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王志清评龚学明的诗:现代情绪的诗化场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情绪的诗化场景
——龚学明诗歌评论
王志清

龚学明的诗歌,给我的突出印象是:现代。
这种现代,是意蕴,是情境,是诗性精神,而主要不是形式技巧,更不是以怪异或朦胧来具象的“伪现代”。
龚学明的诗歌,反映的是现代人在现代迷惘中的情感心绪与精神状态,充满了现代性的慌乱,躁动,饥渴与无奈,并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反思,自责乃至忏悔。龚学明的诗,因而也获得了一种思想的深度,成为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的诗。柯尔律治《文学传记》中认为:“诗是一种创作类型,它与科学作品不同,它的直接目标不是真实,而是快感。”龚学明的诗,给我们的快感是感悟的惬意与诗性的陶乐。
龚学明提供给我们的一组诗歌近作,其所表现的不是以现代生活真实为目标,而表现了一种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而诗意的快感。丹麦诗人尼尔斯·弗兰克在最近的研讨会上说:诗歌的目的在于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其基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情感。(《中国诗歌:如何从“家乡”走向“远方”》,《光明日报》2016-07-2)龚学明在与心灵的对话、与人的对话中,又是怎样“具体”其诗之情感的呢?
龚学明情感之具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场景的设置。也就是说,其“具体的情感”,是在特定的场景中生成、发酵,或具现的。换言之,龚学明“具体的情感”,是通过一定的场景来演绎的,这些非常鲜明个性的场景是:雨天,黑夜,山间,路上。诗人何以有这种场景的设置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现代性”。这似乎不是刻意而为的,而是诗人不自觉中的自觉,是现代环境压迫下的一种条件反射,也现代情绪合适诗化的一种睿智选择。故而,其诗中的“夜里”“雨中”“山间”这些“现代”的印记,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的意思了。
龚学明在《7月5日,夜行》诗中写道:

夜晚比白天更陌生
我摸索在黑色的未知里

一条路指向远处
时光已进入深处,星星全无

夜虫低低地鸣叫
很轻,很柔,像已经进入
我敏感的灵魂地带

其实,我喜欢夜,
更喜欢夜间的雨
它抚慰着阴阳两间的灵魂
让亲人们在墙的两面放松交谈

诗人选择了夜,诗中交代这种选择的理由,似是一种精神告白,是一种理想宣泄。这种“夜”,让诗人感到“陌生”,感到“未知”。黑夜消除了所有的界限,也没有了阴阳两界的隔阂,现实中所有的羁绊都可以不要,也都可以没有,灵魂自由自在地游荡。因此,他才认真地说:“其实,我喜欢夜,更喜欢夜间的雨”。诗人渴望投入黑夜深处,接受黑夜洗礼,接受黑夜宽广的赐予,成为黑夜的幽灵。可以说,是夜给了他灵感,拨动了他人性和灵魂的情弦,拨动了他诗的七弦琴,而与其生命与其灵魂发生了契合。而诗人对于夜的渴望,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现代对他的适应,他也似乎急于要把感情与思想交给黑夜来发酵。黑夜让作者找到了一种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的支点,找到了一种精神与情感挥霍的方式。

夜色铺在地上
大地并不柔软如被

“我没有想到床
我还不能将心以拉链的形式打开
和灯火的暧昧
……将疲惫摊开”
——《拉杆箱在夜色中行走》

他在夜色里行走,拖着拉杆箱,像是个“旅人”,是个找不到宿处而在寻找的旅人,在黑夜里如同幽灵一样地奔走。他在寻找着,不知疲倦,也没有睡意,甚至也不想“将疲惫摊开”。夜,这种特定场景,最能够触发他,也最能够表现他的现代社会中被挤压而逃离的情绪。
龚学明诗中的自我形象是忙碌的,求索的,寂寞的,孤独的,而又是无助的,迷茫的。他走在夜里,走在雨中,也走在山路。诗人用夜用雨用山路,用这些与喧嚣生活所极其反差的寂寥静谧,建立自己的精神空间。而他在这种踽踽独行中的独寞与孤寂,最适合发酵他的意绪,磨砺他的思想,同时也保证了他诗的诗意提纯与升华,制造出现代诗的陌生化效果,或者说是强化了诗的陌生性。
因此,他喜欢在山路上行走,喜欢走在山路山,山路寂静,夜一样的寂静。

