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画同质与异质的否定之否定----重读韩文戈的小诗《冬天的画外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5-11 21:11 编辑

                                                                                   文/王锡民
       从世界范围看,首次谈到诗画同质的诗人应该是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尽管苏东坡也有过类似的说法,但语气上远不如西蒙尼德斯坚定,西蒙尼德斯的话是结论性的。宋朝赵孟溁的表达倒是不含糊,与希腊人如出一辙,不过赵孟溁是以画论家的身份说这番话的。诗画异质说的代表人物则是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他明确指出诗画同质说笼统含混,他认为,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自此,诗画异质说似乎占了上风。
      韩文戈的《冬天的画外音》用他的诗歌实践,将诗画同质与异质的矛盾在一个新起点上达到了对立统一,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这首小诗:
  “村外的还乡河冻严了/夜里会有坚冰的干裂声/仿佛十二月的长袍被撕开了口子/随后,神秘的黑鸟和全村的狗会叫上七、八、九声。”,谁会否认这首诗是一幅画呢,但要更深切地感受它却需要一个前提,即读者要有乡村生活,而且是特定年代即土坯房年代的生活,这话似乎有点绝对,那就补充一句话,想象力丰富者除外,显然,坚冰不会无缘无故地开裂,我们可以设想干裂的声音来自纯爷们的破冰捕鱼,或一个冶游的女诗人凿壁取光,或是地壳变动的撕扯……,或者,再演示一种情形:“看那个风雪夜归人,在最后一声狗叫结束时接近了自己的柴门,而一个很小的动静就可能招致新一轮的狗吠,先是一只狗领唱,继而风在吼,狗在叫,乡村在咆哮!,七八九声后又戛然而止”。
      韩文戈的贡献在于他用一首诗唤醒了大脑深处的诗画“流动”,这种贡献归于诗歌,又是诗歌之外的,“之外”指的是诗歌的附加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流动,这首诗就了无新意,以至于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韩文戈不纠缠静物,也不刻意追求某种狭义的社会意义,却有了无心栽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他提示了狗与人在应对外界刺激方面有相似的“从众”现象和某种“集体无意识传承”倾向,本来这种提示应该是由科学家来做的,韩文戈的呈现当属一种不自觉,换一种说法,人与狗的群类在应对外界刺激方面一定存在“喧闹--突然集体沉默--喧闹”的数学模型,这一“共振”现象经常发生在中学生的自习课上,“起初,大家自由讨论交头接耳,有那么一刻却突然莫名其妙地鸦雀无声了,也许第一反应是老师来了,当环顾四周没有异常情况后,教室又复归鼎沸”,想想看,作为读者,作为一个中学生的过来人,我们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而再现这样的体验无论诗歌还是绘画,离开流动都会很困难,于是“流动”应运而生,正是流动让诗画同质与异质的矛盾在一个新起点上达到了和谐。
    冬天,除了哲思与美,画外真有音吗?
    真有音!
附《冬天的画外音》
文/韩文戈
村外的还乡河冻严了,夜里会有坚冰的干裂声
仿佛十二月的长袍被撕开了口子。
随后,神秘的黑鸟和全村的狗会叫上七、八、九声。
  2017年5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5-10 23:40 | 只看该作者
请朋友把这首诗贴上来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05:23 | 只看该作者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0 23:40
请朋友把这首诗贴上来会更好!

嗯,姚老师,我去找找原诗,韩文戈给我的是一本非正规出版物,不知道还有木有,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5-11 06:47 | 只看该作者
友情点亮
我说的心情
比色彩更加直接简洁ba该评很到位
原诗看得匆忙
锡明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5-11 09:46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岁以上的农村人对这种画面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只是诗意地再现了真实。那时的冬天多冷啊,冰多厚啊,都能越出河床。大地都能冻裂,何况冰面?寒冷而安静的冬夜听见冰冻裂的声音再自然不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12 | 只看该作者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0 23:40
请朋友把这首诗贴上来会更好!

终于在一本《沙漏》诗集的第53页找到了这首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14 | 只看该作者
周源 发表于 2017-5-11 09:46
五十岁以上的农村人对这种画面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只是诗意地再现了真实。那时的冬天多冷啊,冰多厚啊,都能 ...

是的,周源兄,也因此老人和年轻人对这首诗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15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7-5-11 06:47
友情点亮
我说的心情
比色彩更加直接简洁ba该评很到位

采风编辑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11 21:1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5-11 21:15
采风编辑晚上好!

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11 22:52 | 只看该作者
这首小诗就诗艺上很成功,通过声音反衬乡村的寂静,且声音的描写具有质感,远与近之间也形成张力。如果原作者同意,可以把这首诗投到微诗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02: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