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疤
----读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梦的门
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复杂,现代化武器研发紧锣密鼓、如火如荼的今天,读这样一首微诗,心情会变得复杂,五味杂陈,难免怀古伤今。
炮台,因为固定在一个地方,主要是用来防守,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防御性的武器因为机动性差,杀伤力小,而被历史淘汰。作者开头一句:没有炮,没有炮台。写的是眼前,却让人更多地想到历史,历史和现实相互映照。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打开了局面。
第二句,在本是炮台的地方,亮出枝繁叶茂的榕树。榕树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树,又有一定的扩张性,据说,在榕树周围,其他植物很难生长。再联系文尾的那句,不禁让人想到这榕树和“文化大革命”之间的微妙关系。
随后出现的高楼和小黑板,尤其是小黑板上的记载,又像是讽刺,又让人生出一些伤感。
我们渴望和平,而这和平又多么来之不易。回看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常被利益纠葛着,时而被鼓动,时而被压迫。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少人群情激昂着奔赴前线,心里多少委屈苦闷都想在战场上发泄,结果,结果生灵涂炭……
我不知道作者写这首微诗的寓意何在,但我看到的,在这首微诗里,这个炮台遗址就像一道伤疤,揭开这道伤疤固然令人痛心,却也引人深思。
附: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