连这里的狗也是谦卑的
在路上相遇
它先于我让路
它默不作声,没有惯常的低吼或狂吠
它的眼神比我还温柔
——《山路上如此寂静》

诗的描写极富深意,人与狗比,比出了人的愧疚。这是自写,这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这也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反衬。山里的狗,彬彬有礼,“它的眼神比我还温柔”。为什么狗的眼神比我还温柔?因为,那是山里的狗。为什么我的眼神比狗还要不温柔,因为我是大都市里来的人。这分明告诉读者,诗人非常渴望那种狗也“没有惯常的低吼或狂吠”的环境,甚至不惜做一只山里的谦卑的狗。这是否就是诗人何以要走在山间,何以要走向山里的原因呢?不过,我们于其诗中读出了他对那种人比狗还要不温柔的环境的厌恶。
诗人从都市逃离,走在山路上,企图找到他的故乡。这山路山间,是他的故乡吗?是,也不是。那是一种精神的还乡。龚学明《仿佛》是写还乡的,写还乡的感觉:

一回到故乡,又听到那只鸟在叫
这雨声总在我来到时填满房间

在远方,我多么卑鄙
我故意忘却两个字,忘却一个人
忘却两个深潭的泪水,和
永远低矮的眼神

我不及一只鸟的忠贞
它在故乡,像家门前那棵守卫的树
它守卫一个人的荣誉
在他病前和身后一样努力地叫

到今天,树上的叶子已经翻动了一百多天
它没翻动两天,他侧身远去
它已如此宽大醒目,而他久无音讯
惟有这只鸟在提醒人世,他一定还有冤屈

这来自蒿草间的声音
这七月炎夏。仿佛这不是鸟的叫声
而是我持续不断的愧疚。我汗流满面

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以后。在故乡,诗人更多的却是自惭,而“不断的愧疚”,而“汗流满面”的惊悸。鸟声,不是鸟声,鸟声是一种恍惚,是一种嘲讽。他深深感到了他与山里人的差距,山里人“对于我们这些急吼吼上山/急于将果子装于背篓的人/他们十分陌生”(山路上如此寂静)。
龚学明的这些诗里,经常出现诸如“我多么卑鄙”的自责,或忏悔式的自白。自己与自己对话,与灵魂对话,用世界级的诗人艾略特的话说,就叫做自己对自己说话。艾略特认为:“如果作者永远不对自己说话,其结果就不成其为诗了,尽管也许会成为一套词藻华丽的言语。”这些诗里,以通过对自己说话的方式,一种追问内心的“独语”形式,表达一种忏悔,表达一种逃避。龚学明热衷于与自己对话性质的追问,把这种追问作为其诗的基点或出发点,而对社会现象以本真追问,强化了其诗的理性彩色,也强化了其诗的心灵化的感染力。
   我们一直以为,好诗不能没有思想,或者说,好诗必须具有思想的深邃与智锐。但是,诗歌毕竟不是思想,也不能等同于思想,更不是外在地贴附上思想。龚学明诗让我们激赏的,主要不是因为其诗有思想,而是其诗里的思想融于形象中,不是概念的或裸露的。思想是其诗的鲜明亮色,是其诗的精神呼吸。
龚学明《在山间》的前三节是这样写的:

天气太热
在山间,温度并没有降下。
人生,是否就此进入了艰难期?

