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99|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文福 最后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20: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文福 最后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叶文福, 1944年生于湖北赤壁。先后出版《雄性的太阳》、《牛号》、《天鹅之死》、《苦恋与墓碑》。2010年出版散文集《收割自己的光芒》、2012出版《叶文福诗词选》等。作品被译为英、法、俄等多国文字。其诗歌《祖国啊,我要燃烧》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诗集《雄性的太阳》获全国第二届优秀诗集奖。上世纪80年代,叶文福与北岛、顾城、舒婷等一同当选全国“十大中青年诗人”。代表作《将军,不能这样做》、《祖国,我要燃烧》。




一个诗人,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的诗便是什么样子。
像他的孩子。
不,不对,就是他。
他就是他的诗,他的诗就是他。

叶文福在他的散文集《收割自己的光芒》中这样写着。那篇文章,他本是写别人的。其实就是在写自己。他就是他的诗,他的诗就是他。

峭拔,傲岸,凛然,轩昂,这是叶文福留给人的第一印象;然后,他唱,他吟,他笑,他怒,他哭,你会领略到他长歌当哭,慨而以慷,牵黄擎苍卷平冈的豪迈与狂放;再然后,他桀骜的,倔强的,不屈的,背影渐渐走远时,你心中会有风萧萧,野茫茫,独怆然而涕下的怅惘。

那样澎湃得像火,像太阳,像交响曲一般的男子,内心却有着如旷野一般无尽的苍凉。

他是孤独的。

1
一首诗 把他送上了天 也摔在了地

经历过八十年代诗歌黄金一代的人,少有人没听过叶文福的名字。北岛曾在《失败之书》中谈到,在1984年秋成都“星星诗歌节”上,有包括顾城、北岛、叶文福等诗人的朗诵。2000多张票被一抢而光,没有票的破窗而入;……



每每有他的诗歌朗诵会,他的身边都会挤着无数读者,排着队要他的签名。那时,没有粉丝这个词,不流行尖叫,能见到他的女生会由于感觉幸福微微地脸红,把敬意内敛到心底。那时,诗歌如果有山峰,叶文福会在山顶。

让他名声大噪的一首是诗,是那首如同荆棘、匕首一般犀利的现实主义诗《将军,不能这样做》。这首诗,给了他无上的荣耀,也给了他无上的屈辱,把他送上了天,也把他摔在了地。

偶尔他也会自问,如果,没有那首诗,他的命运会如何?然后,他笑笑,这个假设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嘛。

“不是我选择了诗,是诗选择了我。”他说。

1979年,激情澎湃得犹如山呼海啸的阶梯诗《将军,不能这样做》在《诗刊》8月号发表,旋即,在诗坛,乃至整个神州大地掀起轩然大波。

“……
难道连大渡河水都无法吞没的井冈山火种,
竟要熄灭在你的茅台酒杯之中?
难道能让南湖风雨中驰来的红船,
在你的安乐椅上搁浅停泊?
难道一个共产党人竟要去写牛金星们可悲的历史?
难道一代一代,揭竿而起,殊死抗争,竟只是为了
——你一家人无止无休的享乐?
……”

声声诘问之后,是焦灼的怒吼:

人民像春蚕抽丝那般,为祖国积累财富;
你有什么权利,把先烈的热血,把人民对党的信赖,
把劳动者辛勤的汗水,
肆无忌惮地挥霍?!
……
“到底写的谁?”无数个声音在询问。

因为,在诗的前面,人们读到了一段简明的序言:

历史——总是解答一个又一个新的课题而前进的。
据说:一位遭四人帮残酷迫害的高级将领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竟下令拆掉幼儿园,为自己建别墅,全部现代化设备,耗用了几十万元外汇……

