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9|回复: 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总第81期)主编:一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现代禅诗研究会 于 2017-1-24 09:34 编辑 " m4 c8 F$ M: ^3 @  i. x( x% w  D! e8 I

8 z& A" a0 @2 f" J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017年1月号,总第81期)
" I  U+ t4 Z' s+ ~3 X5 W  D
主编:一滴
; U* t: ]" S, W

& N+ S4 e$ {- Q: F% N
【诗歌作品】1 D& S% t/ O* |& C  ^4 F0 x( d! t

0 T! o) c( P& [. v0 F( i: v+ R- a1 v* z7 V- _7 I
【探索思考】; u: l6 `5 K; u
【理论随笔】+ \, j( n' Z) B3 y1 R
【访谈问答】
4 n0 e- b2 r4 c& `$ o7 V0 H, C【林荣读诗】
. s% [  O7 {  C) ]【综述评论】1 w' I' r9 [" C8 @( g0 }- z2 K
【作品译介】
! {# u9 Q  a2 C4 _/ x7 v【借鉴欣赏】/ r+ Z( X! b) I% B& M% K  @
【禅意随笔】
3 J" c9 g2 W, I【重要消息】6 R0 j* q$ G# H4 _1 f! H
【主编手记】
9 N% Y1 e$ f# b' u# c% W! b

1 w: t  K1 c: t( ~" c, i3 L附:《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编选说明/ k5 N' B; R, Y1 T- X0 S9 ~
1,凡本论坛注册会员都有推荐作品到当月(期)选刊的权利,但推荐作品时必须列举推荐理由。  f% a; w% m( A, [- ?) @
2,当月值班版主为选刊主编。主编是《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的主要选稿者,其它成员有推荐权,但决定入选权归主编。
" e- j; M. E$ p0 q7 c3,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皆以单首或单篇形式作为推荐和选取单位,不取组诗或多篇文章同时入选。* ]; V+ V$ l+ Y, I. W) P
4,此处所指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必须是在“现代禅诗探索”论坛上刊发者。刊发时间不限于当月。  
/ @& U5 m4 v4 x/ A5,主编在月底或次月初,完成该期编选工作。由论坛总编辑审定后,以“现代禅诗研究会”名义予以发布。
! X: w# ]2 j1 F8 x6,《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是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纸刊),以及其他现代禅诗选本的基本选稿依据。除非情由特别,一般没有选入选刊的作品,不考虑收入会刊和选本。: \' Q9 o( i7 h: c; r2 R! }; [
7,选刊根据下列情况,可两个月合并为一期:a,两个月的主编为同一人时;b,推荐作品少于5首(篇)时。
& W  ~9 R3 f; \; X8,主编、总编辑可以根据当期作品情况,增设或删减选刊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1 21:4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作品推荐8 p" _, P( P! i1 x! k0 r
* Y9 M4 s& [! d& y/ ?

, H& W9 R: r2 I  I; E& Q《下雪了》& ^# s4 t% u# K! G1 I2 |

( ~) P6 z+ F; l% s, p中午时分
% G$ R5 Z0 Z! H纷纷扬扬的雪花飘下来& \1 E8 g+ G) l8 J+ ]6 E
有几朵落在窗台上
$ {  V) j4 d6 k7 ~它们瞧见了去年的雪花
" a8 K: u( V% R此时" |9 o! Z) H1 i( c* H
我就在阳台上写诗
4 a4 J8 h$ o1 C! C6 U# }% n- s2 x2 E我看到这些孪生的雪花/ B1 i) @# g' }) `# v! n- k# p! P
隔着窗户玻璃+ `. o: N! y) E, ]: c" }- [+ E
相视一笑
/ A. m! l0 y9 D+ b
- T8 P& D( n# S1 s% |0 y推荐人:一滴* t0 D8 W2 J8 i& p# k
推荐理由:心内升起的喜乐,不论会是什么花,短暂或长久,都并非一种执着,而是一个切实的把握。诗心与几朵雪花共时便是一种这样的体验。“瞧见了去年的雪花”以及“相视一笑”便是明证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1 21:4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家多多推荐,小的先行谢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1 23:37 | 只看该作者
【作品译介】
. o% Y. Y2 j7 K! m/ l6 P1 m, C, a5 X《写作》: [) A' z& L0 O' x

, s3 R) b# m# @9 v2 e* d  m8 u笔,不再是笔
2 {! ]  V+ s& N. Q) J4 G; l& f纸,也不再是纸
9 M3 w9 q6 Y# g, d有人,在灯下来去。
6 e$ g) p, I* T2 c" _
3 B) |+ Q5 X* q0 g, m8 k& d; J) k$ R四万八千朵莲花中9 n- }$ U2 C9 Q% L* C# q' D
只这朵
- g# O* K' q0 F+ b, a开在心里。6 D8 {( _2 m0 |, r; E" c

) q+ A1 F0 L( n( _
. A. ?: w1 `4 PWriting& Y! K) V, I+ m! ~1 [" T

# \6 R. O6 K4 ^: HAt this moment,the pen,is not a pen
/ e; D- a* k5 K( e9 c# G/ OAnd the paper is not a piece of paper any more0 k! Y% n  Q' C- s4 G6 Y4 u
Someone come here ,then he ‘s gone in the light.
8 r5 N* _* o9 K. I
- t% I' u- v+ z# p' rNow, among so many(Forty-eight thousand) lotus
$ j' y0 j# {5 o/ G. aOnly this one
& n0 c6 p3 j: BBloooms in my heart.' |' a9 B6 b8 K  s

8 `* F8 b1 C6 [(李艳敏 译)
9 b  \* g; {/ `
& e5 U% G, T5 f: {+ |5 c推荐语:译介是一种交流。当以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也有责任将自己的作品贡献出来。交流融合也是现代文化的发展的必经之路。南北的这首诗简洁又富有禅文化独特的内涵。它相入人,人相入心,心比莲法,一法止心。推荐至【作品译介】,同时诚挚感谢李艳敏同仁为作品所做的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2 22:2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至【借鉴欣赏】" W' D. s% J9 C+ p
南北推荐语:) p7 ?+ O6 x1 |% L" J' B) [) a6 C5 o
      最近一年多,我一直在思考现代禅诗与生态诗歌之间的关系以及链接的问题,并收集这方面的书籍和网络资料。4 X  V. a% b9 u) j
      人类的生态环境,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商业和科技潮流中,出现严重危机。欧美国家经过阵痛后,已经反思并积极行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但在中国,却依然危机弥漫,已经涉及到千千万万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逼着我们不能不面对,不能不思考。; `" k( u0 C/ I* b' c
      但是,我们对此能做些什么呢?愤世嫉俗的咒骂或抱怨叹息,是大多数人的态度。默默忍受,更是绝对多数人的无奈选择。可是,作为诗人,我们难道就真的不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参与或推动这种状况的改变吗?我想是能够的。7 _0 @2 f9 |3 }8 C5 G3 q
      我最近发在论坛的几位美国诗人的情况,就是例子。他们能够做的,我们也能。9 _: _9 X9 S9 D2 f8 j
假此,我们可以放弃那些应景的文字,而以禅的观照方法,以“众生平等”的佛教生态观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题材,进入到现代禅诗探索的一个新的阶段。
5 O- p% E- R- n6 I6 b
  |- e: l" `# K1 N( C; q5 O; H  y8 b9 ?7 t7 T0 Z! |
原文:美国生态诗人罗宾逊·杰弗斯:从石屋到鹰塔2 p% u- E! @1 [+ n
                                                               文/王岩" T+ I" w" e# c. ^

