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烟无火 于 2017-2-10 10:17 编辑
很久没写评了,也写一个:
烟火评论:《“多余”——信仰的天平找不到筹码而已》
文/烟火
“夜色、星星、树”还有“我”,其实都不是多余的。
因为这些的存在,才让你我真实的存在,也因为这些的存在,我们才会在夜色的黑里探寻光的黎明,在微亮的星星之间寻找那最亮的一颗;树是静立的,它的世界因人世界的不同而多变。它可以是飞的、搅局的,它也可以是朋友、是敌人……这关系着任何一个人(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如何平衡所处社会的一个天平:我该不该满足,我该不该快乐。
作者是不满足的,也是不快乐的。
评诗又如何?你可以批评诗句里隐藏的颓废元素,你也可以发现作者的思想错乱、迷茫,或者不知所措。既然作者能够呈现出来,它就是一种存在。先不论作者诗写的初心,就说当下我自己都无法确定:我是不是知足、是不是也快乐。
我是不满足的,也是不快乐的。
“多余”的对应词,是“简单”——至少作者渴望自己简单,简单的渴望在夜色来临的时候,他可以简单的不去探寻黑色附加的孤独;简单的星星就那么简单的亮着,简单的他渴望都不愿意去喵它一眼,因为它的简单总会有很多个不简单的你我;简单的树就让它简单的静立着,不去理会它,更不管它那一天会被人砍倒……这也许就是诗人要表达的。
诗人就是诗人,诗人的心总那么多愁善感、若水波心。这不能怨大自然的惊奇,就算“我”真的因为多余而不存在,它们还是存在的,在无数个“我”的存在中,它们是简单的,终归还是简单的(比如你),它们是不简单的,终归还是不简单的(比如我)……这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态度。
近一年来,我随着“一路一带”的中国梦,来到了中欧黑山人民共和国,这里是一个只有60万人口的国家,没有武装力量,总兵力才2000多治安警察,当地人的生活,幸福指数非常高,一人一个车,乡下一栋房子(度暑),城里一套(过冬),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法定的节假日里,这样的日子里你给三倍加班工资,他们也不干。全部的人们集中于一处圣地狂欢、歌唱、舞蹈,然后0.5欧的一杯咖啡可以喝上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奢侈一点的就要上几杯啤酒(0.6欧一杯),找上一个即拍的女人,然后去幽暗一些的避静处……我能看得出,他们的笑里率真、坦荡而快乐。
中国人太累了,不管你有钱没钱,也不管你简单不简单(在中国你简单了就混不下去),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国外的诗人是受人尊重的,诗人代表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可以教化与传承的艺术。这一点当别人知道我画画或写诗的时候,他们眼睛里流露的是惊讶与欣赏,如果我送给他们,他们很慎重的用镜框框起来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不管谁来了,他们都会说“Chinese poets a gift”“China painter a gift”。他们信教,他们恪守圣的信条“人生下来是有原罪的,能快乐的活着、能帮助别人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好的赦罪方式,神的信徒是以因为大家快乐的活而生”。
这里是讨论《多余》这首诗,不愿意为“中国信仰危机”增加篇幅。但是,这首诗里我感觉到诗人的痛苦。诗人说“我就是我好了/可当我望着这一切,我就是多余的一部分”——这很无奈,因为无奈就有彷徨、有迷茫、有痛。
但从诗的整体语言构造来说,最后的一节真的多余了。
后附原诗:
《多余》
刘郎
夜色只是简单的黑
没有其他什么,值得探寻
星星只是简单的亮着
它仅仅照见自己,就够了
窗外的树只是简单的站在那里
除了是树,它什么也不是
那么,我也只是我就好了
可当我望着这一切,我就是多余的那一部分
我越来越恨我自己了
只是简单的恨。我的恨是多余的那一部分
2017.2.9日于波德戈里察来自群组: 【纯诗印象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