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11位诗人写的导读 + 左刀评我一首《鸭绿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22: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越走越暗的阴影
            王文军


越积越浓的暮色,让人想到大雾
一旦被它包围
跑得再快也逃不出它的掌心
万物不是隐居就是融化
就连村庄也丢失了
幸亏还有灯,像不慎落水的人
在水中挣扎、求救

疲惫的人,已倦于远行
却没有闲下来
他们仍在跋涉,直到从遥远的天边
走回内心
才得到神明的接见
但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
始终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夜色变厚了,很多人还在路上
他们想象着天堂的样子
走得飞快,却是越走越暗
最后走成一个个阴影
像星星和灯火一样
在黑暗中耗尽一生
  ——原载《诗潮》2016年9期


    宫白云导读:

  王文军的诗与人给我的印象都是属于慢品质的,需要投入足够的耐心才能品出它与众不同的味道。而诗人自己恰恰也是属于有耐性的人,他偏安一隅,耐心地生活,耐心地写诗,一方山水养育着他的人格与诗性,纯粹、真实、性情。所以,他的诗歌与人都是能够找到源头与根基的,特别的“接地气”,给人以信赖感。他的诗歌写作在我看来有两种倾向,一是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二是对生命个体的观照与思索。这首《越走越暗的阴影》显然是属于后者,我个人比较喜欢有痛感或有痛点的诗,这首诗恰好符合了我内心的欢喜。生命走到了中游,诸多的困扰与压力,如一团“大雾”让人逃不掉、走不出。疲惫感让诗人痛苦地看到生命的苍凉,对这种生存境遇,诗人设计了灯火用来救赎,慢慢又用“一个个阴影”来拆解,诗人不断地与现实、与内心进行着摩擦,从中迸溅出生命体的另一套骨骼,孤独中不乏忧郁;忧郁中不乏挣扎;挣扎中不乏困顿。尽管脚下仍有黑暗,但内心仍有“神明的接见”,仍有光亮的闪耀。当生命“最后走成一个个阴影”,生命的终级成为“星星和灯火”,黑暗又何尝不是光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语言、结构、气息的完美契合也相当地令人称道。


林冲
     西衙口

燃烧的水。
想杀人的时候大雪就落了下来。
“大风雪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天下的路”。
落雪不冷。
麦盖三床被。
多漂亮的江山,怎么也值得一副脚镣。
——《赤水源》2015年总第54期


宫白云导读:

西衙口是善做减法的诗人,有道是天才善用减法。在我眼里西衙口就是个写诗的天才。他的诗充满了强烈的意象性、隐喻性与跳跃感,几乎每一首诗都都包含了足以勾勒出一幅鲜明的或古典或写实或后现代主义或浪漫主义画作的元素,诗风遒劲,语言凝练,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修辞极富张力并时见玄妙。他具有将日常场景抽象化、玄思化的能力,仿佛是不经意间就在其中安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态度。他是少数敢于冒险冲击极限的人,令人不由自主的折服。如这首《林冲》,仅题目点出林冲,字里行间不见林冲,尽是林冲,典型的以“它山之石而攻玉”的手法,短短的几行写尽了一个英雄与天地同在的壮怀激烈与悲壮。诗是暗示的艺术,用在西衙口的身上恰如其分,他是我至今看到的少数那么几个以平常心、寻常语而抵达深不可测至境的诗人之一。


中年殇

    一树

那块童年的棉球已经发暗  
他的身上裹满了来路不明的纱布。  
最近,他开始使用偏方:  
试着用玫瑰的香软化玫瑰的刺。  
间或也学养生——  
喂鸽子,遛狗,写情诗,种向日葵  
向一株脱皮的白桦树问诊。
——《诗刊》下半月刊2016年第8期

宫白云导读:

一树的诗一向以角度刁钻、结构奇巧、意趣横生、释义多解、语言新奇而著称,神来之笔比比皆是。他精于构思和玄想,他的诗大多属于有意味的诗,往往字面意义清晰可见,而抽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意味,则潜藏很深,他的艺术虚构一般都建造在现实以及想象力的基石之上,他在“真实”与“虚幻”间倏忽来去,让人惊叹他毫无痕迹的转换能力。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在创新方面的思考和多维度圆融的努力,仿佛一棵蜿蜒上天的树,开满一树繁花,让人在享受诗意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这首《中年殇》就是如此。这首诗以高度凝炼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构思、贴切的意象,展现了人到中年的疲惫与困顿以及自我的解脱。人到中年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程度不同的会出现一种异化现象或压抑状态,曾经的生龙活虎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摆脱不掉的“殇”,如何在这种“殇”中寻求一条自我解脱之路,诗人为自己也为同道中人开出了偏方。他在自我的象征和隐喻中破解又和解,不断地寻医问药,从容地还给了中年之躯一副由自由构成的血肉诗意。让人一读就浸入他通过语言和日常经验创造出的人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的境界之中,其独有的叙述方式和高度修辞化的特征让人过目难忘。