) b5 F  ?; x( Y* @4 ?    一战之后,美国文坛百家争鸣,而此时,身在加州的罗宾逊·杰弗斯(Robinson Jeffers,1887-1962)以其冰冷的厌世情结让文学界耳目一新。杰弗斯是诗人,也是剧作家,他的作品《美狄亚》(Medea,1946)、《悲剧之外的塔楼》(The Tower Beyond Tragedy,1950)等都堪称美国二十世纪最特立独行的古典悲剧遗产。诗人不相信人性,也不是所谓的人道主义者,他那激情四射的诗歌大胆前卫,独树一帜,成为当时人们批判的众矢之的。他厌恶虚伪的人类,拒斥文明社会的一切,却热爱自然,向往海洋,在荒凉的卡梅尔海岸亲手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石屋(Tor House)和鹰塔(Hawk Tower)。完成这两项工程困难重重,然而,最终它们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一个温暖的家,还有他独特而真实的诗风。这里远离尘嚣,诗人可以在此反思人性,瞻望未来。: U+ R, o5 f6 ?1 Q- _4 _

0 @( [& p& s; r+ j8 x1 Z
. z) T+ z; A1 u5 @8 Y; _
7 M' [  o+ Y3 ]9 G$ J4 h, j  {    1887年,杰弗斯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父亲威廉·杰弗斯(William Jeffers)是长老教会的一位牧师,经常周游欧洲各国讲授《旧约》,这份工作使全家人不得不经常更换住所,不过杰弗斯并未因此而中断学业,相反,他在欧洲接受了全面的早期教育。杰弗斯天资聪颖,先后在瑞士和德国的私立学校学习。他对语言非常敏感,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还有希腊语样样精通。他博览群书,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孩童时代在欧洲的游历让杰弗斯爱上了大自然,也培养了他独立的个性,他时常独自去远足、野营,在自然的怀抱里,杰弗斯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地放松,开心地享受。在他日后的诗歌创作中,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丰富的经历使杰弗斯的羽翼渐渐丰满起来。1 E$ M4 E& \2 J# z2 {7 X
    1903年,由于父亲身体的原因,杰弗斯一家迁居到气候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在这里,漂泊多年的杰弗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非常珍惜,很少出门,只是偶尔去近郊走一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加州赋予杰弗斯以灵感,后来他在《加州人》(Californians,1916)中描述了这个他称之为“世界尽头”的西海岸和当地人们的生活,不过,这部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读者太多的注意。1904年,17岁的杰弗斯从西方学院毕业后,怀着满腔热情,继续深入研究古英语和德语。次年,他在南加州大学学习医学。
, n4 P2 F& s. v  ~6 ]0 V$ l$ j; v    1906年,才子杰弗斯遇到了他的红颜知己——尤娜·卡斯特。当时尤娜还是洛杉矶一位杰出律师的妻子,正在丈夫的支持下攻读硕士学位。杰弗斯疯狂地爱上了这位大自己三岁的已婚妇女,尤娜也被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所吸引,二人不久便坠入爱河。然而纸包不住火,尤娜的丈夫还是知道了此事。为了让她忘掉杰弗斯,这位律师建议尤娜去欧洲旅行,虽然极不情愿,但由于对丈夫心怀愧疚,尤娜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踏上了驶向欧洲的航船。未曾想,尤娜的丈夫在此期间竟然“红杏出墙”,另结新欢,他向法院正式申请离婚。就在他们办完离婚手续的第二天——1913年8月2日,尤娜嫁给了杰弗斯。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分离,这对饱受相思之苦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二人幸福甜蜜,然而,平静如水的生活偶尔也会泛起涟漪。杰弗斯一度有过婚外情,尤娜醋意大发,疯狂嫉妒,甚至试图以自杀来使他回心转意,不过,这次风波之后,他们彼此更加珍惜这份婚姻。
& J& j4 z) T$ N* `5 q1 f& k$ O    杰弗斯不善交际,父亲留给他的那点儿遗产足以让他远离喧闹的艺术家聚居区,过自己逍遥安静的生活。喜欢离群索居的杰弗斯素不好客,平日里的来客也都是尤娜招待,所以很少有人了解他。也难怪,杰弗斯向来表情严肃,沉默寡言,连说话声音也那么低沉,听起来很严厉。在外人眼中,杰弗斯神秘古怪,可是尤娜了解他,上帝赐予杰弗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关注并激发了我冷漠而驽钝的本性,给它一双慧眼,胆量还有支持……她更像是苏格兰歌谣里的女人,激情洋溢,桀骜不驯,而且英勇无比——或者说它像一只猎鹰——而非一个普通人”,杰弗斯这样评价他的妻子。温柔的尤娜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也会游刃有余地帮杰弗斯打发那些聒噪的访客。有这样一位好妻子,杰弗斯可以免受外界的打扰,认真地去创作。这段姻缘是杰弗斯生活和创作的坚实后盾。
! w- }/ T- J( j$ I: t7 a    杰弗斯一直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早年受到了威廉·华兹华斯的影响,创作的诗歌也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华兹华斯的风格,这些诗描述了他的父母,歌颂了纯真的自然,美丽的加州,还有幸福的爱情。1912年,他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酒壶与苹果》(Flagons and Apples),不过,这本简单的爱情诗集缺乏创意,未能符合大众口味,但它却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诗人独创之门。此后,他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搬进了卡梅尔的石屋,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说,石屋是他创作的摇篮。当然,没有尤娜陪伴左右,诗人建不起石屋,美国诗坛上也就不会升起这颗耀眼的明星了。                                $ f  j! _9 b9 R* |

