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16-3-30 22:57 编辑
作者: 刘晓彬(南昌市)
http://ehzrb.hz66.com/hzwb/html/2016-03/27/content_275721.htm
“红色革命摇篮”的特定历史和“红土地”的特殊地质,赋予了江西特别的意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映山红,滋养着红米饭和南瓜汤,就是这片红土地奠定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和一页让世界震惊的历史。大家喜欢用“红色”来概括江西的文学,而作为中国新文学中一个引进的品种“散文诗”,也同样被“红色”的特质所定格,特别是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红色情结”。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5月6日,《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发表了革命先驱方志敏的一章散文诗《哭声》,不久又发表了他的散文诗《呕血》。之后,陆续有革命志士王环心等人发表了抒发“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心愿的散文诗作品。抗战胜利后,陈夜(张自旗)以荆棘社的名义创办了《人民的旗》杂志,推出不少“红色”散文诗,对江西散文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段历史时期,江西产生了一批散文诗佳作,比如李耕1947年发表于《民锋日报·牧野》的散文诗《我是来自严冬的》《青春的烦恼》;又如张自旗的《这不是哭泣的时候》、李一痕的《一个士兵——死·并不一定痛苦》、田贺的《田地》等,都是当年的经典之作。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江西散文诗创作的骨干力量,特别是李耕等人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散文诗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倡导的“谷雨诗会”又为江西散文诗的“星火燎原”添了一把火。但到了文革时期,因中国作协江西分会工作的停顿,文学刊物的停办,让江西散文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些震荡。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江西文学才正式步入五彩斑斓的发展时期,散文诗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83年开始,江西老牌文学期刊《星火》增辟了“散文诗页”专栏,复刊后的《南昌晚报》副刊“百花洲”和省文联新创刊的《创作评谭》等,也先后开辟“散文诗页”栏目。可以说,这些刊物为江西散文诗的发展以及培养新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2月,《星火》编辑部在北京邀请5位诗人、诗评家举行了有关散文诗发展的座谈会,就当时散文诗创作的态势、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会后集中发表了柯蓝、刘再复、王中才、那家伦、刘湛秋的笔谈文章;1985年,孙玉石、王光明主编的《六十年散文诗选》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反响热烈。 1988年4月至9月,《星火》文学月刊社、作协江西分会诗歌创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了“牡丹亭”杯全国新诗·散文诗大奖赛;1990年1月,中国作协江西分会主编的《江西新时期十年文学作品选》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即有《新诗·散文诗卷》;1999年6月,由省文联、省作协、滕王阁文学院联合主编的《九十年代江西文学作品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新诗”“散文诗”“散文卷”组成。2009年9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也选编了《新诗·散文诗卷》。这些都对江西散文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江西散文诗创作的领军人物,李耕先生为繁荣和发展江西散文诗呕心沥血,花费了不少精力。李耕是中国散文诗创作的一面旗帜,长期深耕于散文诗领域,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勤奋和不断自我超越,使得大量意蕴深厚、内涵深刻的散文诗作品不断问世,先后出版《不眠的雨》《梦的旅行》《没有帆的船》《粗弦上的颤音》《爝火之音》《暮雨之泅》《无声的萤光》《疲倦的风》等散文诗集。他在散文诗作品中善于将深刻的哲理抽象编织进美丽空灵的意象,有着“伦理学在玫瑰花中”的意境,这是对中国散文诗的理性思考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此次选入巡展的作品,堪称是诗情并茂、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精品。这些作品语言越发简练精致,行文曲折尽意,文学涵养深厚,让散文的洒脱与奔放和诗歌的含蓄与隽永得到了出神入化的揉合。
创作比较突出的散文诗作者,还有熊述隆、姚辉云、桂向明、李卉、张自旗、廖石方、黄瑛、吴志昆、川梅、罗丁、熊侣琴、陈珑、田波、路野、忆敏、冷克明、周志高、周敏生、程关森、蹉跎、刘道远、褚兢、秦华、应想、殷红、张厚德、徐晓明、晨静、宋崇风、郑德明、陶江、俞银先、朱光甫、詹德义、张新华、马希灿、黄剑文等。值得一提的是,熊述隆写出了《横越荒原者》《海滨的油画》等散文诗精品,他在创作中善于通过精简提炼,然后再取其精华,其作品既简练又精粹;冷克明写出了“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历史感”的散文诗《血色乡土》,他的散文诗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刘道远的散文诗集《水墨写意》意象新奇,犹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意境典雅又富有现代性,厚重而大气;以叙事散文诗见长的川梅创作的散文诗集《远山里的乡土》《青鸟》,堪称“当代散文诗的奇葩”,让人颇能感受到那乡土的温情;桂向明的散文诗诸如《倔强的诗魂——记绿原》《白雪》等章,给人“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透溢出对生存的抗争与命运的追求。
