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叙述:镜中的谋杀或其故事》节选
作者:马永波
1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人,在左下角,向中间
长大,直到充满大半个镜面,转身
碎裂声从镜中传来。背面的水银开始滴落
一个有黄色护墙板的大厅,辫形楼梯
羽毛扇,粉扑,烛光布置的坟墓氛围
必要的耐心以及一个人的死,是写下这首诗的保证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内心的坚定至关重要”
“你是指偏见和闲言碎语?”一个被计算了日子的人
在镜子深处(十米?)挣扎,水银一样变形
2
舞台上正在上演一部歌剧,扇形的灯光
和卷状的金色灰尘,墙上的浅浮雕
微微颤抖(石灰的。时髦的材料)
葡萄形墙饰和旋涡般的鬈发,车辇(纸糊的)
老国王下棋,王子和公主骑马捉蝴蝶
他们并不模仿各自的父亲,而是互相模仿
“公主,你偷过我的苹果,那是我树上
最大的一个。现在你打算怎么赔偿?”
“那苹果是生的,我吃了就拉肚子。”
3
一个小丑以尸体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一角
画成奥古斯都的苦相,嘲讽着什么
看不见的力量将他口红的甜味和寒意
渗入每一个坐位。“小丑总是让人害怕,
即使是最小的。”摘掉旋涡形假发的男人
(演员或法官)对侍者说,那侍者
一副鱼一样的表情。“有个脏东西我消化不了。”
“是海鲜吧?”“不,是小丑。”
事情仍没有进展。“你有线索了吗?”
4
——“有了,一个好主意。”丹麦发音像发条
卷回去。表明线索与“好主意”取得一致后
混乱的局面便会得到清理,那些歧义丛生的
黑暗的街道,路灯里燃烧的啤酒
从工作服里重重摔下的醉汉与警察
写下一个词“加油站”,然后看见它
在雪地里变黑。没有肥胖的灰蛾
这是冬天,雪围绕邮电大楼的铁皮尖顶
哥特式建筑表明时代离我们不远
马永波,当代诗人,翻译家,学者。马永波在创作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诗歌语言的后现代化转型,并长期致力于英美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大陆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并首次将美国继艾略特之后最著名的诗人阿什贝利译介到中国。主要作品有《炼金术士》,《存在的深度》,《树篱上的雪》,译著有《美国诗选》,《艾米.洛厄尔诗选》,《史蒂文斯诗学文集》《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学术专著有《文学的生态转向》,《美国后现代诗学》,《英国当代诗歌研究》等。
从诗歌整体的内容上观察,是描述一场戏剧的发展和作者的意识心理的同步发展,诗歌的第一段是描写戏剧开始的场面,这时作者是观察者,同时在对戏剧场景的叙述中夹杂有作者具象化的心理活动:
“必要的耐心以及一个人的死,是写下这首诗的保证”
“在镜子深处(十米?)挣扎,水银一样变形”
通过对题目的观察可以发现,作者在诗歌中确实是要描写一个谋杀事件,而这个谋杀事件却是不真实的,是镜子里面发生的一个故事,而作者对其的描述也属于伪叙述。
第二段当中作者的视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戏剧的表演场景,场景中有国王公主等各种人物,这种视角的转换使得第一段以作者主观视角出发的叙述转变为客观视角,这在马永波的诗歌理论中曾经对其进行过解释,称其为“复调”手法,具体而言就是在意识和主观上存在不只一个的主体,分别属于不同出发者的意识和主观视角共同参与到诗歌情节的推进中,而表现特殊的效果。
诗歌第三段当中出现一个小丑的尸体,而有两个对话的人就小丑的死亡进行分析,情节类似与探案。这一段的视角依然是第二段的客观视角,但与第二段却缺乏情节上的逻辑联系,第二段以公主的苹果结尾,而第三段就出现了小丑死亡以后的情境,到底小丑是因为苹果而死,还是二者之间并无联系不得而知,而第三段中就小丑死亡的对话也并非探究小丑的死因,而是对其状态进行描述。这是明显的反逻辑的情节推进好超现实概念的运用,这使得诗歌带有明显的荒谬性。
第四段的开始部分是一个来源不明的声音,而接下来的场景叙述从舞台回到现实当中,视角也回到了作者的意识当中。马永波在其文章《客观化写作──复调、散点透视、伪叙述》中提到:“在《伪叙述:镜中的谋杀或其故事》中,我们起码可以发现这样几个意识层次:一次谋杀;以一次谋杀为题材的戏剧;一个演员、凶手、叙述者为同一个人的故事;作者的身份层次。它仿佛一个人在半睡半醒中开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一部平庸的歌剧,在恍惚中,这个人将听到的只言片语结合到自己梦中关于童年、爱情的回忆之中。现实(那现实是电视中的现实、伪现实)与梦的互动。”
这样打破了正常的语言叙述的一般规则而进行的文艺探索是从作者的意识和心理层面进行诗歌的情节推进,这可以认为是马永波对意识流理论的一种发展和继承,而意识流理论往往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在这一点上马永波进行了突破,他所提出的散点透视和复调其实就是打破了意识流第一人称视角的惯用模式,而使得意识的流动带有多层次,多主题的特征。
这是一种文艺理论上的探索和创造,其中表现的艺术效果大家大可见仁见智,但在深入研究和发掘意识流理论的艺术特点并进行再建设方面,马永波显然是有所贡献的。
在“伪叙述”这一理论的作用方面,马永波认为:“如果作为一种公用的技术,叙述 在当代汉语诗歌中凸显其魅力的领先者,当数早期的食指、少数第三代诗人及一些独立诗人。本文无意追溯“叙述”何以、何时被推波助澜地送上“显学”位置,统摄起诗歌学者们的理论视野的。历史已迷失于纷乱的文字涂抹,难以还其本原。所以,在业已远离 叙述 被大面积泛化并无节制放大成诗学显要增长点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有必要从另一种较为客观的、较少人为 建构 的角度,重新清理其中的丛丛疑窦和错综复杂的权力纠结。”
马永波提出的“伪叙述”理论是对诗歌创作中叙述手法运用的模式化规则的探索与突破,名为“伪叙述”但更大意义上是对传统叙述技巧在文学上的探索与创新。这也是一种文艺上的建设,使得一些惯用僵化的模式化技巧与手法被打破,而在其上进行更深的发展。这很能代表马永波在诗歌文艺上的主张,综合现代文学的各种手法,进行文艺技巧的深层次研究。不过这样的探索和研究因是建立在某些特定技巧基础上,如意识流,叙述,因而如果读者不了解技巧基础及技巧的弊端,就难以发现马永波在其作品中进行技巧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从这种意义上,马永波的文艺理论也属于纯文学范畴,而其复杂性过高也使得作品很难直观地去表现和反映现实题材,其读者圈子只能局限在诗歌研究者领域,是一个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