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 发表于 2012-8-15 20:32
你从艺术角度来对我谈谈其价值吧?
胡适成熟期的白话诗代表作:《一颗遭劫的星》的艺术史价值【王法:集成整理】
纵观胡适一生的诗歌创作,其高潮和多产期集中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和中国现代文学初始期十年左右。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从中国新诗与中外文化的角度来看,胡适的诗歌创作顺应了那个时代变革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必然具有的艰难探索。其诗歌创作的成就与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诗体的解放与再束缚、理念的具化与抽象、科学的实验与审美的偏离等几个方面。其在诗体解放上确有不容忽视的功绩。比如诗中白话文的引入、音律节奏上自然音节的提倡等,确实极大地冲击了古典律诗的藩篱,而且正是以胡适为首的一批现代新诗人的白话自由诗创作,给当时沉闷的诗坛,打开了一个缺口,灌入了新鲜空气,从而使得白话作诗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一股潮流。发展到《一颗遭劫的星》等,胡适的新诗算是真正建立了。与前人特别是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胡适诗歌在中西文化的引介上,主要是以西方文化冲击中国诗歌的既有传统上,有没有新的东西,或者说有什么新的东西,而这种新的东西对于我们认定的诗的必然范畴有何相适及不适之处。这里我们认定的诗的必然范畴包括以下几点:一、诗是“音”和“意”的统一体,诗中要体现人的存在;二、文学应当形象化、排斥抽象化,三、文学是审美的,它与科学的实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实践是不一致的,是别一世界。在这三个基本的框定之后,还有一条似乎是更为重要的概念认读问题,即什么是新诗或者说什么是现代性。关于这一点比较复杂,远非这里所能说清楚,因此,如非必要的话,亦应当尽量从当时的环境中去理解胡适的诗歌,而不过多的超越胡适的时代去苛求他的种种可能。
若要做真正的白话诗,若要充分采用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非做长短不一的白话诗不可。这种主张,可叫做“诗体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就是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白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的文学可能性。
在古典诗作中,人们基本上只使用二音节和三音节的音组。一音节组也只出现在词的特定句式(“一字逗”中)。胡适的《一颗遭劫的星》的音组却是自由建构的,诗中即有一音节组、二音节组、三音节组、四音节组甚至无音节组。在传统诗句里,不论诗、词、曲,性质不同的音组都不能随意搭配。胡适《一颗遭劫的星》的音组组合却不拘一格。汉语诗歌的音组是由“顿”来划开的。诗行所含音组数量不同,其顿数也就不同。传统诗句的句子对于顿数基本都有严格要求,如四言之一句两顿,七言之一句三顿,词之固定节拍等等。胡适成熟期诗作的诗行顿数却是灵活掌握的,因而他们诗节内部的诗行顿数大都参差不齐,自由搭配。有的是一顿、有的是两顿、三顿,有的则是四顿、六顿,全然没有固定程式。这就是胡适成熟期的诗作《一颗遭劫的星》的艺术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