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手掌的俯冲:真诚的书写与秩序的建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星芽 于 2017-9-30 15:02 编辑

绿手掌的俯冲:真诚的书写与秩序的建构
——乾乾诗歌印象

文/星芽

    一三年秋季的某天,乾乾给我发来一首诗歌,让我替他暂时保存,他还要稍作修改,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曾迷恋的一位摇滚歌手
死于
高筑的理想主义舞台上。
确切的说,
是死于破喉而出的猛虎。
那是十八岁时候
青春的燥热
铸就出我同样摇滚的歌喉

    这是第一段。诗的题目叫做《致一位早逝的摇滚歌手》。读到他诗歌的那一年,我还是一位刚涉诗坛的初学者,尚没有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诗歌审美。但乾乾诗里的率真就像诗行里的绿色浮动的手掌突然就在词语的块垒间来了一个俯冲,那些四下惊散的灵魂,待风平浪静,便会发现周边澄亮的思想的天宇。至少,乾乾诗歌最早给我带来的印象即是如此:思路清晰,闪烁着跃动灵光的真诚书写,意象的单个建筑不会浪费它可能产生的意义空间。他向来不炫技,不肯使用过多的形容词给文本增添那种看似厚重的虚假感。哪怕在多年以后,我去重读乾乾的诗歌,里面涌现出来的率真气息与我三四年前读到所感受到的并无二致。这足以说明,乾乾的诗歌是能够雅俗共赏的。不流于俗套又有新鲜富于深意的东西。
    当下的许多诗歌写作者为了体现其时代特色皆爱把内心所指的东西隐藏得尽可能深,诗歌里的逻辑关联是断裂、无序、大幅度跳跃、相互交叉的,到处出现诗歌线索的立交桥,还要抽掉感情引导的血丝,这样使用意象好比推倒牌九,读诗常常就变成了一个偷窥狂式臆想者剥多层核桃或者翻花绳的过程。乾乾无意制造这种理解难度,他不仅在意象的使用上仔细推敲连对于诗歌本身的生产过程也是极尽珍惜的,可能由于工作关系,孤独体存在的空间时间被社会性的浪潮挤压过剩,乾乾在2015年以后便更少去进行诗歌创作了,一年仅仅生产两三首。这跟我不一样,我会锻炼自己甚至是强迫自己形成一种写诗惯性,生产大量诗歌,从不逐字修改,我生怕时间的隔断所出现的生疏无力需要用数倍的时间才可以与之前的自我衔接,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还得为自己因对诗歌的随意不顾及其它、对文字的奢侈无度,向笔下四处流溢无法安置的灵魂忏悔。
    作为85后隐没民间的青年诗人,可以从他的博客里发现:乾乾诗歌创作的旺盛期其实在2012年以前,大致能够看出,他从2009年至2010年的诗歌喜爱追求一种朴实的自然观念,写秦岭,写白菊,自身的山居经验,他更愿意做沉浸自然的思想者与苍柏山水和谐共生。

《山居岁月》

每一天,总有袭来的倦意让我们目眩。
我们尝试用言谈唤醒彼此

那些取自于街头岁月的词汇,有着短暂的愉悦
此后,它们的浮华、它们的暴戾让我们更为困倦和不安

在即将合眼的刹那。突然。我们怀念起另一段岁月,
那是山居岁月。多年前,我们的体魄中疯长着一片葱茏的山林

在那绿色的岁月中,我们丰富、清澈、壮阔
我们口舌中所有的词汇,有着群山的静穆和野性的俏皮

我们从不言说轻浮
在自我的山林中坚持着绿色的生计!

