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届中国 桃源现代诗歌代表诗人 余燕双作品研讨会在线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总策划清荷铃子开篇语


很高兴参加诗人余燕双的作品研讨会,首先要感谢桃源文学论坛提供这样的一个和谐交流的场所,感谢站长张惠芬,管理黄勇,淡水,版主芦苇,楚天之云,红莲等诗人为此研讨会做了很多筹划和宣传工作。余燕双是优秀的诗人,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希望大家对余燕双的诗歌多作些深入的交流与学习。想问什么问题只管问,不排斥刁钻之类啊!

主持人若离开篇语
非常荣幸和红莲和张惠芬主持桃花源论坛首届在线研讨会,祝贺余燕双研讨会正式举行。 自桃花源论坛创坛以来,诗友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探讨,诗风良好,氛围平和,就像今夜,虽然月黑,但风不高,气温22度,甚是舒服,一杯茶,几首诗,几个问号,就可以将时光打磨得光亮,照出自己的肠子来。 什么样的肠子想谈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人生,比如诗歌,比如生活和世事。很惭愧,我对余燕双也不是很熟悉,不知道他更喜欢哪样的问题,不过,我相信,今晚所有与诗歌有关的问题,他都不会拒绝,都有可能给出自己最真挚的答案。也许观点尽可以不相同,但因诗而动的热情与虔诚尽是相同的。
欢迎诗友们走进桃花源,走近余燕双,走进他的诗歌,我和大家一起关注诗人的创作,关注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诗心诗语诗观。
感谢朋友们抽空来参加这个诗歌的宴会,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聆听,一起将诗歌慢慢铺开,缓缓让自己尽情渗入。(上茶。。。。。。上酒。。。。。。撒花花。。。。。。。

若离
一,请谈谈您的创作历程,比如是什么原因爱上诗歌并开始写诗,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人对您的影响最大,喜欢谁的诗歌,理解诗歌与生活与现实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有没有出现过创作的低迷期和高潮期,如何来寻找突破口等等,畅所欲言,不必拘限于这些问题哈。
燕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诗歌创作,受当时的诗歌大气候影响。记得有一句话:好像是说街上一张落叶砸到三个人,其中就有一位是诗歌爱好者,我就是那位爱好者。迄今为止,影响我最大的诗人,学诗前有屈原、李白。初学阶段有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派诗人,后来有台湾的洛夫与余光中等,还有我的本家流沙河老先生。
80年代后期开始曾在《诗神》、《飞天》、《西湖诗报》、《东南诗报》、《温州文学》、《温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些诗作。九十年中期,由于工作关系,辍笔了。
2008年触网,重新回到诗坛。
诗歌与生活与现实我认为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诗歌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所以,我们在创作中一要发挥诗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诗歌的自主性、独创性与艺术性,另一方面诗人关注现实、反映现实。
在文学创作中我常常也会遇到低迷期与高潮期。最近一个时间段我就一直处于高潮期,诗泉涌动,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我想:如果遇到低迷期,就休息一下。听听音乐、喝喝酒,出去玩玩,调解一下心理。最重要的还是要充电,学习别人的写诗经验,还要学习诗歌之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习惯,以及创作风格。如果能这样蛰伏一段时间,也是好事,张弛有度,那第2个高潮也就不远了。这里要提醒一下年轻的诗歌爱好者,处于低潮阶段,千万不言放弃。我曾经放弃了16年,现在后悔莫及了,只好天天补课。

若离
二,从您的诗歌中,我想起一句话,“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并永远表达他们的处境”,我认为您在近可能地向它靠拢。请问,您认为诗歌是不是一定要承载生活和现实的重量?您认为的好诗歌是怎么样的,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思想上还是语言和形式上?诗更接管于哲学,还是更接近于人生?您认为自己诗歌的不足在主要哪里?
燕双
诗歌要反映生活是传统,从诗经的“国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到艾青、臧克家的现实主义诗歌等等一脉相承。真正伟大的诗人都会用诗歌去表现生活,以诗歌为武器,直面现实,关注人生。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需要像杜甫的《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等这样伟大的作品。
好诗没有标准。但我认为好的诗歌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第1要“哀民生之所艰”,有悲悯情怀。第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手法娴熟。第3要通俗易懂,有感染力。第4要有丰富的内涵,要有形式美。
我认为诗歌接近哲学,如古代的禅诗,但更多的诗歌是接近人生的。
我的诗歌不足的地方还比较多。最近创作的诗歌,关注现实的多一些,有硬度,但不柔美,有时不知不觉的陷入概念化趋向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49 | 只看该作者
若离
三,很多人认为诗歌是不分性别的,可现实中很大程度上还是分了性别,现在网络上对“新红颜”颇有争议,褒贬不一,请谈谈您的看法。

