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人已去,其诗长存:李小雨诗选《红纱巾》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0: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斯人已去,其诗长存:李小雨诗选《红纱巾》出版



  2017年4月,《红纱巾:李小雨诗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编选了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其中的一些作品在诗人生前从未发表过,系家人搜集手稿整理而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收录诗人作品最为完整的一部诗选。其父李瑛同为诗人,年逾九旬,于病床上亲自执笔,完成了本书的编后记,因而这本诗集还寄托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无尽想念与深切哀思,有着双重意义。

  李小雨是一位优秀的诗歌编辑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她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诗歌事业当中,为培养青年诗人倾注了大量心血。斯人已去,其诗长存,我们在诗作中处处都能看到诗人的影子。此时翻开《红纱巾》,细读这些深情隽永的诗行,是对诗人的永久缅怀。






李小雨



李小雨:1951年10月26日生,从小在部队生活,在北京读中小学。1969年1月到河北省丰润县中门庄公社插队。1970年11月到铁道兵15师74团卫生队任卫生员。1976年7月任中国作协诗刊社编辑、一编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7月任诗刊副主编,2009年3月任诗刊常务副主编。2013年6月,被推选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5年2月11日病逝于北京。

李小雨是我国新时期女诗人的优秀代表。她深受父亲的影响,对诗歌充满深情。她的诗歌感觉敏锐细腻,情感真挚,风格柔婉,充满想象力。她尤其擅长用富于生活气息而又优美空灵的诗句,传递内心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在诗歌相对边缘化的年代,李小雨始终坚守诗坛,保持对生活的深厚热爱。












红纱巾

关于诗 | 小雨 | 听雨 | 春天的燕子 | 我和我的枪 | 我的歌曲 | 听歌的时候 | 从城市的南端到北端 | 红纱巾 | 鸽子 | 抚摸旧信 | 黑白照片 | 向日葵 | 它寄托我们无处安放的东西 | 冬天的船 | 大长江 | 一把泥土 | 平凡的日子 | 我是一朵失控的云 | 给心脏 | 盐 | 杯子 | 墨水



玫瑰谷

含羞草 | 逃来逃去的眼睛 | 玫瑰谷 | 云朵 | 尝酒 | 夜车 | 项链 | 石榴石指环 | 海蓝宝石 | 紫晶 | 我留在高高的山顶 | 黑色长发 | 小巢 | 爱情,说不明白 | 致伤口 | 美丽的错误 | 连词 | 七月水淋淋的花 | 电话不通 | 不安 | 悬念 | 无梦 | 沉默 | 琴 | 书中的故事 | 让我们爱吧 | 天长地久



陶罐

石油河椰子
乌篷船马头琴
光明在前
意大利的微笑

……



1



生活给予的美——编后记/李瑛


2015年2月11日深夜,我唯一的亲爱的女儿小雨去世了。什么也留不住她,夜深人静,她就悄悄地离开了人间,离开了她热爱的那么多的亲人、朋友和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什么也留不住她。她去了,只留给我一片空茫和一个瞬间的背影,以及始终难以止息的肝肠寸断的悲痛。从此,我再也不敢看她生活起居的那间小屋,有些凌乱却不失温馨的那间小屋,四壁的书籍和她所喜爱的瓶瓶罐罐和一些小工艺品;在窗台,案头,床上,床下到处都是一叠叠、一堆堆的纸页,它们都是她的生命。我不敢触动它们,只有小闹钟的指针在不停地跳动。

小雨从小随我在部队长大,不幸的是她整个青年时代和她的同代人一样,遭遇了一阵阵历史风雨的冲击。十年浩劫后期,调去诗刊社,在那里一干就是37年,也就是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她政治上坚定,心灵开放,视野开阔,艺术感觉敏锐;她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热爱艺术和她所从事的工作;她性格善良温婉,宽容大度;她不大热衷打扮,喜欢自然简朴。在那里工作期间,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出出入入总是带着一大袋又一大袋的稿子,每次外出开会,即使只有两三天时间,拉杆箱里装的也不是衣服、化妆品,而是塞满箱子的一件件来稿。