那是多么纯净的往昔。在追忆中,
埋伏于意识之下的山居岁月,跃入我们半闭的视觉。它仿佛是如约而至,有着醒目的明亮

我们苏醒。开始欢愉地谈论它。
言语中夹杂着失而复得的感慨。然而,

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默。我们的口舌
早已堕入街头,罪孽深重。我们不再葱茏

终于日渐不安,有着习惯性的倦意,
在山居岁月逝去后的每一天里

    “绿色的岁月”这个词几乎回归到了人的本源问题,他不断产生精神上的古老怀想与幻视,他觉得那时候的“我们丰富、清澈、壮阔”,这完全是物我一体的想法,诗人成为植物的一员,河水的一道支流,青山投下的某片翠绿的影子,他们彼此之间是没有距离的,仿佛相依共生又相互眷恋。“我们口舌中所有的词汇,有着群山的静穆和野性的俏皮”。
    乾乾追寻山居岁月返回自然的主张有点类似于加里·斯奈德的生态观:“我依然把握着那最古老的价值观,它们可以追溯到旧时代晚期:土地的肥沃,动物的魅力,与世隔绝的孤寂中的想象力,令人恐怖的开端与再生,爱情以及对舞蹈艺术的心醉神迷,部落里最普通的劳动。我力图将历史与那片荒芜的土地容纳到心里,这样,我的诗或许可以接近于事物的本色以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絮乱及愚昧无知。”
    乾乾所写的“然而/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默。我们的口舌/早已堕入街头,罪孽深重。我们不再葱茏”不正是斯奈德所谓“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絮乱及愚昧无知”的体现吗。乾乾《山居岁月》里的本色却并非完全是一种与之对抗的关系,他凝视自我的过去在巨大的喧嚣中沉默并且背负罪恶,他已经产生了剖析灵魂以着宗教徒般的赎罪情结被工业化的时代所彻底孤立。
    到了2011年,乾乾的诗歌开始发生了一次比较明显的转向:自然情怀逐渐虚化为背景,诗歌的色泽变得更加洗练明快,受到削减的无用形容词,多出来的是嵌入式的哲学意识。他以诗歌话语写过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传》:“但伟大的觉悟者/从未放弃清贫的手艺/它们是语言的一部分。/你的镜片和疾病的肺部,/毕生陪伴着你/终于病入膏肓。”(乾乾《斯宾诺莎传》节选)。在《独白书》中,他反省的身躯“又与扑面的四壁对立。/我是自我的悖论/牢狱将把我长久收押”(乾乾《独白书》节选)。《舌尖上的乐趣》这首诗里他以思辨掺杂了魔幻主义的写作手法言说“雄辩”,可以看出诗人后来受到了西方哲学思潮的强烈影响:“哦,当这皎洁的月光/再次给予尘世清白与怜悯。/当祖国的厨房里/所有泛着苦味的舌头/被一齐点亮/我们将收获光明的味觉。/而我的烹制/也将依然是小心翼翼的。/我关乎雄辩的晚餐,尚未出炉”(乾乾《舌尖上的乐趣》节选)。
    尽管这个时期的诗风发生了变化,而他的逻辑线索依然是清晰可辨的,他不喜欢去人为地制造迷雾,选择直接呈现,隐喻剥落在干净明快的句式间。

《十八岁》

那年,我被整日关在屋内
望着镜子中发育成熟的猛虎。
父亲守着房门
手中时刻举着鞭子
死死地看住我、消磨我

我能读懂青春期中
猛虎善良的渴望
就像母亲能读懂我一样。
她哭着,
拖着疾患的身体
总是试图夺下父亲的鞭子。
而父亲绝不允许
让一只猛虎左右我的命运。
就像绝不允许那年的我
爱上一位有着洁癖的姑娘

    我多次从乾乾的诗歌里读到“猛虎”这个意象,他有其约定俗成的意指,在乾乾不同的诗歌里那只“猛虎”的性格或者说含义也不尽相同。在前面所提到的那首诗歌里,“猛虎”是破喉而出的,而这头十八岁的“猛虎”就像一面与自我正视的镜子:青春期善良的渴望,父亲的威严,成年后欲摆脱束缚,自由主义情怀里带着一点莽撞。猛虎的命运与诗人自身的形象紧密契合在一起。他的叙述与思考逻辑绝不是内隐而密不示人的,裸露在诗骨上的痕迹喜欢把读者的目光牵制进一个善于思索的凹槽,因此,当我们跟着情节的变化体味诗行的推进与折回,逡巡与聚拢,它伸展开去的密实与稀稀落落,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诗人精心设置的前方的澄明内。
    这便是乾乾在他的诗歌里布的局,所建下的秩序,他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纯熟的语言给诗歌增添极富张力的肌肉群。这便像蝴蝶身上错落有致的斑纹除了拥有它本身灵动的美感再就是由秩序而生的整洁,不显出迷乱与矫饰来。在乾乾2012年随笔《关于写作的布局》里他明确阐明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如今,古典贤达所言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这种依赖天赋的一气呵成,已很难发生了,哪怕是现代诗歌。在最为体现现代写作精神的作品中,几乎没有速成品。如果你总是热爱速成,这只能说明你始终自我感觉良好,毫无眼界,或者根本就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写手而非作家。在西方文化中,也曾强调某种神秘引导下的自动书写。可是,如果我们曾真正的去留心爱伦坡、马尔克斯等大师有关写作经验的文章,就会明白——真正完成伟大作品的,并不是未知的神秘因素,而是善于布局的作者自己。”
    他认为:“在布局中,某种隐蔽性的、只可感的逻辑也已经嵌入语言中。”这便需要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大可在乾乾的诗歌中窥见一二。
    诗人身上普遍的心高气傲在乾乾这里几乎是不见痕迹的,我多番诧异于此,后来发现,除去他自身谦逊质朴的性格原因这亦是十分符合乾乾不相信神秘引领的诗学观念的,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他想要把学理嵌入植物密实的瞳孔使它们轻飘飘的叶片全部朝向朴实厚重的黄土地。2013年以后,乾乾除了诗歌产量的下降外,关于审视诗歌的内心律令又发生了一次大回溯。他曾经告诉过我诗歌的难写,“因为这需要在有限的字符内爆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他重新拾起听从心灵流向的古老技法,选择用一种温和坦露的真诚去书写文本。这种真诚在乾乾之前的创作里其实一直都存在,从未消失过,只是到了一三年他正尝试努力着展开一次对“真诚”的返魅,那些花哨新奇的意象,外显的哲学词汇,特殊场景化的营制,诗歌神秘的地心引力都被乾乾自主地一一削减了,他的诗歌体欲想表现出最本质的纯粹。
    “我没有高原,但拥有/繁茂、清澈的星辰。/我热爱它们。/也和你一样地热爱语言。/在夜幕光辉的秩序下,/我热爱在自我的孤独中,/安静地思考和书写。/是的,这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我的星辰,还有你们的高原/都会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高度”《赠给友人绿罗裙的诗歌》尽管是2012年写的,却已经显露了这种回溯性的端倪,没有华而不实的用词,读他的诗歌往往是令人愉悦的,那种推心置腹的话语推进与流转自然的内部旋律正铸成了他文本内外抑扬顿挫的二重奏。2013年12月5日,一位伟人离开了这颗星球,乾乾把悲恸之情注入诗句写下《致曼德拉的光辉岁月》:“你走了/仿佛再也没有英雄/仿佛最后一块丰碑/在时代的哀乐中倒塌。/仿佛所有伟大的情怀/浪漫激情的理想------/它们曾被铸成铭文/如今,/成为发黄的故纸堆/淹没在/时代翻飞的海报中//哦,你走了/仿佛/再也没有高尚的抒情/没有雄辩的真理/时代的建筑物/用冰冷、坚固的水泥穹顶/遮挡灿烂的星空/还有谁/会从森严的壁垒/凿出自由的窗口/在夜幕中仰望//那光辉、崇高的秩序”

