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在诗外,解读李不嫁的诗歌:一个人的长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城一帆 于 2016-3-30 04:02 编辑

诗在诗外,解读李不嫁的诗歌:一个人的长征
                                       文/一帆

一个人的长征
    文/李不嫁
大队人马开走后
老乡家收养的伤员
有的被杀,有的追上部队
大部分隐姓埋名
变成了本地的屠夫和木工
他们的命运,在长征的宏大叙事里
早已被一笔带过
只有一个叫杨东福的人
选择了原路返回,从贵州到江西
凭一条腿,一根打狗棍,把拣回的半条命送回家乡


       一个好的题目,诗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人的长征这个题目无疑是好的。好在哪?长征是宏大的,不仅是革命的播种机,更是人类历史上一部伟大的革命史诗。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屈的力量,是国家意志。而一个人的长征就是民族,国家意志的个体体现。一个人的长征是有故事的,彰显着孤独,悲怆的英雄色彩,是这首诗的基调。有一股让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文中的杨东福选择了原路返回,从贵州到江西,凭一条腿,一根打狗棍,把拣回的半条命送回家乡。长征行程2万5千余里,途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而贵州恰巧在整个行程的正中间,为什么偏偏选择从贵州返回?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巧妙安排。杨东福从贵州返回江西在理论上与长征距离相符,正好逆向走完了长征全程。这与诗的题目一个人的长征正好吻合。以他的残疾身体条件和当时的恶劣环境,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回到家乡呢?那就是信念,和当初他离开家乡闹革命一样,这种信念是朴素的,执着的,闪光的。哪怕不是荣归故里,不是凯旋而归,即便受到非议和责难,他也是光荣的,他为了革命失去了一条腿,家中还有妻儿,父母盼着他,是他的牵挂。
       杨东福只是长征中的一个个体,小人物。他包括他的战友们在那场宏大的战争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尘埃一般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命运不为自己所左右。至于那些大部分隐姓埋名留在本地的伤员,是好是坏,结局指向多义,姑且不谈。杨东福是英雄,不是逃兵。他历尽艰辛,孤独地走完了一个人的长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祖国。他们的命运绝不能被历史一笔带过。
       全诗只有短短的十句,平实的语言,着笔很轻,很淡。轻得如鸿毛似尘埃,却重于泰山。淡得如一溪清水,却汇入波涛汹涌的江河。前面七句的铺陈,都是为最后的三句服务。运用白描的手法,干净利落。诗的叙事和小说相反,彰显作者的概括力,四两拨千斤,点到为止,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而又不失叙事的完整性。
       最后,想说的是诗在诗外。读这首诗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历史一偶,也因深思我们所处的当下。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延伸的意指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10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3-10 12:0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观点。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20:55 | 只看该作者
燕子飞 发表于 2016-3-10 12:04
同意观点。学习。

谢谢临帖来读,交流学习,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3-10 20:59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仔细、感人。
挺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3-10 21:00 | 只看该作者
诗的内容和形式都兼顾了,比我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5:35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6-3-10 20:59
分析仔细、感人。
挺一个。

喝杯茶,感谢来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5:36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6-3-10 21:00
诗的内容和形式都兼顾了,比我的好。

惭愧,岂敢和先生比,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3-11 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5: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