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现实的死之宗教----读潇潇的诗《天葬台的清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现实的死之宗教

----读潇潇的诗《天葬台的清晨》

文/王恩荣

藏族人全民信奉藏传佛教,他们把人死后升天作为最大的愿望。这个过程由天葬师来完成,地点在天葬台上,天葬台大多设在距离寺院不远的山岗上。

主要过程是:藏人死后,停尸三天,然后由家人送往天葬台,一路不可回头,还要把一个红陶罐在路上摔破,表示放死者的灵魂升天。在天葬台,天葬师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双手熟练地进行碎尸处理,骨肉剥离,再把骨头用石头砸碎,把肉切碎,并拌以糌粑。然后点燃几处糌粑火堆,请"神鹰"来食之,"神鹰"即秃鹫,秃鹫一见烟火,立即飞到天葬台上,只几分钟就可将碎尸抢食一空。这对我们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但对藏民来说,却是他们最大的愿望,除此之外还有水葬、火葬、土葬等,但天葬是藏民死者安葬的主要形式。

潇潇的这首诗通过诗意叙述藏族的这个有别于其他民族天葬的风俗习惯,直达生死观,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一颗空荡荡的头颅,一阵风
的迁徙,一群飞翔的白骨之灰
手牵着手,吹进了这个黎明”

“一颗空荡荡的头颅”,起首一句就赤裸裸的,带有一种浓重的死亡的气息,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天葬台的现场感。“一阵风/的迁徙,一群飞翔的白骨之灰/手牵着手,吹进了这个黎明”,"一阵风/的迁徙",让我们感觉到阴森森的冷风,风有风化之意、也暗喻风俗之意。“迁徙”的动词运用,是把生带向了死亡。“一群飞翔的白骨之灰/手牵着手,吹进了这个黎明”,“飞翔的白骨之灰”、“手牵着手”,这就是亡灵之气象,“吹进了这个黎明”,就是从黑夜走进生的人间,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天葬台的清晨。

“那些走向天边的皮肉
使阳光伸出舌头,急骤升起来”

“那些走向天边的皮肉”,这是有含义的,就是"神鹰"吃了皮肉带向了天边,这也就是这个风俗的起因,这样就能让皮肉与死后的灵魂升天。”使阳光伸出舌头,急骤升起来“,这是对"神鹰"在天上飞的写生,也有宗教色彩,好像有种巨大的神秘的物把死亡的人的灵与肉收回。潇潇这样的表现力是非常的强的,以神秘的语言写神秘,彷佛让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走向天边的皮肉”是反常合道的表现手法。以上寥寥几句,细节的表现,在场的呈现,非特殊的功力不能到达。

“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歌唱
是铁锤跃进肉体溅出的火星”

其实人世间生命的表现形式就是“歌唱”,“歌唱”也再现了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生活常态。而他们最后一次歌唱就是天葬的风俗:天葬师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双手熟练地进行碎尸处理,那溅起的血像“火星”。表现了这个向死而生的宗教风俗。这种“歌唱”是残酷的,也是神性的,人的血肉来源于大自然,最后再回归自然。这是藏族豪迈的草原情怀的最后一次表现形式。

“她的速度
是手指解开衣裳的一瞬
是某个雨夜之人,万念俱灰的清晨”

诗人在比喻这个天葬的瞬间时,是用了两个爱情的意象去象征的:一个是情爱;一个是等待。人的情爱的速度就是“手指解开衣裳的一瞬”;雨夜的对情人一夜无眠的等待,到“万念俱灰”时或许就是忽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这是对天葬的灵魂的捕捉。由生到死是形而下的。由死到生就是形而上的。整首诗就是写灵魂的舞蹈,只有在挣脱开肉体的羁绊才能实现。天葬台的清晨链接着无边的黑夜和白日的开始。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悲歌。有形而下的死的恐怖,更有形而上的生的咏叹调。


附潇潇的诗:

天葬台的清晨


◎潇潇

一颗空荡荡的头颅,一阵风
的迁徙,一群飞翔的白骨之灰
手牵着手,吹进了这个黎明
那些走向天边的皮肉
使阳光伸出舌头,急骤升起来


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歌唱
是铁锤跃进肉体溅出的火星
她的速度
是手指解开衣裳的一瞬
是某个雨夜之人,万念俱灰的清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9 08: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