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谈李不嫁的《一个人的长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3-22 01:52 编辑

如果写一篇评论文字, 我的注意点原来会是“屠夫”。 有评者认为, “屠夫”是刻意使用的。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但作者的解释却告诉我们, “屠夫与木匠”来自于真实。 不过, 留在当地而存活的, 多数估计是干农活吧? 那个时代, 会有那么多牲口需要屠宰吗? 木匠在乡村本来也很少。

不管如何, “屠夫”很容易让某些读者产生联想。  如果这是作者的意图, 如果这不是作者的意图----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考量。

读了这首诗之后,我查了一下关于红军伤员的资料。 除了此诗中说到的, 还有其他重要的情况。

有评论认为, 留下的伤员没有去追大部队, 而回家去, 就是逃兵。 其实红军似乎也没有这样的规定。 “脱离部队”估计是官方的术语, 犹如郭沫若脱党。

历史上, 更让人感慨的是郑和下西洋航程中不得不留在孤岛上的染上病的船员或者士兵。 给他们一点水和食物, 让他们死在那里。

红军长征是人类诸多长途跋涉或征战中比较有名的一次。 如果能以更广阔的眼光来看, 而不是象这里一些评者那样以政治眼光来看,我以为是可以获得更多的领悟的。


一个人的长征

李不嫁


大队人马开走后
老乡家收养的伤员
有的被杀,有的追上部队
大部分隐姓埋名
变成了本地的屠夫和木工
他们的命运,在长征的宏大叙事里
早已被一笔带过
只有一个叫杨东福的人
选择了原路返回,从贵州到江西
凭一条腿,一根打狗棍,把拣回的半条命送回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21 14: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3-21 21:54 | 只看该作者
很客观,有见地,对一种定式的重新认识是必要的,当这种实事进入文学描述、文学表现范畴,就应该遵循文学释义原则,而诗意高要求却是追求现象的真实,而不是史实,因此,对于此类题材,隐喻表达更可靠。比如,对屠夫一词就不必深究。命运,及其指涉也只能一笔带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2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6-3-21 23:16 编辑
风之子 发表于 2016-3-21 21:54
很客观,有见地,对一种定式的重新认识是必要的,当这种实事进入文学描述、文学表现范畴,就应该遵循文学释 ...


多谢风之子。

认真写诗的人对于每个字都是很在意的。 如果写者在意, 当然读者也可以不在意。但很多读者会在意。
  
当然可以从隐喻的角度考虑。 那么, “屠夫”隐喻什么呢?

诗歌表现历史, 自然只能攫取一片, 一个角度。

文学属于语言。 文学释义也是语言释义。

与其说我是点评这首诗, 不如说我点评的是评论。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3-21 23: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00:26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3-21 23:39
屠夫就是屠夫,
还用得着隐喻什么?

不知风之子是否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3-22 00: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01:50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3-22 00:30
你就是你
你不是风之子

本来是他提出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3-22 0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6-3-22 08:27 编辑
叶如钢 发表于 2016-3-22 00:26
不知风之子是否同意?


叶兄不必认真,我就是那么一说,一般来说,对一首描写现实事实的诗歌,不管怎么表达,太明,缺少诗意,太隐,读者读不懂那也白搭。
——关键是这首诗的主题,写的是一个留下来的“红军”的后续生活状况,按理说,按正常描绘成“农民和乞丐”,或“佃农和乞丐”一类的,但“屠夫和木工”——因其语义本身具有多项指涉,不得不和前面的红军相联系,杀人与杀猪、杀羊、杀牛,都是杀,这都没有什么,物竞天择,生死由命,高级掠杀低级,回来的中间是否有反戈一击者(我也只能点到如此),如果有,那么作者的这个“屠夫”就用得好(“屠夫和木工”都是见血的工种),否则这一借喻就是失败的。所以呢,深入分析,无法进行,也不能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0:23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6-3-22 08:24
叶兄不必认真,我就是那么一说,一般来说,对一首描写现实事实的诗歌,不管怎么表达,太明,缺少诗意, ...

问候风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5: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