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明月 于 2017-4-23 14:45 编辑
# C1 x* C' D3 ~! U. T( o
% E; V$ m1 {. q, b: [2 Z) t , W A* ]% V5 M# ] b( L- N
巴尔特认为:“在语言与文体之间,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现实,这就是写作。”他说:“语言和文体是盲目的力量:写作却是来自历史统一性的一种行动。语言与文体是客观物;而写作却是一种功能:它是创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它是被它的社会目的改造成的文学语言……”巴尔特的这些观点和理念,或可从深层次上引发禅诗写作者对于禅诗写作的思考。写作虽是以个人主观意愿为主导,但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禅诗写作者对于自然、生命、社会生活的介入和参与,从站位到格局则应有一定的承继性与突破性的发展。如下选读的几首禅诗(选自诗人南北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或许正是这方面的典范。(by林荣)
& g- T' @ k! u. I& P& R& ^) W# G/ a( Z
, W6 L0 z3 l; a" V不修禅的竹椅子, A$ z' X8 Q) C% U6 U" |3 L( b
+ _$ W: t% H& K( C' m& K, p文/南北 (中国)' K; m: ]" G0 U0 r: Y
" _, J0 X$ d5 [; m" s/ c2 A. g
很多人来过了
- A3 F. _& f2 `0 A, {# b6 n很多人坐过了' m+ Z: o5 N+ P8 \
很多人离去了
6 s6 h9 K: V4 \0 p3 g4 `4 @! v7 K9 n1 r( I& _
只有这把竹椅子没有来过
, i( R; `) w; e* n& e" Q% D" p也没有离去& i; [, c: W# p: J
它的心是空的
1 k+ \1 q3 t& n4 C# L* I7 S8 ]) p: d8 a0 e) z6 f
林荣点评:( o. w0 j/ I) j6 Y1 {: ~$ a# c
* c$ a. }6 }/ [/ X/ H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佛性.自然无为,不为所动即禅境。“竹椅子”不用修禅,它的心“是空的”。在潜心修禅者看来,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相比,竹椅子就是那个深谙“五蕴皆空 ”之真谛的禅者。- ]$ M! O& F& N% a/ ~* a, p8 s5 c
. M( D+ O) D0 N4 B3 L c关于这首诗,读者不妨从日常生活、人生百态及至、朝代更迭、世事变幻、历史变迁等角度对此诗做延伸阅读,会发现这首诗阐释的空间非常之大。
3 j& B# r+ W! X- |8 u4 c& w
! A& f+ {2 Q! O N7 V/ @认真读过诗人南北的诗集,个人以为此诗堪称他的代表作了。3 ~( @% Y( f; x1 z& o9 {3 e
. ~5 |, o9 o( d% _8 `晨鸟4 v" @5 r- O, i: P- Q8 O
, b" l7 s- u( J3 p& r: l, F% e
文/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 李笠/译8 g+ P0 |& `; T( n( q
8 T2 v# _' o2 t8 N/ C睁开眼睛,梦继续
- Z5 d4 @4 w# {! Y
5 A5 h Y# ?8 v我叫醒我的汽车
4 `, W } _7 N1 W: H它的挡风玻璃被花粉覆盖
$ c" R5 H% F- N% x我戴上太阳镜' r& J3 S7 |3 H" {
群鸟的歌声变得暗淡' u# T+ N" l( F5 c* L" B
1 Q: S8 M \: V林荣点评:
* ^& w+ H8 Q( G7 n6 [* h# b* H) l' [5 q4 Z
这是诗人写给大自然的赞歌,同时也是诗人笔下关于社会与人、生存与压力、工业文明与自然世界的哀歌。
! C7 p/ \9 {6 X2 [7 S淡淡的几行文字,有着深厚的内蕴,发出令人从梦中醒来的警示!正如星云大师所言:诗为禅家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6 ^, Z H3 \! n. W3 j" A
" I6 P# Q% i$ I3 |# p: R
3 _% }) i$ Z, I: h1 s% U( \回声8 C a5 S" U: ?+ g# D) u/ ?6 q
5 ?. U: A- u, s# c* {7 w8 w文/高银(韩国) apple 译$ P; r! V) Y& G* v ]# v) b
; Z3 b6 r; A6 u: g: w
问夕照中的群山& Z8 I( |/ R9 M/ f& K
你们是什么
4 ^9 z, _/ j2 {. Q& X你们是什么你们是什么……3 O+ z: p, D7 G7 M) [' Z5 n
/ ?3 j) f0 \3 J林荣点评:( m3 x% e7 z. A [/ Z9 _
, C& C* |. {1 c b3 |2 |2 a& v7 h1 h复沓的句式一如形象的回声。这回声是诗人留给读者的问题——令人思索的问题!