燕双
诗歌是不分性别的,特别是伟大的诗人。关于新红颜写作网络上争议很多。我认为还是顺其自然,等待历史去检验。

若离
四,您的诗的特点是精悍,短小,一个个小小的片断被几行字摄下来,定格。但不能否定,因为字少,承载有限,短诗要写好写深刻更不容易,这几年获大奖的一般都是长诗,关于这点,您怎么看?另外,您喜欢长诗吗?以后会写长诗吗?关于说诗歌“越是简单,越是丰富”,这个道理是否正确,您是如何诠释这个简单与丰富?
燕双
我认为中国人不擅长写长诗,写史诗,中国诗歌还是短诗占主导地位。唐诗、宋词、元曲里大部分是比较短的,我阅读过的古代长诗总共不到10首,除了《离骚》、乐府民歌、《长恨歌》之外,其他的都是短的。也许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好的诗歌并不一定是长诗。顾城的《一代人》只有2句,足够了。“床前明月光”连三岁孩童也能倒背如流。倒是《离骚》,我年轻时硬着头皮背诵过,现在大都忘记了。我写诗追寻着中国老女排精神,讲究“短平快”,再加一个“准”字。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阅读时间与精力有限,短诗有传播便捷之利,长诗就让专业诗人去完成吧。至于获奖的大都是长诗,这个确实,但我不在乎能否获奖。从这里,也可说明我们的大诗人之于诗歌的观念还没有改变,他们还停留在农耕时代与工业化时代,我看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怪不得近年来诗歌的读者群越来越少,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这里我说明一下,我不排斥长诗创作。长的短的都有利有弊,以后有时间,我也许会去尝试长诗创作。
诗歌写得简单,越是丰富,这个不是绝对的。但我喜欢简约的,讲究语言的简练,注意语言的张力,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尽情的发挥和想象。简单与丰富的关系我的理解是诗歌的语言、意象要简单而内涵要丰富,就是“1与“9”的关系。

若离
五,您如何看待已经成名的诗人对自己写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会不会让您在不自觉中去模仿,您会不会去他们的作品里面寻找灵感和意象?作为一个诗人应该怎样正确阅读,合理借鉴别人的诗歌?
燕双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诗歌也一样。已经成名的诗人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早期的顾城、北岛,后来的台湾诗人。初学时,我模仿过,有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去模仿他们,或者从他们的作品里去寻找创作的灵感。现在,我喜欢上网,浏览到许多负面的东西,心情变得郁闷,悲哀。作为个体,我十分微小,一己之力,不能改变什么。因此,只能拿起笔杆子,写下诗歌,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样,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作为诗人,务必要阅读大量的中外名篇。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合理模仿,善于借鉴,善于发现,善于创新,这是初学者免不了要走的路子,像书法的临摹。我以前教学生写作文,也经常写范文给学生看。但最终还是要自我消化,融会贯通,学为己用,拓展创新,独树一帜。

若离
六,风中一笛在他对你的诗评中指出了二个问题,“第一,燕双还要进一步将自己的哲学思维磨炼得更加锋利,第二,在注重诗歌的“包袱”效应之同时,还要重视诗歌过程的打开,达到开始便是打开,无字无句不打开的境界。”请谈谈您对这二点的理解。
燕双
风中一笛一箭中的。在诗歌创作中,我想有三个境界,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悟。我现在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这个阶段,离感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看我的诗歌,一目了然了。“悟”,是哲学思想,是诗歌的升华,是诗歌灵魂,这说明我的修炼,我的道行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只能从一点一滴作起,一日三思,吃斋念佛,别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记得狄仁杰讲过一句话,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所以,我希望自己要能够睁开心灵的眼睛,看世界,到了一定火候,说不定豁然开朗,天窗自动启开,进入第三阶段,即悟的阶段。也许可能我天生愚钝,永远排除在这个窗户的外边。
至于包袱效应,我认为我的诗歌太拘泥于现实。神不能游万里,思不能接千载。局限于眼前的一景一物,只看到眼前的现实。这个问题与人的悟性有关。
看看勤能补拙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0 | 只看该作者
清荷铃子
1.读了你这一组展示作品,发现都比较短,用语精简,表达精准,内蕴与张力调合得很好,比如《人约黄昏后》你在创作这首诗时,是什么触动了你,有了想要表达的诗意后,你心中是怎么构思它的,又是怎么样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这么一首完美深情的小诗的?

