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形奋之力的个性光芒在诗中闪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形奋之力的个性光芒在诗中闪耀
——读秦力《形奋短句选》
南生桥
我与秦力可说是“老熟人,新相知”。认识已20多年了,但彼此地各一方,为稻粱谋,不相闻问。直到今年读了他的这本《形奋短句选》,在真正得“识庐山真面目”之余,还小吃一惊——钟楼广场东头那块大石头上刻的碑文,原就出自他的手笔。到这时才“自怨自艾”起来: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熟人中出了如此“N量级”的人物,自己竟然无知无识,岂不孤陋寡闻得有点寒碜!
这部诗集共有11部分,分别以“××们”或“××门”名之。于是按照老习惯,从前到后,依次读来。读着读着,便觉着不对劲。一是这些诗的押韵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似押非押,多数不押,且没有标点符号。须知音乐性是诗歌的第一要件,而押韵又是音乐性的第一要件。像这样似有若无的押韵,还成其为诗吗?转念一想,艾青的诗一不押韵,二没标点符号,还照样不是好诗?读吧!第二,都是大白话,没有一点“典雅”之气,缺少诗味,不像“诗”。于是顿然生疑:莫非遇到“梨花体”了?但很快发现,非也!
因为我读出了这部诗集的个性。
这部诗集最鲜明的个性是“卒章显其志”,与其意思相通的说法是“豹尾”。其极端形式便是“逆挽法”。
白居易说他的50首新乐府是“卒章显其志”,即在每篇的最后点出其意旨所在。元代陶宗仪曾引散曲名家乔吉“凤头、猪肚、豹尾”之言,意谓“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之末也说:“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乃足令人神远。”这种在诗文最后处着力的曲终奏惊、曲终奏奇、曲终奏美,犹如百米赛跑之冲刺、体操腾跃之落地、NBA终场之3分绝杀、美女子回眸之秋波一转,因其心理上的摄后效应而最能凸显其审美“后座力”。故不论抒情类还是叙事类作品,作者都在孜孜以求之,苦心经营之,蓄势待发之。我们稍微调动一下自己的阅读经验,便能回忆出抒情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叙事类如“欧亨利笔法”等许多经典例证。
在这部诗集中也多有类似之例。
《今夜,我化作酒》似乎是庄子“蝴蝶梦”的现代版。在前6节,一会儿“我化作酒”,一会儿“酒化作我”,“喝的是笑,喝的是哭/抑或半哭半笑/……眼里喷火,抑或柔情似水”,活脱脱一副“神魂颠倒”的酒疯子模样。其后一连4个“莫问”,又继以“不管”“管他”,似乎要“酒后露真言”地一吐“难言之隐”了。但在第7节也是全诗的最后5行,却并没有像庄子那样“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而是:
清晨醒来
我还是酒
酒还是我
看不见权威
只认识良心
“看不见权威/只认识良心”,这才是对“难言之隐”的斩钉截铁的回答。原来作者是醉中醒,他的良心并未“沉醉东风”!