( E0 h* e0 t+ y5 t& u6 v. l2 u- D$ l/ j& r2 W
读此诗,眼前浮现出一个禅者问群山的空灵画面,耳边传来的阵阵回声,恰似木鱼声声……4 Z' ^# m& a" F9 D
/ L+ o( W A) M6 k3 N& W( n, E
从写作的角度赏读此诗,我以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实验,这回声如此真切地刺激着人的心灵。表面读来,这首诗看似简单,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于某种终极问题的思考,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诗人对于自然及世事的审慎态度,也是诗人对于诗歌写作的认真,对于技艺的专心。
& D, f8 z% y# C; ]6 Q- y& k4 W( b" N2 J. y
( `' Y# t2 B, R
% \9 Q; `5 m8 P" C8 ]) v$ u
纸鱼
* o; g3 C4 H; c& E M
2 C$ J$ m, Z4 q文/艾米*洛威尔(美国) 郑人 译/ W# V2 |# @; m' i8 F: M+ g
8 S; c: |& u i0 E5 ?4 z
纸鲤鱼: l/ P3 h# z+ L
挂在高高的竹竿上- K" o, l. i! ~; C9 S
把风吃进嘴里$ l) w( C2 W# U" t
再从尾部排出。- h& j- z$ Z! Y& ?9 ~. y0 u
人亦如是," k0 b- B! J; q- t$ |5 _1 v8 P/ h
大口大口地吃着风- @4 Y: G$ P, u/ W
! i5 G \7 C& `9 h4 t- O8 l3 z林荣点评:
0 s# b3 W- ~+ O* |- n2 z- `" i9 @' p- m# _7 {. N/ ?4 j/ A
这首诗的关键意象是:风。来无影去无踪的风,正如一个修禅者所向往的空灵世界。9 s! A/ `- }; x
这是一首空灵之诗,一首清净、透明的灵活之诗。此诗由吃风的纸鲤鱼写到大口大口地吃着风的人,从具象到抽象的诗意升华,让读者从阅读中完成了一次从肉体到精神的“颤栗”,——诗,是一种用静默令读者领悟到的不可捉摸却真实存在的“发现物”。
1 ^7 D9 I6 N* ~, O
5 [6 b, E" J- `! O; T& Q% `, W$ c3 {仔细想想,“风”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界中,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更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那来无影去无踪的风啊,世间万事万物,不过是一阵“风”……3 }, y0 c+ r. V& G+ q& y9 y* c6 x J
* J& Q5 E9 h- G4 l: f a( O2 {% a
延伸开去,借助此诗,读者可联想到日常生活的片段,联想到生命由生而亡的过程,联想到社会进程中的某个节点乃至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8 v4 s& J3 Z3 V3 s( ^( i6 a, \/ F& W* N
和平
0 m K- t# H6 N# W. q% u
" L. d9 U/ J1 x. [6 F& w文/艾米*洛威尔(美国) 郑人 译3 |3 L! |4 F# q( [0 B) }9 ]7 I7 x: v% W
, m6 `/ b- @7 S栖息在炮口上' ?. L2 a- n. y$ w. _
一只蝶,悠闲地煽动着翅膀
) ~! M5 P$ v0 T5 r. b/ E& E2 {3 G' @! H5 p. G" \) t" ]
林荣点评:
1 C. e |2 |2 {( A# y
