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漠我看见雪落下来》
" Y) ?+ K! s3 B' V7 H: b
7 I1 O( n' U8 R5 h2 ~$ [8 {* z$ Q 诗/新疆雨浓
; C8 O! `; ^2 a3 C4 l
: @& G) V6 n3 G我看见雪落下来
6 ~) ?8 _8 P5 {很快也很大
! M: P9 \ c, s( b4 Q* R( K4 ]$ F/ Z先是白了山顶
: ^7 ?& Z* E0 s之后
( P# k( Y5 G% ?! s胡杨林树梢
4 P% z2 ^5 W) T7 X- ?: u+ u O# u沙脊、找油人的帽子, W, ~5 t3 Q. N; q! e/ b/ g0 `
脸和红色信号服/ K- \( ^9 b3 d- x
脚下的黄沙3 m4 Q0 P, w: s& ^6 M- ^& }! J: y
还没有白, @$ D; \* `/ R% l
6 L8 K, |& f: f' a. p3 ?! p1 _
推荐人: 林荣
, `1 u1 m3 h9 y9 E推荐语:; i6 X$ N S1 K1 r5 A0 u
# h' m( _. \1 P: v7 z' E
读这首诗,首先注意到了诗的题目。诗题是整首诗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了有效诗写信息,尤其“在大漠”三个字,是很重要的阅读信息来源。! ^" |5 X+ y- n. J& n: P
, y9 T. m5 ^5 r) K 诗人先是写到远处的山顶,然后是较为近处的胡杨林,接下来写到更近处沙脊、找油人的帽子、脸和红色信号服,最后诗人的目光落在脚下。为什么脚下的黄沙还没有白,因为找油人还在雪中行,雪还没有足够的厚,脚步落下来时,黄沙被踩起,读到这里,似乎看到了大漠找油人不停走动的身影。远景和近景的交换与融合,让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动态感、层次感、画面感。人与自然的融合呈现出一种难言的旷达之美,更重要的是诗人用简短的诗行突出了劳动者的辛劳。
) L2 `6 v: |5 p) Z1 J" q* w# _9 }( i4 o. l9 R. d
很显然,这首诗不是来源于诗人的凭空想象,而是对于现实场景的诗意表达。6 H' L' K( p+ k+ ?- C* \
整首诗语言简洁,语境干净,语气舒缓而淡定,正如禅家所言: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