. Y- V  k, T  w8 }3 \# U3 M
5 ~2 P0 B' @  h7 Y; Z1 o7 G# |" @- G( n
    杰弗斯悲观厌世,鄙视虚伪的美国文明,憎恶嘈杂的社会人群,但他又不得不生活在美国,只好与妻子尤娜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半岛南部的卡尔梅安家落户。现在的卡梅尔小城仍保留着自然的纯美,那里是作家和艺术家们建造的一个美丽殿堂,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都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1 i# _* h+ j6 X! \5 @4 b" A    1914年,杰弗斯夫妇来到这个原生态荒野中。当时的卡梅尔海岸风浪侵蚀,遍地沙砾,一片荒凉。可是,游历无数地方的杰弗斯心灵为之一颤,即刻被这份野性触动了,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是他渴望已久的归属。杰弗斯日后写道,“当马车到达山顶时,我们透过松林海雾俯瞰卡梅尔湾,显然,我们来到了一块人迹罕至的圣地。”卡梅尔的确是一块圣地,这里蓝天碧海,气势澎湃,不少作家都曾在这里迸发出创作的火花。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在这儿居住了一段日子,据说这为他创作《金银岛》积累了素材。杰克·伦敦也曾想在这里安家,不幸的是,他的房子不久便被烧毁了。正如杰弗斯自己所说,我第一次看到“人类生活在如此壮丽的原生态风景里,仿佛他们生活在田园诗或传奇中,亦或是在荷马史诗奥德修斯的家园里”。 生活在这块圣地,人类灵魂得到了净化。从1919年到1962年,杰弗斯创作了很多自由诗来赞美这片海岸。于是杰弗斯在海边的岬角上买了一块不到一英亩的空地,随后的五年里,他又购置了4英亩多。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方,杰弗斯决定亲手建造自己和家人的房子。他找来当地的泥瓦匠,学习如何敲凿海边的花岗石,学会了用这些石块来垒砌墙壁,也学会了他称之为“使石头爱石头”的技术。在与石头接触的日子里,杰弗斯发现了石头的灵性,而且觉得自己和这些粗糙的巨石有些相似之处。尤娜曾在一封信中提到,杰弗斯“开始意识到自身蕴藏的巨大力量”,他还要从诗歌中汲取能量,而诗歌所蕴含的力量恰好与这种原始的自然力是相通的。
$ i* i. ?; X. q4 t6 H" F    建造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杰弗斯驾着马车从崖下的小海湾里拉来三四百磅重的花岗石,抹上泥浆砌筑坚固的墙体。除了笨重的巨石,杰弗斯还独具匠心,在墙上砌了些稀奇的东西,有的是他在世界各地旅游时收集的,有的则是友人的馈赠,如中国北京一座寺庙里的瓦片,夏威夷基拉维厄火山和维苏威火山喷出的熔岩,等等。这里的冬天暴风怒号,飞雪狂舞,房子如何在风雪中“立足”?杰弗斯真是煞费苦心,经过一番精心设计,房子建得比较矮小,可以傲立风雪了。1919年,这所倾注了杰弗斯心血的房子终于竣工了。杰弗斯把房子命名为“石屋”(Tor House)。在古凯尔特语中,“Tor”意为突出地表的陡峭的岩丘,显然,杰弗斯想让他的房子成为大地上的堡垒。的确,从远处看,石屋犹如一座城堡,稳固坚实。如今,石屋已经成为加州象征创意、个性和力量的纪念碑。9 ~( u' T, v9 m
    一家人迫不及待地搬进了石屋,然而,屋里的生活可没有想像的那么好。没有煤气,尤娜只能用一个小煤油炉来煮饭。直到1949年,这块岬角上才通了电,石屋告别了油灯和蜡烛,杰弗斯满心欢喜地安装了电灯和电话。屋里虽然有自来水,但却是凉的,一家人习惯在周六沐浴,他们只能一趟一趟地把炉子上烧好的热水倒入澡盆里。然而,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兴致,夫妇两个和他们的双胞胎儿子加思(Garth)和唐南(Donnan)生活得都有滋有味。
1 x, @9 b! H# K2 _- g: |; _    杰弗斯和尤娜向往欧洲的浪漫情调,于是,石屋仿照了英格兰都铎王朝的仓库样式,布局简单却不乏精致,一间客厅,一间客房,一个厨房,一间小浴室,还有两间阁楼卧室。客厅精致简洁,虽然不宽敞,却也看不出拥挤。石屋建得不高,客厅的天花板似乎触手可及。杰弗斯从当地采来砂岩砌成了一个方形的壁炉,细心的尤娜总是把炉火烧得旺盛,火苗欢舞,驱走寒冷和潮湿,整个客厅都被烘得暖暖的。壁炉边放了几把铺着柔软坐垫的扶手椅。傍晚时分,一家人围坐在壁炉旁,听杰弗斯朗读小说。此时,客厅里异常安静,两个年幼的儿子似懂非懂地认真听着,尤娜的爱犬趴在她两脚中间打着瞌睡,偶尔伸个懒腰,咕噜几声,壁炉里的桉树枝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火光映着晚霞,生活其乐融融。尤娜在地上铺了一层陈旧的基里姆地毯,踩在上面柔软舒适,双胞胎儿子经常光着脚丫在上面玩耍。墙壁典雅素淡,夫妇两个用精心挑选的红木和冷杉木做墙板,镶嵌得恰到好处,古色古香,甚是好看。后来,红木被炉烟熏黑了,更显房子的那种温暖色彩。墙上悬挂着几幅大小不一的画像,充满了诗情画意。那扇窗户位置极好,站在窗前就可以欣赏到卡梅尔湾的全景。窗户干净明亮,水晶般的玻璃镶嵌在一排排窗格中。阳光洒进来,照耀在旁边的斯坦威钢琴上,这架钢琴也许是石屋里唯一的奢侈品,它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琴键映射着阳光,恰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心情好的时候,尤娜会弹奏一两首曲子,她钟爱爱尔兰民歌,那是她故乡的声音。每当音乐响起,尤娜总会想起儿时的欢乐时光。岁月流逝,如今琴谱还在,却也只能唤起来访者的阵阵感叹。窗边花架上的玻璃花瓶里插着尤娜喜欢的花卉,在明媚的阳光下娇艳盛开。钢琴边的墙上悬挂着一张尤娜儿时的照片,一幅爱尔兰的旧地图,还有几张别的画像,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温馨。客厅的一角安放着尤娜的书桌,这里是她自己的一隅。天花板上垂下的吊灯正对着书桌,桌上摆着她最崇拜的诗人叶芝的画像。尤娜爱读叶芝的诗,诗中的温暖与朴实会让她怀念起故乡爱尔兰。书桌靠着窗,窗台上的那瓶鲜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思考之余,尤娜转头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还可以看到杰弗斯在庭院里忙碌的身影。坐在桌前,尤娜抬头可见杰弗斯的照片,旁边还挂着双胞胎儿子婴儿时期的照片,两个小家伙不知在争着要什么东西,调皮又可爱。客厅的一边立着一个别致的橱柜,上面摆一盏精美的台灯,那是1949年通电以后才上任的。台灯旁边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钟表,那沙哑的钟声陪伴诗人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此刻它依然不知疲倦地摇摆着。  ; a, M3 r' V2 d% S* u/ Q$ l
    这种工匠建筑风格的房子在当时的卡梅尔非常普通,而石屋却与众不同。作家斯图尔特·布兰德曾提到,“石屋是一件诗一样的杰作。石屋的每个角落都比美国其他任何房子更直接地展现出智慧。”所以,很多文学界和文化界的名人都慕名来访,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狄兰·托马斯、兰斯顿·休斯、辛克莱·刘易斯、乔治·格什温、玛撒·格雷厄姆,还有查尔斯·林德伯格都曾到这里来作客。作家们的来访使不善交际的杰弗斯也热情起来,他们谈论诗歌,交流心得。如果天色已晚,尤娜会打扫一下客厅旁的那间客房,让客人们休息。客房设计得很不错。诗人总是那么有创意,每间房的布置都别具一格。他说过,我们要努力把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变得更美丽。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一个摇篮,简单而不寒碜,即使是那张普通的床,也配有精致的木床架。窗户的设计更是巧妙,躺在床上仍可以看到延伸到海狼岬的海岸线,欣赏那绵延的海雾和翻腾的海浪。然而现在看来,这间房、这张床似乎都有着某种神秘意义。1932年,诗人在《窗边的床》(The Bed by the Window)一诗中写道,“楼下窗边的这张床”将会是他临终时的卧榻。1950年,尤娜正是在这间房里,在诗人的怀抱中去世。若干年后,诗人的预言成真,他也在这张床上永远地离开人世。这似乎印证了屋梁上写着的埃德蒙·斯宾塞《仙后》里的两行诗:“辛劳后的安睡,海上风暴后的港湾/战争之后的休息,生命终结后的死亡,实在快乐至极。”
; ]: K  g' W. _  B+ G# I    厨房也是简简单单,只有一个煤油炉,旁边立着一个干干净净的橱柜,擦得锃亮的餐具摆放得井然有序。这里是尤娜的天地,这位贤妻良母会亲自下厨为杰弗斯和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晚餐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浴室的门上写着一行诗,许多柜子门上也都是如此,一般都是杰弗斯喜欢的中世纪诗歌。诗人的雅兴弥漫着整个石屋,生活在这里的那份惬意也只有诗人能表达了。陡峭狭窄的楼梯通往楼上一间阁楼,这里是全家人的卧室,也是杰弗斯的书房。他的书桌遥望着大海,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书籍,其中不乏像哈代、叶芝、司各特、劳伦斯这些名家的书。在这里,杰弗斯创作了他最杰出的诗作。诗人习惯早上作诗,沐浴在朝阳里,他静静地踱来踱去,下笔之前,诗歌的韵律已经随脚步的节奏而出。尤娜是诗人最忠实的读者,诗人的每一篇诗歌,尤娜都要抑扬顿挫地朗读上多遍,细细地推敲,体会它的节奏,斟酌它的韵意,没有人比尤娜更熟悉诗人的思想了。  M* i! d! {4 g, i
    与大海为邻,与苍鹰为伴,杰弗斯和尤娜享受着自己的天地。他们在山垣上骑马牧牛,在岬角上辛劳耕种。孩子们呢,追逐着雄鹰,欢呼雀跃。吹拂着海风,陶醉于海雾,漫步在海滨,寻访每块礁石,问候翱翔的海鸥……与大海的亲密接触这些都给诗人以无尽的遐想,诗人的灵感随着波涛滚滚而来。远离城市的尘嚣,杰弗斯得以畅抒情怀,静静地思考人性。他的诗歌不再是唯美的浪漫,也不再是纯真的爱情,而是转向了人类的暴力和人性的悲剧。1924年,杰弗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泰马及其他诗篇》(Tamar and Other Poems),一举成名。这部曾受到T.S.爱略特称赞的诗歌以乱伦为主题,从《圣纪》中大卫王之女的故事出发,展示了杰弗斯对于人类性欲和自恋的关注。是的,此时的杰弗斯是一位警世预言的哲人,他的标志就是雄鹰,诗人向往那本真的雄鹰,桀骜不驯、无拘无束,他曾写诗集《把你的心献给鹰吧》(Give Your Heart to the Hawks,1933)。杰弗斯对人性绝望了,他认为“人性是从面包皮开始侵蚀的霉菌”。他宣扬“非人道主义”,否定了人性的唯我论,赞扬超越人性的伟大。他的诗歌结合古典悲剧、圣经传说与现代人黑暗和荒诞的本性。在《杂色牡马》(Roan Stallion,1925)中,他幻想了一个女人想要和一匹马交配,全然不顾这匹马有可能会把她踩伤。《苏尔角的女人们》(The Women of Point Sur,1927),《马祖》(Cawdor,1928)和《亲爱的朱达斯》(Dear Judas,1929)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诗歌融合了人性的野蛮,满是暴力、乱伦和谋杀。, B' C+ R1 M) f& u+ O
    早上的时间,诗人几乎全用来创作。中午,体贴的尤娜会为他做一顿丰盛的午餐,餐后杰弗斯喜欢去花园里享受一会儿。尤娜把花园打理地野味儿十足,娇艳的玫瑰,芳香的薰衣草、迷迭香、天竺葵,在这里争奇斗艳。整个花园芳香四溢,生机盎然,在这里小坐,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杰弗斯还饶有兴致地种下了好多树,放眼望去,桉树、柏树、蒙特雷松树,郁郁葱葱,海风轻拂,碧叶摇曳。他像爱护孩子一样呵护这些树木,给他们浇水、修枝,杰弗斯学过林学,做这些事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最初的那块光秃秃的岬角上现在已经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园的栅栏门直通海边,杰弗斯偶尔会带孩子们穿过花园去漫游清静的峡谷,寻访古老的城堡,识别稀奇的动物,探索神秘的海洋,既可以痛快地游玩,又增长了见识。吃过晚饭,孩子们跟父母嬉闹玩耍,累了之后,一个个便迷迷糊糊地上楼睡去。客厅里安静下来,尤娜和杰弗斯幸福地享受着这二人世界,欣赏几篇诗歌,品着自家酿的桔子酒,听着壁炉里噼里啪啦的响动,温馨之情难以言表。
* E+ p1 K% A# j    杰弗斯没有学过建筑,但他在这方面却极具天赋,他一直在扩建家园,把这份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他先是建了一个车库,可惜缺了几根柱子,车库不久便被暴风雨掀了顶棚。1930年,杰弗斯又为石屋增建了一间大餐厅,这里还可以举行些娱乐活动,这间房子给杰弗斯一家的生活添趣不少。屋内有一扇面向大海的窗户,从这扇宽敞的窗户观海确实是一件美事。杰弗斯还专门为音乐家们设了一间厢房,再加上一台老式留声机和一根独角鲸的螺纹牙,这间房总能让人驻足欣赏。值得一提的是,房顶上镶嵌着一块得来不易的埃及基普奥斯金字塔的石头,更显石屋的情趣。然而,最能体现他建筑天赋的当属他耗费五年光阴建起的鹰塔了。( z2 y* W3 u% D7 @
                         5 {, f  r4 C3 o. J' `; h8 p7 s: Q

