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惑》, \1 I, i8 L4 Y' Q8 @3 f. b
6 t9 |9 q! k C. z) p诗:昌政) e+ S* b; ~0 I% T9 V2 [( k5 e) G7 B
6 X* _4 E# J! C3 {' z , z& N# e+ Q v" @$ c
猫叫。, t8 W7 x" Q4 k5 r
猫又叫了。
" f$ f' Q6 \% k, U) T' Y E 叫得一走廊都是猫。
1 d/ [6 U( z+ N1 Z/ B0 R7 k3 @% u+ w, C4 q: s' q( V7 s; l7 k E
“喵!”# I3 N3 q5 D) g, S5 i
拾阶而来的媚惑。
' x# Q Q! O2 U& N- `9 |4 Y “嗖!”
, z6 M( {% j5 M/ c% W' M 忍不住闪进了暗地里的7 R% ~2 r! j3 E* b
鼠洞。
0 R- o: z+ ?( z0 c! r4 Q1 Q k/ n! Y
% a s; L. p! X6 a林荣读诗:. |9 A+ e. F. s' t( \( g# B
! c% U9 ~1 i- ]6 s
留给读者很大想象空间的一首诗。一只“猫”在叫,它极富魅惑力的叫声引来另一只“猫”,接着又引来满走廊的“猫”……
) @' E7 g I8 Q- W9 [8 z; l! O% L; O5 I- `& {) ^ O& B
这只“猫”当然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猫”。这是读者需要思考的,也是这首诗的涵义与意义所在。由此,我想到了“蝴蝶效应”,想到了潜藏着种种险象和玄机的职场、商场、官场……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佯装同路人,用尽心机,表面附和,口蜜腹剑……就像诗人写到的那样他们又随时都可躲进“暗地里的鼠洞”……0 q' g, h# u) \
5 h3 A6 d: k3 O# t+ |8 ]9 l
深度隐喻的一首诗,越品越有味道耐人寻味的一首诗。六祖偈语言到:“心不贪邪欲, 无恚不毒想。 舍离诸邪见 , 是为菩萨行。”然而,人在利益面前,“心不贪邪欲”太难做到了 。7 j% [6 {+ c6 t
, ~% w" ?) {8 C2 K6 A3 @; h, y
另,特别留意到诗人在文本中用到的两个象声词,为这首诗增添了极大的色彩,很富有动感和画面感,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