《我的遗言》可看做一篇“遗体遗物处理词”。你看:“嘴巴应该焚毁”,“眼睛应该深埋”,乃至心脏、书籍、头发、双脚、肺脏、诗歌等等等等应该如何如何。对各个器官或遗物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而安排不同,都遵循一个总原则:“济人利世”。像这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堪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楷模了。但篇末的第11节却是:
可是
我还有什么要交待
房子吗,留给儿子
因为我还不敢去搞
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
一下子从天界掉到地上,从神明变为凡人,从高尚回归平庸。我们不能因此责怪作者是表里不一或二重人格,而只能认同并未立地成仙、吸风饮露的作者的现实人生,并为这种已成稀有资源的坦率天真而额手称庆。
诗集第八部分《时间们》开头14首的标题统为“我的××(时代)××(职业)生活”,是一组从夏代到现代的社会不同阶层生存状况的素描——当然是想象中的素描。
《我的秦代士兵生活》共14行,前9行是士兵“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式的农家理想,第10行起是:
不怕他四十万赵兵哭哭啼啼
要找你去找白起
我是士兵又不是天使
吹响土埙和竹笛
一场秋雨淅淅沥沥
没有想当然的气吞山河,没有升虚火的万丈豪情,甚至没有循旧例的宣誓明志,却是这么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这是麻木冷血、残忍嗜血,还是军令如山、概不由己?“吹响土埙和竹笛”,似乎于心未忍,要作“逍遥游”了,而“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出的,却是“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天凄地惨。
解构宏大叙事的宏大主题,只从历史的最细微处切入,像那位善于解牛的庖丁一样,以“无厚”的“刀刃”,入“有间”的历史之“节”。 这种“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高迈诗艺,看似无意却能正中肯綮。此诗之可贵还在于能突破狭隘的地域观念,以秦人后代批判秦人先祖。爱家乡爱先祖固然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但人道主义的大爱却是高于一切的普世价值。
卒章显志的极致或变异乃是所谓“逆挽法”。前人论及此法时已注意到后面句子逆前面句子的风格特点而挽向相反一方,从而使前后句子的风格大异其趣。愚以为更重要的是后面句子在逆挽或曰“急转弯”中在意蕴上的“挽狂澜于既倒”,从而极大地深化和升华作品的主题。它带来的不光是简单地莞尔一笑,而是心灵的咯噔一震。逆挽法的名例有明初大才子谢缙末句为“偷来蟠桃献至尊”的贺寿诗,清代的金农、李调元、冯诚修等人也有类似之作。而最著名的自然是朱元璋的《咏鸡鸣》:“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秦力的诗集中也晃悠着逆挽的影子。
在第二首《残冬 月夜 牡丹》它就已“才露尖尖角”了。这首诗共三节,前两节是残冬月夜严酷环境下牡丹的“弱势”形象,既没有杨玉环的“烈火风韵”,也没有“浓春的国色,天香”,好不凄然惨然!但第三节也是全篇的最后三行:
薄膜下的国色啊温棚中的天香
你可在冬夜掉落
一滴风霜
这一逆挽式的反问,一洗前两节的凄惨之气,严酷环境下牡丹的慷慨豪情沛然而生。这种“微言”所隐含的耐人寻味的人生“大义”,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宁陕江口镇烈士墓前》共3节,第2节的后3行是:
他们一定是真正为了大众
丝毫不会为自己的团体
和党派考虑
这当然与烈士的初衷和纪念碑的主题是一致的。但末节最后5行却是:
我看到,他们每个姓名都连接着好几颗手雷
一呼一吸之间就会爆炸
将碑石、花草
都会炸飞
连同遗存着的题词
这一结尾与与上文和纪念碑主题是完全矛盾、对立的。烈士姓名连接的手雷为什么在“一呼一吸之间就会爆炸”,而且要彻底到“将碑石、花草/都会炸飞/连同遗存着的题词”?其实答案就在这首诗的词句中、每天发生的现实中、每个博客的呐喊中、每位读者的内心中。