) m! G/ w; z9 B* b/ S! N3 b' c2 J& l) n; M- f* O/ X# i* l
    1919年,杰弗斯开始建造闻名于世的鹰塔(Hawk Tower)。塔楼一直以来就具有浪漫的吸引力,尤娜非常仰慕叶芝居住的图尔巴列利塔,她渴望拥有自己的塔楼。为了表达自己对尤娜的爱,诗人也要献给爱妻一座塔,满足她的心愿。于是,他参照卡尔·荣格在苏黎世波林根居住的塔和叶芝的图尔巴列利塔,在石屋旁边建起了一座四十英尺高的古堡式塔楼。据说,当年杰弗斯在建塔时有只鹰经常在他上空盘旋,于是他便给塔楼取名为“鹰塔”。今天,这座充满古典风情的鹰塔依然俯瞰着卡梅尔湾,嵯峨突兀,朴实坚固。然而,建造这座富有魅力的鹰塔是一项艰巨而又费力的工程。杰弗斯先要把花岗石凿成方方正正的石块,再用一个原始的滑轮装置将三四百磅重的石块吊起,这似乎是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方法。一天砌好三四块巨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每块石头都浸透着诗人的汗水,倾诉着诗人真挚的爱。两个年幼的儿子时常会跑过来帮他做些简单的活,不过他们总是会帮倒忙。诗人最喜欢活泼可爱的他们过来给他解解闷儿,身体虽然劳累,却依然热情高涨,神采奕奕。手推车、马车、滑轮,诗人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和那份热情,把巨石和泥浆砌成了高墙。可以说,巍然耸立的鹰塔是杰弗斯自己独立完成的杰作。跟当年建造石屋一样,杰弗斯在鹰塔的石墙上也砌上了那些“奇珍异宝”,有吴哥窟、拜伦故居纽斯泰德修道院、罗德西亚的罗德士墓园的石头,亚瑟王城堡那里的海滩上的卵石,意大利的瓷砖,陨石块,叶芝故居图尔巴列利塔的碎石,还有一块石头来自中国的长城。粗糙的石头虽不及白玉琉璃,却也美在其中。诗人情趣浓厚,谁能想到塔的基石也这样别有风味。1924年,鹰塔在一家人的期待中终于拔地而起。世人喜欢浪漫的幻想,总认为杰弗斯是在鹰塔里创作出的那些备受争议的诗歌,尽管他的诗主要是在石屋的阁楼里面对浩瀚的太平洋吟咏而出。而鹰塔呢,它是杰弗斯送给爱妻的礼物,没有她,诗人不可能来到这片荒野的海岸;没有她,诗人不可能建起石屋;没有她,诗人不可能鼓起勇气抨击文明。鹰塔是尤娜的天地,是她静养的所在,也是孩子们最神往的地方。
! I$ n, V4 a/ O5 k$ P: t) P    打远处望去,整个鹰塔巍然而圣洁。鹰塔外部盘旋一条蜿蜒的楼梯,塔内还有一条隐秘且狭窄的楼梯。塔的底层是一个下沉式“地牢”,这里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去处。还有杰弗斯的一间小房,他在这儿放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二楼的房间整洁明亮,哥特式拱形的秃肚窗充满了欧洲风情,墙壁嵌着桃花心木,古朴美观。杰弗斯的精心设计让尤娜眼前一亮,于是,这间富有情调的房间便成了尤娜的书房。她喜欢在这间雅致的小屋里读书,写作,安静地思考些问题。书桌旁陈放着几片从雪莱墓园里收集来的枯叶,还有一幅杰弗斯的照片,那是1929年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来加州西海岸时给他拍的。照片上的杰弗斯穿着一件敞口衬衫,外面套一件夹克,英俊而又深沉的侧影给人无限的遐想。房间的石壁上刻着维吉尔的拉丁文诗句,大意是“创造自己的梦想”,鹰塔的确是一个梦想,尤娜卧室里麒麟挂毯图就是对高贵纯洁的憧憬,也是对理想爱情的憧憬。至于那架手风琴,尤娜闲来无事时就弹奏一两曲,如今它寂寞地立在那里,似乎在回忆女主人娴熟的十指。琴的右侧摆着一个雕像,上方悬挂一幅画,简约朴素。三楼是一个大理石铺面的平台,宽敞而又明亮。杰弗斯巧妙地在塔内的这个楼梯间嵌上了一个窗,那是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时所乘船之舷窗。沿着楼梯再往上走,是鹰塔顶层的角楼,这里是塔的至高点,也是杰弗斯一家看海观星的最佳去处。登上塔顶,视野豁然开朗,海、天、山、雾,一切尽收眼帘。鹰塔融入了自然,这里宛如仙境。
& F' q- U! J# Y! Q, g5 H    鹰塔象征着诗人的对妻子的爱,他在塔内摆设了很多女性权力的象征物。其中的一个壁龛内摆放着一个古老的玩偶,那是一位身着黑色丝绒长裙的印第安女人;而在另一个壁龛里则放着一块雕刻有楔形文字的巴比伦砖块,写着向女神伊师塔祈祷的祷词。诗人对尤娜的爱与日俱增,鹰塔的高度也随之提升,堡垒,钟楼,灯塔,依次建起。他亲手堆砌每块石每堆泥,这是他生活的塔,也是他爱情的塔。
6 u  n7 r0 U0 a, u) |2 Y0 r    杰弗斯是个性的,也是独立的,正如那傲然孤立的鹰塔,而鹰塔的孤立又把他的厌世情结表现地淋漓尽致。慕名前来的文人不禁惊叹鹰塔的巍然,我们现在仍可以看到1930年米莱来访时与诗人的合影。$ M& g  |# q( m) \( Q
    诗人精力旺盛,建造鹰塔的同时他也一直在创作。1924年,闲暇下来的诗人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了。1932年,诗人声名鼎盛,他的照片也登上了同年4月4日《时代》杂志的封面。这段时期杰弗斯名声大噪,每逢他的讲座,教室里都座无虚席,连走廊里也都挤满了来听他演讲的人群,此时的杰弗斯可以与惠特曼相提并论。杰弗斯看透了都市生活的邪恶和堕落,痛快淋漓地唾骂城市和现代文明。他迷恋中世纪文学和英雄史诗,想从这些古老的题材那里得到“一种更合理想也更正常的美,因为我们这个种族的神话从来没有得到发展,和我们是疏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他,所以他的许多诗歌和戏剧都是基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杰弗斯也因此以他的神话抒情诗和叙事诗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卡梅尔和大苏尔海岸为背景,充满了暴力、通奸和乱伦。其中最有名的诗歌当属他1946年改编自古希腊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美狄亚》(Medea),虽然外界对此褒贬不一,然而这部戏在百老汇一上演,竟然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达到了他创作的高峰。1950年,杰弗斯改编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俄瑞斯忒斯》,创作了《悲剧之外的塔楼》(The Tower Beyond Tragedy)。1951年,基于欧里庇德斯的《希波吕托斯》,杰弗斯又写下了《克里特岛的女人》(The Cretan Woman)。这些融合了古希腊血液,描写当时荒野人性的诗句使他名声大振,也使他成为最具争议的诗人。
; ~+ m6 f% T8 k- k2 [. j    然而,好景不长。二战期间以及整个四十年代,杰弗斯试图走政治写作的路线,不过没有成功,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杰弗斯再也没有从四十年代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年轻的诗人心灰意冷,越来越悲观,他的诗歌也越来越乏味,令人不解。曾经追捧他的读者迷惑了,纷纷离他远去,然而此时的杰弗斯早已不在意这些。对他来说,诗歌是“自然的杰作,像一只鹰,或者是一轮红日,你从不欠它什么。如果你喜欢,就听任它;反之,就随它而去。”失败或成功,痛苦或欢乐,对他来说没什么差别。最后,他立在那里,像一块巨石,扎根于他的领地,傲然冷漠,“无须寻找我的灵魂,它/可能在这里,黯淡,深入岩石,/不曾随风舞动/与那疯狂的翅膀和白天的月亮。”
5 U  k/ S, d( R! m4 o( g- ?: D    1950年9月1日,诗人的爱妻尤娜先他一步辞世。杰弗斯伤心欲绝,整日借酒消愁,麻痹自己,威士忌是他唯一的安慰。儿孙们有时回来看望他,然而,没有巫娜的日子,苦涩而勉强。在这以后的日子里,诗人很少写诗,创作的诗歌也全是思念、祭奠亡妻的,回忆往昔的快乐生活成为他残存的支柱。他写道:“巫娜走了,而我/像一棵秃树,慢慢等待死亡/等待树根腐烂,等待树枝凋落。”1962年1月20日,备受煎熬、筋疲力尽的杰弗斯带着他美好的回忆,在石屋里孤独地去世了。
, B9 {) Y* T1 [! r    1965年,塞拉俱乐部汇集了杰弗斯的诗,出版了一本图文诗集《无一例外》(Not Man Apart),穿插了美丽的大苏尔海岸的图片,让读者在细细品味诗歌的同时也欣赏了诗人的海岸。1978年,石屋由美国国家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下属的石屋基金会(Robinson Jeffers Tor House Foundation)接管,这个由志愿者组成的非营利性机构负责维护石屋和鹰塔,并且向公众展览杰弗斯的作品。今天,石屋和鹰塔已被列入了美国国家史迹名录(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周末会向公众开放参观。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踏上这片美丽的海岸,追忆着往昔诗人的踪迹。诗人走了,石屋与鹰塔却依旧傲立于这片海岸。诗人亲手种下的树林还在执行它们的使命,保护着他的居所。诗人的精神与诗句也将和他的居所一同流传千古。
( l! Z6 g% t& a7 v: ~( b; T% J+ f7 s  G