山凹里汇聚着水
这人人争相急于拥有之物
如同荣誉
然而池塘夹带着泥土
池水略有浑浊      

那些曾经盛放的一年蓬
虽然卑微
但在五月合适的雨水里
一再展示出努力的欢颜
而今,它们纷纷枯萎
——宣告一种尘世的失败  

天气太热,马上跳接到人生艰难;曾经盛开的莲蓬,即刻转想到人世无常。诗人的这种比喻性的叙述节奏,转换畅快,往往在不经意间转换,景象与人事对应,自由比照。诗人积淀的生活体验,于某一天被某种偶然事件或景象所触击,刹那间生成了由此及彼的联想与顿悟,发现了二者间的某些相似、相近或相通的关联。龚学明诗中常见这种叙说,他也特别擅长这样的叙述,似乎是一种类比的自觉,或者说,是一种巧妙的比喻,而不是生硬的比附。他的《通知的停电》诗,也是这样的表述,其中写道:

在生活中,我真实地经历一次停电
一次次地事先通知
但我仍然没有做好准备。
亨受过电的人亨受风的温柔
被风爱抚的人现在裸露在荒芜和暴晒里         

龚学明的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顿悟是敏锐的,而其叙述性的链接又是特别自然的,奇妙地将生活现象与人生对接,而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顿悟过程,而形成了具有哲味的象征意义的诗化过程。他在《被风吹动的浮萍》开头就说:

更多的时候
我们被悬在生活的表面
在迷茫的探究中,我们也曾想
脚踏实地   

他在《被风吹动的浮萍》结尾这样说:
就算通过命运中
的这个坎
比如疾病康复
涉险而过后
我们仍不知道余生
会怎样度过           

诗写浮萍,而对应人生,写一种茫然,甚至有点人生不可预测的黯然,诗人将其生活中积累与观察而获得的顿悟,从对象与本质双重意义揭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睡觉》中的一段描写是这样的:

一天中,我有一半的时间睡觉
仿佛死亡多么惊恐
每天我们让自己死亡一次
死亡的时间和活着的时间各占领一半

活着就这么难过吗
人世间的美好
说没有就没有?

这是写死亡的一首诗,也许是写某一次参加追悼会的。诗的开头写道:
“别碰他,别喊他,
他已睡着”
他面色苍白,在灵柩里一声不吭

诗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微妙,他将人死比作睡觉,就像人们平日的睡觉,而平日的睡觉则是死亡的“练习”,一无死亡的恐惧。“死亡”与“睡觉”,而将生活、人生乃至生命坦诚相接,以生命真实而自然的呼吸而完成了这种书写。诗中的理性,呈现为生命无意识,也构成了审美与审知的意象,令人在惊异中不知所解而细玩猜解,接受或者反对他的人生、生活与生命的见解。而诗人则“没有过度喧哗。/静站片刻,我们心境宁静/目光放凉”。
笔者以为,最高的诗歌就是哲学,而最高的哲学也是诗歌。诗歌是在将诗中的审美意蕴上升到形上的层面,而释放出丰富的哲学意蕴,折射出理性的光辉的。我们听听龚学明《我——一段墓志铭》诗中吟咏:

