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翻译观
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专职翻译家,我也欣赏过他们的不少译作。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语言的造诣是令人崇敬的。我尤其敬慕那些诗歌翻译家,他们在中国诗人和外国诗人之间起了桥梁的作用。翻译诗歌比翻译其他文学体裁要难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中国有很多杰出的诗歌翻译人才,他们的语言比前辈们的要轻松、流畅、有节奏,诗歌翻译的形式也越来越能够让国人接受。这些进步,无疑是应该肯定的。
可是, 令人遗憾的是,我发现好多时候(包括一些翻译名家)并没有完全理解外国诗歌中的哲学意义。而一首诗歌的核心,就是它的思想,它的生命力。显然这也是诗歌翻译中最难的一部分。单纯理解诗的字面意义,但却不了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环境是很难将一首诗歌完美翻译出来的。比如里尔克和狄金森的好多诗歌被误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翻译诗歌,单有很好的英文基础还不够,因为会英文的并不见得能够将诗歌的意境和思想理解透彻,如此一来,就算你将每一个单词都翻译出来了,就算你的语言生动无比,但是,你翻译出来的诗歌还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外文诗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不知所云呢?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翻译者并没有完全理解诗歌的深意而只是将它的表层意思翻译出来了。翻译一个诗人的诗歌,单纯只针对他的一首诗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和他的主要思想倾向。这是任何翻译家,尤其是诗歌翻译家应该留意的一点。
时有朋友给我寄来不同的翻译版本,问我比较倾向哪一个,或者问我有没有更改原译文的必要。我的大致意见是:如果诗歌的翻译会导致读者可能的误读,那么就有修改的必要。如果只是字词使用的不同,那么我是不会花什么精力去修改的。就如冰心翻译的泰戈尔的作品,有些字词的使用,并不见得是尽善尽美的,但是,我们有必要去更改它们吗?只要诗歌本身的意思翻译出来了, 而且语言也大致不错,那么,我们应该尊重人家的劳动、创造成果,为什么要劳心费神去改一些枝枝叶叶的并不重要的地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