燕双
久闻大名,不吝赐教!谢谢清荷玲子!
说实话,这首诗是在接待一位领导时写的。我在那里等啊等啊,一分钟时间仿佛很漫长。当时无所事事,天马行空,月亮出来了,想起前人的诗句,又想到年轻时有过的一段经历,就写下了《人约黄昏后》。
语言是诗歌的血肉,特别要注重它的简洁性、弹性,伸缩力。诗歌的语言疏密有序,留下一定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去发挥,去二度创作。诗歌就像摩登女子,时尚减肥,保持苗条身腰,娉婷玉立,出水的荷花一样,读者才会多看一眼。

清荷玲子
2.都说好诗没有标准,但一首好诗大家还是能看得出来的,请问你眼中的好诗应该是什么样的,至少要满足几个哪几个条件?
燕双
好诗没有标准。我认为好的诗歌,第1要有思想性,格调高雅。第2有美感。第3要真实,不要无病呻吟。第4语言自然,天然去雕饰,要有“哀民穿透力。第5通俗易懂,有感染力。

清荷玲子
3.你认为你的诗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你今后打算如何将优点再发挥到极致,并
弥补自己的不足?你打算如何寻找你的突破口?
燕双
正如风中一笛所说,我的诗歌有两大致命弱点,一是缺乏悟性,二是时空狭窄,有概念化的问题。
我只能一点一滴做起,保持一颗自由的心,不要被尘寰束缚,希望能达到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或许,我是永远到达不了彼岸的。
但我无怨无悔。

禾泉
我也来问余老师两个问题:
1.你怎样把握一首诗歌的气息?
2.你认为的好诗,给你无法释手的感觉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可以以某一首诗歌为例)?
见余老师还不来,那就再添一个问题:你写诗歌,感觉上由量变到质变是从什么时候得到飞跃的?哪是一种怎样的触发和感悟?
燕双
禾泉好!
我认为能够流传下来都是具有时代气息的诗歌。作为现代诗人要养天地之正气,切莫以悦广众;要比普通人更加宽广,更加宽容,更加乐观,更加积极的心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要用智慧,更要有艺术的情怀来抒写世界。写下的诗歌要流淌着美丽的气息,振作的精神,苦中有乐,悲中有喜,平中有奇,闹要有静,最好能够达到慈航普度,涤荡人们的灵魂。
至于好诗,给我无法释怀的很多。一首好诗能够使我感动的,就看它有没有震撼力,有没有吸引力。如前些日子,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感动至深啊。
诗歌要厚积薄发,要积累。我的诗歌还没有过硬的翅膀,至今我还在屋檐徘徊,是小麻雀,天高路远。希望再也不会来个什么除“四害”,把我赶出诗坛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0 | 只看该作者
徐佃龙
余老师,请您谈一下“您对当今诗歌艺术的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谢谢。

燕双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造就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有人说诗歌死了,我说诗歌永远不死。
当今是个多元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广大的诗歌爱好者、民间诗人、草根诗人有了参与诗歌的机会。论坛、博客、群圈、民刊、网刊这些媒介,如雨后春笋,为诗歌的欣赏交流提供了官刊之外的,最迅捷最便利的平台,也为未来诗歌再次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所以我要说今后中国真正的诗歌不在庙堂,而在草莽,远在江湖。

骑驴回唐朝
您对诗歌的爱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影响您诗歌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记得您有好长一段时间搁笔,又是什么原因让您重新拾笔?
燕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开始学习诗歌创作。
在读中文时,本来想要写散文小说的。后来想想散文小说费时费劲,写诗歌快捷一点,就写诗了。
前几年,经不住诱惑,又开始涂鸦了。

