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岩岩
我是有奴性的
我是有奴性的
在丈夫那里
我的奴性带着虔诚
温良谦恭,俯首帖耳
等待召唤
在上级那里
我的奴性是垂手静立
也满怀虔诚
等待吩咐
在祖国那里
我的奴性是一个乞丐
当然
在祖国那里
我的奴性也可以是一只飞蛾
一首作品的信息含量决定了它产生张力的能力,一首作品敏感点的有效抓捕,更是它能否快速打动读者的关键,本作的核心敏感点很明显就是“奴性”两个字。这个“奴性”具有时空穿越性,因为几千年的文明,并未使中国人集体走出奴性,“奴性”深藏在每一个活着的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和现实生活中。奴性这个概念并不好把握,也很难写出新意,但是作者无意中却将它发挥到了很高层次。
这首作品,结构相对简单,它分三个层级,家庭、社会、国家,逐次推进,最后由一只投火的飞蛾,将作品霍然拔起,使作品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完美结合,一首小我的反省之作,遽然转变成对人性、文化与时代的叩问。
谈这首作品,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下作者的生存环境,踏浪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家庭主妇,自小就生活在家庭的过度保护之下,婚后也变成了“依靠”丈夫、离不开丈夫、不能走出家门独立生活的小女人,物质生活是无忧的,精神生活是极度压抑的,所以她对奴性的自我反省与反抗就有了来由,对自由的向往更是发自灵魂深处,虽然不见得真敢彻底清算自己的奴性,活出一个自由的真我,但这个意识一定存在。我们不知道,踏浪有没有意识到,丈夫对她在物质上满足、在行动上的禁止,实际就是家庭式的专制与人权的剥夺,与时代是有共通性的,为本作提供了扎实的生活缘起。
在作品中,奴性随着层级的转换,不断升级,由物质奴性,升级到生存奴性,再到乞讨人权的奴性,静心体悟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与作者一样,都是满嘴的奴气、一身的奴相。
亮点在第三节,作者将人对国的奴性形容为乞丐,这是精准的、有力的声讨。而结尾一句“我的奴性也可以是一只飞蛾”,更是光芒难掩、灵性四射。为了光明,为了自由,为了摆脱黑暗的奴性,我可以变成扑火的飞蛾。而奴性的黑暗性,在作品中是没有显示的,它以飞蛾扑火来强烈宣示。
踏浪进行诗歌创作应该有10年的时间了,本作将她的创作档次拉高了一个层级,相比之下,近期她的其它作品就被这首作品的光芒掩盖了。
沉默的山谷
我又进山走了一趟
又进山
走了一趟
山谷没有回声
因为我没有吭声
因为我没有吭声
山谷
没有回声
杨洪昌先生的这首作品读来让人疼到了心底,一种孤绝、悲愤之感,油然而生。它是一种早醒者的孤独和绝望,连环重复更使作品所表达的心境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环形共振声波,将遥远的知音深深地震痛。
作者将民众与时代,甚或是一些组织的沉默,隐喻于山谷,山谷在军事上是绝境,它隐喻了什么?你可以想像,一个身处四面环山、没有活人气息环境中的早醒者,是多么地郁闷和无助。但是,那个觉悟者依然一次又一次的进入山谷,它们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是他曾经的同类?只有作者才有答案。
体悟此作,也要关注作者本身的经历,杨先生是一位从警三十余年的老警察,他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有着比“外人”更加深刻和痛心的觉察与觉悟,因而他的敲打与质问也就有了外人没有的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