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众家评说“无韵非诗”(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4-25 09:40 编辑

众家评说“无韵非诗”(二)

  编者按:“坚持有韵无韵,坚持新韵古韵原本是诗人自己的选择,自我的要求。坚持必有坚持的道理,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听属于学术研究。但如果演变成“绝对真理”,否定别人的坚持,随意宣判其它理论的“死亡”,这个时候就脱离了学术范畴。坚持自己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而不是去努力证明别人的“差”甚至“死”。诗无定法,别人坚持自己的东西未必没有好作品。任何的诗歌理论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写好作品,没有好作品来验证再“伟大”的理论也白搭。如果不去写好诗歌拿出绝美的作品,而是在韵上兜圈子,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在“韵井”中淹死。”(斗室耕夫) 推荐一篇论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好文章。欢迎新韵、旧韵,有韵、无韵诗人、论者发帖跟评。

斗室耕夫
    韵对于诗来说,本属于枝枝叶叶的末务,然而近年来在很多诗坛上韵却几乎成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这真令人奇怪。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诗必有韵与非必有韵的争论上,及古体诗用新韵还是古韵的争论上。本来用韵与否、用什么韵是诗人自己的事情,用不着别人来指指点点。对于诗人来说写好作品才是关键,只要有好作品任何用韵不用韵、用什么韵都不是问题。
    认同新诗非必有韵的人觉得写诗押不押韵根据自己的喜好,属于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既不会也没有理由去反对押韵作品,认为押韵了反而不是诗了;对于认同诗必有韵的人则写诗押不押韵是个天大的问题,是判断能不能成为一首诗的首要条件,所以对不押韵的作品一概斥之为“非诗”。把诗歌认作非诗、把诗人视作非诗人,自然会激起很多知其荒谬及写过无韵诗的人来反驳,所以这个问题上导火索往往就是那些主张必有韵的人。在古体诗词方面很多人用古韵来进行创作,为的是能写出原汁原味的东西。也有很多人用新韵来创作,这样比较容易入手,也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历来古韵和新韵是并存的,用古韵的并不排斥新韵,用新韵的也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很多诗坛如果古体诗创作以古韵为主,一般用新韵的只要标注即可;反过来也一样。写古体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是长久以来诗人所惯用的,自然谈不上什么开宗立派;今人按照国家拼音方案来进行创作的也很有理由,为此研究出一套理论也无不可。但有人把国家拼音方案化作自己的“新韵”并开宗立派后,问题就来了。既然有了宗派,就要“比武”以证明自己的一套才最好,这样就脱离了学术性争论而代之以“革命”、“战斗”和“打倒”了。于是乎本属于枝枝叶叶未务的诗歌用韵问题,演变成生死攸关、战斗到底的大问题。有些论坛还会跑来“使者”,宣判别人的诗是非诗、古韵必死新韵当立。此时如果有人前来反驳,便送上之打压后学、扼杀“新生事物”的罪名。随便判定别人的诗为非诗、随便宣布别人使用的古韵必死,不激起风浪才奇怪。
    提出诗必有韵的人有个著名的论点,即我国古代的诗都是押韵的,所以新诗要继承这个光荣传统。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大家知道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韵书是切韵,从南北朝开始出现并由隋代陆法言完成。诗经、楚辞等的上古诗歌,没有确切的韵书,而且各个诸侯国还有自己的方言(如四面楚歌),诗人写诗押不押韵一如现在的新诗。从古至今一代代传下来的汉语有着很强的继承性,大部分字从前人辞典中的反切可以看出和当今的完全相同。从这方面来看,诗经•周颂里的很多篇章是不押韵的,邶风•燕燕也这样,还有很多。楚辞则更不用说了,不但《国殇》等等作品读起来不押韵,而且还衍生出诗的别体即赋体。当然没有韵书,不能证明是否押韵,只有在有确切韵书的情况下,一首诗是不是押韵才能确定。
    那么有没有确切韵书证明的情况下的无韵诗呢?大家知道唐朝诗人用的韵书是切韵,虽然现在已经残缺,但宋人根据这部韵书增补并编写了《增广集韵》,故于此能确切证明唐朝的诗是否押韵。那好,我们来看下面这几首,这几首在《全唐诗》中都找得到:

    【送司功入京】麹崇裕
崇裕有幸会,得遇明流行。司士向京去,旷野哭声哀。
    【岭南归后献诗】权龙褒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嘲僧惟恭】荆人
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
    【题壁】成真人
蜀路南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
   【谐诗逸句】包贺
雾是山巾子,船为水靸鞋。棹摇船掠鬓,风动水槌胸。苦竹笋抽青橛子,石榴树挂小瓶儿。
    【台中语】
侯知一不伏致仕,张悰自请起复。高筠不肯作孝, 张栖贞情愿遭忧。
    【京兆二尹歌】
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后尹熙熙,具瞻允斯。