元业
问好余燕双,前几年和你在论坛上用诗歌相遇,很高兴认识你,现在我想问:
1.你的诗歌的意象你是怎样展开的?
2.你对网络诗歌的前景如何看待?
3.在你是个写作过程中,对你的诗歌思想定向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你如何看待自己诗歌写作的方向?
4你如何看待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你以为要最处理好的应该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
燕双
元业好!谢谢你的光临!
诗歌的意象要严格控制在作者的笔下,不可过快,快了容易晦涩,不知所云。也不可过慢,慢了会变成集束炸弹,密集的在读者头上轰炸。我想最好要把握一个“度”
至于诗歌的前景,刚才回答徐佃龙先生时已经谈过。我对诗歌的前景一片看好。因为有网络,有我们自己的空间。
在诗歌创作中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大诗人之外,就是我自己了。
我的写作方向就是走新现实主义路子,争取原生态写作。
关于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是鸟的两只翅膀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缺一不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我们受到的教训已经很深了。

骑驴回唐朝
余老师您好: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跟我说过,要写好诗歌,先要熟读唐诗宋词。是这样吗?
燕双
唐朝好!是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的话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1 | 只看该作者
育树飞翔
余老师你好;我有两个问题,1什么是语言陌生化。是不是写出来的诗歌语句让人们看不懂,就是语言陌生化。2什么是隐型语言。是不是写出来的诗歌,让人猜的那种感觉,是似而非,就是隐型语言。这两个问题,谢谢余老师

燕双
育树飞翔好!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也不是打乱汉语言的美学原则。它主要是说诗歌语言要通过变形、通感、张力、简约、隐喻、新奇等方面表现,来达到诗歌语言的陌生化目的。诗歌语言不同于其它文学,它要通过以上方法争取延长读者的审美时间。但是,任何对语言的暴力,在诗歌的长河中终究要被淘汰的。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并不是那种生僻的语言、艰深晦涩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会阻碍人们的审美情趣的。
隐型语言我的理解是诗歌内在的语言,是进入诗人血液,深入到诗人的脊髓和生命里的语言。它能增强诗歌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同时也能清除寄生于诗歌上的细菌,它能把诗人深邃的智性和强大的想象注入诗中,从而使诗歌语言脱离原来的惯性轨道,获得新的冲击力和广阔的表现空间。

梅花融雪
想向余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伟大诗人的写作是一次性的写作。”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一次性的写作”的?
燕双
一次性写作,我的理解:诗歌创作是独创的,是诗人独一无二的心灵旅程,是不可复制的。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也就是这个道理。

燕庄生铁
问好余燕双。请教一个问题:
你在回答若离的时候透露:你“80年代后期开始曾在《诗神》、《飞天》、《西湖诗报》、《东南诗报》、《温州文学》、《温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些诗作。九十年中期,由于工作关系,辍笔了。2008年触网,重新回到诗坛。”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你感觉那时候诗歌地位与社会功效方面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燕双
燕庄生铁,你好!
谢谢你的光临!现在诗歌的地位与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文革结束后,当时的诗歌在思想解放大讨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诗人们走出思想的藩篱,反思社会,崇敬英雄,寻找真善美,是新时期诗歌最繁荣的时期。
那时候强化诗歌的社会功效,继承诗歌的关注人生,关注民生的传统,诗言志。诗歌的反思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在的诗人由于思想多元化了,诗歌的功利性大大削弱了,以至于下三滥的诗歌泛滥成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1 | 只看该作者
北风
1.当初是什么触动您确立书写以讽喻为主风格的诗歌?

2.有人说“诗到唐朝止”当然这里指的是汉语诗歌,也就是说现代新诗不论是艺术魅力还是思想高度,都没有可能超越前人的作品了,你认为现代诗歌与前诗歌相比在文学高度上有哪些参差?
虽然怀有体谅余老师的心情,可问题不能咽下.
燕双
北风好!谢谢你的支持!
是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是现实的生存环境,改变了我的风格。
现代诗永远也难以达到古典诗歌的高度。但是,另一方面现代诗与古典诗也有不可比性。李白是李白,北岛是北岛。我们不一定要如何去超越古人,生存环境不一样了,今晚的月亮已经不是春江的花月,我们还是多考虑诗歌今后的路子如何走好。