她爱岗敬业,特别对于发现和培养年轻诗人始终充满热情。在近40年的诗歌编辑工作中,可以说她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为繁荣和发展我国诗歌事业和致力于一代代年轻诗人的发现和成长之中了,她从自发来稿中发现他们,扶助他们。我清楚地记得她最初读到谢湘南、郑小琼等年轻打工诗人表现自己打工生活的诗以及李钢写的表现水兵远海训练生活的《蓝水兵》诗篇时,她敏锐地发现他们的笔所开拓的这些崭新生活领域的重要意义。对他们诗中呈现的思想深度、感情温度以及艺术表现上奇崛的意境,大胆的、丰富的、新鲜的想象,诗中流淌的血泪的气息、汗的气息、咸腥海风的气息使她几天都兴奋不已;当她把这些诗句迫不及待地读给我听时,我看见她欢乐欣慰的眼神和闪光的瞳仁,我感到了她心头巨大的幸福。

是的,她就是这样,每每看到好的稿子,尤其是新人的稿子,她总是激动不已。在她的心里,只有诗,只要诗好,没有其他。她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提高。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中国诗坛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了。

于是,她跟一代代诗人结伴了,跟一个又一个生活在底层奋发写作的青年乃至少年朋友们结伴了,无论在她主编的刊物上,还是由她编选的一本本“年度诗选”“专题诗选”中,她热情积极地推介他们,又为他们向各地报刊荐稿,又介绍他们的诗集出版,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走向成熟。

由于她的热情、正直和诚恳,许多地方都邀请她去做报告。作为《诗刊》“名片”的“青春诗会”在至今已办的31届中,有11届都是由她组织筹划主持的。在业余,她还主编了一套又一套诗丛,其中有两部诗集还曾获鲁迅文学奖。

在她工作后期,为了进一步编好刊物,她兴致勃勃地走访了许多诗人和读者,制定出许多整改方案,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她的满腔热情无法实现,只留下了多方设想的宏图,便忍辱负重地离开了工作岗位。

小雨去世后,我陆续收到不少诗人朋友的来信,有一封信中说,她们想念小雨,想到她的诗中去寻找她,但是找不到她的书;另一封来信说,小雨为了培养和帮助年轻诗人,花了那么多心血,却没有为自己编一本像样的诗集留下来,因此建议为她编一本比较完整的选本。许多信的殷殷盛情使人感动。

说到这里,应该感谢的是,小雨去世后,中国诗歌学会和线装书局要好的朋友们曾为她编了一本诗选《红纱巾》,但由于要赶在小雨的追思会前出版,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无法仔细将诗稿搜集齐全,难免有所遗漏。这就促使我产生了想为她重编一本的想法。于是,我从书柜里取下她出的几本诗集,又从电脑里搜寻到一些她写成而未发表的诗稿,连同一些朋友先后寄来的小雨诗作的手抄稿和剪报,还翻遍了她房里堆着的几堆纸页,这是过去她从不让人翻动的东西,都是她所设想的办刊工作规划、改革方案、组稿计划,还有她剪存的旧报以及一些朗诵会的节目单和一些作者给她的来信等等,更多的是她积累的准备写作的资料及一些未及完成的诗作残稿。这就使我得以批阅了所能收集到的她全部的诗稿。读这些诗时,我发现有的她最初写作时曾和我谈起过,有的发表后我曾读过,有的在朗诵会上听到过或从别人评论她诗作的文章中看到过,但更多的则是初次读到,尽管这些作品质量参差不一,或者成功或者受到一定的局限,但都不是那种抽象的概念化的普泛性的东西,都是她在不同历史年代、不同地域身临其境所激发的心灵至诚、感情至真的自然流露。