向虚伪致敬

  刘歌


有时  虚伪也需要勇气或者防弹脸皮
一部厚黑学的尺度和一滴隐藏着笑意的眼泪
总会使我肃然起敬   一抽筋就屈服尚美的内心
转身也觉得自己很道貌岸然

只是我无法将词典里的注解
从一个对立面搬到另一个对立面
就像昨天的赞美倒入人云亦云的今天
一朵花事收容蜂蜜

喉结里打转的语意最后发出的是和声
鼻音在另一个维度里欣喜——-多么精妙的易容术
这个世界可以获得更美好的改变
——原载2016《泉州文学》第1期


宫白云导读

“向虚伪致敬”,题目就有些惊世骇俗的味道,对于“虚伪”,世人最不吝啬的就是冷眼或嗤之以鼻。而刘歌的这首《向虚伪致敬》给予了“虚伪”世俗之外的理解与同情,诗中所传达的无奈、焦虑、痛苦与释然令人深深地触动。人活在世上,无论是谁都会做一些不得不为之的事情,而刘歌的“虚伪”恰恰简单地道出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与现状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现世人生中,许多人都是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有时甚至是分裂的、残缺的,如何在“虚伪”的核心寻求一条通脱之路?诗人以他微妙的运笔为我们勾勒了诸多微妙的“虚伪”,这些“虚伪”潜藏着诗人的挣扎与泪水,混杂着他的痛苦与纠结,隐含着一种内敛的悲伤和对荒诞现实的一种巨大的批判。出其不意的语言结构、奇特的视角构造还给了“虚伪”之所以为人“致敬”的一面,表现了现代人的矛盾和异化感以及复杂的人性。

一间叫做幸福的小屋

王国平


应该是在江南  
应该听得见风铃和雁鸣  
应该有一个倒贴的“福”字  
在屋后吟诗  酿酒

如果你赶得上时令  
最后一朵雏菊  
还可以被一双手插上你的衣襟  

如果你有一匹快马  
那么你就能在日落前  
看见屋里的台灯  书柜  
擦得光洁的木椅  
和捧着竹叶青的身影  

这样的小屋  
建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快乐是屋顶  健康是墙壁  
门前的小路上睡着来生与今世  
而那些叮咚作响的  
是草尖上的露珠  
它们正哼着歌曲  洒扫庭院  
为另一个人洗尘
   ——原载《中国新诗》2015年第五期

宫白云导读:

  王国平是一个遵循内心的诗人,他的诗很多都与内心的风景有关。面对繁杂物欲的世界,寻一方净土,安放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心境,几乎就是奢望,而诗歌可以成全,它是单一的自我与多重性的现实和理想主义之间的纽带。是“在”和“有”的象征。所以《一间叫做幸福的小屋》才会从天外来到人间。通常情况下,读一首诗,可以瞬间入心,也就够了。而王国平的这首诗已经不仅仅是入心的问题,而是掩卷之后长久的回味。它“幸福”的感染力流溢着一种心神俱在的愉悦,而且与读者自己心中的“幸福的小屋”紧密地结合,产生强烈的共鸣。卡尔维诺曾在他的一篇访谈中说:“幻想如同果酱;你必须把它涂在一片实在的面包片上。如果不这样做,它就没有自己的形状,像果酱那样,你不能从中造出任何东西。”而《一间叫做幸福的小屋》正是王国平的“果酱”,他把它一片片涂抹在那些触手可及的幸福瞬间,也就是卡尔维诺所说的“实在的面包片上”,从而创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自然清氛,和谐无间的“幸福”味道,也让读者在他营造的这种明朗洁净具有浓厚“桃花源”意味和情趣的境界中一再沉醉……


