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父 于 2016-8-7 23:24 编辑
无论你信与不信,老百姓就这样在生活。
老银匠
老墙积满了青苔。
老银匠的胡须一代接一代,太阳的纺车一溜一圈一溜一圈;
油布伞下的腮帮,发光了一年又一年。
黄土街长出青石板,青石板生出邹荻帆*,邹荻帆的《木厂》*未夺下地主恶霸的鞭子;
平民的日子茂盛得已像莴苣、春笋,老银匠只习惯抬头观天象,
埋头锤着奢侈的人间。
银手镯、金箍子、玉人脖上的项链……浑圆的富贵,打得出,钻不进;
老银匠心里有句话,一直不说出口:
“金银这东西,沾多了,易染病”。
*邹荻帆:湖北天门籍著名诗人,原中国《诗刊》主编。邹诗人就出生于老银匠铺面的这条小街上。
*《木厂》为诗人邹荻帆早年的长诗。
拖垃圾的“花痴”
没爹没娘,一个男娃成了“花痴”。
世上什么样的花,他都想戴。他经年梦着那个奶油书生。
没有胭脂,就用春联打口红,好看才像个逗人爱的小“女人”;
无名、无姓、无户口,居民小组长,动了恻隐之心;
老街不足三里长,河边的野桃花,花不过垃圾;听话的“花痴”,每天拖着个小车,出入黄昏。
“花痴”天生的洁癖,就像他不喜欢脏兮兮的男人;
他把老街收拾得干干净净后,去到河边对水梳妆,将一枝芬芳和痴情插入云鬓。
20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