的为民造福的招公。
更有把这片风景定名为“招堤”的人——
身在福中,又不忘造福者的安龙人。
(2015年12月24日)

在半山亭相遇张之洞

真没想到,会在安龙半山亭遇到张之洞。
不是在他的老家河北南皮,见到15岁的解元;不是在京试中见到探花。
不是在四川或湖北,见到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的学政。
不是在谅山,见到督战中法战争并取得胜利的两广总督。
不是在武汉,见到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创近代中国实业的湖广总督。
不是在山西,见到惩治官场腐败的巡抚。
不是在京师,见到倡导洋务运动,督办京汉铁路,奏准废除科举的军机大臣。
真没想到,会在安龙半山亭遇到张之洞。
这是在黔西南的安龙县啊,160多年前这是兴义府城。
当地友人告知:没错,这正是他童年成长的地方。
4岁时,他就跟当兴义知府的父亲来到安龙,在这度过11年的时光。
那时,张知府为他倡建的安龙招堤半山亭竣工而大宴宾客,正是11岁的张之洞,即席写下了震惊四座的《半山亭记》。
我看见,《半山亭记》就刻在亭侧的石碑上。
看见这位才思敏捷,文采飘逸的神童,正在吟江山之雄胜,咏风光之秀丽,颂知府之政绩,发“与民同乐”之情怀。
让我跟着他凭栏远眺,得见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一眼看尽春、夏、秋、冬,朝、暮、晴、雨的胜景。
让我跟着他的思绪,同自然,同鸟兽,同宾客,同百姓一起快乐,领略他和他的知府父亲为什么而快乐的心情。
我为一位11岁的小童,舒展的文风,浓重的笔墨,华丽的文采,酣畅的表达,而惊喜万状。
我为一颗幼小的心灵,从小立志,为百姓办好事,为国家多贡献,为后来干一番大事业打下了基础,而赞叹不已。
在半山亭,我听见他在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是的,半山亭之名扬天下,不仅是因了风景,更是因了张之洞!
(2015年12月25——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1:0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从黔西南采风回来,所写的第一篇作业。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6 11:37 | 只看该作者
在半山亭,我听见他在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是的,半山亭之名扬天下,不仅是因了风景,更是因了张之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6 11: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26 11:37 | 只看该作者
上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26 11:47 | 只看该作者
厚重的历史给我们多少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2:35 | 只看该作者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12-26 11:37
在半山亭,我听见他在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是的,半山亭之名扬天下,不仅是因了风景,更是因了 ...

谢谢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2:35 | 只看该作者

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2: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提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12:36 | 只看该作者
西部雄鹰 发表于 2015-12-26 11:47
厚重的历史给我们多少启迪......

确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14: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