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花一世界 ——“冬之恋雪花散文诗会”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花一世界
——“冬之恋雪花散文诗会”读后感


文/地父


       本次“冬之恋雪花散文诗会”结束了,60章参赛作品评出16章优秀之作刊发《诗歌周刊》。据悉,“雪花会”(简称)比任何一次散文诗会都热烈,作品之多,质量之高,已是有目共睹。鄙人也是参赛者之一,且荣幸“胜”出,感谢的话说了太多,故不赘言。
       一路下来,笔者不能说将所有作品读完,但已把获奖作品一一拜读,故写下一点感言,与诸君商讨:
       获奖作品能脱颖而出自有其亮点,编者打出高分也自有其理由。笔者站在一已的观点为获胜者暂时总结出四点,并参照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作品作出刍议。

一、        标新立异

       “陌生感”几乎是创作审美的基本要求。一个艺术品、一篇文章、一首诗、一章散文诗,能够让人产生兴趣、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新鲜”和“陌生”,也叫“能吊起胃口”。有经验的作者,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也是要把握的创作经验。具体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诸如选材、语言、风格、角度、立意等,都要按“陌生”的要求来操作。否则,稍不注意,就会落入“似曾相识”的窠臼。在执行的同时必须估计别人会怎么构思?一般会怎样做?心中有了数,才可避开熟悉、选择陌生,摒弃陈旧、猎取新鲜。最后达到引人入胜、脱颖而出的目的。
       在这点上许多人已尽力做了,但做得较好的是主持人康京凌。康先生是以叙事风格突兀诗意的高手,文风清丽,善表豁达秀雅的文人情怀。他的获奖作品《雪蝶》也不例外。《雪蝶》以一个高雅文人的思维贯穿全部,视角独到,胸襟宽广,心理幽默:“闲坐,真不如凭栏。苍苍莽莽,我就在景致的眼里,凝成另一处风景”。将雪拟人化,形神兼备,细节活脱而出彩:“瞧,这些晶莹剔透的小妖精……骑马或步行。身姿那么轻盈,腰身那么地软”。这哪里是写雪花,分明是在写可人的女性。“这些,让人萌生,要携之私奔的冲动。只不巧,错失了风生水起的年龄”。面临纯洁女子一般的雪花,怎不心旌摇曳,感叹岁月已逝!特别要提到的是几处“小妖精”的出现,个性化的点染别于常态,勾起阅读的欲望。后面的“穿着红鞋的散人”,笔者理解为“红梅”,雪与梅相配虽已是程式,但构成机趣,不多见,就让作品显丰富多彩了。

二、        大爱之冠

       任何作品的主题无不表达一种爱,有大爱、有小爱、有整体的爱、有局部的爱,小爱、狭隘的爱好抒发,大爱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作者有宏阔的胸臆、广博的学识和以小见大、巨细兼融的艺术功力。本次作品用雪花写“爱”的篇章不少,但大多数不尽完美动人,与奖失之交臂。唯蝴蝶编辑的《我愿被雪花吻疼》是文不加点、纯熟而出。
       标题质感,扣人心弦:一个“吻”字,一个“疼”字,矛盾的焦点形成情感的质地。起句不凡,时空深远:“四季的轮回,淹没百年的沧桑。时光的蹉跎,叠翠千年的记忆”。接着从北风一吹、一朵雪花带来万朵雪花、白了大地、纯结了人的心田;由南至北,从田野、小河到少女的花窗,一幅雪世界的画面展现面前。“雪,沿着汉唐的风月,沿着诗经的脉络,不断的落下,落下,落在了长城,落在了黄河……”历史的蒙太奇自然转换,由近至远,由远而近,将思绪拉到纵深,后节的“递进、排比”,简捷形象地勾勒出几千年波澜壮阔的故事与英雄人物:“雪,落在了谁的江山?硝烟挡不住红日的巍峨,男儿们纷纷为你竞相折腰,一首《沁园春》,随着宋词的骨骼,奠定了“还我河山”的豪气”!最后借“唐诗、宋词”的文明指代,反衬出现实的优郁,且点题:“我愿被雪花吻疼”。
       理性与感性,适度融汇;层次清晰,主题鲜明。