/ A6 U- G; M( K% d罗宾逊·杰弗斯诗选, ~9 o6 S/ g$ d3 o4 a1 ?
赵毅衡译9 E+ V2 H, J, F2 m7 z! [! O: ^
# g+ [; ]9 E- s2 N6 Z$ m
晚间退潮
6 e. D: ?  d. f. n9 u" T1 I  d8 d+ {( f; o& @
大海很久没这样宁静;五只夜鹭
: x* z3 @, {1 W+ a$ U在沉寂的空中沿海岸悄然飞去,
- Z3 s, K4 G4 Y掠过,几乎映出倒影的平静海面。
, w1 y: y  i) }. o0 I太阳和海水,都从长满水草的岩礁上
2 a+ A1 d# r2 F落了下去,但远方的云端升起。退潮的大海低语。
/ `7 p- H6 y7 ?巨大的云影在半透明水面上漂浮。
6 X! j% W% f7 g/ Z- G+ m$ C而从世界之幕的缝隙中,淡金色的光辉带着- }1 L  w6 {- i* v! M
夜晚的星群,突然泻出犹如飞翔的火炬,
7 n) H1 B! w5 n  Q, z. G看来并非有心在为我们眼前露面,他们原是在世界4 ~( F* F7 D9 @& y* u  O/ j
这幕布的后面,为另一批观众排演。
- {! C# i' y2 T7 F8 m8 f1 C6 b' L. {# e. v8 m