序言里住着一位将军,但叶文福只是写这个将军吗?显然不是。当然不是。

“这使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阿Q是谁呢?如果问鲁迅先生,我看不如去问阿Q,或者更直接点儿,去问那些看了《阿Q正传》后,惊得半晌动弹不得,然后忽然旋风般地冲将出去,溅者泪珠儿那末大的唾沫星,指着鲁迅先生的鼻子口吃地吼道:“为……为……为什么……写,写,写我?”的那些人。

他写的是一种现象。彼时,四人帮刚刚被打倒。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拨乱反正的欢乐中,叶文福却敏锐地察觉到周遭暗潮涌动的腐败现象,他把所听,所看,所想汇聚成浓烈如岩浆的诗,喷薄而出。

“在痛苦至极的思绪里,我一气写下这首诗的初稿。是的,我是含着眼泪写的,我是抓着自己矛盾而痛苦,怀着对党的深沉而复杂的爱写的。”

那时候,叶文福是一名共产党员。

那时候,叶文福是一名军人。

1979年,叶文福35岁,比二十多岁时多了一丝沉稳,比四十多岁时还欠一抹对自己的信仰的坚定。又适逢中国从十年动乱的血腥中刚刚回过神。饱满的种子埋在土壤里,遇到了春风雨润,破土而出。



2
是诗选择了他 是时代选择了他


“我很幸运,被历史选中。在那个年代,代表中华民族十分内敛的蕴藏之力,发出这一声。”他会豪情地说。仿佛把多年受压迫,受审查,受排挤,受迫害的屈与苦都忘记了。

他昂昂然站在那里,阳光穿过玻璃打在他身上,浓密的头发不服帖地峭立着,如同一帧油画,肆意汪洋着生命力。很难将眼前的他与年逾七十这一现实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已经诞生了三十三年了。诗的主人亦从血气方刚的青年迈入了迟暮的老年。

这首诗所带给他生活的改变,三十多年来所感受的荣光与屈辱,有时,也会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闪回。

他怀着那样热的真诚,与呐喊,与期待写的诗,是平地一声雷,震了,声音很响,传递的很远,直达天庭,他以为惊雷能带给大地以改变,却惊扰了一些人的美梦。

他期待有人能接住他为民呐喊热气腾腾的心,是有人忙不迭地赶过来了,却是要把他这颗心掰开了撕碎了摔在地上还要狠狠地踩上一脚。

他知道这首诗会为他的生活带来影响,却不想影响如此巨大。

面对如潮的探寻,争议,猜测,叶文福在1979年末提笔写了一篇情感真挚的《到底写的谁?》,他说:“我不愿意打个报告,只让上级知道我到底在写谁。我还想让我们的人民也知道,因为我觉得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实在不应该太少。”

他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却不知,这只是刚刚开始。

1980年2月,正在家乡休假的他,接军委直接命令电报,要他以“特邀代表”的名义参加一次全国剧本创作会议——是在部队领导的安排下;其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毫无政治敏感度的他压根没有注意,他已经成为当局的敏感人士,有人认真地收集他的每一句话。并有人将他在剧本创作会议的话嫁接到演讲中,他身上便被莫须有地钉上了“危险人物”的标签。

审查叶文福的总攻从1981正式拉开。“1981年8月27日开始,总政、前军委工程兵、我工作单位工程兵文工团,三级‘叶文福问题办公室’联合办公,轮番围困我一个人。派几路人马到那几年凡我去过的城市进行所谓的外调,把我酒桌上、路上、甚至厕所里的话都收集起来进行任意编织、串连、批判……这期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批判会无数次,每次检讨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所谓高度就不让过关。”

“有时晚上写检讨,‘叶文福问题办公室’的成员就睡在我的单人床上,不写完他们所要求的检讨高度就不让我睡觉。这个高度是什么?他们一步步引诱,就是要我按照中央文件定的调子承认我是‘站在党和人民对立面的立场上’,要我承认我是党的敌人。我当然不能就范。不就范就接着整。将近六年,一个人孤立无援,每天被逼着写检讨,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我一生最光荣的历史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在近六年的时间里,我没有按照中央文件上的口径接受批判。我既完成了自己捍卫自己尊严的保卫战,更是完成了我们民族在艰难险阻面前的无与伦比的美德。”