在人世间,我受过太多的诓骗
一早追赶太阳,带回的是微弱的星光
我也有世俗的荒唐
将内心的亮光遮起来
让荒草偷偷生长

其实,我更爱独行
在水边
喜欢看河水远去的样子
我因此领受了神谕

我已不是我
人世间的名字“龚学明”已不是我
不要在墓碑上写这个名字
墓中空空
没有这个人的肉体,声音,和笑

我已经还原
我分裂成无数个我
我是空气中的灰尘,水
我只是一道光
我是一种人间虚无的怀念
——我来过吗?似有似无

诗人的灵魂一次一次地被荡涤,然后一次次地被拯救和抚慰。诗人发现他找不到故乡,甚至也找不到自我。他发现当下的自我,也已全然不是那个原来的自我。这正是现代人的一种现代迷惘:不知自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我是什么,我什么也不是。
读龚学明的诗,总感到他有一种特别的诉求,生活、生存与生命的诉求。他似乎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而他的这种诉求,融化于诗的形象思维,而充斥于整个诗篇中,使作品洋溢着哲思的意味,却极少 “理过其辞”的玄味。诗,不排斥生活;诗,也不绝对排斥理性。但是,诗太理性、太生活化了,也就没有了诗。诗歌最重要的是精神灌注,是思想的浸渍,是诗意和哲学之间自由的往返。龚学明的《被白雪覆盖着》全诗如下:
.
夏天,人世间是荒谬的。
他将脸色涨红
大声喧哗——阳光有盛大的炙热
——树叶集体静默
脾气好的在忍耐
脾气差的在躁狂
.
(——想想雪
想想被白雪覆盖)
.
现在,每天,35度的温度下
它们流露出太多无奈
风的逃亡是真实的,它不受神的派遣
.
树叶和树叶挤挤挨挨
它们是群居者。树叶样的嘴
饮月光的酒,点燃烟火味
它们佯装冲动
(但内心像一条清澈的河对世事明晰)
.
被白雪覆盖着
像被一床白色的被子裹住
它的浩大覆盖了被覆盖者全部的焦虑,悲伤
它的细碎,像一声声愉快的叹息
将藏在底下的无奈凝固成可以忽略的微粒
尤其,它有清冷之心,洞察人世
它将同情心洒向
急需关怀的生灵
被白雪覆盖着,我们像一棵棵树上的叶片
需要被压住后的沉静
我们的灵魂如此不安
在一年的不同季节,有着相同的忧郁
.
我们在风中总是胡言乱语
一半的语言藏在舌下,一半被鸟嘲讽
树叶要放纵飞翔,而白雪清醒安稳
“谁又给我们送来了酒?我是火啊
看看,多硬的指甲
那些岁月被硬生生地划过……
而你,是好看的水……”
被雪覆盖着,才是真实的
这衰老的雪疏离晶亮的白
透明的白
像我们疏离了童年
它被阳光一点点地瓦解
它被时间一点点地消融
它一脸沧桑,直到还原成水,就像树叶飘落
而人最终还原成泥土

这是一首诗写酷热的诗,而在酷热的场境中写那遥远的雪。在“被阳光一点点地瓦解” “被时间一点点地消融” 的当下,而遥想“被雪覆盖着”的感觉。然而,“这衰老的雪疏离晶亮的白/透明的白/像我们疏离了童年”。雪离我们委实太远呀!龚学明想要表达什么?我们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只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有一种隐隐的无奈,有一种别样的冷凝。龚学明的诗,总体上看,都有点忧郁。他的诗,是在读者的懂与不懂之间。他似乎只是把原始的生命情绪状态呈现给读者。
诗歌不是纯粹的语言符码,也不能沦为技术主义或行为艺术。诗歌要不表达思想也难。
而龚学明似乎比较强调诗创作中的精神理性,其知性精神中的批评意识也很突出,他的批评是自觉的,他的批评是自我的,而不是那种所谓现实干预的。也因此,龚学明的诗,尽管其中有骨头,有铁钙,还有不断闪现的思想锋芒,但其“诗需要一些壮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法国美学家狄德)。龚学明的《断裂的栈道》诗云:

在没有路的地方
可以设想路
在看不到风景的地方
看到新视角

这几句诗,是否可以借用以观龚学明与他的诗呢?

                              匆匆完稿于 2016年大暑酷热天

王志清: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诗作协全委会副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1: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3 13: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佳作妙评,点亮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8-3 13:51 | 只看该作者
龚学明,记者,编辑,诗人,创作诗歌30年,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扬子晚报《诗风周刊》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5:30 | 只看该作者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6-8-3 13:50
学习佳作妙评,点亮共赏

谢谢一牛,我最近忙,来得少些。你还在这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8-3 16:13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也好 发表于 2016-8-3 15:30
谢谢一牛,我最近忙,来得少些。你还在这儿。

哈哈,你不来-,我多无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 06: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