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子的诗意人生
山中子在教育岗位辛勤耕耘33年,默默无闻,甘为人梯。或许并不为人所知,可他凝心缔造的优美诗意,时常会走进我们的视野,感染我们的身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中子老师的诗歌清新明朗,穿越古今,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他在《走在李白的月光里》写到;“一位行吟诗人/在那个夜晚,背负着行囊/乘着李白描写的那一片月光/那一缕的三千丈的头发。”这样静美抒情的文字,给人无数遐想,正如诗者本人在月下行走吟咏。穿越唐宋,旖旎而来,画面感十足。另一首《青衫泪》中的诗句:“在一首诗里,下一场黄梅雨/停泊江南的一个古渡口/临江雕花窗,从唐宋到民国/烟雨迷蒙,平平仄仄/一阕《声声慢》/醉花阴里一面青蓝色的酒旗风。”这样的笔调清新洒脱,信手拈来的意境和谐自然,一幅水墨丹青近在眼前,栩栩如生。黄梅雨,雕花窗,古韵来袭,神清气爽。
山中子善于运用独特的思维,缜密挖掘灵魂深处地震撼,探索生命的诗意源泉,积淀文学底蕴。看不到的情思融合接洽;字字珠玑,悄然释放生命之美。娓娓展开的点点滴滴,传承着对诗歌的挚爱。在诗意的表达上注重情与景的完美结合,依托自然景物,升华至真至纯的情感。如在《四月的时光折叠成一匹棉》这首中有:“四月的时光折叠成一匹棉,洁净,纯白,柔软/平滑的质感。阳光成纬,雨丝作经,交织黑与白/印染山花两朵,复制鸟啼三声/流一江春水,洗月白几分/挂在一支长长的青竹篙上,晾晒/风起了,不知吹皱几座山峦/夜涌起。荼蘼架下/何人谛听捣衣声。”穿越感,视觉上的美感,触感等碰撞叠加出四月的季节特征,颠覆寻常的遣词造句。动静结合更添几分神韵与色彩,诗意在笔端徜徉。
《绝句》中的诗句:“寒山有寺。有枫叶。青石垒的石阶,苔藓/踩出木屐痕,罅隙间,疏落蕨与薇/湿漉漉意象。/手指掐进肉里。秋景满山/坐在绝句远去的车上,夕阳很痛 ”,这样的题目,古为今用,如何提升意象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掐字,一个痛字,运用巧妙,诗句也便有了惊艳的深度。山中子的诗歌常常添加 非凡的想象,力求拓宽思维,开辟新径。抽象的概念诗歌,关于时间季节的诗歌同样层出不穷。例如“霜还可以发芽,那是不是还要开一朵花。/霜,开在夜里;星星是天空的花,开在早上。”还有:“摘一朵吧,冬日的阳光三月的头上,就会簪上一枚温暖的花朵。”《七月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的诗句:“望闻问切,一领青衫,一顶襆头/张仲景瘦硬的食指和中指/搭在七月手腕/把脉。”追寻诗意,超越常理。
英国作家菲·贝利说:“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平凡的事物同样具有生命力,让我们继续欣赏山中子的诗情。
'我们都是农村出生/如山上长的一棵树/地里的一株玉米/田里的一棵稻子'
'父亲的脚印/一只在门里,一只停在门外/被尘埃埋起来/不知是回家,还是离家”
“ 在记忆的寒风中,山坡上的老家/站成地头的一株老玉米,哆嗦/咳嗦着思念和盼望”
这些诗句饱含着山中子对故乡对亲人的关爱,解读心灵成长的过程。亲切贴近生活的文字,温暖萦绕在心间,浓浓的乡情亲情感人至深。
山中子在《做一株谦卑的稗子》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做一株稗子/谦卑的,不能低下自己的头颅/在万千庄稼葱茏里/被删除,被刈除”,体现诗人质朴的心怀,低调谦逊,却不失坚强的品格。希望山中子带给我们更多精彩情思,永远诗意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