这是叶文福的申诉材料中的一段文字。没有写上去的,是那近乎黑暗的回忆,关于人性中的丑陋,阴暗,扭曲,诗人纯真的心要有多强大,才能抵得住如此污浊的气息。

“该有多少人是喝着叶文福的血爬上去的!”诗人不无凄婉地说。他不假思索地举了几个例子:
——北师大一个揭发他在北师大演讲中违背了所谓四项基本原则的女学生,一直被秘密保护,在暗地里培养;
——某杂志社社长、诗人因带头批判有功,径直提升为某部宣传部长;
——三级《叶文福问题办公室》的最下一级,负责最后批判和处理他的、一个快退休还没资格分到房子的干部,因为下劲有功,破例分到了住房;
——批判了几年之后,他所在的文工团已经全部解散,文工团住的楼都空了。他住在一间面北的、教室那么大的工具屋里,窗户全坏了,冬天北风呼呼地挡都挡不住。他请求把他调到已经空出来了的南面的房子里去,被拒。他气愤地写了三个大字:“无阳轩”,贴在门口。谁知被一个年轻时因为有作风问题几十年入不了党的女演员在夜里偷偷揭去交到机关党支部,便随即入党了……

“我叶文福是打不垮的!”如同宣言般铿锵,又忽而莞尔一笑,是太阳冲破乌云的灿烂。

无休止的审查,一拨又一拨,一轮又一轮。自上而下设立三级“叶文福问题办公室”,从古到今,专门享受此殊荣的诗人,怕是只有叶文福一个人。

前前后后,他写了五年多检讨。五年间,全国没有一家报刊敢用他一行诗。不允许走出军队大院,老家的“光荣家属”的牌子被人砸了,当农民的二哥被人找茬用劈柴打得死去活来。家人处处遭遇白眼歧视,到第五个年头,他还死不低头,死不认错,连批判者都累了,终于允许他走出军队大院,解除了近似于软禁的待遇。

这之后,组织想尽快与他进行“切割”,给了他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处分后再强行转业,一天不走就不发工资——可是全国却没有一家单位敢接收他。有人想快快把他送出门,却没门敢敞开,接收——最后几经周折,才转业到位于北京东郊的煤炭干部管理学院电化教育部门。一个与他的专长毫无关系的工作。

每个人都以为他为这首诗所遭的罪已经结束,可是老天给他的考验实在太多,在那个敏感年份的敏感日子里,他再一次成为死囚牢笼中的一个,在逼仄的牢房中,呆了562天。直至1990年美国总统老布什派副国务卿来北京访问,要求必须释放叶文福,他才从死牢中捡回一条命。

……
咳,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历史终归会给予公正的评价。



3
激越的 昂扬的 大力的


顾随说:真正的诗人,往往就来自于世界的矛盾,苦中用力最大,出来的也才是真正的力。


叶文福说:“做一个诗人是很神圣的,诗人之谓诗人,就意味着他的生命过程贯穿了一个天职,那就是把诗写成人,把人写成诗。”

叶文福说:“我一生的天职就是把自己写成一行诗!”

“诗人这一辈子,有一首诗能被历史记录,我已经死而无憾了。”因这首诗所付出半生的代价,都抵消不了这首诗所带给他的内心荣耀。他坚信,《将军,不能这样做》能够在诗坛留下一席之地。

