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清风 于 2016-7-4 21:29 编辑
明月读诗:诗是人和自然的对话
致年轻的诗友
别着急,慢慢写
因为你所写的还不是诗
而是正在试图弄清写诗的目的
瞧,在诗歌这条路上
他们被他们所不了解的美压垮
有多少人已销声匿迹
他们有的自惭形秽
被美消灭肉体。诗人自杀
那是毁灭最大,也是最后的证据
他们有的闭嘴。诗人不再写诗
那是他们曾经哗众取宠的声音
最终彻底阻止他们继续发声
而你们的声音还在
也许你们有幸会将耻辱绕开
向属于你的美接近
在诗歌这条路上
你会发现,恐惧一点点在减少
那是美,诗,与你,渐渐成为一体
二〇一六年七月四日
金山先生,在诗歌流派金山是一道不得不说的景,他有自己的公众平台,也有自己的读者粉丝。我最感到遗憾的是:流派为什么没有推荐金山先生作品,这是我一直不理解的,也许是他的诗风,缺乏现实针砭时弊的辛辣,干预现实的斗士精神,缺乏语言歧义梦幻新鲜感。但是我私下以为先生的诗,已经站到诗歌珠峰。在先生的诗歌里没有愤世,也没有嘲笑,先生一直以平静对视的叙述方法,写人生之事,写现实问题。在他的诗歌文本里,读者读后不会热血沸腾,也不会有拍案叫绝的惊艳之感。但在他的诗行里有一种渐渐回归事件现场,回到事实本真上,会在一声轰然里看见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是的,在先生的诗文,确实难见追求语言杀伤力,张力也显得波澜不惊。这对追求迥句者自然不会喜欢,甚至觉得过时。但是读先生的诗,总能让骚动的心安静下来,从喧嚣的热闹中沉寂下来,不再急于跟风,而是问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参与会使得事态向好还是向恶?如果不是我所希望的美好,那么我不想做间接的绑架消费。
所以,当我迷茫,我会来的先生的家里,静静地读一读他的诗,既不逃避问题,又看清某些事件本质。就拿文革的话题,我承认确实存在一些错误,有人蒙冤,受了苦,但是回到当时的时局,回到那个年代,那个复杂语境,那时候监督是一个难题。不像现在有了互联网,一个实名制,一个身份证,一个指纹一个卫星定位,就把一个人锁定,你的一举一动就在透明中。也就只有靠相互的监督,揭发,而一个人看一个人是有大相径庭的,因为素质的不同,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贫农无产者对有产者,与有产者对有产者是不同的,有人看的是表面,有人看到的深层东西。就像我们今天对反腐,老百姓对反腐,和官员对反腐那心态是无法一致,所以有人背了黑锅,受到牵连纯属正常,就像六月天坐飞机,误点,改签,延迟都很普遍,也理解。所以诗人不该纠结于曾经一时铸造的错,一次次写诗讽刺,权利之争本身就是灾难的标签。
回到文本,第一节先生实事求是指出我们在诗写方面存在问题,像老师批改作业,谆谆教诲,以交流的方式“别着急,慢慢写/因为你所写的还不是诗/而是正在试图弄清写诗的目的 "
接下来先生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写诗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也就是写诗的目的。其一是美,诗人间接提醒我们美是一种自然的光明,不需要刻意赞美,而为美做了奴隶;其二,不要叫美迷失自我,暗示不要忘了自我之美;其三指出哪些向美献殷勤的阿谀奉承者终于为昨天买单。他们最终都成为诗歌的祭品。
第五节呼应第一节“我们写得不是诗”,所以我们有机会回避这些写诗的弊端,接近诗的阵地:即诗歌的美究竟是什么,自然过渡第六节,这一节暗示我们:诗歌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领域,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你也是自然的一员,自然就是人,人就是自然,你的所思所感便是自然之情感,你只需把感受诉说出来就好。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在理解上几乎无任何障碍,张力也仅仅在几个词之间概括,带来想象空间,先生的态度也就呼之欲出,对待诗歌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无须多言。总之感谢先生赐予这首诗,这不单单是写给明月的,也是所有爱诗人。
明月个见,问候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