2 q' O6 }" d5 Y$ \+ F9 B卡梅尔角
+ u* b9 S9 V7 p  l" u0 _6 j
$ ]$ c9 B* I: i; e/ x0 Z万物有非凡的耐心!
, q% d1 L! r1 X" G" H2 X' h+ H% d/ u城郊减损着房屋的美丽。
0 Y; ~; ^7 X4 r8 }. E' P: a! H我们惊叹它初始之美。
. v2 N2 O4 q* o' D罂粟完整,羽扇豆沿干净的崖壁生长;, F4 Y; x  f) _. K
两三匹马闯入,
+ y; S8 T0 N; A6 j% @5 n: }/ y& c一些奶牛在岩石的棱角磨蹭他们的侧腰。
8 m$ }# Q" T% g5 a5 q搅局者来了:它们担心吗?
9 N5 y' _( e5 q% w, J不会的。它一直都在。它知道人是一种潮流4 B  s" M7 s' j% w  ^: f
所有澎湃的迟早会消退,$ A9 H/ k: R  b6 a$ O
他们在作品里溶解。浮现原初之美。
% t8 c! [& S, U$ m0 z活在岩石的颗粒里。安全如度过无边之海后再爬上我们的悬崖,( [* v) N- W/ H4 o; W
我们必须从自我中跳出/ X6 E# k& S& O+ s! h7 `& R, O
我们必须不那么人性一点,变得自信。+ U0 {! I4 n& a7 S& [
如同我们从岩石和海洋中诞生。
) {9 X9 {- ~" Y3 u( [& c2 s! U5 q: P7 R3 F8 E3 i

