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菊岭耕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二】(恢复)贴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归》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对澳门苦难历史的回望,写得悲愤沉痛。后四句是热烈地喜迎回归,写得场面热烈,情绪激昂。使全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完成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8-4 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归》   这是一首歌颂澳门回归的诗。
   “几经沧桑星斗移,潮起潮落悲哭凄”。我国的宝岛澳门,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窃据占领。以历了四百多年的苦难遭遇,真是“几经沧桑星斗移”。沧桑,即沧海桑田。《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后以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星斗移”,即星移斗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一:“抬头观看,星移斗转,正是三更时分”。斗,指北斗星。星斗变换了位置,比喻时间的推移变化。在这几百年中,形势的汹涌起伏,就象“潮起潮落”。澳门总是沉浸在悲凄痛苦之中,难以熬煎。
   “不堪回首岁月远,呼子唤娘声浪激。”澳门这几百年的苦难岁月,也够长远了,真叫人不敢回头看,越想越难过。在这几百年里,真是母亲呼唤儿子快归来,儿子呐喊母亲要回家。这呼唤,这呐喊,可说是一浪高过一浪地激越、紧迫,这是拟人,也是比喻,更是实情。
   “澳门滩头莲帜扬,妈祖庙前歌嘹亮”。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澳门的区旗区徽上,印着莲花的图案,这莲花的旗帜,在澳门的滩头迎风飘扬,这是回归的标志。澳门人民,喜出望外,乐其甚乐,所以在最信奉的妈祖庙前,歌声更加嘹亮,香火越发萦绕,这充分表达了澳门人民沉浸在欢乐之中。
   “礼炮轰鸣焰花美,笑迎世纪新曙光”。澳门的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的又一伟大胜利,又一可贺可庆的大喜事。为了庆贺回归,鸣放礼炮,震动大地,燃烧焰花,礼花满空。母亲在笑了,儿子在笑了,在这笑声中,迎接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新曙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6-8-8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归》
   “澳门滩头莲帜扬,妈祖庙前歌嘹亮”。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澳门的区旗区徽上,印着莲花的图案,这莲花的旗帜,在澳门的滩头迎风飘扬,这是回归的标志。澳门人民,喜出望外,乐其甚乐,所以在最信奉的妈祖庙前,歌声更加嘹亮,香火越发萦绕,这充分表达了澳门人民沉浸在欢乐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8-12 11:09 | 只看该作者
《新韵》   “盛世盛诗韵律改,新韵大业始于斯。”时逢盛世,诗必兴盛。诗要兴盛,韵律必须改革开放,不可固守陈规,死搬教条。倡导新韵,开创诗风,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业。这样的大业,就在今天开始了,而且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必然走向胜利!(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6-8-15 0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归》 “澳门滩头莲帜扬,妈祖庙前歌嘹亮”。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澳门的区旗区徽上,印着莲花的图案,这莲花的旗帜,在澳门的滩头迎风飘扬,这是回归的标志。澳门人民,喜出望外,乐其甚乐,所以在最信奉的妈祖庙前,歌声更加嘹亮,香火越发萦绕,这充分表达了澳门人民沉浸在欢乐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6-8-19 10:24 | 只看该作者
《新韵》 “旧律旧格旧时宜,新声新韵写新词。”旧的格律诗词,那是旧的产物,适宜于旧的时代。而当今的新声韵,是诗词随着时代演化的结果,也就是新时代的产物。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重阳倡导的“新韵”:“就是采用普通话韵母四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含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这也可说是历史的必然。(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6-8-27 15:08 | 只看该作者
《走读》    这是一首七律式的变体诗,所谓变体,是指来自七律的形式,但却有了变化。第一是字数上的变化,开头两句就各少了一个字;第二是分成了两节。这种诗体的变化,实属难能可贵。构思既不俗套,意境也很客观。在睡觉里都梦见挑灯看书,回到了学堂。感到上学的辛苦,十五里路风雨无阻,背着干粮走读。第二节更为形象,把一位少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上学的路上,一会儿抬头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小鸟有多少只;一会儿又拣起小石头,向着沟塘的清水撇去,看能溅起多少微波圆圈来。句中有个字,投、扔、抛、丢、掷都可用,却精选了“撇”,太神了。这也引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比重阳大一岁,小时候和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也常常一起玩比赛,就是拣了小石片,斜着向水面“撇”出去,让石片在水面上一边向前跳动,一边溅出些小圆圈,这叫吃扁食(饺子),溅起的圆圈越多,就是吃的饺子越多,谁吃的饺子多谁就是胜利者。不知小重阳的这句诗的来源和我小时候的那种玩耍一样不一样,因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真会不约而同吗?作者就这样三年不停地潇洒无束地来回在上学的路上,而且步步都在增知识,步步变成“好文章”,写得真够实实在在,活活脱脱。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6-9-2 09:49 | 只看该作者
打鬼(天行健)

塘边拧柳笛  河湾摸鱼虾
上树捉知了  下田逗哈蟆
高粱叶上逮蝈蝈  稻谷穗上捕蚂蚱
孩童不解抗日事  林边草地采黄花

(重阳JM)
    重阳写过四首《天行健》的诗,这里选读这一首。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全是五字三顿一句,两两相对的对偶句:塘边-—拧—-柳笛,河湾--摸-—鱼虾;上树-—捉-—知了,下田-—逗—-蛤蟆。接下来,又是两句七字的对偶句:高粱叶上-—逮-—蝈蝈,稻谷穗上-—捕-—蚂蚱。最后是:林边草地——采——黄花。这里极其形象生动地把儿童天真活泼,快乐可爱的童雅气活脱脱地全盘托了出来。
    这首诗在动词的选用上相当成功:“拧”、“摸”、“捉”、“逗”、“逮”、“捕”、“采”等。
    由于年龄太小,当然不理解抗日的事,只知道“林边草地采黄花”。稍长大一些,也就懂了,就开始憎恨和反抗日本侵略者了。试抄录另一首《天行健》:

嬉戏一群光腚娃  打谷场上玩泥巴
捅上窟窿作弹头  插个木棍作柄把
手榴弹  溜溜光  打得鬼子无处藏
手榴弹  一脸疤  打得鬼子无处爬

    从这首诗就完全看出,和大人一样,以游戏的方式消灭起了鬼子。可见反侵略,爱祖国。在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起来。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6-9-9 12:48 | 只看该作者
天行键.2

嬉戏一群光腚娃  打谷场上玩泥巴
捅上窟窿作弹头  插个木棍作柄把
手榴弹  溜溜光  打得鬼子无处藏
手榴弹  一脸疤  打得鬼子无处爬

    从这首诗就完全看出,和大人一样,以游戏的方式消灭起了鬼子。可见反侵略,爱祖国。在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起来。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6-9-13 15:18 | 只看该作者
《打鬼》(天行健)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全是五字三顿一句,两两相对的对偶句:塘边-—拧—-柳笛,河湾--摸-—鱼虾;上树-—捉-—知了,下田-—逗—-蛤蟆。接下来,又是两句七字的对偶句:高粱叶上-—逮-—蝈蝈,稻谷穗上-—捕-—蚂蚱。最后是:林边草地——采——黄花。这里极其形象生动地把儿童天真活泼,快乐可爱的童雅气活脱脱地全盘托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8 02: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