' A9 Z$ `9 u% X! T2 |, j7 ^7 z, }1 K由一只栖息在炮口上悠闲地煽动着翅膀的蝶儿这个“点”,联想到“和平”这个“面”,由点而面,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诗歌的魅力。, W( W; W, W3 `* J) W6 R5 q
' N' E: m9 }1 L! b5 S赞同现代禅诗的提出者、倡导者、诗人南北关于禅诗的几点界定:一是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在阅读时产生美感。其次是给人以静。三是美的感受和宁静的体验,给人以愉悦。四是给人以启迪,引发和联通月读者对于人生和世界本来面目的思考。五是引发人的向善之心,也就是让人读后产生出一种慈悲爱心。六是现代语言的气息鲜明,自然朴素。显然,这首简洁的两行诗做到了这些。# H0 E/ ]& S# g
! |0 B" s: E3 ]. M3 R* B
- K5 v( W1 d' d" d一阵风从我面前吹过& y) s( Q2 G' t/ j* K& U- |, ^! N
0 S0 p2 v8 x0 a6 I5 V( D8 i; d- j. e. O0 I. I0 H9 Y
文/古石(中国)
# c& x. e. e+ Z- U1 y2 p; ?$ d4 G( n$ Y
一阵风从我面前吹过1 p/ O7 Z! W/ M7 U
一匹马从我面前驰过+ C4 Z2 ?- N2 ]' V! {- I6 M% a
一列火车从我面前驶过
4 |) j! T7 l Q5 ^一只蚂蚁从我面前爬过
3 T0 l( r, G# a5 E1 I+ Q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 C9 b8 K- }& z我看见自己从我面前走过9 Q! A; _/ Z$ O7 C3 N* t/ V4 A
像一阵风一样
4 k' k6 r q. c( m; I像一匹马一样
8 E5 f# @3 P# \# F- O: Y像一列火车一样( a4 a+ \5 |7 N7 ?5 V& d
像一只蚂蚁一样
' r0 Z# B) N2 M& h$ Z; t/ w1 b天空和大地静静颤动# C1 A1 `7 H6 e3 x& f! ~
3 I) {3 [; q2 p* D; E2 ^$ `
+ P5 R- _$ g; D) e
林荣点评:
, B, T) Y4 {0 q+ _. p3 F& ^' H/ p$ @2 I2 m' Y7 k, t3 }, F
仅从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这个角度讲,这首诗也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 {3 d/ }2 P, F m! E" N. g3 {! \8 T' H6 M
当然诗人古石的这首诗绝不仅仅限于对自由和独立的诗意呈现,此诗有着更为阔达深远的阐释空间:
$ B l- K/ y% ~. m9 C3 Z世间万事万物都必然要成为过往;“我”的存在最终也必然是一种过往,即便如此,来世上一遭,“我”来过,“我”活过,“我”存在过,“我”希望这必然的过往有一定意义,虽然这意义最终会成为一种无可避免的“空”……
6 S0 K3 Y$ c7 w3 @! @6 g H# v* U. Q1 p H9 }, I/ \: e$ i; N
另外,写作或阅读一首诗,必须把诗所涉及的节奏、节拍、情绪、感觉等等因素的整体性考虑在内。我想诗人古石在写作中就综合考虑到了这些因素。这首诗有很强的节奏感,有着相当迷人的阅读效果。实际上,诗人借助这些诗行,在较为强烈的情绪控制力中抵达了一种既复杂又趋向于澄明的情感深度。而这,正是一个禅诗写作者的修为!+ S3 |) A- M2 }- C: K2 V
7 P0 ]/ J- u+ `6 P1 }& C 林荣于2017年4月17日( `1 v/ ~% _2 q5 z) Y3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