进入新世纪后,尽管《星火》改为中短篇小说期刊,散文诗创作者失去了本土的阵地,但他们依然创作活跃,转向其他地方开辟战场,不断占领发表的阵地。涌现出一批具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散文诗创作者,诸如姚雪雪、傅菲、熊国太、胡刚毅、王晓莉、王一木、洪老墨、刘源、熊亮、黄书法、陈修平、黄晓敏、周启平、朝颜(钟秀华)、祝成明、彭林家、黄春祥、湮雨朦朦(张萌)、王小林、朱仁凤、雨慧(江淑慧)、万洪新、春暖水(刘鑫)、林珊等。
此次巡展的江西散文诗作品,除李耕老前辈的作品之外,均出自于上述优秀中青年散文诗作者之手,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江西散文诗创作的水平。这些散文诗作品特点各异,有的追求理性思索的美,有的追求语言华丽的美,有的追求古典意蕴的美,有的追求简短精炼的美,等等。
洪老墨的散文诗特点,主要是追求文字的诗意与情感的美丽,古典意蕴中透溢出一种现代美,语言富美华丽而空灵,且擅长各类修辞等写作技巧,从而使他的散文诗作品韵味悠长、意境优美、画面感强、色彩幽丽和富有诗意。他自2001年出版散文诗集《红土地放歌》以来,散文诗的创作成为了他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出版了多部散文诗集。同时在《雨花》《理论与创作》《西部》等文学期刊推出了散文诗专辑。
与洪老墨的散文诗语言特点比较相近的是熊亮。他在报社工作,常年与文字打交道,早年主要创作新诗,最近几年专攻散文诗创作,取得了斐然成绩。他的这些散文诗作品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体察、积累、感悟和思想、情愫,是一组或激情亢奋或清丽凄美或婉约淡雅或思辨哲理的散弹琵琶曲调。
黄书法、朝颜、彭林家三人的散文诗风格有些接近。他们参加巡展的作品在抓住某个意象或事物之后,便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抓住的那些意象或者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身上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情感的寄托点,并以此来确定作品的立意,通过联想形成构思的主线。然后,再以情感的寄托物为枝干,逐步推进让思想和情感得以不断挥洒。
周启平与熊亮一样,早期写诗,近些年来也专注于散文诗的创作,均有所收获。他的这三章散文诗写得空灵清丽,行文犹如闲云流水般自然而飘逸。他在作品中选择的意象都很典型,富有质感,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散文诗的情感主旨。比如风吹的月光、透明的水域、袅袅的炊烟、薄雾中的村庄……都时时在触动他的诗心,使得他诗情大发,不断酝酿所观所感中的思绪,寻找散文诗的意境,强化创作时的情感,并在一个更高的基点上凸显创作中的意念和联想。
祝成明和胡刚毅既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散文创作的好手,两人都出版过诗集和散文集。看得出,他们既是诗歌写作的高手,又是散文写作的好手。他们此次参加巡展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精短简练,意境优美。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色彩清丽、语言精致、行文婉转。所选用的意象大都是清新、典雅、素淡的,犹如水墨,品读后会有一种精巧玲珑、曲径通幽的美感。
陈修平、黄春祥、湮雨朦朦等人的作品,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更接近于新诗。新诗讲究分行排列,因为分行排列,便于突出句子的重要成分。当然,这些都是诗歌的外在特征,即形式,而非本质特征。评论家吕进有这样的观点:“总起来说,散文诗是貌似散文的诗;或者说,它是散文形式的诗;也可以说,它是挣脱了诗的某些形式镣铐而保持诗的本质的诗。 ”所以,写散文诗比写诗歌更自由、更无忌,因而更舒畅。陈修平的这四章散文诗有一种古香古色的典雅和清新,犹如作品中力图表现的民乐,将我国传统的、精炼的古典之美自然地融和,情韵和意境都在字里行间不露痕迹地漫散开来;黄春祥的四章散文诗则给人以轻快、明朗、婉转、流动、多姿、自然、凝练和跳跃之感,诗的律动比较明显,有一种独特的意蕴和美妙的韵味;湮雨朦朦的几章散文诗表现了一种内在的意蕴,典雅的性情,灵动的鲜活,明朗的清晰,飘逸的超越。那种带有明朗、清晰和飘逸的现实超越,让读者感觉到纯粹和敞亮的阅读快乐,并穿越诗行透溢出一种诗意的优美。
王小林也是一位长期从事新诗写作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诗人,他的散文诗比较注重句式的安排。他此次参加巡展的几章散文诗,开始主要以结构参差错落的短句为主,参以流畅的长句为辅,读他的这几章散文诗会有一种轻快、明朗、活泼的感觉。他在作品构思时,也正如此次巡展的作品《与竹子有关(五章)》中的竹子一样,对材料进行了再三的剪裁,因而他的散文诗作品在“冗繁削尽留清瘦”中显露出一种清新疏朗之美。这种具有古典意蕴的作品轻击着你的心弦,慢慢拓展开来好似水墨画卷,作品的意象也扩充得比较充分,作品的情感张力处理得也比较到位。
朱仁凤在新诗创作中一直在探索,进步非常快。她的散文诗作品,展示了她作为诗人丰富的想象跳跃能力,以及通过这种能力展现出来的自我个性。她此次参展的作品在创作思维的结构和模式中,也许与她的佛教信仰有关。佛教信仰给她的作品创作注入了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活力。在这章散文诗作品的述说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朱仁凤张扬出来的“用一颗明净之心看这个世界”的美丽心灵,同时也展示出了她的个性。
以上简要梳理并点评的江西散文诗创作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但它记录了江西散文诗创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有低谷,也有高峰;有高峰,自然也会有低谷。通过此次巡展,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批优秀的青年散文诗作者正在不断成熟。我们也相信,经过一番洗礼和磨练之后,会有更多的优秀散文诗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