但他也会用又倾慕又嫉妒又赞赏的语言激越高呼:“作为诗人,我一生只有一个遗憾。如同李白遗憾黄鹤楼一诗自己没写出来被崔颢写出来了一样。

‘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两句诗太好了,太绝妙了!我就觉得这两句诗应该是我写的,但不知为什么我没写出来!而北岛写出来了。中华民族如果是一个健康的民族,就应该向北岛致敬。一位诗人,用诗的语言,既文学又理性地概括和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无耻的本质,这是何等的不易,这是何等的功力如果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者懂得中国,懂得中国的诗,理解中国的现实,北岛就凭这两句诗,就可以领诺贝尔文学奖。北岛就凭这两句诗,就是当代伟大的诗人。眉毛忽然一挑,深吸一口气,引颈长啸:“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顿一顿,由衷地赞叹:“太好了,太绝妙了!”
这是一座山峰向另外一座山峰的含颌致敬,惺惺相惜。

北岛的记忆中,也留着叶文福的身影:

“(1986年的诗会)期间,有个朗诵会。叶文福走上台后,你们能猜出他的第一句话吗?只见他右手向上猛一挥扬,随而大喊一声:‘我的人民呀——!’话音未落,整个人訇然倒下,昏厥在台上……”这是北岛很多很多年后接受年轻记者采访时回忆的细节。而八零后出生的年轻记者已然对“叶文福”这个名字相当陌生了。

现实主义诗歌的生存空间愈来愈逼仄了。呐喊,写实的诗歌渐渐被朦胧体,下半身,梨花诗逼迫到凄凉境地。在解构主义盛行,嘲讽一切为时尚的年代里,诗歌也成为嘲讽取笑的对象,现实主义诗歌的铮铮风骨在插科打诨的年代里显得那样不合时宜。现实已经如此不堪……还需要诗歌为之呐喊吗?叶文福们以及叶文福的诗歌被年轻一代选择性遗忘仿佛理所当然。倒是徐志摩的康桥与佳人的缠绵情恋穿越了时光的羁绊,款款而来——

“我是瞧不中徐志摩的,”叶文福不加任何掩饰:“充其量就是个烟花才子。”
“我不喜欢你,志摩/我在你诗中看不见一丝祖国/看不见一眼流血的土地/看不见一勺院墙外面的生活……国之将亡,到处是兵燹匪祸/你却在那里玩弄潇洒,对酒当歌/你却在那里与艺妓康桥惜别/悄悄地来,悄悄地去,悄悄地说……”他在诗中写下,引得诗歌界哗然一片。

作为诗人,当为世事呐喊,这是叶文福的担当。如是,可以将他拿半生身家性命代价换得的那首诗,与那个诗歌朗诵会上,吟唱一句“我的人民啊……”便激动到昏厥过去的诗人,那个敏感年份与学生一起上街的诗人,那个言辞批评靡靡之音的诗人链接起来,此外,他还是那个饱蘸了热情写下《祖国啊,我要燃烧》的诗人。

“当我还是一株青松的幼苗,/大地就赋予我高尚的情操!
/我立志作栋梁,献身于人类,/一枝一叶,全不畏雪剑冰刀!”

其实,他也很婉约呢,他会写下:

“嚼一节青柳,苦九曲柔肠”;……
“数不尽的牵挂化作青藤野蔓横生竖长”;……
“西施魂,王嫱手,黛玉春心嫦娥袖;”……

这样的小清新小曼妙,写起来多么轻松,这样清雅的,柔和的,愉悦的或者带着点文艺范儿的忧伤的词儿他那里也储存了不少。这样的诗啊,要比《将军,不能这样做》、《祖国啊,我要燃烧》在这个时代讨巧太多。

可是他不能啊。他要的是一种结实的厚重的人生,他不要讨巧任何人,他只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而他的内心紧贴着大地与人民。“我是讨饭娘生的孩子,我是在贫苦中长大的,我知道我们的人民有多苦……”。他的家乡是湖北赤壁,自小便生活在楚文化的浸润中,担当,执着,血性,浪漫,狂放,楚文化的文化基因自小就烙在血脉中。他14岁开始背诵屈原的《离骚》,背了整整一生。

