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6-11-25 08:15 编辑
这些草活着是为了被割倒
山东石棉
绿地上,草长得很高
都绿,都不开花
互相推挤,向阳光献媚
它们有与生俱来的手段
它们喝水的姿势是雷同的
它们讨好虫子的语言
千篇一律
有虫子为其中一株
唱赞歌,有虫子
为不幸死去的几株哀伤
阳光铺过来
一层,又一层
热闹的景象会持续下去
一直到秋天
割草机轰轰地开过来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栏目2016年7月16日)
采凤读诗:《“批评”——在路上》
此诗借“草”喻人,喻事
或抨击,或点醒,或引人深思
所取最底层最小的一个点,很巧妙
对当下日新月异思潮的甄别及终点存探讨
剑指国民性格偏懦弱欠主动的缺憾
做到这些实属不易
但是感觉此诗在深度和广度上差些
专指思想方面
批评有余,引领不足
“这些草”的描述显然有别于“那些草”
换作不同语境不同思路下的群体
“这些草”的群体思想虽有很大的劣根、被动
可惜作者没有给出“拥抱主动克服懦弱”答案
至少此诗结尾的态度仍停滞于指责、担心
缺乏些快乐的留声
“献媚”,“讨好”
这两个本属于为适应环境而采取的必然求生之本能
在这篇文字里被染上令人讨厌的色彩
要知道,这块草地本就属于即将被收割
有别于掌握自生自灭权利
不同于幸会自然野火燃烬的草地
曾陷“不得已而被割”的真实处境
举例东西方文化对身边“出类拔萃”事物的不同对待
一个“木秀于林风必折之”,一个“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异己思想的排斥或宽容
收到的社会效应也立竿见影,特别到了近代
此诗概言之描述的一群持不同思想观念的人
为实现群体“不同而和”的故事及必要的担忧
当然过程很狗血
初期甚至很残酷
直闹得人人自危个个不想也不敢出头
文字在此刻的功能局限于“棒喝”
特别在此诗中更加明显
再不行就恐吓:“看,已经到了断崖边上”
终于手持文字大棒者发现,向外看永远解决不了纷争
“自娱自乐自觉”才是达成愿景的必由之路(笔者断言,欢迎商榷)
由上看出文字的抨击效果
必须置身于大环境之外
站在更高的角度怀揣人类的终极愿望及思考
而不是一味目光向外比较“草长得一样高”“都不开花”
比如原诗“割草机轰轰地开过来”,换作““割草机”轰轰地开过来”
意境有所拓展,因为“割草机”也包涵非人为因素的自然圆满收场
“环境逼人”、“人改善环境”到了历史某个点
也许能成功互换、双赢
此诗歌涵盖的思辨,笔者称之为批评的启始之路
文艺的复兴源自于类似每篇文字
展开七叶草的呼唤、自审和自责
充分肯定人性中美和欢乐的成分
从而牵动社会的神经更趋于理性趋于平和
将是《流派网》开创社会风气先河之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