适度的想像
          袁东英


我的诞生与死亡
与太阳的初升与降落没有不同
我只是在和时间做长期的交流
每天的笔记都是醒来的喜感

在五味杂陈的生活里
我每天会翻炒到一些苦或一些甜
唯独
尝不到死亡的滋味
我还会贪恋活着的人生吗

今天,我在思想的果盘里
加了适度的想像
却发现浓淡相宜时
生活远远超出了本身的味道
生死,置之度外
我,有了比苹果味还浓的香气 
——原载《海燕》2016年8期


宫白云导读

有些人是天生为诗歌而存在的,比如生长在鸭绿江畔的诗人袁东英,仿佛深闺里走出的大家闺秀,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欣赏与喜悦。她的诗歌可谓浓淡相宜,智性与感性并在,诗写的视角新颖独到,指义性丰厚,蕴涵着情感的生命力。她很善于提取生活现场为心灵所用。如这首《适度的想像》,的确是很“适度”,语言与情感的拿捏恰到好处,对生死的看透让她对人生多了份从容与自足的认领。对于诗人来说,“五味杂陈”地活着并“适度的想像”就是生命过程的意义。抛开生死的悬念,在太阳的升起与降落中关注生命内部的景观,活出生命自身的味道,使生命陶醉于一种“比苹果味还浓的香气”般的境界之中当是诗人的生命态度。如此的心境是无盔甲的轻盈与干净,它摆脱了生命沉重的一面与繁杂的束缚。袁东英的这首诗的内核就是对生命的爱,在当下虚无主义蔓延的今天,读一首充满生命能量的诗歌,竟会使我对生命的本身由衷地怀有了一份敬意。

方圆的记忆

     吴耀辉

在纸上,沙滩上,键盘上
或者在记忆的底片上
先方后圆,或先圆后方
也许并不重要
信手涂抹的画,只要有灵性
都会栩栩如生
而在物质中,生活里,行为时
方被磨砺成圆,方也支撑着圆
一里一外,一阴一阳
万物适者生存
方圆之间,记忆如此分明
    ——原载《作家》2015年6期



宫白云导读

吴耀辉的诗真切、智性,充满各种感觉和深浅不一的漩涡,他的诗大多出自于得天独厚的生活淬取,在他那里,“为什么写”比“怎么写”更为重要。那些从生活本身出发的诗写布满烟火和血肉的薰染与冲撞。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和人生经验中提取意味和准则,提取对善的爱。就如他的这首《方圆的记忆》,他的这首诗是我从吴耀辉的组诗《记亿》中抽取的一枝,他组诗中标注:写给省城一个爱读书,出生在乡下的女孩。由此,我判断这是一首诗人送给女孩的人生经验或者说是告诫的诗。所谓方圆其实就是人世的规矩与处世之道,无方,世界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将不能自理。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人生才会自在方圆。吴耀辉深喑此道,他把自己关于人剩关于“方圆”的所有记忆都翻捡出来,为女孩的处世之道指明方向,同时也是对自己与世人的一次再度提醒。他告诉了女孩对待艺术的方圆与对待现实生活的方圆所应持有的态度。整体来看不仅凸现出诗人的一种胸襟和气度,更出色地探索了“方圆”在各自维度下所应有的妆容。


杜甘固
      宁明

像身上的一块胎记
小村的名字
五十三年不曾离开过我

岁月之手再巧
也不能从我的童年记忆中
不疼不痒地
将小村灰突突的形象抹掉

比一粒芝麻还小的村庄
在全国地图上,总是落不下
自己堂堂正正的户口

想一想年迈的爹娘
我就想对着小村的方向磕个头
只有向小村下跪时
才能看清,它脸上的皱纹
比曾经受到过的伤害还深
——原载《诗选刊》2016年2期


宫白云导读


宁明善写具有人性温度的诗歌,他不是一个只关注形而上与上层建筑的诗人,尽管他站在那个层面,但他向下的姿态很低,低到你可以从他向下的眼神中打捞出他积攒下来的痛彻与最个人的内部的一些东西,低到你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他结结实实、充满人性气息的一颗关爱之心。他对底层的关注与对现实的忧患使他的诗总是闪现着当下与人性的力量。这是非常奇特的,他有能力把一个寻常的生活场景或细节轻而易举地与重要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对他而言,个体的就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时代的。就像这首《杜甘固》,杜甘固做为诗人的出生地,实际上承载着诗人对源头的体认,他是诗人“乡愁”的精神修辞,是诗人心灵扎根的地方,隐含着诗人强烈的对故乡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可以说杜甘固已经内化到了诗人的血肉之中,仿佛唯有通过对它的反复体认,才能真实有效地的承担。此诗没有任何的夸张和粉饰,诗人就以个体的“杜甘固”写出了所有人的“杜甘固”,我们进入诗人的“杜甘固”仿佛进入了自己的“杜甘固”,和它对话,感觉它在自己生命中的跳动与存在,这是这首诗最有意义的地方和成功所在。它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别人的“乡愁”相重叠的部分,如此平常,但又如此令人深陷。

