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立 于 2017-5-15 16:46 编辑
红岩村
红岩村,一盏历史的灯。
一坡侏罗纪红色页岩延伸的红,一段岁月淬火生命的红,一个柔弱女子凛然大义的红,一片绿树掩映的不朽的红,以红岩村的名字,穿刺时空背后的阴冷,过滤烟尘背后的黑暗,托住我五月鲜花的凝思,追问我仿佛疏松的灵魂。
一代女杰饶国模,一处简单而平凡的红岩嘴,一个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一段“同流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惊涛,定格1939年1月至1946年4月的锋芒,以红岩村的名字,楔入嘉陵江无法忘却的记忆,嵌入了我欣悦的瞩望。
一棵老黄葛树,葱郁的双手指引生命的方向。向右,是一个问号;向左,也是一个问号。
生命的意义,在疑问和感慨中取舍,命运与命运交换了底线的密码。在左右之间,波澜壮阔的进退,问一问真心的自己,问一问命运抉择的庄严。
饶国模,在历史的浪尖握紧了心语,在峥嵘的岁月里擎起了灵魂的真言:为爱赴诺,为国赴难。
生与死,是爱的缅怀,是国的渴望,是民心的旗帜,是人生的坚韧。
饶国模,红岩的丰碑。在饶国模故居,在饶国模墓,我听清了她生与死的真言。
“八载功成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恓惶。居停雅有园林兴,款客栽花种竹忙。”这是董必武的点赞。
“没有饶国模,我们哪来红岩哟!”这是邓颖超的感慨。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记得饶国模的微笑,记得一段历史深沉的憧憬。
大有农场,一个花果农场,一个革命的胜地,一个生命高扬的符号,一句我眼里的箴言:尘埃落尽之后,生命还原了本色。
我读懂一幅浓墨:“白区红堡,雾都明灯。”一群人在一幢三层小楼里,八年煮骨熬髓,唤醒了新中国的黎明。
还有火,红焰的大火,燎原的大火,锤炼了民族崛起的脊梁。在一页重写《沁园春.雪》的手稿,我看见果敢,看见道义,看见襟怀,看见了人民江山在人民的手上,巍然屹立。
在重庆嘉陵江畔的红岩村, 我只能默不作声。在红岩革命纪念馆,那些用鲜血照亮人间的人,早已没有一丝生命的杂质。
我不敢敞开心扉,不敢用灵魂对接灵魂。那些藏在我心灵暗处的渺小,像针尖一样,让我忐忑一生。
一芽红色的祈望,炫亮我人间的虔敬。
一缕穿云破雾的灯光,照亮我生命的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