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开天·传统、文化与现实
——有关传统与国民心里原因的探析与揭秘
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远在天涯海角。传统就是我们身边现有的有价值可使用的东西,它就在它的民众那里。精神的内心如同家居,喜欢古典古香的尽可以把家布置得古典一些,喜欢现代的把家布置的时尚一些,这都无可非议。作为现实生活的精神衬托物所体现出的审美观,与爱不爱自己的民族、爱不爱自己的祖先无关。在这里为适应民众的不同文化心理需要,它体现的是文化的的多样性,而不是单调的统一性。
好的东西大家自然会喜欢,不被看好的东西即使你把它绑在所有人的身上,也未必会被人喜欢或者真心喜欢。但是人为地限定他人的选择权,无疑是对于他人生活“自由”的一种侵犯与剥夺。由此来看,所谓的坚持传统,捍卫传统,几乎是无聊人的闹剧,或者是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类”,打发光阴、虚耗精神的一种佐酒咸菜而已。传统因人而生,人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反过来,人为传统而生。
世间的事物是无穷尽的。以此而言,一个祖先做得最好的地方,也只是“穷尽”了事物的一个方面,他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事物,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以此停下来追寻的脚步,而礼顶膜拜,无异于原始人类的精神心理与迷信活动。另:即使是祖宗的东西,也是由改变得来的,由此而言,拒绝改变的人群终将可能一无所有。
传统有特质,这种特质是有着文化识别功能的。对人而言,可以展现人与人群的个性,发展它不是坏事。但这也仅仅在于他是一个人作为这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那部分,它甚至不会是这个人的主体部分。
传统具有可继承性。天天把祖宗家财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因为他自己其实很穷,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与别人的现实成就相平衡。另有为继承的财产而活着的人,也不过就是个守财奴而已,他缺乏的是自己的财富创造力与自己的生活,以及属于自己的东西。
传统是它的人的精神家园,但人生是单程的。它是人永远回不到的过去与故乡,但却可以一直带在身上的那些东西。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民族的传统都将在它的人与人群的身上得到体现,并进而影响着它的人群的精神及文化心理。显然这不是嘴皮子上的传统,也就是说,不管我们讲不讲传统,传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
另:历史而言,人的文化与现实价值观有现实养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着一种价值的综合与构成。于此而言,这个“现实”是一切价值观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说,一种新的“现实”的出现,将带来以往价值观的否定因素,使其失去其“现实”价值,而这对于抱定某种历史价值观而处世与立身的人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亦即他将面临着失去价值,因为过时而必将被丢掉、被新的价值群体抛弃的命运。
这里就必然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维护其(自我)价值观的时效性,而否定现实与现实的改变。可以说这是诗歌界一直争论着的问题的根本焦点所在。许多人把这上升为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高度上来看待,也有人在极力寻找“现实”的薄弱点,而图否定现实。显然,如果我们相信中国的发展已经现实了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是世界发展潮流,那么我们就需要相信:我们据以立身与确立自身的现实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管是漠视还是有意无视这种历史性的改变的人,其努力都将是枉然的。
出于一己私利,而试图把民族拉回到过去的时代现实,以保住自己历史存在“价值”的努力(由此出发,也即损民族而保自己的做法)在客观上构成了一种对民众的蒙骗与误导,其(倒行逆施)也将是对“民族”的一种犯罪努力。这里出于人性的考虑,我不想使用垂死乃至于绝望的“挣扎”这个词来描述某些人,但我们无法否认在中国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一个人坚持原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这个“原则”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误解与“错误”,所谓的坚持原则无异于是在坚持错误与误解。历史不会倒转,现实不容否认。对一些人而言,即使是自己的“过去”会受到损害,但调整自己,重塑新的价值观仍是必须的。而这后面,就是我说的另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科学对人(包括对于民族发展的需要的认识)待己的态度。
另:还不确定中国需不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关国民灵魂的文化革命,但我感到我们历史的破败小屋里进进出出的人,那些被历史熏黑的人、那些阻挡着历史发展脚步(那些开历史倒车)爱坐吃山空的人确实太多,他们享受着现实,却又在咒骂着现实。这里的逻辑就像是在说:生存状况的改善对它们是一种迫害,假如能让他们回到过去,即使再穷、即使是贫困而死也愿意,仿佛那才是他们(他们的民族)该在的地方,而这就是所谓的叶落归根的中国情节吗?但是那样的他们的国家又是怎样的一派景象,在世界的眼中呢?像是一群背着大大小小的历史包袱的旧衣人来去过往,出现在你面前,他们想要的生活真的是很令人费解。
2016.1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