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赵金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口语化写作”的若干思考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12-23 09: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深度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12-23 13:38 | 只看该作者
写作有它的个性,口语化写作谁也不能否定其存在和价值,在继承和发展中,更不能顾此失彼,文学评论也是一样,不能一边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12-23 14:05 | 只看该作者
“口语”泛滥(或曰“口语化”)给诗歌带来了危机。

这,是不是结论早了些。不过,时间会证明的。

口语写作已是新诗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是现正处于初级写作阶段,前赴后继的诗人正在开辟,摸索着前行,或许要十年、二十年,以及更长的时间。成功归来时,可以远估,未来的好诗,无异于来自口语写作。只不过我们现在读到的口语写作,还是实验诗,探索之作。好诗的产生,就是一个寂寞等待的过程,需沉下浮躁,静下来。时间会逐个解除囹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12-25 09: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7-1-1 10:06 | 只看该作者
细细品读,获益良多!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7-1-19 22:5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7-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诗的韵律之“范”。

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7-2-9 09:19 | 只看该作者
很受益,问好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7-3-4 11:5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诗人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与丰富的人生体验,但要把它们变为“诗”的内容还必须经过一次诗艺的催化。这需要一个或短暂或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受到难以名状的煎熬。当那些无序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呈现在某种逻辑的安排里而变得有序时,结构就诞生了,素材便活了,诗人也便解脱了。因此,结构不是一个外在于内容的皮囊,而是化入内容之中的诗的灵魂。   
有志于写诗的人,必须回归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7-4-7 1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类文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6 14: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