三、        地气之源

       现实语境成了诗歌的荒芜地带,只有极少数的人在“荒无人烟”的极地行走。“地气”是当今文坛常出现的词汇,也是抒情文体缺少的稀有之“物”。《一朵雪花里的故乡》是本次获奖作品中少见的具有“地气”的力作,它在多彩的文本中看去平常,尤显可贵。首先感谢编辑的青睐,对现实主义写作的支持,也感谢作者蔡兴乐先生对生养我们的土地的关注的深情!接“地气”的作品还有几篇,但“接”得没那么紧,“挨”得不那么近。蔡先生是用心用情用真实的忧患在接近土地,读佳篇,仿佛看见诗人站在泥土深处、眼眶里有泪水和柔情在闪动。
       无需通篇咬文嚼字地分解剖析,只需读读以下的诗句,你的灵魂就自然贴近了土地:
       “ 冬天再次光临故乡分水岭,那么蛮横,那么专制,既大包大揽又细无巨细。仿佛它是从天上专程赶来,用铺天盖地的爱,庇护这些个无家可归的弱者”。
       “ 面对它,谁也会心甘情愿地交出身体里的一切,所有的文字都显得如此的多余……”
       “此时,我宁静而安详的分水岭,用三间土坯草顶的老屋,构筑起了游子乡愁的避难所。如同这一朵一朵的雪花,并不因为路途遥远,准点抵达。顺着一朵雪花飘落的轨迹,便很容易找到那条回家的路。请给我一骑雪白的快马,我要做那个在风雪中夜归的人”。
       “ 人世间总有太多的不平之事 ,恰如分水岭上的沟沟坎坎。一场如此霸道的大雪,轻而易举,就抹平了故乡的苦难以及沧桑……”
       接“地气”靠的是情感、灵魂和骨子,不是字面,表面的嫁接只是隔靴搔痒,抹不掉内心的疼痛;只要我们担当起责任,有真正的悲悯,“地气”就能贯通热血。
       “地气”是文之源,也是诗之源。

四、        本体致胜

       只要是体裁都有个规范,即“本体”,与风格无关。散文诗是100多年前的舶来品,其本体尚未真正形成,中国的散文诗人们仍在探索。“雪花会”所有获奖作品中,究竟有多少切实符合散文诗的本体?笔者不好妄加评说,只从印象看,笔者更看重叶枫林的《夜色里的雪》:

                                       一
       遥远的夏天深处,一些白色的词组是举着火把来的。
       它刚清理完属于秋天的碎片,就大把大把抓住去年怀乡的门槛上黄杏树的呓语。
       悄无声息的躯体内部,细针般的绵长。
       穿上光阴密制的新衣裳,夜除了洁白一回还捎去一场可以等待的等待。
                                      二
       那时柴扉的洞开毫无意义。
       那时一声马嘶也只是晚归人近乡的情怯。
       那时手持松明照耀流远的夏天,一只松鼠的翻转揪住一颗跌落的松果。

       看不清的终究看不清,明亮的城市现在也不承认它朦胧的足音,会变得迷离起来。
       唯有遥远的事物在熄灭的篝火前,冲洗燃过的木炭,一堆关于绿色的什件,已经被包裹,正在快递途中。

       只要认真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叶先生的这篇作品,无论是篇幅、形式,还是语感,都更接近散文诗文本的规范。作者是在“说话”中利用匠心突出诗意,而不是“歌咏”似地唱出诗意,其心理节奏与行文规律与一般的散文诗有很大不同。
       诗歌与散文诗的最大区别,前者是歌咏与唱颂,后者是“说话出诗意”,都为诗,两者绝然迥异。请看上面标黑的语言,既强化了诗意,又让人有不生拼硬凑的自然之感。这就是笔者曾说的“用散文的笔调写成的诗”。
       这么说,并非否定其他的就不是散文诗,俗话说:“满汉全席,各有味道不同”,不管什么味道、什么胃口,但一定要正宗。这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之所以着重强调这一点,是倡导散文诗人们在长期的写作中,要逐步克服自身的惯性,向“本体”靠拢。

       “雪花散文诗会”处处精彩,篇篇生动,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点到,也不能全盘总结。囿于笔力与学识,说得并不到位,意在推优崇学,共同进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坚信明年的“雪花”更美丽!
                                                                                                                                2015.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8 16:10 | 只看该作者
向大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9: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采风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0-14 21:4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评论,我竟然没看到?作为散文诗主持人真是失职,失礼了地父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5:33 | 只看该作者
胡蝶 发表于 2016-10-14 21:41
这么好的评论,我竟然没看到?作为散文诗主持人真是失职,失礼了地父老师!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坚信明年的“雪花”更美丽!
                                                                            ——哈,真有你的,怎么找出来的?但愿今年再来个“雪之恋”同题!身体好些了吗?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5:59 | 只看该作者
胡蝶 发表于 2016-10-14 21:41
这么好的评论,我竟然没看到?作为散文诗主持人真是失职,失礼了地父老师!

回复怎么不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0-16 16:15 | 只看该作者
地父 发表于 2016-10-16 15:59
回复怎么不显示?

哦,原来是老师发在 诗歌评论 板块了,不在散文诗版块,所以我们没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0-16 16:39 | 只看该作者
周末提读好文章,散文诗界呼唤这样的美文评论,问候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4 14: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