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2|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作手记] 我写《中山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蔡旭 于 2016-11-16 11:47 编辑

[创作手记]
我写《中山装》

蔡 旭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我写完《在珠海寻访孙中山》(二章)之后,觉得还应该再写点东西。孙中山对中国功勋卓著,他的人生波澜壮阔,光写他在家乡的两件轶事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大的时空与跨度,更广阔的场景,更完整的情节,较为全面地塑造这位伟人的形象。就是说,在这么一个重要的时刻,惯写小题材的我,也应该去涉及这个重大题材。但是,如果全面地反映他的人生经历及对中国对世界的丰功伟绩,应是长篇专题纪录片与大部头电视连续剧的任务,不是我,也不是散文诗所能胜任的。为此,我还是选择一个侧面,力求以小见大、“以偏概全”地去完成这道习题。
      《中山装》这个题目,来源于一位珠海作者的启发。她写了一首《中山装》的诗,让我提点建议。我充分肯定了她“从一件物写一个人”的构思,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未能告知中山装是一件怎样的服装,它与中山先生有什么关系,它诞生与流行的背景及其影响,等等。我建议她对原作进行充实,也可以再写一首。后来见她没有动静,我倒来了灵感与冲动,就自己动笔了。
      中山装不只是一件物件,更是一件事件,一件影响了中国百年的重大事件。它涉及漫长的历史,复杂的背景,丰富的内容,及一个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为此,我采用了更为自由,更擅于叙述的报告体散文诗。它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放射性地表现人物与事件。
      对架构的设想定下之后,我便分节进行抒写。为了让脉络更为清晰,我采用了顺时针写法。
      第一节交代中山装产生的背景。
      “那时候没有中山装。
      那时候还是清朝,流行的是长袍、马褂、瓜皮帽。
      对襟式短褂衫禁锢着锐气,大襟式长衫拖沓着精神。”
      作为社会改革家的孙中山,从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这样的服式明显落后于时代了。为此,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他同时进行了服装革命。
      第二节先介绍中山装正是孙中山首创的。
      “那时候不叫中山装。
      中山先生是设计师,也是试穿第一人。
      无意中当了第一个走在潮流前面的模特。”
      接着描述了中山装是怎样的,它的主要特色及由来。
      “立翻领,立起了坚毅;风纪扣,扣出了严明。
      四个贴袋,稳重地装下了多少东西啊。
      衣袋上加上软盖与扣子,东西再多也不会掉出来。
      左上袋盖留出一个小口,方便插一支钢笔。
      下面两个可以伸缩的“琴袋”,先生说,放得进书籍、笔记本。
      下身是西裤,左右有暗袋,携带随身必需品。”
      “西方军服的改良?日本学生装的升级?南洋华侨企领文装的翻版?
      哦,都是,都不是。
      博采众长的典范。洋为中用的样版。
      一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首创。”
      这里特意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四个贴袋可装许多东西,上衣口袋可插钢笔,裤袋可带物品,而上衣下面的两个“琴袋”,像琴盒一样的口袋,“先生说,放得进书籍、笔记本。” 这正是先生设计的初衷:方便而实用。
      第三节通过写物来写人,写出孙中山的革命经历与巨大贡献。
      中山装是20世纪之初诞生的,那么此后中山先生光辉的生涯,都有中山装的跟随与见证。中山装就几等于孙中山,中山装就成了孙中山的象征了。
      “在东京筹划起义,在檀香山发表演说,在伦敦参加辩论,在东南亚四处奔波。
      在东京,宣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在旧金山,发起中华革命党。
      在海外,指挥辛亥革命。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穿上中山装,当选总理,出任大元帅,改组中国国民党。
      穿上中山装,担任非常大总统,领导北伐,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风尘仆仆的中山装,肩负起民族的希望。
      平凡又不凡的中山装,伴随着一个伟人的形象。”
      第四节先写对中山装的理解,接写中山装的影响。
      有些人对中山装的涵义作了过分的解读,认为这代表了什么主义,那又代表了什么思想。我认为这是牵强的,于是用中山先生自己的解释作为回答。
      “中山先生只是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
      它只是高雅庄重,稳健大方,笔挺帅气,沉着老练。
      只是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
      这一点,在第二节已留下伏笔了。因此,我的理解为:
      “它的含义不在于外表,而在中山装包裹的胸中。
      有“天下为公”,有民主共和,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对于这一点,后来有读者跟帖说:“中山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平易,简约,亲切。”我想,正是如此。
      至于中山装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早年它就被定为礼服,后来又出席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会见外宾,参加国际会议,登上世界舞台。
      “出席庄严的会场,也亮相于城市与村镇。
      坐上瞩目的主席台,也穿行在大街小巷。
      它是中国人的礼服,也是中国人的便服。
      它是中国装,也叫过人民装。”
      称它为“国服”,也是当之无愧的。
      第五节写中山装现在的处境及对此的议论。
      由于生活的多元化与服饰的多元化,现时中山装不再流行了。对于服装的“各人所爱”,也是正常的。但是,对于什么是“正装”,有必要小发议论。有人认为正装就是西装,甚至有时看晚会也规定穿西装,我就郑重其事地表示反对。也许对一些人的“崇洋媚外”久有看法,便在此借题发挥:
      “这不应该呀。西装不应是正装,它只是洋装。
      正装,应是中国装,民族装。
      是的,它正是中山装。”
      似乎这也是一种拨乱反正。于是在结尾,我也不禁激动起来,欢呼:
      “穿出革命传统,穿出民族气派,穿出中国特色。
      在正式场合,穿上中山装,我们的国服。
      怀抱中国心,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至此,一篇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个人表达就完成了。通过对物的叙述,完成对人的抒情。借一套中山装的历史,写出孙中山的伟人历史,表达了我对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
      我的一位老同学杨位浩读后评点说:“一套中山装,装进了中国历史的沧桑,装进了近现代中国革命性的巨变,装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颠覆性变化,也装进了一代伟人的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装进了他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以小见大,意涵深长。”
      他说出了我的初衷。虽然作品的水平未达到,但我的作业算是基本完成了。
      (2016年11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6 12:2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新作,问候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1-16 12:28 | 只看该作者
中山装不只是一件物件,更是一件事件,一件影响了中国百年的重大事件。它涉及漫长的历史,复杂的背景,丰富的内容,及一个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为此,我采用了更为自由,更擅于叙述的报告体散文诗。它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放射性地表现人物与事件。
       对架构的设想定下之后,我便分节进行抒写。为了让脉络更为清晰,我采用了顺时针写法。
       第一节交代中山装产生的背景。