% m$ T; p# j# `9 D+ o岩与鹰
2 P( R; m8 F& O2 ?
2 G, D  a* U% y7 M' V4 _有这么一个意象停在
+ a# ^  j& W4 C7 n% V( p- s许多高深的悲剧思想 # G8 f6 @- Z; {: h
观察自己的眼睛里。 ! ?4 K2 s% L5 F
  N( P/ H/ Y5 Q- j
这灰岩,高耸于 7 f9 r  F) `1 f) T+ H. U
水岭之上,那里海风
0 v5 M& U6 m! |9 a禁止树木生长,
7 R" r# V* N' C: G; i; s
5 Y- f% @& S) a0 H% E地震的侵袭,被经年的
3 v! o8 E; }8 {- r' {暴风雨留下印记:山巅
( Y2 _5 k& b" v- V一只鹰栖。
% j/ N. R" ]; d* z1 q- |( W! V' w; m
我想,这儿是你的象征
% J+ X  d# _0 a# P  I孤悬于未来之天空; 7 ~8 f1 u( q7 a0 x! V- [/ ?
不会杂交,不是蜂巢, - ?7 y6 R/ a9 D, ^# t3 M

$ F: Y( T/ A; j+ R) i/ t而这骁勇的力量,暗淡的宁静; & y$ M8 d6 e4 Y0 ^. q' Y' q* b) e
凶残的本能确保着最终的
& I$ s1 a  h0 x2 j公平;
. X, ]4 t# o. R$ K  T! y
9 r7 y: X* ?8 t+ S& X8 D8 p生命与无生息的死亡为伴;猎鹰 1 _' A0 y* [4 ?' q3 P  b( L& C6 G
真实的眼睛及行动
/ q. m( z0 F, f+ p# k# s5 M0 N与岩石庞然的神秘感   ^. C( P( ?. c% x' X& h/ O
合为一体, ' c( B( j9 P* V$ j0 S
失败不足以将它击溃
0 O9 k( l7 w7 S+ G成功不足以显示其荣耀。
- |# i# w3 w2 C) ^0 f$ d6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3 08:51 | 只看该作者
不羡其诗,唯羡其拥有一个“诗”一样美好的妻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3 1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滴 于 2017-1-3 18:41 编辑 / ^7 z8 K, ]/ u% @5 x4 r7 C
7 h, S8 T# d; V$ F6 g: p
推荐至【诗歌作品】1 \/ D5 W7 _5 @- f# m+ g
深秋,在福源寺, E' ~8 c$ [: i& i7 p3 Y
& d7 u  q9 G+ |! j  Q
   伍昌荣1 j* Z# E8 j; A; P/ b4 b& a

% S* J' B5 t7 T0 N$ Q+ o山中的飞鸟* v1 w! J) \7 ?- E8 X
水里的游鱼9 q: z- K$ n: ]- X- P3 w+ j
一览无余的蓝色天空和丝丝白云3 U" I6 R3 d% D* |5 ~5 [9 n
在福源寺的风幡,经卷里4 Z1 J, H# O. x3 \( e! X( o
在钟声里,在汩汩的木鱼声里2 i: w7 l9 O" `( [, p
在老衲的口里,吐露真迹" u8 p/ `" i6 `' @7 ^; e: W* v
/ ~, g4 g) g# m
此刻,在偏房的一壶茶里沸腾7 h5 L8 r- Q" C+ l
又在窗前天井的一棵山茶花树旁
4 n1 Z+ ~/ {+ B. i9 V7 B跟随一片黄叶' s7 o" F1 q2 V  W( B& q4 ^
. T/ y2 Q6 F4 b  }

% O! _5 B( N) h( h& F
4 q8 Z& c8 y2 b) \; U/ N9 ^( _3 |- L: [

) J; \# K8 o1 G- x, T荐者:昌政
2 A9 |' d" C5 O/ T! i: A) X$ {理由:何为禅?当下即是,物我相融。是什么?是万物变化,当然也是钟声、经声、老衲言语的发生……这一刻,当真是一沙一世界,纳须弥于芥子。全诗视野开阔,而又动静相间,细节生动,表达手法轻巧、别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3 1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滴 于 2017-1-3 18:40 编辑
2 X- m$ T- V7 v+ ~0 W8 E# R2 n$ c0 y! o3 i4 K4 Q  a
推荐至【诗歌作品】# U9 e$ h: X  V$ n# t
- E& J' O5 B2 p' ~! X: @  ^
荆棘与相思鸟
$ \6 t! q1 t( [# i8 C
1 R% Q8 H: \! {1 g3 x# s作者:  小勺子: y, [' A) x( {, f. j+ G# `3 v

: c* M" W8 B+ U: s" v: n$ g, c/ b, f
荆棘丛中飞出一只相思鸟!
( D0 y* x# o7 D& z; Q多美呀——& _- n4 g6 [& y5 q- C( s8 S8 @" l
5 V8 D- \4 Y& P' a8 F
你看那荆棘!. b- q2 Q7 b/ v: R

: G7 [) K4 M6 j1 T' v1 m- g+ e+ y        (小小的刺,细碎的小白花——
) w% X7 h' H3 A& j% u        想必,那小精灵的% a" G9 q+ `8 r+ \; q6 K
        鸣啭% x! v/ o+ n! P3 O% I& T, n
        也还停在那里吧?)* b: k8 ?# y+ u# x# D) J

# S0 t3 r; [) K荐者:昌政& W1 t/ @2 k) X9 Q( u2 x. M
理由:“荆棘丛中飞出一只相思鸟”,诗意充沛。由此而回溯,专注于荆棘丛中的旧时鸣啭,入微而具象、具张力,生动可读。形式上,诗为“动补”结构,精简而耐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3 18: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昌政推荐,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3 18:39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至【综述评论】6 v; Z0 `+ H7 V& m9 A& _& r0 G

