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心靠近温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心靠近温暖
——浅读路男短诗《我要居住在乡下》



  诗人总是异于常人的。在我看来,诗人的这种异于常人,有时候表现在沉潜于过去,有时候表现在浪漫于未来,有时候表现在幽思于现在。
  从路男的这首《我要居住在乡下》来看,他在那个创作的时光瞬间应该是属于第一种的。他说:“这个冬天,我要居住在乡下”;他说:“这个冬天,我要在乡下安居乐业”;“用诗行放飞感动,用心靠近温暖”。
  从这首诗诗意构建的表面看来,他似乎是对“乡下”情有独钟,这首诗也似乎毫无疑问是一首洋溢着田园气息的“乡土诗”。
  他在这首诗中所列举的与“乡下”有关的意象有:“空旷的田野”、“低矮的木门”、“一株菊花”、“老柳树”、“一池井水”、“简朴的村落”、“牛羊的叫声”、“乡亲们”、“磨盘”等等。在这些比较典型的“乡下意象”中,有许多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或者说实在乡下消失了,比如“低矮的木门”,比如“一池井水”,比如“牛羊的叫声”,比如“磨盘”。
  “一株菊花”还在,可此“菊花”已非彼“菊花”;“老柳树”还在,可不是枯萎了就是被“新垂柳”所代替;“村落”还在,可“简朴”已经不在了,替而代之的是与“水泥森林”相对的“水泥灌木丛”;“乡亲们”还在,可都是些老弱病残,青壮者都从“水泥灌木丛”到“水泥森林”流浪甚至筑巢而去了。
  可见,诗人路男所期冀的“乡下”已经变了样。那么他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就变得虚幻漂浮。与其说他要在诗中歌颂或向往的是一种“传统生活的温暖”,不如说他在诗中抒发或宣泄的是一种“现代生活的恐惧”。
  梁鸿先生说得对:“现在的乡愁,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下,人的本源被急剧地抛弃了,人与自然没有关系了,与四季没有关系了,被孤零零地悬在都市的钢筋水泥里,这时候的乡愁是怀念人的自然属性,想念的是与自然、与大江大河的相互依偎的一种感觉。”
  由诗人路男的这首《我要居住在乡下》,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两个问题:
  1、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回望时,突然发现我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我们的根没有了,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洪流中,连回头的方向都没有了,我们该怎么办?
  2、现代汉语新诗发展到现在,“乡土诗”难道只是“乡下诗”?随着我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理解“乡土诗”?难道“城市寄居者”没有“乡土”?或者说他们的“根”,只能是“乡下”?
  诗人路男的这首《我要居住在乡下》就面临第一个问题的窘境:“这个冬天,我要居住在乡下”,可“乡下”也已成了“水泥灌木丛”。与此同时,那些孤独、孤傲,那些质朴、纯憨,那些自然、纯澈与绿色,那些简朴、闲适,也都不见了。乡村一夜之间突然变得孱弱脆羸,几乎成了空壳。那些许许多多的收藏在灵魂之中的美好光阴,都成了想象或者追忆。
  其实诗人路男在这首诗中展现的,只是企图找回自我,只是企图找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那种可终生依靠的稳固的关系,只是企图找回蛰居人世的安全感、肌体源供的健康感,或者说是群体生活的愉悦感与个人存在的幸福感。他在回望传统,他在刨寻根,他甚至只是想逃避。
  熊召政先生说得对:“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是的,我们已经逃无可逃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乡下”还是“心理意义上的乡下”我们都失去了,我们只有正视与直面才能真正地与它们重新握手。中国人文科学的衰落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了,我们急需要一种人文支撑,这种人文支撑不仅要源于传统更要超越传统,特别需要能温暖当下,莫言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已经昭示了这种端倪,只不过莫言与韩寒一样,只有破坏,没有建设,他只是在他的文学作品里把那种困惑宣泄到了极致。
  诗人路男的这首《我要居住在乡下》,同样也在昭示着现代汉语新诗发展到现在所面临的另一种窘境:传统的乡下消失了、空壳了,传统的乡下是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也没什么用了。就像中国新诗一百年,该打破的传统都打破了,该解构的经典都解构了,乡下已不是百年前的乡下,城市亦不是百年前的城市,社会结构变了,人群阶层的划分标准和传统类型也变了,中国的周边变了,整个世界的形式也都与百年前大不一样了。所谓“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世变”也应该“诗变”。
  在当下的中国和当下的诗界,有多少诗能让人真正地眼前一亮?有多少诗能真正地驱除我们内心深处的寒冷和饥饿?有多少人还能被允许沉浸在几十年前,甚至百余年前的梦里?有多少诗人还在企图用旧药片来治愈时代的心病和新病?在缺乏阳光的大棚菜上贴着无毒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的标签?在只是变了造型的新瓶里还装着仍旧是劣质酒精勾兑的旧酒?
  “用诗行放飞感动,用心靠近温暖”,其实真得,很难!

                                                                                                                        (2016年2月24日黄昏柏相于听石斋)



★附路男原作:


◎我要居住在乡下


这个冬天,我要居住在乡下
与空旷的田野一样:孤独、孤傲
我要在低矮的木门里种植一株菊花
在老柳树下挖一池井水
整日里凝望着这些简朴的村落
聆听牛羊的叫声
用秒计算光阴,用心靠近温暖


这个冬天,我在乡下安居乐业
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唱歌、跳舞
我要把歌声洒遍西头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村中央的磨盘上留下欢快的舞步
时时刻刻铭记这些美好的光阴
收藏在灵魂之中
用诗行放飞感动,用心靠近温暖


    -----《西北文学》2015年第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1 11:25 | 只看该作者
熊召政先生说得对:“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是的,我们已经逃无可逃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乡下”还是“心理意义上的乡下”我们都失去了,我们只有正视与直面才能真正地与它们重新握手。中国人文科学的衰落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了,我们急需要一种人文支撑,这种人文支撑不仅要源于传统更要超越传统,特别需要能温暖当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3-1 11:26 | 只看该作者
诗人路男的这首《我要居住在乡下》,同样也在昭示着现代汉语新诗发展到现在所面临的另一种窘境:传统的乡下消失了、空壳了,传统的乡下是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也没什么用了。就像中国新诗一百年,该打破的传统都打破了,该解构的经典都解构了,乡下已不是百年前的乡下,城市亦不是百年前的城市,社会结构变了,人群阶层的划分标准和传统类型也变了,中国的周边变了,整个世界的形式也都与百年前大不一样了。所谓“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  ”,“世变”也应该“诗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3-2 03: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文不错,诗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08: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远握胜林兄,祝春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18: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