品读对中山装深厚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1-16 12:29 | 只看该作者
至此,一篇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个人表达就完成了。通过对物的叙述,完成对人的抒情。借一套中山装的历史,写出孙中山的伟人历史,表达了我对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
       我的一位老同学杨位浩读后评点说:“一套中山装,装进了中国历史的沧桑,装进了近现代中国革命性的巨变,装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颠覆性变化,也装进了一代伟人的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装进了他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以小见大,意涵深长。”
       他说出了我的初衷。虽然作品的水平未达到,但我的作业算是基本完成了。



国父的衣服。。。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1-16 14:25 | 只看该作者
“中山先生只是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
      它只是高雅庄重,稳健大方,笔挺帅气,沉着老练。
      只是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
      这一点,在第二节已留下伏笔了。因此,我的理解为:
      “它的含义不在于外表,而在中山装包裹的胸中。
      有“天下为公”,有民主共和,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16 14:25 | 只看该作者
见解深刻,学习,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16 14:30 | 只看该作者
创作体会深邃,给人以灵魂的启迪、灵感的捕捉、立意的构思与情感的抒情之指导。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16 14:4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位老同学杨位浩读后评点说:“一套中山装,装进了中国历史的沧桑,装进了近现代中国革命性的巨变,装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颠覆性变化,也装进了一代伟人的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装进了他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以小见大,意涵深长。”
      他说出了我的初衷。虽然作品的水平未达到,但我的作业算是基本完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16 14: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16 14:4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4 10: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