7 l1 C4 V+ [* l3 D7 D/ [% |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0 d3 e3 A0 {0 c$ z
作者:雪峰/ l$ |7 ~0 k6 M* ~

" U, _, L2 J) {+ W  R
' h3 v! w( q" v- a: n《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 》2 S) ^& V, d1 z9 |
作者:也牛
: ]3 }6 z3 H! P0 g
7 i; t5 o' g3 y9 [8 M) v  Y. F1
* k2 s( N9 `: f/ T& b: X& m( A/ s5 q0 |5 J
嘀。嘀。嘀& q3 u5 [: i9 C; b5 j
漫不经心的檐水7 Y4 r6 e. j& x9 b* g  z
敲了一夜
7 v7 R. y, V" k5 Q3 C  f% x/ }1 u7 D( P7 ?! V0 g# N. I
老和尚分明听见
! d# ^- u0 v2 G6 H3 `6 ~' r卧在水缸上的竹笆子) w  L+ ]. {' U2 Q6 p/ ~- G+ x
一夜
* y- H( ~9 K# F2 ~# @0 l未醒
9 r6 l! Z4 {9 y
( l( ~  T5 \( b# m6 h) N7 Z- e+ }; t2
; f8 }4 e) G0 J% h: G! D' w6 F7 s+ x* }
看云朵,飞鸟和星星
# \' k3 E( b7 m7 P4 W这些白天里发黯5 `' X: l& |/ B
黑夜里发光的事物' h) M/ e' A) v1 p4 X" |
自得其乐' f) T# |/ r3 R4 n! m  N! b1 l
/ m0 W6 J- Z- r3 v
看我) F8 r1 H  K: a7 x0 f
一粒落自人间的大尘埃
, u: M3 b; C8 H# W8 [井眼涩苦了
% i3 A1 p7 G/ C4 X+ h0 t- D8 @  G9 z0 o
3- C. V" ^" ]! ]
7 }  m( E& F+ M5 c
木桶挑水最好喝% I0 f4 `, y5 G! U0 v+ @
大风天
% C; ~$ V. }" k( J; u" ]/ W不要去瞅它的漏洞
9 Q# U# z  o5 u; j  ]8 ]1 |, h! A% c. t! R% q$ R: j, v
木桶,老了就活了3 q" X3 ~. x: o  W" [
一身苔绿好年轻
: w  G4 L/ g5 t* R' K8 }5 Y2 r
4 F. U* r7 K$ a: ]. K2 q, B& i( g0 H7 B3 @, P
雪峰阅评:
6 @( ^" ]* m+ v) ]- l& \
$ ?) m# a- P% I; z" N* Z      这组诗就像一桌翠绿可口是蔬菜,不沾一滴油水;或是灵岩跌宕的峡谷,送来几丝绵长的钟声。诗行清瘦,更像几株菩提树的素描,每一条枝丫,都有触须,伸向尘世喧嚣的心灵。
8 R) H) S0 T# O禅诗的空灵和智慧在这组诗里展露无余。很多人写禅诗,离不开经幡、喇嘛、叩拜和红烛垂泪的哀伤,这些热闹非凡的佛事场景,无疑会使人跌入仙乐飘飘,钟鼓齐鸣的仙境之中,以至于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但这组诗却避实就虚,通过冷热场景的置换,更具有发散思维的延宕和深沉哲理的睿智。
& M7 Q- d$ B1 q' O  “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标题就是诗眼,开首点题。诗人强调的是“心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藏有寺院的人和物。第一节,檐滴、水缸、竹笆子、夜、老和尚,构成了寂寥深处的一幅动静相宜的冷色调画面。檐滴穿透寺院的空寂,恰似于无声处,聆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命律动,有生命的老和尚和无生命的竹笆子是在沉睡中顿悟还是在清醒中难得糊涂?一个漫漫长夜的等待,是心灵的煎熬还是尘埃落定的释然?佛——会给出答案。# Z  Y5 F' P  Y' v
     第二小节,镜头转向外景。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佛达成了默契,他们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构成黑白颠倒的悖论关系:2 Q! r0 X% }% ^0 B$ I* ?; {3 [
看云朵,飞鸟和星星
& f0 v& _. H8 X0 d  J: ?' q这些白天里发黯
) b4 q, d9 p" v0 r* l7 g黑夜里发光的事物
; W+ ^+ A4 c5 @% y. h2 d( W. o  [' y自得其乐4 D5 y4 \$ x7 P% O4 ^6 u% ]# M/ T1 Y8 i
      而“我”却是一粒尘埃,在这烟波浩渺的人间,犹如枯涩的井眼,早已榨干了泪水。云朵,飞鸟和星星们自得其乐,“我”有快乐吗?诗人带有自嘲的笔调,开始由外而内的反思。凡尘中的人,即使心中藏满了佛意,也无法抵挡现实的悲哀。
0 V1 M+ G$ Q$ p2 @- D: x7 a       第三小节,诗人又从反思中折转回来。他告诉世人一个哲理:世界本不是圆满的,不必求全责备,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喧嚣之后,一切都将是风轻云淡。. V% ]/ x3 F# |" V* [9 X6 V0 g* L
     好不逍遥,智慧旷达的人生。佛能度天下苍生,与佛有缘之人,眼底苍生尽是佛。心中藏有佛,遍地可修行。
6 K) i* H  E" a/ f     这组诗从整体上来看,构思严谨,诗思开阔,诗人从幽冷的场面入手,调动形象思维,展开联想,而最终归于理性的沉思。他把佛与自然界与人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互为因果的转承关系。素材似乎信手拈来,而在文字的堆码中又出其不意,看似平常的句子,而实则很难有效驾驭,若非深得禅诗之奥义,怎会写得出这样空灵俊秀的作品。
( A+ ~2 h; p7 A) W/ B     它既不像意象诗的深度隐晦也不像口语诗的陈述罗列,它的冷抒情,在节制的语境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阅读者不敢轻佻,不敢激昂,也不敢欢快。它或许像一束光,在遥远的海平面上,抽泣式的发出牵引之力,不至于使行将泯灭的知觉在在肢体中继续坠落。
4 W/ d! Y( B. R& W& a      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8 v: n( M* y" a/ g
" h* s" a, B' m* K7 A5 d4 U
8 ^# s: g# I) E9 q  I8 N2016-12-30: j. f$ Q4 [' o2 V; n
4 I6 D3 N2 K) G
荐者:昌政
, s% V: \& s( d" [, j$ v# ^& |4 C* Y  D% W
理由:诗、评俱佳。诗,好在入微而显著,于寻常细节见禅意;评,好在切中入里,颇有生发,引人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2 21: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