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坛玉液 
 
 当万年的梦,通感为碧绿的滋味,就成了大自然的神奇赐予:
 像飘带一样在山峦间潺孱流动,流成一坛。
 上天放入一种特殊颜料,绿得比翡翠还要夸张百倍。
 疑是一坛玉液,属于铜铃山。
 
 一坛玉液满泻后,印染出漫山遍野的一片青绿,在尘世的出口处,无比干净,打动了深藏于铜铃山的种子,滋润出绿色的胚芽。
 有人在峭壁之下,建筑一间石屋,日夜守护一条飞瀑,静听从山峦间的险处,由高而低地溅落的一串哗啦声。
 
 时间的锯子,在水声锲而不舍的磨擦下,锋芒毕露:
 锯出一个深谷,顺理成章地贮满绿液。
 满山谷的风,把绿液梳理得一平如镜,照出日光树影。
 山峦间的树,控制着被吹摆的冲动,目送着川流不息的玉液,缄口不言。
 
 一只鸟,又一只鸟,飞过铜铃山,都不忘———
 俯视一下这一片壮观的绿色,唤一声这一坛圣洁的玉液。
 当我置身于铜铃山,看到这一坛玉液,心里就有装一杯的想法:
 这不是一坛好酒么?
 不尝一口,怎么体验文成的真正滋味?
 但它不属于我,我不敢把这美私吞。
 
 
 枫林古道
 
 
 我以秋天的身份,去访问古道的枫林。
 古道蜿蜒在文成的深处。
 而枫林被秋风寒彻之后,站在古道两边,开始了命运的红艳艳。
 古道:仿佛石造的天梯。
 身份原始。
 呈现幽静。
 刻着危险。
 都是野性的,怀着向上的欲望。
 我沿着古道走着,就是沿着天梯爬着,赴约文成的一片枫林红。
 枫林,展开一片片叶的随想,追忆夏的况味,是灿烂如赤的期盼,在我的目光中翻阅成一片片的风景。
 有诗性的意境。
 我随意就把古道的红枫写成绝美,安置于诗里抒情。
 
 神的使者在黄岗岭上盘旋,担负起对每棵红枫的巡查。巧合呀,让我见到如此神圣的仪式。
 秋风秉承上天的意旨,穿越窄长的古道,有一股韧劲儿,不息地唱着枫叶的喧哗。
 此刻,我体味到秋天成熟的滋味,体会到红枫燃烧的壮观气势。
 有一两声鸟鸣,夹在我行走的喘息里,引起我的好奇与注意,循声追寻,看不到半个鸟影。
 
 在黄岗岭,层林尽染,红透了天。
 红得不能再红的时候,夸张地铺开一片又一片红叶,编织成幸福的红手帕,轻轻地擦拭着蓝天白云。
 而在枫林下蛰伏已久的古道,盘曲成龙的图腾,与枫树一起———
 入画入诗。
 可以怡神养心!
 
 
 铜铃山一角写意
 
 
 该向上天借来神奇的笔和绚丽的颜料,画出铜铃山一角。
 这一角,这样概述:
 只突出铜铃山的半山腰,省略去蓝天白云。多种树站满半山腰,挤挤挨挨,却像人一样安分守己,谁也没有争抢一缕阳光,向文成展现一大片绿色的本意。
 当一些矮小的灌木入驻树林里,生出紫的或白的花仙子,亮开美丽的笑容,不由引来逐香的蝴蝶。
 终于上演一幕蝶恋花。
 一只蝴蝶甘于在花丛中生活,左飞,右扑,不忘亲吻一下从晨露里醒来的花脸。
 整朵花像一个心脏在颤抖!
 而一座小桥搭架在山峦间,沟通彼此的联系。
 我承认把它看作鹊桥。可惜,不见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今夕,不是七夕。
 我不能胡乱杜撰一个古老传说。
 只能耐心说出,在小桥前面的开阔处,我读到一个为美而存在的水潭,装满万吨的绿,影影绰绰。
 潭的魅惑大于铜铃山一角的树林。
 它碧清的水,喂养了半座山,构成一部梦幻之书。
 
 201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