《抹布》的前4节依次是“我”用“白纱做的抹布/蘸上雨水”“将天空擦得/蔚蓝蔚蓝”、用“翠玉做的抹布/蘸上阳光”“将大地擦得/碧绿碧绿”、用“羊毫做的抹布/蘸上五彩”“将白帛擦得/油光油光”、用“文字做的抹布/蘸上知识”“将心灵擦得/澄亮澄亮”。这些具有或纯洁、或优美、或温柔、或高雅之质地的事物,所做出的用具却是用来“擦拭”污秽的抹布,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谬;但由于它们质地优秀,于是连抹布也能创造出自然和人间的大美来,这该多么令人心花怒放!前面的悖谬遂告自行消解。然而最后一节却是:
我还有一个钢丝做的抹布
蘸上石油
我将航道擦得
黑灰黑灰
于是海鸥沿航道落下
此一抹布不仅质地与以前的抹布截然不同,从而给人以难以忍受的负面感官刺激;更为要命的是它以欺骗、蒙蔽来制造灾难,毁灭自然和人间之美。这一逆挽式结尾,又使全诗扭成一个悖谬。
要恰切解读这首看似简单的小诗,充分阐释它的丰厚内涵,实非这篇小文所能胜任。
除了卒章显其志,这本诗集中的个别篇什是“首章明其志”。《时间们》里的《我的清代学者生活》和《我的现代学生生活》便是如此。且看后者的首节:
在一个重点中学
看我的高考成绩
不错,不错
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根却扎在花盆
保留着我家阳台的温度
其后的2、3、4、5、6节,由新课标、重点大学、梦想的工资、车水马龙的路边直到最后的收容站,描绘出了这棵扎根在花盆的枝繁叶茂的大树的生存轨迹。这个“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的开头恰如当头棒喝,令人陡然一惊。
还有几首是首尾二节互相呼应。如《孔子的“五不祥”》、《过年》、和《奖章与黄金》。现在说说后者。此诗共5节,第一节是:
在生命面前
奖章不算什么
在正义面前
黄金不算什么
最后一节是“我”每天:
看见阳光和阴影
奖章反射着阳光
在生命面前
它不算什么
黄金拖着阴影
在正义面前
它实在也不算什么
只有
三轮车夫后腰的热汗
一滴一滴
洇湿了奖章
剥蚀了黄金
这一结尾的前半部与首节相呼应而“首尾圆合”,最后5行则是由抽象而具象——诗篇虽完,而“三轮车夫后腰的热汗”仍“一滴一滴”地摔打在粗糙的地面上,摔打在读者的心田上,摔打在社会的“颜面”上。
这部诗集的另一鲜明个性是陌生化的词句。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但在当今的语境下,人们似乎更愿意以隐喻、象征来议论、说理。于是出现了在传统审美眼光里显得非常陌生乃至费解的词语和句子。此当肇端于朦胧诗。名句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又如后朦胧诗人张枣有一句“把椅子坐进冬天”,就备受德国诗人和汉学家顾彬的赞赏。这大概与外来影响有关。如近年来知名度渐高的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句:“希望是长着绒羽的小鸟/在灵魂深处栖息,/昼夜不停地/唱一支无字的歌曲。”(张芸译)除了隐喻和象征,这种词句还巧妙调动了一些其他修辞技巧,有意违背被视为惯例的表达方式,使人觉得陌生、反常。狄金森即运用暗喻。
此类词句在秦力这部诗集中几乎触目皆是。这些别致新颖、陌生反常的词句所酿造出的,是一杯杯醉人的画意诗情,以及与之共生的无远弗届的想象空间。
最多的自然是各种形式的比喻:
我的一把折扇轻轻摆动
划开了阳光暖暖的波浪      
——《郁金香》
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不但创造出了鲜明的视觉形象,而且有了温度。于是(像李娜唱的那样)“我看见”:暖暖亮亮的波浪在眼前温柔地起伏上下、渐伸渐远、无头无尾、无始无终……
咸阳桥依然站在曲曲弯弯的渭水上
他的灰色外衣如同微风张起的小沙弥的袈裟
引以为自豪的周、秦、汉、唐
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子
在他的身边跑来蹭去
于是弄脏了袈裟
弄湿了头发          
——《秋风咸阳桥》
首句是拟人,其后承以3个比喻。风张起的“袈裟”这一意象不但充满视觉张力,尤其具有历史厚重。面对这个张起如袋子的袈裟,加上那个跑来蹭去的“小子”,不知怎么忽然想起《西游记》中某个妖怪的大袋子来。不过这样一来更“厚重”了——啊,历史,与其让胡适说你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倒不如说你是一个奇幻莫测的大袋子:当初,谁都可以“各尽所能”地把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后世,又谁都可以“各取所需”地从中拿出自己最急用的东西。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这个意思吧?