比如那些抒写青春时期欢乐、单纯、明亮的诗篇,充满浪漫情怀的遐想与躁动,怀着对爱情的好奇与对人性奥妙的追寻,在享受中试图索解复杂的人生,写得又痴情,又空灵,又纯净;一些写山写海、写大自然景物的诗,不但把风景写得很美,有些还赋予思想,使读者读时,首先直接感受到美,接着便是深沉的思索,这该是诗人特有的智慧与秘密;那些写油田的诗,是作者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的见证。小雨在工作期间,曾到任丘华北油田女子钻井队和那里的“黑甜甜”姐妹们整整生活了一年,假如她不到那里打了那么多油井,她就不可能得到那么多灵感和诗篇。之后,她又跑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油田,从而使她更深刻地认识了生活中胜利和喜悦、失败和痛苦。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思想的斗争中,有矛盾,有冲突,历史和时代就是这样在前进。这些生活不仅给她的创作以扎实的思想,也启示了她给了她探索艺术表达的新方式,使诗写得充实、有力而美,也才使她成为了她自己。还有从一只中国远古的陶罐到罗马古建筑中的石柱,乃至《意大利的微笑》这一辑中不少诗篇,她动用了自己的全部感官和各种艺术手段:典型的意象,火炽的激情,大胆的联想,深邃的寓意,让我们在阅读中,把大睁着眼睛的现实和眯缝着眼睛的历史融汇在一起,和自然、历史、世界、宇宙一起思索,那陶罐里人的生命和罗马教堂的钟声、古堡的火光,这些简单的事物便都获得了更高的意义,使平凡的事物获得尊严,使有限的东西达到无限。

我知道,她始终是遵循着她自己对诗的认识和理解,把诗作为一种人类所独有的生命形式来写作的,她是怀着对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敬畏和对美学理想的不断追求来写作的,是怀着对西方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艺术风格流派的尊重来研究和汲纳来写作的。从这些诗都可以看出她在思想深度和艺术处理的方式上,力求尝试有所突破和创新所做的努力。

本来她是完全可以写得更多些、更好些的,但使人惋惜的是都未能如愿,如今想起来是太迟太迟了。

现在,根据她的原作,只做筛选,不做改动,只按不同题材分编九辑,留在这里。

她去了,留下这些雪泥鸿爪,给她曾经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痛苦过欢乐过、歌唱过沉默过的这个世界和她的亲人、朋友以及众多的读者和历史,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





2016年12月







李小雨代表作品:



红纱巾

——写在第二十九个生日时



我要戴那条

红色的纱巾……



那轻柔的、冰冷的纱巾

滑过我苍白的脸庞,

仿佛两道溪水,

清凉凉地浸透了我发烫的双颊、

第一根白发和初添的皱纹。

(真的吗,苍老就是这样降临?)

呵,这些年,

风沙太多了,

吹干了眼角的泪痕,

吹裂了心……



红纱巾

我看见夜风中

两道溪水上燃烧的火苗,

那么猛烈地烧灼着

我那双被平庸的生活

麻木了的眼神。

一道红色的闪电划过,

是青春的血液的颜色吗?

是跳跃的脉搏的颜色吗?

那,曾是我的颜色呵。



我惊醒。

那半夜敲门声打破的恶梦,

那散落一地的初中课本,

那闷热中午的长长的田垄,

那尘土飞扬的贫困的小村,

那蓝天下给予母亲的第一个微笑,

那朦胧中未完成的初恋的纯真,

那六平方米住房的狭窄的温暖,

那排着长队购买《英语讲座》的欢欣,

呵,那闪烁着红纱巾的艰辛岁月呵,

一起化作了

深深的,绵长的柔情……

祖国呵,

我对你的爱多么深沉,

一如这展示着生活含义的纱巾,

那么固执地飞飘在

第二十九个严冬的风雪中,

点染着我那疲乏的、

并不年轻的青春。



那悲哀和希望糅和的颜色呵,

那苦涩和甜蜜调成的颜色呵,

那活跃着一代人的生命的颜色呵!



今天,大雪纷纷。

我仍然要向世界

扬起一面小小的旗帜,

一片柔弱的翅膀,

一轮真正的太阳。

我相信,全世界都能

看到它,感觉到它,

因为它和那

插在最高建筑物上的旗帜,

是同样的,同样的

热烈而动人!

我望着伸向遥远的

淡红色的茫茫雪路,

一个孩子似的微笑

悄悄浮上嘴唇:

我正年轻



我要戴那条……

红色的纱巾



1981.2 北京

                   作者:牛莉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15: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