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诗“的结构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2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丙 于 2016-7-4 22:06 编辑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进行着一种实验,试图逐步的摸索出一条,有关于非诗的写作途径。我坚信,只要你解放思想,肯让大脑翻过新的一页,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就会展现在眼前。而这,恰恰是韩三论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非线性,对线性思维的反动

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理论总结——知识传播。。。。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逻辑,惯性于如此的一条线索,并且,不可避免的影响着诗歌创作。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  ,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线性思维如传统的写作和阅读,受稿纸和书本的空间影响,必须以时空和逻辑顺序进行。非线性思维则如电脑的RAM (RandomAccessMemory), 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随意跳跃生发。

非线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就是和常规线性思维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它很可能就会不按逻辑思维、线性思维的方式走,有某种直觉的含义,是一种无须经过大量资料、信息分析的综合系统,如果其输出不与其输入成正比,则它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系统远比线性系统多得多,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一种近似。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哪怕一个小扰动,象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在往后时刻行为的巨大差异。
所谓”非诗””,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我们的诗歌对客观世界复杂性的适应。这是人的认识水平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走过去,是更广阔的水面。作为创新先锋的诗歌,应该更勇敢的跨过去,迎接我们的,将是色彩峥嵘的新气象。

二,非传统,与音乐绘画深度结合
作为传统艺术,我国古典文学,与音乐和美术的联系根深蒂固。诗书画源于一体,并且相互关照,构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景观。
但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自宋代以后,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逐步趋向专业和明细化,以至于沿至今日出现的所谓口水诗,废话体,已经彻底的抛弃了艺术,演变成近于抽象的文字游戏。
“”非诗“”对传统文化的定义,是指以往的诗中有画。它依附于传统的笔墨纸砚所限定的物质基础和时空概念。文化电子时代的到来,各种艺术手段必将更深层次融合。一些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段音乐将会以怎样的状态呈现一首诗歌?
一支小令,适合用什么画面固定他的形态?
诗歌可不可以出现在花园中?
一所建筑说不定就是一首诗。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这将是新时代里每一个诗歌创作者必须思考的命题。

三,非文字,多重表意符号的参与
伊斯特林说:“对文字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有声言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就单个文字而言,其符号与记录的内容具有语源意义上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往往局限于世界元素。文字记录的元素并不是与语句意义对等的,语句意义不是文字记录的元素意义的加合。文字具有表意的本质属性,但不能由此推断文字就是文化的化身,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是立体的、精神的,是由语言链条表达而不是靠单个文字体现的。
以上的话在于说明作为文字,这样一种单一的表意符号,是有自身局限性的,因为的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由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阔,为了描述更为复杂的现实场景,我们的诗歌应当放更多的表义符号进来。
。重拾初期文字的指事和象形
。借用其他学科的数字及代码
。启动音乐,绘画,舞蹈等符号
。积极寻求对新生事物的表述方式

四,对非物质世界的重新探索

诗歌,从它一诞生那天起,就把认识世界,传递思想不可避免地担负起了,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和对终极命题的思考,是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两千多年前的屈原这样做,我们现代的诗歌写作者更得义不容辞。

我们生活的空间中还存在一种非物质空间,他并不是由分子原子构成,不同于我们的世界,属于一种能量体的存在,时间和空间交错扭曲的产物。
我们所熟知的物,原子、恒星、星系、行星、树、岩石,以及我们,但这些物质占整个宇宙不到5%。在整个宇宙中,大约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
但是,暗物质与暗能量都无法被观测到。这听起来有点奇怪,这表示我们所接触到的世界只占了极其微小的部分。
有了物质,也就有了非物质。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爵士艾克理说:“人体内蕴藏着一个 ‘非物质’的思想和识力的‘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1981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史柏理博士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质。
非物质”对一个规划来说意指一种不再是实物的物质(不管“野蛮”与否);对“人”来说,它揭示了一种可与自身的分解相比较的分解。这些“非物质”大多产生于电脑和电子技术科学,或至少产生于使用电子技术科学之方法的技术。……现在,技术科学侵入进来,瓜分了它的地盘;在这里,它们发现和发展了“非物质”,与在其他领域探察出来的非物质相类似(即便一般说来更复杂一些)
作为诗歌的写作者,面对如此崭新如此宏大的命题,不应该表现为无所适从和不知所措。每一位真正的诗人,都应当走在思想的前沿,成为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激发器。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之中,开展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建的实践,以完成人类文化对于新领域的占领和覆盖。

五,非格式,摆脱诗歌的外壳
诗歌的现有外在的形式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比如题目。常有人说有了好题目,诗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它的重要。以至于实在不适合有题目是总要以无题二字命名。
殊不知诗经里的诗都是无题目的。<诗经>三百多篇,都是后人取开篇字句命名。可见题目也不是什么命根子,可有可无。而韵律也不是诗的本性,很显然,格律在今天,已成了对诗歌的严重束缚。人们更加注重诗的内部节奏。现在,分行的形式也不断被打破,自由的观念已经深入到神经末梢。
令人欣慰的是,在流派各种可敬的探索以然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受到了肯定。例如:
。把乘法口诀入诗的<>xx
。把“墙头文化”入诗的纳洛酮的《墙》
。把标点符号入诗的阿丙的《未来》
当然所列的以上作品,都仅仅是一个试探,真正大规模的开拓,还有待后人。但是,他们的探索,意义已经明朗,这是非诗向传统打响的第一枪。尽管是初试锋芒,却也尝试了对现代诗的格式的突破,开始了对诗歌内在意义的拓展。可以预见,其深远的历史性意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感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7-5 02:4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些很理性的光,还要再细细地读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7-5 08: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7-5 12:37 | 只看该作者
把非诗都探索成诗
是诗歌的最后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7-5 15:39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6-7-5 12:37
把非诗都探索成诗
是诗歌的最后胜利!


把非诗都探索成诗
是诗歌的最后胜利!

把诗都探索成非诗,
是诗歌的最后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20:21 | 只看该作者
陶金喜 发表于 2016-7-5 02:45
看到一些很理性的光,还要再细细地读一遍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20:2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6-7-5 12:37
把非诗都探索成诗
是诗歌的最后胜利!

谢谢珠珠,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20:22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6-7-5 15:39
把非诗都探索成诗
是诗歌的最后胜利!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7-6 05:34 | 只看该作者
颇具先锋的体征!值得深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14: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