《光》

天黑了。
但这个世界还在发着光!
当我提笔,在某一刻
我能通过语言偶然窥到它的光亮

它的灿烂,隐秘于
冥思一般漆黑的夜色里

那一刻,就像突然打开了世界沉默的嘴巴。
当我写下在不可预知中迸发而出的诗句
然后抬头望向窗外——
星辰光辉的秩序,突然在深邃的天空显现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我是尽可能避免使用大词的,因大词的所指空间已经极其浩瀚了,把词语扔到白纸上它们永远不会是及物性的,它们也不可能自己爬起来用腿脚走路,实际情况是,大词甚至连单薄的纸页都难以将其承载,它的外沿含义不仅约定俗成且近乎根深蒂固,死死抓牢普遍性常理性的大脑群,除非使用修饰性的词语打破它原来的所指,使其色彩陌生化并模糊它的辨识度。我发现,乾乾不屑于使用这种修饰方法也是与他的观念背道而驰的,他要想做出回溯的抉择来就得放弃陌生化的突兀感与古怪。他敢于直接写“光”,写“世界”,写“冥思”,写“星辰”,他以着哲学家的深邃面孔透视星辰背后的秩序,他不明言,他在大词的浩瀚中间建立身体部位与宇宙时空的奇妙感受。
    乾乾的真诚,除了书写方面,还体现在了一种严谨的诗歌态度上,从他不习惯于浪费意象的指义空间这点就可以看出来些许。客居古城西安,他不外出,也从不参加诗坛活动。我们认识有四年,他时常与我交流起他发现的有讨论空间的诗歌,我的电脑里还存留了好几篇他在几年前给我推荐阅读的文章:《布罗茨基演讲稿》阐述的核心思想即是“美学乃伦理之母”,乾乾的回溯亦可以说是契合了这种布罗茨基思想的“美学回溯”。聂鲁达《没有冲不破的孤独》演讲稿尾处的回声:“兰波的那句诗表明了整个前途:只有怀着火热的耐心,我们才能攻克那光辉的城镇,它将给人类以尊严,正义和光明。这样,诗歌才不会是徒劳的吟唱。”
    乾乾一四年写康德的随笔《敬畏星空的人》引用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我们的责任不是制造书本,而是人格,我们要赢得的不是战役与疆土,而是我们行为间的秩序与安宁。”去年七月份,我前往陕西参加一个培训班,在乾乾长年居住的古城西安与他见了一面:人流像彩色的编织纽扣浮动在溢满羊肉串熏香味的回民街,乾乾瘦瘦的身影好似一刀柔韧的叶片就那样从这么多复杂的编织纽扣空隙间滑了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0-7 22:0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0-8 21:1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问好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2: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问候张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2:30 | 只看该作者
敖华 发表于 2017-10-8 21:18
欣赏   问好    提读

谢谢呢。秋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0-29 18:07 | 只看该作者
星芽 发表于 2017-10-29 12:29
谢谢。问候张老师。

欢迎常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0-30 11:58 | 只看该作者
新周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1-3 09:0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问好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 15: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