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朦胧派”开始的“病句诗”与中断现代派诗的传承有关(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朦胧派”开始的“病句诗”与中断现代派诗的传承有关(下)



友说:你把书名改为《百年现代派汉诗鉴赏与批判》比较符合文本的内涵。你干脆把现代诗歌网络诗库的作品鉴赏批判后,再接再厉,对诗库外的现代诗作品,包括民刊和网络博客作品也做鉴赏批判吧,我估计网络诗库从1980到今,没有多少人和作品进入你的鉴赏范围。



徐江对“现代诗”与“新诗”的区分一是通过简单的时间划分:“内地,自五四以来,“朦胧诗”诞生以前出现的诗歌,统属于“新诗”。在“朦胧诗”出现以后,则属“新诗”与“现代诗”混居的时段(这个情形也适用于“朦胧诗”本身)……”又说台湾的现代诗比较暧昧。



莫测:我不喜欢一刀切,还是用我的“三、三、三”诗学观念来对网络诗库的文本进行细读,归纳,甄别,比较。我们之前讨论朦胧诗和病句诗,我也不是人云亦云,先入为主的,我是根据文本把朦胧诗产生的各种要素综合起来分析,作品综合表现是立体的,用我诗构成三要素:事、情、理来分析,朦胧诗作品除了与“事”有关的问题,如:语法,语感,语场,措词,标点符号,比喻,分行,修辞,语调,结构等,简称为“病句”,文本中还存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假大空,高大全问题是病情和病理。



病句是文本外在的瑕疵,病情、病理,功利性、工具化写作动机是作者内心问题。我们将几个著名的朦胧诗人的作品归纳比较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作品有:一、迎合政治意识形态需要,读者设计是体制文化的编辑和官员,为发表而写作的作品,基本调子是诉苦,申冤,歌颂,表衷心等老套的革命文学语言模式,情感、思想是假、大、空的,他们的“不相信”和“反抗”姿态有配合政治体制的内部调整(所谓拨乱反正)的投机心态,这类作品不但不朦胧,不费解,而是感觉很粗陋、很献媚、很肉麻。和体制御用文人的文本大同小异,如:北岛的《回答》、《一切》、《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等,多多的《致太阳》;顾城的《一代人》、《生命幻想曲》;舒婷的《致大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二、这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史哲书籍的阅读量有限,阅读面狭窄,匆匆忙忙模仿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写的病句比较严重的晦涩作品,有的是个人私密性题材,有的因为被病态体制吓怕了,绕着弯不敢坦诚反思社会的作品,我们不能全盘否认今天派诗人对中国现代派汉诗做的正面建设工作,诗是在路上的事,是没有终点的,我觉得对1950到朦胧派之间的大陆现代派汉诗用空白期来比喻不妥,应该用“倒退”比喻,现代诗除了重新上路,还要清除自身深入骨髓的病毒。



友说:虽然没有公认的诗歌语言,诗还是有着与其它文体不同的语言系统,传情达意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目的,我觉得现代诗的行文还是要用正常的现代汉语语法写,如果选择的意象太主观臆造,词语随意组合,不但不会增加诗意的厚度,而是在故意制造语言的迷宫,在作品的一些做些局部改变,破坏一般交流功能的语法结构不等于不需要与读者交流。



我觉得造成病句诗的原因很多,如语序混乱,语言的非理性和潜意识的非理性,超现实主义流派的理性不一样,诗学上的所谓非理性更多是是诗人的形式创造性,语言陌生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说:“一个诗人,假如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可是,一个诗人假如仅仅是个现实主义者也会毁灭。假如诗人是个完全的非理性主义者,诗作只有他自己和爱人读得懂,这是相当可悲的。假如诗人仅仅是个理性主义者,就连驴子也懂得他的诗歌,这就更可悲了。”聂鲁达说的意思就是这些诗学流派的主张应该在作品中和谐相处,不要走向极端和偏激了。



莫测:舒婷的《往事二三》在当年也被人认为是比较晦涩,很有朦胧味道的作品,这些吃白饭的体制御用评论家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睁眼说瞎话的,就像根本不是爱情诗的《致橡树》被吹捧为现代情诗绝品一样。我在网络搜索到一篇评论文章,其中形容词、大词构成的溢美句子比《致橡树》中的肉麻词语还多。我稍微删除体制评论特色的赞美句子,留下对文本解读的内含:



“……橡树象征刚硬的男性之美,木棉体现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作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诗人心灵世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诗化。她的诗并不“朦胧”,是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双方的人品,也爱他的理想——忠于祖国。”



读完这篇我删除了70%天马行空、夸大其词的所谓评论,剩下针对文本的解读部分还是不正常,要不然我说党国体制文化机构是养猪养狗的地方。且不说没有文化基础的舒婷在语法的初级错误了,就从橡树的基本属性是植物说起,橡树怎么可以提供”清泉,险峰,日光,雨水”?橡树可以“高大”到上天入地,“象什么”可以用文革语调来修辞,但是也要根据本体和喻体有一定属性关联才有创造性,通篇读来,有女人对男友这样吹捧吗?作品的信息明明是带暧昧色彩的,或者是对有求之人吹捧,暗示“要保持秘密情人关系”的语意被动物诗坛吹捧成追求男女平等的爱情新观念?《致橡树》没有什么“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多义性”的修辞创意?这些土著好像不知道世界上有波德莱尔,里尔克,九叶派存在一样?!我们仔细分析这些病诗:

《往事二三》舒婷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只映山红

桉树林旋转起来
繁星拼成了万花筒
生锈的铁锚上
眼睛倒映出晕眩的天空

以竖起的书本挡住烛光
手指轻轻衔在口中
在脆薄的寂静里
做半明半昧的梦
1978.5.23



点评:诗的语言是比喻性的,作者对措词、语调、语气、比喻、修辞、分行等形式的选择都是为了诗的创造性的表现和启示。诗的比喻修辞就是为人对字面意义的偏离,现代派诗喜欢用隐喻性的语言对字面意义转换。讽喻可以言此意彼,甚至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转喻利用语言空间的意象相邻关系代替相似。象征比喻是以部分意象表示另外一部分言外之意,隐喻把一个词的通常含义转移到另一个词上。比喻修辞创造了诗意,比喻修辞使得诗意凝练,但是,没有创意的修辞比喻不能构成自然和谐的陌生化和张力,如果比喻修辞运用不当,会造成病句、晦涩,失去语言的基本交流功能。我用中国文化的猜谜语做比喻,正常的谜语是有谜底的,有暗示谜底的线索的,没有谜底和暗示线索的语言不能构成谜语。



语文基础差的舒婷模仿现代派诗学基础好一点的北岛、顾城往晦涩的风格上靠,写出来的《往事二三》就属于“病句、病情、病理”三合一的非诗,而不是病诗了,病诗还有治疗机会可以局部修改,如我对许多所谓的中国“名诗”修改,有的还象小感受,小情感,小哲理的小诗,或者通过排行和语序的变化,可以改造成散文,而非诗是无法修改的,也不必修改的,《往事二三》的第一段:“一只打翻的酒盅/石路在月光下浮动/青草压倒的地方/遗落一只映山红”这些句子的意象和意象间根本没有可以联系的联想的可能性,就是用古典诗词今译的方法都无从下手。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没有缝隙,让我们进入一堆杂乱的语言符号去解读作品的“意境”。

《爱情》王小妮



那个冷秋天啊

你的手

不能浸在冷水里

你的外衣

要夜夜由我来熨

我织也织不成的

白又厚的毛衣

奇迹般地赶出来

到了非它不穿的时刻



那个冷秋天啊

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谈笑

使好人和坏人

同时不知所措

谈笑

我拖着你的手

插进每一个

有人的缝隙

我本是该生巨翅的鸟

此刻

却必须收扰肩膀

变一只巢

让那些不肯抬头的人

都看见

天空的沉重

让他们经历

心灵的萎缩

那冷得动人的秋天啊

那坚毅又严酷的

我与你之爱情



以下的改写,不是刊物编辑对来稿的改写,而是为了评论需要。归纳文本主要意象的发展的脉络,以及突出文本中的主要信息。《爱情》的主要信息可以归纳为八句:



