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码头》即将开机 韩东率“十诗人”跨界拍电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0: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码头》即将开机 韩东率“十诗人”跨界拍电影


                     《在码头》开机仪式。 主办方供图

       据南方日报2016年08月04日消息 55岁的作家、诗人韩东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性诗人,韩东写了15年的诗、12年的小说。近1年前,他突然发现写长篇小说太累了。这种情况下,韩东要么继续写下去,维护既有的一片天地,要么暂时退出写作的领域。他选择了后者。当然拍电影更辛苦,他形容这是个“体力活”,可是跟写作相比“不单调”。在筹备电影《在码头》的过程中他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两者是不同方向的累,或者能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8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开机发布会上韩东笑言。

       当天,韩东宣布由他执导的《在码头》将于8月14日在湖北黄石开机,影片有望在明年和观众见面。监制贾樟柯和诗人欧阳江河、尹丽川及周亚平到场,以“读诗”的方式为跨界大银幕的韩东助阵。而歌手老狼、音乐人小河、诗人西川、作家杨黎等多位文艺圈好友也前来捧场。

       《在码头》改编自韩东1998年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几个年轻诗人因一个偶然事件的诱发,卷入一场与地痞、保安莫名其妙的纠纷之中的故事。在韩东看来,“码头”是个充满了离开与归来时刻的意味深长的现实场所,也是连接眼前与远方这两个生存状态的意象交接点,既有距离的拉伸,也有想象的张力,仿佛提供了天然的创作原点。

       贾樟柯是韩东的书迷。大学刚毕业就读了韩东的《三人行》,贾樟柯称韩东“是个伟大的观察者”,总能洞悉显而易见不被发现的事情。后来,二人由读者和作者的关系,变成了导演和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贾樟柯的下一部商业电影《在清朝》编剧之一就是韩东,而贾导此前的电影《天注定》里韩东也有客串,韩东和李梦有一场对手戏。通过合作,贾樟柯发现韩东的文字里有幽默的特质,“《在清朝》的监制杜琪峰看完剧本后说,‘哦!这原来是个喜剧啊!’幽默到喜剧的程度,这是他的天才之处。”贾樟柯说。

       确定韩东铁了心要当导演之后,贾樟柯担任《在码头》的监制为其保驾护航。影片还获得了贾樟柯“添翼计划”与阿里影业“A计划”两个扶持中国新导演项目的共同支持。贾樟柯说,韩东携带着中国最优秀的文学进入电影界,能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如果把整个中国电影比作一个夜晚,这个夜晚是需要韩东这样的人来搅动的,让夜色活泼起来,充满生机。”贾樟柯说。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月前,“十诗人电影公司”在成都宣告成立,韩东是股东之一,除他之外的著名诗人翟永明、杨黎、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何小竹都会投身电影领域。韩东给自己五到十年的期限来做电影,“集中精力去做这一件事。”

       ■对话韩东

       “我和韩寒没可比性”

       踏出文学码头,驶向电影彼岸的韩东,对于导演这份新工作,感到非常兴奋,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能有机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未知的领域,就像回到了年轻时代,就像在同一生中过另外一辈子。”

       南方日报:6月份你作为股东成立的“十诗人电影公司”备受关注,公司口号是打造“不一样的电影”,这种“不一样”体现在哪里?

       韩东:一开始《在码头》的项目跟这家公司没关系,是我的诗人朋友把我拉进来的,后来我也成为了发起人之一。我认为无论哪个领域,有一些“异质”进来挺好的,不光是电影,其他领域也是这样。像文学领域,一些画画的、拍电影的都来写作,我认为都是值得欢迎的举动。只是,不应该是玩票性质、一时性起的行为,如果通过一种转变,集中精力转做其他领域的工作,很认真、很专业地做事情,可能会给那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南方日报:无论《在码头》还是你们电影公司未来打造的电影,给人感觉更倾向拍艺术电影?

       韩东:文艺电影或商业电影,都是外界给的区分,对我个人来讲区别不是很大。我就是想一心一意做一部好电影,我相信只要是好电影肯定不缺受众。但是我不可能在开拍前就给它做一个定义和划分。如果是拍商业片,我想拍成好的商业片,如果是拍文艺片,也是文艺的好电影。那是最终希望的结果。

       南方日报:国产电影常被说技术水准提高了,但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你怎么看?

       韩东:不能说整个电影环境唯独缺好编剧,中国之所以缺少好电影,是整个创作环境及工业水准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很有文学性但制作水平烂,或者反过来,制作水平极其高、文学性却很差,这种不协调的例子我基本上没见过。所以要拍出好电影需要整体的进步。而且我们不能单单就看钱、看投资,有的电影很有钱、投资额度很高,但不意味着工业水准高。

       南方日报:选择改编《在码头》,是因为转换成电影语言更容易,还是你从它身上找到了想表达的东西?

       韩东:所有的作品都是我写的,都有改编的可能性。之所以选《在码头》,有从操作层面考虑,也有从电影本身的层面考虑。在制作规模上,故事发生在12个小时之内,是很有特点的故事,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操控。而这个小说的底子特别尖锐、特别幽默,算是有着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电影里也会原汁原味地保留。

       南方日报:韩寒从作者变成导演后,收敛锋芒,你会不会担心自己的文学意识也会被市场逻辑所替代?

       韩东:我和韩寒肯定不一样。他在文学领域是个“弄潮儿”,在电影领域也是一样,所以以前他有很多书迷,拍电影也有很多受众。而在文学领域,我写诗、写小说,我是做“作品”的,到了电影领域,我也是做作品的。我挺喜欢韩寒,和同时代的年轻人相比他不太一样,他不只有作品,他对公共领域的议题也会发表意见,所以他的作家形象是立体的。而我跟他不同之处在于,在写作时除了作品之外,我是“隐身”的。所以在文学领域大家不一样,在电影上也没可比性。

       南方日报:会带着《在码头》去参加一些国际上的电影节吗?找演员方面有什么想法?

       韩东:倘若找一些国内的大牌明星,一个是我们制作成本不够,另外说实话,在国际范围内大家不一定认识他们。所以我们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剧情和角色来找演员。确实,我们没什么太大的腕儿,但是腕儿也不小。像梁景东、韩三明都在,一个是《山河故人》的男二号,一个是《三峡好人》的男一号。要说国际影响力,说不定他们比国内很多偶像派演员还要大呢。 (原标题:韩东率“十诗人”跨界拍电影 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邓哲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4 20:30 | 只看该作者
韩东的电影,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0:58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6-8-4 20:30
韩东的电影,期待!

周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11: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