比喻历来是被作家们运用得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种造语艺术,秦力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其更多的例子就不再赘举了。
下面要说的是人们谈得较少、诗人也用得较少的通感。钱钟书先生论及通感时说:“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且看秦力下面的诗句:
蛐蛐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
放射出光芒,惊醒昏睡的懒虫   
……
蛐蛐的声音在黄昏振荡
放射出露珠,吸引热恋路灯的飞蛾    
——《蛐蛐》
同是将听觉形象转换为视觉形象,前一个是开放的辐射光束,后一个是自足的球状露珠;而且二者都有干涉“他者”的特异功能:一个能惊醒懒虫,一个能吸引飞蛾。蛐蛐有知,当引作者为知己矣。
还有几种手法的合用、混用,前引《秋风咸阳桥》即合用拟人与比喻。再如:
午后的阳光
偷偷地跑进你的窗户
在你的乳房上镶嵌了一轮金边
你的头发如倾泻的墨雨
为金边送来一缕
轻颤颤的薄雾        
——《阳光伊人》
前2行比拟,第3行比拟兼暗喻,第4行明喻,末2行比拟兼暗喻。静态的阳光,似乎变形为一个既活泼调皮、又温情脉脉的小青年;沉稳的头发,俨然一位乐善热心的邻家大嫂……
好了,不再这样一一列举例析了,免得弄不好露出什么破绽来,自讨没趣。但有一些佳句,实在不忍割爱。现撷取几例于下面,以使读者诸君共享其美并自行解读,也算是“双向互动”:
那绿浪在春风那儿
借了力量
翻滚着吞没了一条条大路
像大海吞没了小船那样
——《秦川诗》
青草、柿树、银杏的金叶
像大姑娘的小手,伸进秦岭的腋窝
——《涝峪河边(陕西户县)》
当相公火辣辣的目光
挖走我的灵魂
……
我像小溪在路边流淌
一丝笑意在树下生根
——《我的宋代歌伎生活》
当他们的呼唤
被马蹄踩碎
眼泪烤干在火里
哭声逃到了另一个时代   
——《我的民国土匪生活》
其实,有些标题就是美丽的诗句,姑举数例:
《一只麻雀,斜躺在大雁塔的晚霞里》
《春风是安塞最温柔的鼓槌》
《黄昏,我看见月光窸窣作响》
《狂风吹灭了星星》
《风雪打落我的梦》
这部诗集的个性之三:似为率意为之的即景短章。
这集中体现在第七部分《天气们》。这些诗作几乎纯为写景之笔,如一幅幅风景小画片,清新明快,可喜可读,更具纯美意味,无需“过度阐释”。这种统一的风格通贯于此部分。如《乌云》:
一朵乌云
将正午的阳光遮挡
树下的少男少女
身影越发暗淡
阳光下的大白荷
顿时灰朦朦一片
新发的栾树叶子
也变成了黑色
这样的诗篇,率意为之,灵动自然。如元曲中的小令,音乐中的小夜曲,菜肴中的小拼盘。场景虽微而意境悠远,形制虽短而余音袅袅,意趣虽小齿颊留香。再如《大巴山的风》:
大巴山的风很轻很轻
像放学的小姑娘
踢起一粒石子
荡起阵阵波纹
惊扰了白云的春梦
大巴山的风很轻很轻
像牧归的老水牛
慢慢的性子
不经意间一个喷嚏
惊扰了白雪的平静
小姑娘踢起的石子“惊扰了白云的春梦”,将地面、水上、天空连为一体;老水牛的喷嚏“惊扰了白雪的平静”,将一年四季融于一境。这两幅以比喻出之的画面相映成趣,大巴山很轻很轻的风,于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了。再如《春语》:
妙龄的春天
像清脆的燕声开在桃花上
我的眼神羡羡地越过桃林
看到了春语
和河岸的杨柳飙歌
梨花的白云里
春天额头沁出细汗
不远处的荷塘里
荷芽穿过泥土
呵出热气
弥漫在桃林上空
桃花、燕声、桃林、杨柳、梨花、荷塘这一个个意象,由比喻、比拟这些酵粬,合酿为一杯其色娇艳、其香飘远的春酒,欲曰不醉,吾其能乎?