你的手不能浸在冰冷的水里

我奇迹般地织出毛衣给你



给你熨衣,让你衣冠楚楚地

同时和好人和坏人谈笑



我拖着你的手挤进人群的缝隙

我本是巨鸟,现在变成巢



让不肯抬头的人都看见天空的沉重

让他们经历心灵的萎缩



点评:我不需要更改原文的意象信息,只是理顺语序,我忽略不计语言细节的瑕疵,用“事、情、理”诗文本三要素来分析,作品的病主要是缺少对语场内意象结构的梳理,虚虚实实的搭配太散乱,这首作品应该可以通过实施大手术,改成爱情诗的,但是要删除带有道德伦理观念的抽象意象如:“和好人和坏人谈笑”以及比较虚化的句子“心灵的萎缩” ,表示意志和决心的句子“爱情坚毅又严酷”删除,还需要增加和爱情存在感的意象,要不然就删除爱情叙事部分,改造成哲理诗,如果要脚踏两只船,就要增加作品的容量和长度。至少这首脚踏两只船的《爱情》的病诗有通过用生活细节叙事来暗示个性化爱情的感受。



诗的精炼就是力求最节约的意象渗透出巨大的谜底(言外之意),谜面的信息应该构成暗示联想,语意偏转,词性通感,想象嫁接的可能性,如果对这些语言诗话的技巧随心所欲使用文本就会变成不能交流的自言自语,病句严重了就和疯话、梦话、呓语、精神病语差不多,如果认真的鉴赏家也看不懂,就不是读者无能了,而是文本通篇是非诗,或者有部分局部结构是非诗,许多文革中完成中小学教育的作者大多数是在八十年代国门打开后匆匆忙忙接触了中国早期现代派诗学,和西方现代派(或者后现代派)诗学的,病句诗从所谓的朦胧诗开始,也就是因为“人”的不成熟。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点评:这首所谓的短诗也是病诗,我们先把分行变成散文化的句子:“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作品的题目是文革语言的模式。因为“一代人”是群体组织,一个人去代表群体,或者描述群体,是违背现代派作品的个性化原则的。文革语言使用代词经常是主体虚化,如:“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中的实施者没有出场,还有用群体代替主体,如:“革命群众坚决不答应”,作者只是“一代人”中的一名,“一代人”的七情六欲,情绪,情感,思想是多元化的,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病理的,情感虽然是收敛的,构成的说事的语言结构是不是合理呢,那个时代中国人都很政治化,但是政治化不等于理智化,如果那个时代是理智的,就没有那么多人为制造的人间灾难,“黑夜”是自然现象,如果不理解为文本隐喻修辞,黑夜的属性是自然的,和“白日”相对,至于“黑色的眼睛”和黄种人大多数是“黑眼睛”可以是大白话,也可以做转喻来对待,在文本中“光明”和“黑夜”是处于相对关系,两句话看起来有那个时代的人可以意会的“诗言志”观念传递,但是,诗还是病诗,因为时过境迁,没有经历过假大空语言流行文化的人就会觉得这写诗的人是弱智,为什么?



黑夜相对的是白天,黑暗相对的是光明,不需要找的,开灯就行,或者睡一觉也行。另外,黑夜给人黑色的眼睛,会让人想象;白日给人什么眼睛?是红色的?还是其它颜色?我们就用这些词语的自然属性偏转向主体的观念需要,为了迎合政治意识形态需要,为人体制刊物的发表需要,那句话的隐喻意义顶多是:黑暗的统治者给了我们认识黑暗的本领,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是光明的正确的真理。但是,“光明、真理”是不断纠错中发展完善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再说,闭关锁国中的文化环境中年青人真的知道普世文明是什么内涵吗?这一代人很够做到吗?至于作者惨无人道杀人后自杀回到黑暗的结局,我就不添油加醋了。



构成意象的字、词、句之间有着含意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关系,意象组成意境内容,强迫性的比喻修辞,东牵西扯的词语拼凑,过份违背语序、语法、逻辑,没有能承载诗意发生因果的虚实相间的语场,就免不了出现晦涩的病诗。比如:海子后期的作品是他得了精神病的状态下写的作品也被吹捧为名诗,精神病人爱怎么写是他的自由,但是读者应该是正常人。

