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世界日报》2017年5月30日发散文诗组章《端午的高度》,谢谢秋笛老师!
 
 ●端午的高度(组章)
 
 文/胡有琪
 
 
 ●垂钓端午
 
 
 用思念当线,用一枚粽子当饵,我垂钓端午。
 鱼儿不上钩,明月不上钩。
 上钩的,只是一首首诗。每一首诗还摇头晃脑,一滴滴水珠飞溅,鲜、活。
 
 每钩上一尾鱼,我都看见汩罗江一阵阵悸动,犹在喊一千年前惊心动魄的殇。
 还在喊魂。
 还在竞舟。
 钩上的是记忆,钩不上的是岁月。钓钩上不停晃动的是一轮明月的眼睛,还在注视着我们的梦,是清,是浊。
 一壶酒,似醉非醉。
 
 我自历史的迷雾中穿越而来。
 那个时代的行囊早已千孔百洞,已无法补丁。但我的一根竹仍在,仍在钓旧时漏网的鱼,是否还在念经。经文仍是旧时的经文,钓客却已穿上流行的衣裳,我还是我吗?
 风吹过,无语。云掩袖,转身而去。
 我是端午的鱼,端午是我竿上的饵。
 我钓端午。每临端午,端午钓我。我听见一阵又一阵的风鼓噪,喊我暴动。
 
 我笑了。每临端午,端午总是一杯酒宴客。
 我始终只是一个钓客。不变的是,不管钓不钓得上鱼,我总是临江端坐,平心静气,垂钓端午,看日月沉浮…
 
 
 ●端午之夜
 
 
 
 一把艾草挂门,挂窗。今夜,我必须避邪驱鬼,以正心室。
 一杯雄黄酒敲醒休眠的钟。今夜,我必须举剑捏印,看蛇虫精怪无处遁形。
 一枚粽子祭魂。今夜,母亲在我的眼角中复活,在一枚粽子中温暖再生。至今难忘,她教我在一枚粽子中,做一个堂堂堂正正的人,如屈子。
 
 走进端午之夜,我便走进了一幅传统的版画之中。随钟馗泼墨大笑,棱角顿现,豪须蓬生。
 走进端午之夜,我便走进了一本传统的线装书中,朗诵,一个民族的酸甜苦辣,不改一颗赤子之心。
 走进端午之夜,我的足迹注定会沿着汩罗江寻踪。站起来的汩罗江,会为我招魂洗心。
 今夜无眠。今夜我会涅磐!
 
 
 ●汩罗江怀古
 
 
 
 汩罗江本很懦弱,自从屈子的血祭,浪有了个性,花有了血性。
 每临五月五,它都会咆哮,都会扬浪,都会拍打自己的脊骨,让龙舟箭一样射击千古的云。
 
 云如镜,风似号。
 汩罗江又看见屈子飘扬的衣,呐喊,天问。世如墨黑,他喊不醒天。
 屈子再满腹经论,昏君只听谗言。屈子再一腔热血,庸官只饮马屁。奈何!屈子只能化作一枚炸弹,炸出一江的悲,慷慨激昂;炸出一天的星,点点斑斑。黑夜,你再黑,也无法黑我的殇!
 
 汩罗江啊汩罗江,你始终是我的一册厚厚的线装书。
 一读,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学会穿越,逆江而上,和屈子合二为一,再一次慷慨激昂的投江。
 让醉生梦死的人,学会写诗,学会朗诵!
 
 
 ●问道粽子
 
 
 
 粽子的课,我已上了千年。
 千年,我仍是粽子的学生,学而不倦,学而不悔,学而不惑。
 每当端午,我都随一枚枚粽子赤身问道,裸体喷香,家家访亲,户户送暖。
 每当端午,我都随一枚枚粽子畅游汩罗江,为屈子招魂。
 
 粽子曰:民心为大食为天。
 这么多年,我始终不出卖粽子,始终珍藏粽子的芬芳,始终保持粽子的本色,始终在粽子的视线中行走,让粽子始终在老百姓的饭碗中,快活的呻吟授课。一日为师,我始终尊崇粽子。走上神坛,是一枚粽子。走下神坛,还是一枚粽子。面对权贵,坦坦荡荡;面对百姓,脱衣献舞。
 
 粽子说: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管如何修饰,粽子都是一个诗人的缩影。有粽子在,屈子的魂都不会飘远。有粽子在,天问就不会绝。有粽子在,诗仍会挺直脊梁而歌。
 所以,每临端午,我都会站起来发言,站起来写诗。像粽子一样,慷慨投江。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近粽子者,近诗,乐粽子赋。
 我知道,我是粽子的学生,我的灵魂里已浸泡粽子的精神。不管是谁,如果向粽子开火,我将挺身而出,一声大呼:向我开火!
 我就是你们的目标:一枚粽子,一枚信仰屈子的粽子!
 