    这些我稍微找找就找到了,有很多子集还没去仔细翻看,不然还会找到更多。这几首确切证明了古代就有无韵诗,考虑到上古诗歌,则无韵诗的范围更广。“古代的诗都是押韵的”这样的论点不足为训。只是从汉乐府开始,古风、绝、律、词、曲这些体裁,都有押韵的要求(后面四种更是还有格律上的要求)。后代的人习惯用这些体裁来写诗,必然押韵占据了主流,这也给了人以古诗必押韵的错觉。《沧浪诗话》对古代诗歌体裁进行过划分,其中就有“有古诗全不押韵者(古《採莲曲》是也)”。古人治学严谨,发现无韵诗的存在,就单独列为诗体裁的一种。当证明了古诗也有不押韵的作品后,就成了主张“诗必有韵”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更何况新诗是一个全新的体裁,要不要押韵在创出这个体裁时决定,并不和古体诗有多大关系。从阴阳学说、从辩证法来看,既然有押韵诗,必然就会有对立的无韵诗,哪怕今天没有,明天也会被创作出来。
    还有人引经据典来证明诗和歌是一回事,并以歌押韵了好听来证明诗也必须押韵才好。然而诗是诗歌是歌,虽然可以相通却不能完全等同。古代名篇很多都能咏唱,但毕竟大部分诗并不会当作歌来唱。“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即便被引用,能证明的也是想要“志”的时候写的是诗,需要唱出来的时候才是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是如此,在《尚书.尧典》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个意思很明白,舜帝所说的是“乐”,是在说教化民众之音乐。在音乐诸元素中,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而歌词需要按照咏唱的要求来创作,使得吐字所发出的声音能满足咏唱的要求,达到五音和音律相谐和。这个并不是指诗歌本身具有音乐性,而是指用在音乐上的诗歌要谐和乐曲的特性。夔的应答证明了舜帝所说的是音乐而不是诗歌,他“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即音乐声中相率而舞。对于绝大多数不需要咏唱的诗来说,创作需要考虑符合音乐方面的要求岂非妄言?并且即便要创作的是歌词,也未必一定要押韵。现在有多少歌曲中的歌词不算押韵,大家有兴趣去仔细找就能得到;而且《忐忑》这样的歌,也绝不能当做是诗,即能唱的歌未必可以算诗。“合乐者为歌,不合乐者为诗”,可见古人并没有把诗和歌完全等同。古代的一些歌谣也能证明这点。在古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首歌,有人认为清、缨和浊、足可算押韵,去掉语气词“兮”即可。那么“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样去掉兮字还算押韵吗?这两首能歌的诗,起码有一首说明歌未必需要押韵。
    主张诗必有韵的人还有一个论点,即现在的无韵诗都是学西方糟粕的结果,所以这类作品晦涩难懂,语法、技巧西化,极端的人还会骂“卖国”和“汉奸”。这又是一个令人奇怪的论点,难道写押韵体诗就不可能写得晦涩难懂了?就不会用西化的语法、技巧了?所以这根本和押韵与否没什么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新诗这个体裁就是五四时期推翻古体格律、借鉴翻译外国诗歌作品,推翻文言文代之以白话文的结果,即新诗的产生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学西方糟粕”的结果。如果主张去除西方糟粕,岂非需要去除新诗整个的体裁?世界的文明、文化都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无论是佛教、文艺复兴,还是马列主义,都是世界文明、文化深深影响了我国。在中国的诗词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日本的俳句、越南的格律体诗等。假如拒绝外国的一切影响,我们只能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手机、电脑、汽车、飞机、电视、电影这类“奇技淫巧”都得去除,甚至标注“新韵”的拼音因为借用了外语的字母也得去除。
    按照他们诗歌去西方化、恢复传统的主张,似乎干脆不要新诗这个体裁,回到用古韵创作古体诗才是最终最好的归宿。然而在用新韵还是古韵的问题上,他们又有不同的看法了,往往认为古体创作要用“新韵”,尽管这个“新韵”不过是把国家拼音方案中同韵母的字归纳起来而已。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新韵能方便大家的创作、方便更多的新人加入。这个观点不错,然而就此宣布古韵无生命力、必将死亡则有点自大了。用韵不是创作的目的,而是辅佐手段,能不能出好作品才是最主要的。容易上手的东西并不能证明提高也容易,真实状况还可能是更难。中国古代诗歌传下来很多绝美的作品,使用古韵更能在其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而使用新韵终归隔一层。创作古体作品如同修复文物,最适宜的是修复如古。就像拍古装片,好的导演会仔细研究所处时代的史料、服饰、语言风格,拍出大家能感受到的较为真实的古代风貌。而一些港台剧,虽然其中的人物穿了古代的衣服,但一看就知道是类似“假古董”。
    坚持有韵无韵,坚持新韵古韵原本是诗人自己的选择,自我的要求。坚持必有坚持的道理,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听属于学术研究。但如果演变成“绝对真理”,否定别人的坚持,随意宣判其它理论的“死亡”,这个时候就脱离了学术范畴。坚持自己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而不是去努力证明别人的“差”甚至“死”。诗无定法,别人坚持自己的东西未必没有好作品。任何的诗歌理论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写好作品,没有好作品来验证再“伟大”的理论也白搭。如果不去写好诗歌拿出绝美的作品,而是在韵上兜圈子,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在“韵井”中淹死。所以诗歌理论的着重点在肯定自己上,而不是在否定他人上。存在即合理,诗歌体裁、用韵的产生和消亡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取决于个体的认识、主张。争论没有结果,只会浪费自己的大好年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4-26 1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雁阵 于 2017-4-26 10:09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4-26 16:03 | 只看该作者
说来说去,诗啊,体啊,古啊,今啊,古韵啊,新韵啊,等等,都是写诗者自己的选择。自古以来如此。那么,诗必有韵,自然是自古以来写诗人自己的选择啦!而选择的结果则是诗必韵。自古以来那些无韵诗少之又少,或者自然被淘汰。而有韵诗则自然多之又多,或者是主流。那么,说诗必韵,自然是主流的选择,自然是诗之主流方向。那么,站在诗主流上选择诗必韵,错了吗?!而站在非主流上选择诗无韵,就对了吗?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光辉灿烂,难道是指的那些无韵诗吗?!