《晚景》北岛



充了电的大海
船队满载着持灯的使者
逼近黑暗的细节

瞬间的刀锋
削掉一棵棵柏树上的火焰
枝干弯向更暗的一边

改变了夜的方向

山崖上的石屋

门窗开向四面八方

那些远道而来的灵魂

聚在光洁的瓷盘上

一只高脚蚊子站在中间



点评:北岛的病诗和舒婷多数作品是写歌功颂德的马屁诗不一样,《晚景》是网络诗库中北岛晚期的作品,我们看到,北岛的写作风格已经僵化了。自我复制是中国现代诗人的通病,诗不断发现和创新才能改变自我复制的状态,喜新厌旧是人类共通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对象的陌生化、好奇感是构成吸引力,诗用比喻性语言不能忽略诗的知性力量,诗性思考与哲学思考发生在不同层面。用抽象概念词汇作意象要控制数量比重,用凝练的语言传达诗意是语言诗化的基础。避免叙述拖沓、信息平面化,诗话语言的立体结构由意象的语意间的联想、通感来连接。如果词语使用太随意,没有意思关联的意象组合成句子和段落造成病句,病句就是意象之间的缝隙巨大,或者意象太密集,自相矛盾,意象连接太生硬,比如二度规范的主体和喻体毫无可联想和暗示的基础,读者就会云里雾里,特别是大量形容词、副词、观念较强的抽象词随意加入会造成象征比喻的对应物与暗示的意义脱节。



《晚景》是要写作者人生的晚景,还是某专制政权的晚景,或者自然的晚景,我们暂时当作悬念,好诗的题目一定是从意象群中抽象出的核心部分,作品第一节:



“充了电的大海/船队满载着持灯的使者/逼近黑暗的细节”



基本是一个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画面呈现,就当猴年马月的外国才有的“使者”用灯查看黑暗的细节,这里的“黑暗”估计也是顾城《一代人》观念的“黑暗”,就用二元论的视觉看成“不好的、坏的”理解,“充电的大海”当谜语的多余线索,接下去如何?



“瞬间的刀锋/削掉一棵棵柏树上的火焰/枝干弯向更暗的一边”


北岛的意象突然从大海上岸了,我们理解为“从农村多路包围城市“的诗歌结构也没有问题,,“瞬间的刀锋”是什么刀锋?就当北岛大师的故意打乱语序,学外国人说话:“瞬间的刀锋(或者刀锋瞬间)削掉一棵棵柏树上的火焰之后,枝干弯向更暗的一边”和第一节的意象元素没有物象上的任何联系,倒是有抽象感觉(带固定隐喻意图)意象的“暗和黑暗”有关系,第一节“充电的大海”的“电”(我勉强找相对物的可能性联系)和“灯”与第二节“火焰”可以联系,反正,“农村人”在路上,接下去:



“改变了夜的方向/山崖上的石屋/门窗开向四面八方”

“使者”可能是光明使者,或者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主义、拯救者、救世主”,我们不去猜测,作品从“大海提灯查看”到“神秘人砍树”;再到”山崖的石屋”,“门窗被神秘力量打开”之后就和“黑暗阿,火阿,灯阿”失去联系了。怎么办?看结尾:



“那些远道而来的灵魂/聚在光洁的瓷盘上/一只高脚蚊子站在中间”



最后一节画面比较聚焦,集中到餐桌了;再集中,到“瓷盘”,最后出场的是吸血的“蚊子”。读到结尾,我还是没有解开谜底,估计,这首“诗”的谜底估计只有作者知道了,因为“远道而来的灵魂”和“使者”、“砍树人”、“开窗人”不会说话…… 这首病诗中名词意象的参与和并置过于生硬、零碎。比较通用的观念符号隐喻表达的“哲理”太隐晦,由于语意能指的多向度被搁置,造成交流困难,非理性语言和非理性不是一回事,故意说隐语是诗学的倒退,有话可以好好说的明白的,或者暗示明白的,都流亡了,还怕个毛!病诗常常有些思想碎片,却没有思想厚度,没有作者的生存历史感和现实感,也没有社会人文的明确关怀,从外表看,不成功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语言好像很立体,我们只要仔细解构分析,就会看到意象结构的混乱,信息传递不通畅,意象重复叠加不等于作品诗意的厚度,作品没有必要的臃长也不等于诗意有厚度。看不懂的“朦胧诗”、病句诗流行蔓延的原因是复杂的,牵涉到宏观的政治体制,文化教育、历史背景,也和体制文学的组织结构有关系,评论界自欺欺人的推波助澜有关,也是文革文化假、大、空文化的在这些人身上的惯性表现。



2011-1-12草稿
来自群组: 101现代诗歌发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2:11 | 只看该作者
"写诗软件":让文学变成技术

诗歌和技术是对立的两面,应该尊重诗歌艺术本身的艺术和思想的特点,不能把诗歌语言当作是一种能够被操纵、被控制的技术工具。不可否认,这个"写诗软件",就是这样的一个诗歌思想、诗歌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被操纵、被控制的技术工具。