 
 ●端午的高度
 
 
 
 千年的膜拜和龙舟牵手,临水而立,而舞。
 千年的崖俯身,静候——
 那一声声天问水中解密,现形破浪,撞响希望。
 
 多少的坎坷复印沧桑,屈子无悔;多少的轮回见证忠贞,屈子无怨。
 在众生的信仰里,在千年的守候中,鼓响,龙舟击浪,看汩罗江腾跃。
 
 翻开一页页粽子注释的诗行,龙舟的朗读,使端午有了立体的高度。
 匍匐的汩罗江站了起来,鼓掌!
 
 
 ●国殇
 
 
 
 梦中,我把汩罗江扶了起来。汩罗江还是忍不住,一颗硕大的泪,流了下来。
 千年,泪湿两岸。
 而一只鸟,却始终在天空绕圈子,寻魂,飞不出一腔悲。
 
 梦醒时,我更是悲从中来。
 我忘了我是谁?更忘了屈子是谁?中国,我的诗丢了钥匙!
 
 
 ●楚魂
 
 
 
 打开课本,那么多的汉字感染了铜臭,变得鬼头鬼脑,畏畏缩缩,无法行走。
 山头到处是投降的白旗,断了脊梁,向一根骨头摇尾乞怜。
 
 骚,自内心痒。
 我弃书而逃。
 汩罗江,我用明月洗身。先生,你会重新为我安装灵魂?
 楚魂,归来!
 我要堂堂正正的写诗,我要一身浩气的读书。
 
 
 ●祭屈子
 
 
 我在狂想。
 我要把一座山,包成粽子,投向汩罗江。让水倒流,让时光倒流,让屈子复活。
 但是,楚国还在吗?如还是楚旗一面,四面楚旗,复活的你,肯定咯血。
 云太低,云太黑。
 先生,你往那里走?
 如果汩罗江断流,我不是有罪,而是罪孽深重。
 
 我不再狂想,汩罗江,你就平静地流吧……
 先生,我还是变成一枚小小的粽子,投你。
 让汩罗江,千秋万代都铭心刻骨的怀念你……
 
 
 ●五月那一抹诗魂
 
 
 
 抹得掉铜锈,抹得掉剑的光芒,抹得掉岁月的痛。
 但是五月那一抹诗魂,始终有神举碑,行走江湖。
 时
 至
 今
 日。
 
 一朗诵,风起,柔草挺乳,花叶铿锵。山水一地雄风。
 蛇窜。鼠逃。
 先生端坐汩罗江,又开始上课,讲诗。
 城头变幻大王旗,诗不死。
 
 
 ●酹汨罗
 
 
 
 拿酒来,我喊。
 杯太小,我站起来,一酹汩罗。
 
 先生,每到五月,我都要拜您、祭您、吟咏您,一尊还酹江月。
 蒿草也在拚醉,展览心香。
 雄黄驱鬼,也驱走我内心的惑。
 
 风在摇头晃脑,劝我。自己又在感概自己的诗生不逢时。
 一杯酒,我喝醉《离骚》;
 二杯酒,我喝趴《楚辞》。
 三杯酒,先生也醉了,解衣脱裳,赤身裸体喊我,江里有鱼,尚能钓否……
 
 
 ●屈原
 
 
 
 这是躲不开的两个字, 不管喜欢不喜欢。
 千百年来,老百姓喜欢他,这是肯定的。老百姓不是读懂了他上下求索的诗,而是他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个节日,可以供自己放松一下,休闲一下。现实的说法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吃粽子。一枚粽子,包裹着民间的喜怒哀乐。有时,百姓不敢骂娘,但可以曲折的叙述心声。所以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实话实说,千百年来,喜欢乌纱帽的人喜欢官场游戏的主,肯定不喜欢他。不喜欢他浊世皆昏他独醒的清高,不喜欢他用满腔热血沾血挥毫的诗歌,不喜欢他常常慷慨悲歌,却不歌功颂德,让官们一点都不快活。
 如果由老百姓投票选举,他可以获得众多的选票,获得众多的巴掌声。
 如果由权威权贵提名,他注定名落孙山,只是一个落魄诗人。活到现在,如伊沙所言:饿死诗人。他是跑不掉的一号人物。
 
 其实,如果不是端午节,我也差点忘了先生。幸好,我还在写诗,所以,我还是记得先生的一身瘦骨,立于人间。
 每到端午,我都要用一首诗作馅,包一枚粽子,投江。
 老百姓至今供养着汩罗江,汩罗江至今养着先生的魂。
 
 
 ●汩罗江
 
 
 
 汩罗江还在抚琴。
 千年来,鱼儿闻琴声而来,又摇尾而去。鱼叼来红日,为汩罗江补血。又叼来星斗,为岁月补网。
 但汩罗江的琴声仍然不肯长胖,仍然不肯咳嗽吐痰。
 
 汩罗江还在低诉衷肠。
 一卷诗被水反复洗亮,却被一天星光读出泪花。
 失眠的汩罗江,一会儿影子披星戴月赶路,一会儿低头沉吟丈量脚下的月光。
 
 汩罗江还在寻梦。
 岸上的脚印早已风化,无痕。只有蒿草,举着自己的苦,还在探索问天,何处是大道?
 有龙舟竞浪,年年溅起浪花。汩罗江,千年仍然不肯长胡须,不肯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