他爱着这个国家;也许被误解,被重罚;可对国家深沉的爱汹涌在每一次心跳里,谁解其中味?
他的诗,是用生命写的。
他的生命,是用诗写的。

诗人是从自己的荒芜里掘金,从历史通往未来而只流经自己身边的历史长河里掘金,来浇注自己。用金子般的诗句浇注自己的是诗人。——这是叶文福写的,他的诗是他的命,天地为之久低昂。

他对诗句遍遍捶打,精雕细琢。可是他却说“当我和我的文字英勇闯过了无知,功利,犹豫和徘徊,全赤裸了艺术的真诚和艺术的美感,她便被我摘得而已——只是被我摘得而已。”



4
对文字保持着恒久的敬畏


他的身上写满了时代的印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华民族充满反思与期盼的年代,是爱国主义与理想情怀激情澎湃的年代,于是,激越的,昂扬的,豪迈的,血性的叶文福携着《将军,不能这样做》横空出世了。



他的呐喊响彻云霄,《祖国啊,我要燃烧》随即澎湃着焰火般的热情汹涌而出,一个时代的精神与一个诗人的气质与个性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撞击结合。为时代划出耀眼而瑰丽的弧线,有友人曾如此评价他:“他每一时刻的创作,都是‘提命以赴’,都是生命的深情检点,都是生命的壮丽演绎,都是生命之性灵深处的一次又一次悲烈的发动!”

三十年后的今天,还会有叶文福出现吗?
三十年后的今天,谁能想得到,诗人一家住在北京连户口都没有。
摇头,大力摇头。在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横行的现在,爱国,理想,情怀,这类词已经是非主流啦。

而更据讽刺意味的是,当初,他为之付出半生代价,提命写的那首诗《将军,不能这样做》,之呐喊,之规劝,并未有一点点奏效。贪腐,不公,强权横行在华夏大地。写诗的彼时,贪腐情况要比现在少多了吧。

这让诗人情何以堪?

那时的叶文福,会有如此的敏感,在一片清明和颂中,举起反贪的旗帜,流着泪写下谆谆劝告,现在,面对乌压压一片黑,他的内心会翻涌起多少痛苦与不忍?

他还在写着,写散文,练书法,诗是越写越吝于写了,对金句的锤炼与对现世的失望都是是他吝惜笔力的理由。李白的狂放,屈原的悲悯,结合在他身上,放于现在,唯有更多的悲凉与失望。他的爱憎好恶比常人剧烈,拽动着一切爱与仇,激情澎湃时,长歌当哭时,心中可有谓叹?

……
……
……谁也折不断我的诗的阳光。他说。
……谁也折不断诗的阳光。他说。



5
幸福的家


下图是叶文福老师的家庭照片。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王粒儿,也是诗人。他和妻子之间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那又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她那聪慧漂亮的女儿桑卡如今是很有名气的音乐人,古筝演奏家,为中国文化传播常年奔波在中外舞台上。岁月并未损耗他的力,因为他有爱,有家,有激情,所以,逾老逾生动。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艺时间  haizhen6008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15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水长 于 2017-1-15 14:38 编辑

敬佩真正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爱,也有泪水,,悲悯情怀,灵魂解救,,诗的阳光,折不断,,良心的呐喊,,爱吧,这就是真理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15 19:01 | 只看该作者
敬佩,感慨。
愿诗人安好,
愿年轻的诗人勇于担当,
愿现实主义永垂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15 19:58 | 只看该作者
我读过叶老师的作品。的确不错。然而。定位为“最后一个”,恐怕失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15 20:15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诗人都是被他所处时代的执政党所不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15 20:18 | 只看该作者
赞!“最后一个”倒可进一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15 23:35 | 只看该作者
叶文福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16 08:19 | 只看该作者

叶文福的风骨,才是中国诗歌的脊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16 10:32 | 只看该作者
向名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16 15:34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1-15 20:18
赞!“最后一个”倒可进一步探讨。

是,最后一个,历史很长,未来还在继续嘛。
给一个人应有的评价。
但也尽量的减少夸大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8 11: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