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家梦泉 于 2017-10-6 11:37 编辑
浅议《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老家梦泉
这首诗,初看一览无余,细究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题目点明东炮台遗址,开篇却说:“没有炮,/没有炮台”,形成悬念。接下来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原因,而是展开了现场的细描:“遗址上,一棵枝叶繁茂的榕树”,这一笔很妙,我们知道榕树很长寿,它可能比炮台早,也可能比炮台晚,但它一定见证了炮台的容貌以及它被损毁的过程,这里“枝叶繁茂”是有隐喻的或暗示的,这就是诗性。下面一句“几栋紧挨的高楼”,换了一个角度,昔日的战场,如今已林立起高楼,形成巨大的反差,张力也就有了,同时它会是见证者么?作者没说,也留下余白。接着小诗急速向诗眼滑去:“栏墙上的小黑板/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隐含着汹涌的波涛……不是么?历史很容易被隐没,也很难被隐没……
2017.10.6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微诗栏目2017-8-18 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