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柏相 于 2017-6-6 11:25 编辑
曼德拉: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
——读曼德拉的短诗《如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十七年,随着中国现代汉语新诗跨过诞生百年的门槛,新诗,包括一切形制的汉语诗歌,也似乎越来越淡出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并快要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彻底抛弃。
究其原因,最要命的一条,正如波兰著名的诗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所说:诗人们大多忘记了自己身上“可怕的责任”,退出了所有人共有的领域,而进入了主观主义的封闭圈,陷入了“贫乏和狭窄”。
而这种“贫穷和狭窄”,在现阶段的表现,在我个人看来首先主要有三:
一是很多诗人以自己的身体残疾或不幸遭遇为吸睛招牌,以其生理上的残疾或生活上的不幸来掩盖或遮蔽自己精神上的不足或残缺,把读者或大众的同情,视为了对其文学才华、精神境界或者是非价值标准的认同;
二是很多诗人长时间以来打着所谓探索或创新的幌子,枉顾人生和历史常识,肆意解构经典与传统,随意反英雄、反崇高,刻意崇尚粗鄙与下作,并使其成为了一种风赏,从而引起了大多数人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制的本能反感;
三是无论你承认与不承认,诗歌寡头已经重现诗坛,并且也已经严重破坏了诗坛的文学生态,很多人可能还记忆犹新,只要是手中有政治资源或媒体资源的所谓各路著名诗人,即使写得再烂,也能大量充斥各种刊物、网络,包括微信朋友圈,并受到热捧。
与其说各种残疾诗人与生活遭遇不幸的诗人们的走红或泛滥,是这个物质富裕的时代人们同情心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泛滥,还不如说那只是时代性精神残疾的一种疯长。
与其说各种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粗鄙下作的诗歌作品大量出现并泛滥成灾,是时代性言论自由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炫示,还不如说那只是时代价值紊乱与社会精神颓废的一种预兆。
与其说对艺术与思想水准严重走型或水平一般的各种诗歌寡头作品的热捧,是其追随者对诗坛名家的一种应有的尊重,还不如说那只是当下时代文人骨气严重缺失和学术氛围严重沦丧的一种外显。
唐人有张若虚“一卷压全唐”,而现在,曼德拉的这首《如果》,也足以使当下中国的许多诗人——也许叫中国的分行文字游戏者似乎更妥帖,泪流满面,并羞愧难当。
在这个从不缺少著名诗人而特别缺少著名诗歌文本的中国新诗时代,曼德拉没有说错: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却不可扭曲如蛆虫。
致敬并不是诗人的曼德拉,期待中国现代汉语新诗的真正崛起!
(2017年6月5日夜,柏相于听石斋草就。)
◎如果
【南非】纳尔逊·曼德拉
如果
天空是黑暗的
那就摸黑生存
如果
发出声音是危险的
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
自觉无力发光的
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
就为黑暗辩护
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
不要嘲讽那些
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
却不可扭曲如蛆虫
——选自《诗日历》第13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