西服,西餐,西医,移植中国,其概念十分清晰的称为“西”的。而西诗移植中国,曾几何时称“西”过?!这岂不是假洋鬼子欺骗老百姓吗?!

诗与歌原本就是两相有别的。有韵的歌是诗,无韵的歌非诗。毛主席语录歌是诗吗?!

诗有头韵,腰韵,尾韵之别。难道只将尾韵为韵吗?况且,韵是韵律和音乐性的总称或标签。不只尾韵而已。有头韵或有腰韵而无尾韵的诗都是无韵诗吗?你说的那些无韵古诗与现今的无韵诗是一回事吗?!

韵本无新旧之分。但在使用过程中有先后之别,有演化之变。古诗古韵是古模样,古诗新韵就不会是新模样了吗?正如今人穿古装是古模样,那么,古人穿今装就不会是今模样了吗?你找个古人穿上今装看看会是个什么古样子?

中国倡导普及普通话,古诗新韵化,中华诗词现代化,难道不是可能的吗?你用普通话读古诗,你自己听听,会是什么样的古声古调!你用普通话读中华诗词,你自己说说,能怎么个旧声旧韵的?!

诗的韵律美是自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结果,也是中国诗人自古至今的整体选择。无韵诗人可以自由选择无韵,但不可能阻止历史的选择新韵。这个,你我都说了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4-27 13:06 编辑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4-26 16:03
说来说去,诗啊,体啊,古啊,今啊,古韵啊,新韵啊,等等,都是写诗者自己的选择。自古以来如此。那么,诗 ...


呵呵,
说一千道一万,
你说得的确不算。
最好不要信誓旦旦,
还是历史说得算!
你重复一千遍一万遍,
诗人该写啥诗就写啥诗,
还得由诗人们自己说了算,
莫杞人忧天。
你堂堂大汉族人,
为甚么也穿西装服西药用西餐,
因为那也带“西”啊,
有事没事天天把“非诗”经念。
那可是诗的命根子!
倒不如说是你的命根子!!!
谁人能把我的结论推翻?
谁若太岁头上动土,
我就给他一个劲儿纠缠。
先给他戴上一顶假洋鬼子的帽子,
再把自己和别人装进一个笼子里,
然后指着这个笼子说,
谁也说了不算,
还是历史说了算!

这个有韵律有节奏,算不算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慕白 于 2017-4-27 05:02 编辑

另外,斗室耕夫写的文章,你找他公堂对簿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4-27 13:29 | 只看该作者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4-26 17:39
呵呵,
说一千道一万,
你说得的确不算。

这个算诗。但我说了不算,还是你自己说了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4-27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4-26 19:47
另外,斗室耕夫写的文章,你找他公堂对簿去。

无需公堂对簿,还是历史说了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10:36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4-26 16:03
说来说去,诗啊,体啊,古啊,今啊,古韵啊,新韵啊,等等,都是写诗者自己的选择。自古以来如此。那么,诗 ...

中华民族的诗人從來不只一個,詩观更不可能一廂情願的只有一个。除非在獨裁情況下,那時只有悲劇哪有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10:37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7-4-26 16:03
说来说去,诗啊,体啊,古啊,今啊,古韵啊,新韵啊,等等,都是写诗者自己的选择。自古以来如此。那么,诗 ...

继承押韵不是形式上的讲究,而是精神上的继承。诗歌依然美,要美在内容,要带着时代强音,人间烟火味。
现代新诗歌浪潮海水般的涌过来了,你挡得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8 14:00 | 只看该作者
李慕白 发表于 2017-5-8 10:36
中华民族的诗人從來不只一個,詩观更不可能一廂情願的只有一个。除非在獨裁情況下,那時只有悲劇哪有詩 ...

是啊,
中华民族的诗人從來不只一個,
詩观更不可能一廂情願的只有一个。
可是,诗是韵文,无韵非诗。
这一条,是千百年来唯一的一条。
这不是独裁,是老诗祖定的规距。
这规距,你可以破,他可以破,
但我不可以破,为什么?
因为我是老诗祖的徒子徒孙啊,
你,你们,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1 13: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