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 进 毒 蛤 蟆” 的 反 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7-4-24 15:55 编辑

“引 进 毒 蛤 蟆” 的 反 思



重阳JM




    八十年前,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毒蛤蟆(学名蔗蟾蜍)引入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然而未曾想到,这些蔗蟾蜍不仅胃口大,而且繁殖速度快,用它们消灭害虫的目的非但没有达成,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现在,科学家又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蔗蟾蜍体态丰满,模样丑陋,有毒性,而且不停地变异,一代比一代的后腿更长,跳越力更强,活动范围越来越扩大。目前,这一重两公斤的毒蟾蜍已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澳大利亚热带和亚热带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无情地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已形成一场极为严重的生态灾难。
    由此而想到了中国在九十多年前引进西方无韵诗的情景,如此多么相似!二十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力推行白话文,一股以“打倒传统”为口号的激进派,将中国的汉语,汉字都列入了打倒之列,更何况传统的格律诗词?那时,有几位崇洋诗人,将外国分行的散文当作诗引进中国,称之谓自由白话诗。学习外国人的样子,强调意象,不讲韵律,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可谓极具时尚,迅速被人效仿,并迅速地变异,更新换代,迅猛发展,风靡全国,将中国传统诗词挤到了几近灭绝的边缘。至今,已谓之与国际接轨,妄称为中国诗坛主流。
    中国无韵诗的泛滥成灾,严重地破坏了中华民族诗文化。中华民族诗歌的传统性,独特性,被抛弃一尽。特别严重的是,《新华字典》等一些极具权威性的辞书,竟将诗的定义篡改得稀里糊涂,自相矛盾,严重地混淆了诗概念。致使当今的青少年不知诗为何物,甚至一些大学教授竟然也弄不清诗是什么?当今中国不仅有各种无韵诗专刊专集,各类报刊杂志充塞进了无韵诗,甚至各级学校乃至高等学府的教科书中也塞进了无韵诗,并美其名曰:中国的现代诗,现代的中国诗。本来,中华民族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现今,不但无韵也成诗,而且一句话也成诗,甚至一个字也成诗,这是何等的荒唐!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诗文化的一场大灾难吗?这难道不是东方文明诗国的一大悲哀吗?!
    澳大利亚引进毒蛤蟆泛滥成灾,中国引进无韵诗泛滥成灾,科学与现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5:55 | 只看该作者
澳大利亚引进毒蛤蟆泛滥成灾,中国引进无韵诗泛滥成灾,科学与现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4-24 20: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错,长短适宜,例喻得体。
不过也不必杞人忧天,人各所爱,永远也不会步调一致。
而且 古韵、今诗,也是各有千秋,大可同日而语!
泛滥成灾的不是什么无韵或者有韵,而是诗歌里没有文字的灵魂甚至没有做人的底线,这个才是应该谴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8:29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4-24 20:05
这个不错,长短适宜,例喻得体。
不过也不必杞人忧天,人各所爱,永远也不会步调一致。
而且 古韵、今诗 ...

你说的一大堆对,却有一小块错。

无韵有韵不关紧要么?在中国诗界论诗,有韵为诗,无韵非诗。而现实是无韵非诗泛滥成灾。无韵诗已毒害了几代人,还在继续毒害子孙后代。 这可不能不算诗界第一大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4-25 14:02 | 只看该作者
诗志 (新韵)
得天独厚时,亦曾玉颜容。
著文呼风雨,挥毫引蛟龙。
舞剑凤展翅,执刀劈云峰。
纵然银髯老,史上留芳踪。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4-27 18:15 | 只看该作者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08:11 | 只看该作者
南砂 发表于 2017-4-27 18:15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

说说怎么样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08:11 | 只看该作者
南砂 发表于 2017-4-27 18:15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

说说怎么样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13 21: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22: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