这部诗集的个性之四: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以及与之并生的个性之五:写作半径大。
严羽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作为历史专业科班出身的作者,“三句不离本行”地在诗作中不期然而然地露出扎实的史家功夫,也是意料中事。它使这部诗集平添了许多历史的深度和凝重。这一特质神龙见首不见尾地散见于诸多篇章,而集中体现于前面论及的第八部分《时间们》开始的那14首。只要看看其标题就可明白:
《我的夏代巫师生活》
《我的商代奴隶生活》
······
须知这些角度的选择可不是随意为之。稍加思忖便可看出,作者所选取的,是最具该时代某一特色的社会角色。所憾者唐代未选诗人而选商人,且未及元代。然“趣味无争辩”,作者自有他的理由,旁人是不劳置喙的。
只要浏览一下这部诗集的标题,便可发现其写作半径远迈常作。从古意盎然到大白话,从写景抒情到精警议论,从应景时文到深刻思考,从古今到中外(在仿古文字中插入西方文化元素)。真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限于篇幅,就不再详加论列了。
按照惯例,在说了许多“好话”之后,应该说一说“不足之处”了。愚以为作者才华富余,大笔过处,美文佳句哗哗涌出。但由此带来的疑问是,是否“下笔不能自休”?写过毛笔字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在光滑的纸上和粗涩的纸上分别写字,后者要比前者容易出效果。盖因后者运笔之际“窒碍难行”,所以能“慢工出细活”;而前者“光昌流丽”,运笔轻松流畅,就难于出彩了。写作是否也是这样?这部诗集中固然多为佳作,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似乎是仓促成篇。其次,另有一些作品与全书的格调不和,使本来可以“纯粹”的诗集羼进了些“异物”。
古人云:“交浅言深,君子所忌。”对一个数十年间不相闻问的老熟人的诗集,在初读几遍就说了这么多之后,笔者忽然像阿庆嫂似的“还真有点儿后怕”。但“乐莫乐兮新相知”也是古人说的。所以会说这么多,就是由于这部诗集而与作者成了新相知。而成为新相知的最重要缘由,就是在此集中读出了作者的良知、血性以及由之产生的干预和担当精神——这才是这部诗集的灵魂和个性之源。虽然对其未作专门申说,但它已渗透于上述文字之秦力字形奋,他的名和字就是对自己诗集的最好阐释——墨子曰:“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9-18 20:45 | 只看该作者
在此集中读出了作者的良知、血性以及由之产生的干预和担当精神——这才是这部诗集的灵魂和个性之源。恭喜秦力兄诗集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48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9-18 20:45 " N8 t4 M! Y7 Z# t
在此集中读出了作者的良知、血性以及由之产生的干预和担当精神——这才是这部诗集的灵魂和个性之源。恭喜秦 ...
8 j, D9 U' R+ ~( x' ^3 C
还没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19 09:09 | 只看该作者
秦力 发表于 2012-9-19 07:48 1 \0 g% b" B2 [7 W
还没出版
+ L( R2 f' A$ S  `
啊,到时候记得给我一本,要签名的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9-19 09:10 | 只看该作者
秦力 发表于 2012-9-19 07:48
# E. ?7 G" s8 L: G还没出版

$ g9 q  b6 N; `啊,到时记得给兄弟一本,要亲笔签名的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0:48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9-19 09:10
2 ]6 s, g- F' e, b. N) a啊,到时记得给兄弟一本,要亲笔签名的呦!

! Z( J1 F$ K4 f7 d5 y一定
8 {% ]. j7 |* m5 K! B8 I5 h' I! k& x' ]3 W( K1 ~4 t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21 07:24 | 只看该作者
祝早日出版面世。为兄期待着。早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7: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