当今社会已处于一个技术的世界。而"写诗软件"的出现,正表明了技术无处不在的现实,不仅我们的生活受到这种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学艺术,也受到了它的制约和对抗。

无疑,"写诗软件"的流行,似乎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手法和形式技巧,提出了一种诗歌技术的概念,改变了我们过去那些关于诗歌写作的艺术思想和理念,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诗歌艺术创作思想和手法,做出重新的判断和审视。这种科技对诗歌创作艺术的冲击和挑战,也许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诗歌艺术的一种契机。但是,技术化的诗歌写作,与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原则毕竟是不同的。

"写诗软件"这种技术化写作,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技术活动代替了审美活动,技术思想取代了审美思想,技术意识超越了生命意识,它遵循的是一套技术的美学,创作主体是按照一种技术思想的程序去思考诗歌作品的生产和创作的,它把技术性的思维扩展和延伸到诗歌艺术的写作中,诗歌所诉求的思想、描写的意象、展开的意境联想、语言的使用和形式段落的安排,都被纳入了一套技术化的程序之中。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这种技术诗歌,使诗歌艺术的本质变得衰败,使诗歌写作成为了一种功能,一种娱乐对象,一种工具,一种技术……这种纯粹技术化的诗歌写作,是根本无法给我们带来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样闪烁着人类高贵华美思想意境的诗歌艺术的。"写诗软件"这种技术,最终只能抑制诗歌艺术的发展,并使之贫乏起来,甚至因此使诗歌艺术陷入没顶之灾。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的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和怜悯,那么,诗歌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艺术是为着一种已经完成的社会的华丽的仪式和庄严的仪仗而创作的,诗歌体现着人类高贵、光荣的观念。总之,诗歌艺术的本质,集合了人类所有人性品质的精粹和精华,是精神性的,灵魂性的,心灵性的。诗歌艺术的这一切特质,与科技无关,与技术无关,与物质无关。

"写诗软件"是热衷于将文学充分地技术化,这是为了大规模地炮制出一些"文学通人"。如果认为使用了"写诗软件",很快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诗人,就能掌握诗歌艺术创作的"三昧",则近似痴人说梦,自欺欺人。显然,文学的技术部分对于文学不是最重要的。

"写诗软件",代表着一种技术文化的力量,这种技术对诗歌的抑制、挤压,很可能会使我们的创造力和精神活动降低为技术的层次。诗歌艺术所依据的人的创造个性和精神的原动力,正面临着被这种技术文化摧毁的危险。我们有许多自我失落和失落对象的途径,这种技术化下的诗歌的逐渐变质,可能正是这样的结果。

"写诗软件"的出现,给传统的诗歌界带来了震动,文学界纷纷指责其"十分荒唐"、"胡言乱语"、"伤害艺术"等等,认为"是把文学创作快餐化,是文化浮躁的表现"。一名以律师身份出现的网友甚至列举了"写诗软件"中的各种模板,称其套用了包括徐志摩、海子、顾城、席慕蓉、汪国真、赵丽华等人在内的诗作,指出其已经构成了侵权,"将面临法律瓶颈"。

有专家表示,不管现代诗还是古代诗,诗的本身有一种内在的情韵流动,是人类心灵内部的映射,通过这类"写诗软件"用语料碎片组合而成的东西不会有这种流动性。再者,软件产生诗的机制和人脑完全不同,实质上根本不是人类思维过程的再现,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诗。

在"写诗大家谈"论坛里,网友们也激辩得厉害,对这个能让集体完成写诗愿望的工具毁誉参半。反对者表示,诗歌是内心的体验和感受,程序化的文字拼凑和拙劣的模仿完全有悖诗歌的本质,写诗软件写出的作品和表现的东西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会毁灭诗歌。而一位写诗软件的支持者则写道:"如果一个靠简单的文本替换技术起家的自动写诗软件能伤害这门所谓的艺术,这门艺术也没什么必要存在了,那就让我们伤害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5-27 12:4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细读了,如醍醐灌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5-27 22:2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5:20 | 只看该作者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每段出现的:蒹葭xx,所谓伊人,在水之x,构成复调,分析结构就可以了,这种结构源远流长,老外的作品也常见,哪怕没有韵律,也能通过复调得到节奏感,这个节奏有图像,情绪,议论抒情完成。
诗的流变犹如钟摆,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中心轴,解构大多数是对概念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30 02: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