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已离去,她未离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愿望只是让我的作品像岩石上的小树一样,能为我的人民贡献一分氧气,能给我们的生活投下一片绿荫。
                                                                                                      ____ 柯 岩


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老师因病辞世已半年多了。可我总觉得她没走因为她特别具有与病魔抗争的能力,死神很难将她的生命夺走;因为她是天底下最善良最有爱心的女性之一,人们都希望她长命百岁啊!可是,在经受了多年疾病的折磨之后,她还是告别了所有的至爱亲朋,离开了无数敬她爱她仰慕她的人们,悄悄地走了。

  我与柯岩老师,其实至今未曾见过一面,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既是一位仰之弥高的师长,又像一位值得信赖的亲人。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读过她写的《帽子的秘密》等生动感人的诗篇。从此,我就记住了“柯岩”这个名字。往后,我又陆续读到她的报告文学《船长》《癌症死亡》,长篇小说《他乡明月》《寻找回来的世界》等更多更好更有分量的作品。从她的那些既着力歌颂光明,又不回避光明下的阴影;既描绘出人物事业的成功,又写出了他们的苦恼、困惑、忧虑,并在诗情中糅以哲理的作品中,从她的那些反映挽救失足青年和描写绝症患者与疾病和死亡顽强抗争的作品中,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她那坚毅的信念、博大的爱心、正直的秉性、美好的追求和诗意的哲思,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她满含深情创作的诗歌名篇《周总理,你在哪里?》,曾一再震撼着我的灵魂。当我了解到她数十年如一日地以她全部的热情、智慧和行为方式,完成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民诗人和作家的自我形象塑造之后,我便将她视为老师,当作楷模,并从她的作品和言行中汲取营养,以使自己在文学与人生的旅途中少走弯路,多行正道。

  2003年,因为我的一篇散文蒙柯岩的夫君、大诗人贺敬之的赏识,使我得与贺公相识、相交,由此也拉近了我与柯岩老师的距离。当时我曾致信贺公,邀请他在春暖花开时节,偕夫人柯岩上井冈山观光。2004年,我应邀出席在武汉召开的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即陪同贺公前往井冈山参观访问。旅行途中,我调侃地对贺公说:“柯岩是新中国第一批美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居然成了您的夫人,贺公您真有本事呀!”贺公顿时脸泛红光,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他们相识、相恋与相爱的经过:1950年初,柯岩所在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邀请贺敬之畅谈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经验。初次接触,贺敬之对朴素、热情、聪慧、好学,年仅19岁的柯岩印象颇佳。而柯岩一见到贺敬之却大感意外《白毛女》的作者竟然如此年轻、平易、文雅、潇洒,且富有幽默感!此后两人便有了交往,常在一起谈文学,谈人生,谈未来。1951年春,贺敬之染上了肺结核,住进北京红十字医院。为防止传染,医院一般不允许外人探视,但柯岩却变着法儿常来看望和照顾他。担心柯岩被传染,贺敬之劝她别再来,柯岩却照来不误,令病中的贺敬之倍感温暖。后来,疾病没传染给柯岩,贺敬之的病体却渐渐痊愈了,他们的感情也随之产生了奇迹般的飞跃。此后,无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在雨雪纷飞的岁月,他们都能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携手前行,做了58年有口皆碑的恩爱夫妻。

  记得在从武汉到南昌的列车上,我与贺敬之谈到了少年时代读柯岩儿童诗的印象。贺公说:“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写得比我快,比我多,比我好。”随即他又谈起了一段往事:1955年的一天晚上,他应约为某刊写儿童诗,写到深夜都不成篇。柯岩一觉醒来,见丈夫还在冥思苦想,十分心疼,就劝他去休息,说“我来试试”。没想到,她很快就写了9首,其中3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广为流传。对于此事,当时贺公虽未发表议论,但我心里明白:之所以如此,并非贺公缺乏诗才,而是由于柯岩作为一位心思绵密极具爱心的女性,对少年儿童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等,要比丈夫更熟悉,更感性,因而更具表现力。正是从那以后,柯岩创作了大量的儿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乃至成为中国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当然,柯岩的文学成就不止是儿童文学。从她业已出版的50多部著作中,涵括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方方面面。事实证明:柯岩是我国当代文坛一位典型的多面手,是一位多才多艺、业绩卓著的全能作家。

  这些年来,我已记不清与贺敬之、柯岩夫妇有过多少次电话交谈;每次通话,我都获益匪浅;每次通话,我都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曾几次在电话里邀请柯岩老师上井冈山观光,她高兴地说,如果身体允许,一定会来。她和贺公,还一再邀请我这个基层业余作者去北京南沙沟他们家做客这份真诚的情意,怎不令我心生向往,感念于心?




  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9月,因我的游记《谒访三生石》荣获金奖,我应邀赴京出席颁奖典礼。本打算等颁奖典礼一结束,立刻前往南沙沟,看望阔别7年的贺公和仰慕已久的柯岩老师。谁知在颁奖现场得知柯岩老师因病住院,已昏迷多日;贺公心情沉重,体质下降。我如遭雷击,一个不祥的预感倏地涌上心头……尽管我做梦都盼望能与贺公和柯岩老师见上一面,但这时候又怎么能去打扰他们。

  柯岩老师毕竟还是离去了,在我离京返家两个月后的一个冬阳惨淡的午后。哦,她真的离去了吗?这一辈子我真的永远见不到她了吗?是的,她已离去,她刚离去。已经离去的她,去得宁静,走得安详。可我却又觉得她未曾离去,那是因为她为国家,为人民,为孩子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而这些精神财富,将作为她的另一种生命方式,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居住在祖国的怀抱,居住在人民的心里。
                                                                                                      (本文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8-14 15:46 | 只看该作者
比昌耀差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14 15:46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女诗人比昌耀差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20: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