陈安彬
余老师很忙,我就问一个问题吧!请问余老师:你的作品是写给自己的还是写给读者的?
燕双
安彬,老乡好!
恕我直言,我写出那么多的短诗,直面现实的诗,就是想写给读者看的。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燕庄生铁
再请教余燕双一个问题——
从社会功效来说,一个现实是:即使北岛写出一首比当年更好的诗歌作品,动静也不大了。因此一部分诗人转向了技术技巧。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燕双
北岛是朦胧诗的标志性诗人,他的诗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尽管现在有人在不断的否定他,想取而代之,我说这是不可能的。北岛就是北岛,他的诗歌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我看现在没有人能超越他。记得又一次,我去一个卡拉OK厅,一位歌女也知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后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与我谈论起北岛及他的诗歌。但朦胧诗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所以现在的诗人转向诗歌的技术技巧运用,意象的运斤,口语诗大量的出现,这都是为了丰富诗歌的涵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1 | 只看该作者
红莲
1.对于诗歌,有人认为它是原始的手工艺,是慢活儿,需要时间不断打磨,那么在你的创作中,是否认可此说法?为什么?

2.郁葱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即“深邃的思考、松弛的表达”,你如何理解此话,在你的创作中是否有过相似的追求?
3.你认为地域文化对一个诗人的创作有多大影响?
燕双
对的。诗人就是一个匠,但要独具匠心,是慢火炖青蛙的过程。
郁葱先生的“深邃的思考、松弛的表达”,我感觉是指诗歌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内紧外松。也就是主题要紧扣,表现要自如。
地域文化对一个诗人的创作影响巨大。如屈原之离骚,蔡文姬之胡笳十八拍。

梅朵
刚才我和浪花说了要保持沉默的,浪花不答应。既然如此那我就问燕双几个问题:好诗的标准除了要有象杜甫那样“悲天悯人”的写实情怀之外,从艺术生命的角度而言您认为必须具备哪些元素?另外很多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汉诗近百年不能获取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现代汉语新诗在“声”的表达方面和国外诗歌相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您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有失偏颇?
燕双
梅朵好!谢谢你的关注!
艺术就是生命。一首诗歌如要成为经典之作,我看要具备以下元素。除了悲天悯人”的写实情怀之外,还需要自由的思想,艺术的创新,丰富的想象力,诗人的精气神等等。
梅朵老师,诗歌的“声”这个概念,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是否指诗歌的声音节奏。诗歌是与音乐最接近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国古代诗歌对韵律更加讲究。现代诗中新月派也是讲究韵律节奏的。
只是到了今天,现代诗已经打破了格律诗的音节和音韵限制,可以像说话一样的随便写了。很抱歉,我不懂外语,不知外国诗歌的“声”怎么样,有空还请多多指教!

北默
问好燕双,首先向你表示祝贺!之前一直很忙,对你的诗歌并不是很熟悉,还望谅解!
在这里,我想请问你对当下诗歌有什么看法?在你的创作中,对诗歌整体有什么要求?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你对语言在诗意行进中如何把握?在创作过程中是否沉思酝酿?谢谢!
祝研讨会圆满成功!!问好站长及各位诗友!
燕双
北默老师好!
对于当前的诗歌,我在前边已经讲了大概,就不在详细阐述了。一句话,机遇与困难并存,但机遇总比困难多,诗歌会按照自己的属性永远走下去的。
对诗歌的整体要求:即用诗意的语言,娴熟的手法,去表现时代,去发现真善美,去追求人性,能够感化人。
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要高度概括、洗练、极富意蕴。他要有陌生化语言,具有一定弹性的空间。
我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一喷而出,有时苦苦思索。
谢谢北默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2 | 只看该作者
白潇寒
问好余双燕!