树干上看到父亲的脸
             张雪江

路边的法国梧桐
有了某些变化

像是刚生了一场病
树皮剥落露出内里

树干的坑坑洼洼
和我父亲的麻子脸
何其相似

童年时,一场天花
他智慧的大脑在脸上
留下回纹

“人终将死去,生命却无处不在”
此刻,我
从树干上辨认出它
——原载《诗潮》2015年9期


宫白云导读

张雪江的诗有很高的辨识度和极强的精神警觉性,他的诗是拒绝那些大而无当和空洞观念的,他对现有的语言法则保持着应有的距离,他的诗歌始终保持了一种与生活与心灵的亲密关系。阅读他的诗,你会发现诸多的情绪与生活是多么的熟悉,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的表达显得那么的苍白而无力,常常掩卷自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这样来表达?这就是一个优秀诗人与平庸诗人的区分。就像他的这首《树干上看到父亲的脸》,写父亲的诗比比皆是,但像张雪江这么写,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还是第一次遇见。从语言结构上来看,树干与父亲的脸并没有明确的语法关系,但是,通过诗人的对比,一个富有质感的父亲的形象便跃然在了眼前。“坑坑洼洼”的树干与父亲的“麻子脸”之间构成一种同构关系,视觉形象的叠加,暗示了“生命无处不在”的禅意。这种意味放在树干的背景,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诗人以他的独到告诉我们该怎样处理我们内心涌动的情感或情绪,以及该怎样去转换和升华它们。


秋天的镰刀
       李皓

是不是秋风把它吹醒
是不是它
闻到了稻谷成熟的香味
那风实在撩人,那香味实在诱人
连钢铁
也把持不住

刀刃上的锈
是眼眵,是过往的泪水和汗水
沉积的毒
是霉斑,是不愿翻动的往事和情愫
被尘封多时
鼓出的脓血

唯有一块石头
可以让那颗坚硬的心
复活
硬碰硬
才是一种真正的打磨
沙沙的摩擦声中,蹦出
看不见的火星

一定要有水
镰刀在水的抚摸中
亢奋起来
水在镰刀睁开的眼眸里
打着转儿,楚楚动人
这时,石头
矮了下去

与石头一起矮下去的
还有水稻、玉米、大豆、高粱
还有金黄的田野
那是分娩的母亲
不再隆起的肚皮啊
磨石上残留的水
像极了脐血

站起来的镰刀
不眨眼
那欢畅的割裂的声音
总是那么荡气回肠
是啊,一年就这么一次
我越想把持它
却怎么也把持不住

至于那些老气横秋的枯树
和口无遮拦的乌鸦
它们的存在使我的悲欢
更加有血有肉。太多时
镰刀只是秋天必然的过客
而我,更愿意
与一棵稻草相依为命
——原载2016年第一期《钟山》

宫白云导读

李皓的诗总有能力去主动承担现实和人生所给予他的每一个感悟或感动,他能瞬间抓住它们,给予细节和其中的责任。举手投足间就恢复了读者对诗歌的信任。他的秘诀在我看来就是与每一个细节或每一个真实的瞬间建立起共有或共在的人性关系,然后从中生长出自然的属性。他的诗呈现的都是与“我”相关的事物或事情,实际上这其实也是诗人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承担——用在烟火里打了滚的语言,用在大海里粘了盐斑的思维,用蜜蜂的尖刺刺破皮肤的痛切感受。就像《秋天的镰刀》,收割着他该收割的东西。无论是喜悦或者痛苦,无论是柔软或者坚硬,都足以证明他曾经很实在地承担了收获的使命,正是它们,让他品尝了泪水与打磨,重获了真实朴素的挚爱,虽然难免碰上“枯树/和口无遮拦的乌鸦”,但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诗人的“悲欢/更加有血有肉”。当春去秋来,秋天站在那里等着收割,总会蓦然发现昨天的镰刀已非今日之镰刀,就像昨日之水而非今日之水,对于诗人来说能够抓住的稻草永远长在心灵的内部与他“相依为命”。如何有效地在生活之内和在人性之内以朴素的词语和质朴的情感承担起精神生活,唤起真正阅读者的心灵共鸣,李皓的诗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老宅是一枚蛋壳
          王芳宇