请教: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基本上有2种倾向,一种是比较直观化的再现,另一种是隐形化的内倾向书写,即类似象征派或者学院派诗歌那种具有很大阻拒化的语言文本。如果太浅显,那么这样的诗歌失去了文学味,失去了一些内涵;但如果朦胧含蓄些,又会被指责“艰涩”与“做作”的诟病。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燕双
潇寒提的很好。这两种写作态度在世纪初的什么盘峰论坛上两派挣得很厉害,我看过他们的诗作。说实话学院派的诗歌很难读懂,可能是自己愚钝罢了。我还是喜欢民间的诗歌,口语化,生活化,叙事化,易懂也易二度创作,能够与之共鸣。
浅白与隐晦,是诗歌的两个极端,应该走中间道路,把握其中的“度”。正如问月所说:“诗歌无论如何表现,都应是内运功而外行气的。一首好的诗歌,必定要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最终达到浑然一体、物我合一。”

骑驴回唐朝
再向老师讨教一些问题:自已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类型的哪一首?这种类型是不是随着诗歌成长会发生一些变化?
燕双
喜欢优美的抒情诗。可是现实生活已经使我没有了这种闲情雅趣。唐朝年轻,还是多写写轻松的题材,不要太沉重了。这个十字架应该是上代诗人背的。
道一声祝福!

三峡浪子
祝贺余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译诗中被缺失的那部分?
燕双
三峡浪子好啊!最近很少看译诗,你提出的问题我实在没考虑过,抱歉!以后有空再多交流,请原谅!敬茶一杯!

江西徐步青云
提两个问题吧:
1.诗歌应该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即诗和歌,这就要求诗歌要有起码的美感,请问你是如何做到让诗歌有美感的?
2.经常听人讲到诗歌的意境、意象,你对意境、意象的理解是怎样的,能举例说明一下吗?谢谢。
燕双
诗与歌是分不开的,本来就是孪生兄弟。诗歌的美有形式美与内在美,如何做到让诗歌有美感呢?一是语言要简练、有伸缩性。二是结构要和谐,像美术里一个术语“黄金分割”一样。三是意境要有指向。还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意象是诗歌的细胞,是诗人思想的载体,是外在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一首的灵魂,是内在的。“春蚕蝉到死丝方尽”这句诗中春蚕、丝是意象,是具体的,形象的。它所要表达的是“忠贞的爱情”,这个就是意境,是诗句的思想。它们之间就是肉体与灵魂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9:52 | 只看该作者
孤雪
燕双晚上好:我今天外出刚刚回家,自知来晚了,也来不及去一楼楼去爬看大家都提了怎样的问题。我就先提两个问题吧,如果和前边的重复了,您就可以略掉,如果没有重复,那我就算是独自请教了,谢谢!

1.我之前读过你的很多诗歌,看得出,你是一位外表沉稳内心丰富而热烈的人,这是不是与你长期写作有关呢?或者说这种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对你的诗歌写作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2.在您写作的过程中,有没有过紧迫感?我一直无法理解一个诗者是以怎样的方式去抑制思维的飞毯?您认为写诗最好状态是感性高于理性,还是理性高于感性?
燕双
孤雪的两个问题都说到哲学上的感性与理性问题了。我在写作过程中有时是先有感性的,比如看到具象、事像,产生写诗的冲动。有时是先有理性的,如想到某一个观点,再去选择有关的物象、细节、片段。以前年轻,感性多一点;现在老了理性多一点。只要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缺一不行。
我的写作有紧迫感,产生写作欲望时像分娩一样。
不好意思,思维的飞毯这个概念我是初次见到,好像是说飞扬的思维。我认为诗人在诗思来临时,天马行空。但是别脱缰了就好,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使形式回到内容中来。不要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造成读者审美的障碍。

楚云
1.对于社会丑陋对民生发声,容易流入口号化,谈谈你是怎样进行艺术传达的,可不可以归纳出几个技巧?
2.作为桃源新诗群主将,谈谈你对新诗群建设的意见。
燕双
诗歌的口号化一直陪伴着中国的诗歌一路走来。
如何摆脱诗歌的口号化的问题呢?为了避免诗歌的口号化,走出概念化的陷阱。我认为诗歌创作既要继承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传统,又要吸收现代诗一些技法,关注自然、直面现实,反映社会民生,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对于桃源新诗群建设方面,我提一下几点意见:
一要坚持走原生态性写作路子。二要关注自然,以及人的生命意识。三要兼容并蓄,吸收其他的理念,保持多样性。四要提倡回归,剔除修辞或过度修辞,避免修辞对语言和诗意造成的伤害,尽量减少技巧,让诗歌回到原态。五是语言陌生化,尽量淡化语词的习惯性,通过隐型语言,来释放和形成“诗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6 22:3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研讨会召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3 08: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