老宅是一枚蛋壳,我是
翅膀硬了的鸟,飞走又飞回
老宅旁的树,在风的叫卖里变老
父亲转悠在树下老宅,飞不动
是落叶。祖父母和母亲埋在了老宅
五百米外土里,老宅在他们身后

这一夜,父亲肯定是做了梦
梦语,将我唤醒,我听不懂
他话语。他先喊一声后喊两声
我的心如地震,颤了三次
不安静的夜啊,再有一个月
就迎来大雪,老宅会又添白发
——原载《作家》2015年10期

宫白云导读

 王芳宇的诗歌取材的视角往往很小、很具体,但是所隐含的主题与背景却相当的深厚与开阔,这种以小写大的诗歌实际上很难写,王芳宇却显得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就如这首《老宅是一枚蛋壳 》,“老宅”是个有根的词,它是生命的扎根地,故土与亲情的缩影,诗人灵性地挑了一个精准的意象“蛋壳”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当它与“蛋壳 ”建立起互文,一种隐喻不言自明,“蛋壳”是主宰全诗的意象,顺着这个“意象”诗人破壳而出,当他成为“翅膀硬了的鸟,飞走又飞回”时,“祖父母和母亲”已经成为老宅旁的坟土,剩下老父亲在思念亲人的梦中一再地呼唤,诗人没有直接去写他的丧亲之痛,而是通过父亲的“梦语”震颤他的心肺,不觉中更有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而结尾“大雪”与“白发”的关联,以视觉的形象生动独特地暗示了一种生命走向苍茫的哀伤。此诗的表达诚实自然,让读者特别容易进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共鸣,简单、质朴中含有一种深切的力量。 


鸭绿江
    宫白云

我已走到中游
江水,还是那么缓慢
在傍晚露出她的脊梁

暮年的太阳落在上面
他古铜色的胸膛,纯朴忠厚
空气中,残留的三五个春夜
像那只江鸟,从无声的水上腾起

一个怀旧者看着它消失在茫茫天际
而月亮,像是在下雪时,被扔在江里

碧水,一圈一圈地清洗
她内心的苍凉
岸边的灯火,也流进到了水里
在鸭绿江一片温和的微光中
香槟楼的钟声
尽可能深地隐入江中
   —— 原载2016-06-28 广东广播电视台 好听周末


左刀导读

宫白云是诗界难得的才女,既写诗,也评诗,并都能做到精致。这首《鸭绿江》,以轻巧细腻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与诗意极恰当地组合在一起。诗中的“走到中游”,是现实的地理位置,也是作者自身人到中年的指代。通过诗歌,可以想象到斜阳在鸭绿江的水面中,以古铜色的光芒,通知着这个人世,时间在消失。而谁愿意就此被通知,以承认自身的失去呢?诗中的“春夜”,是个青春的代词,有些时间是美好的,哪怕是在黑夜之中,但所剩不多了,三五个而已,它们已像那江鸟无声地腾起,失去。在诗中,“月亮,像是在下雪时,被扔在江里”,这是全诗的灵魂。而又是谁把月亮“扔”进江里呢?又为什么是在下雪的时候呢?一个“扔”字,一个“雪”字,写足了诗人的心境与表现。这是否定时间逝去的企图,也是春夜将逝的无奈,却又在内心里执着地希望着。
无论人生与时间如何纠葛,鸭绿江还是一江的碧水。“碧水”这个词,在这里隐喻了全诗所要表达的心态——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这个世界。而逝者如斯,江水,终将带走所有,包括人间的灯火,以及钟声——这个时间的使者本身。而假若,人生的心态有着足够的宁静,江水,就会以缓慢姿态,让人自身的脊梁,也就是精神,得以存在。

欢迎关注订阅我的微信公号:
       诗赏读    gbyshisangdu


     (长按此二维码或扫一扫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9-7 23:36 | 只看该作者
首读,沙发,问好宫老师,慢慢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9-8 09: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样的诗解读,问好宫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9-8 12: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9-8 16:19 | 只看该作者
来读,学习,问候宮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9-9 11:08 | 只看该作者
没我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9-9 15:00 | 只看该作者
读好诗读好评享受阅读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9-10 10: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祝秋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9-11 17: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一直很佩服写诗评的人,功力深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9-12 08: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07: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