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荆轲》
3 _; {& a% P; Z8 ~1 E4 ? 鲁山 y }- `# L# `8 c3 S: B% b
9 `& B" @2 y B, T. b" _3 r+ v 记得六六年老师讲“荆轲刺秦王”,讲得激昂慷慨,秦始皇暴政啊,太子丹为保卫祖国挺而走险,荆轲侠肝义胆。
# o9 i' y7 v) t" n) q* k& N( `
尝试写一篇诗歌体的“荆轲”是在多年之后。按照课文顺序,一层层杀手推荐到了“荆轲”。他沉着,有勇有谋,杀手中的极品;看过娃娃书,里面有”荆轲刺秦王“的图画,帷幕重重,宫人垂首拢袖,写进去;按照那时礼仪:立而跪,跪而立,再三谦虚婉拒,请太子丹另请高明想象得到,荆轲总不能自夸自擂马上大包大揽吧,他是高智商的剑客,会玩面子,推拒在情理之中;又太子考虑荆轲的男人身份,派年青女奴陪睡也寻常,我想荆轲高人当然人品也高,让他鄙拒:“任妹妹苦苦哀求”;待遇最昂贵处是金铂从天烨烨而降,我对此毫无审美好感,炫富吧?炫耀财势吧?荆轲会不会也这样想?我感觉会,此时他谅必不敢再推拒了,“我欠他大啦”!于情理而推之,荆轲接受任务。
0 q2 ~$ _& r" ^6 W2 n3 B; Q1 k5 N6 V
秦始皇穷兵黩武,对领土贪得无厌,燕国处于危急之中,我对太子丹因此有了同情。但是乐宴后,却使我人道的心瘆然:为了杀手的一句赞叹——”好一双妙手"!乐女的美手竟然被毫无意义地砍下,奴隶啊!这一节我若按照课文写下去,倒像真的应该(!)砍断那双手似地。怎么想都于情于理不合,于是搁浅好多年。
9 o& P. S) t0 W6 g( Q- ]* ]( f # o# y. }* o/ @( M5 i, }* O; T
我该怎么写你呢?乐女?设计一个全新的乐宴吧,荆轲乃贵宾,高级乐宴是少不了的。
$ U- h: p: u5 a. I3 z" B# i* z( E) s) e. P9 W/ @
“乐宴”给了乐女舞台:那双美手奉命弹奏,走向被砍下的命运。她”低首拨捻“,符合女奴的规矩,一双美手上下拨弹。这不是一般的肉手,而是一双有着精湛琴艺的手。想象中但见:' g7 t/ [- T# q! V5 r
4 C% C5 C b* |- v- u
“一双美如凝脂的手 弹得眼花缭乱+ A4 k& C0 K- v' c
惊艳!玉又怎比它温柔血色活软“ ——形容这手好叫我为难,想了六个字“温柔血色活软”,“温柔”在这里是温暖、柔软的意思,区别玉比玉有活力,但仍觉不够。她不但手美而且艺美,这是与课文不同的。玉指之下:
5 ]1 C# q0 z+ O9 c
0 n( @6 U. Y% b2 p5 ~* F “杀手的心随着琴声飘远
; V$ Z: Z) B& \2 f 看见江河奔流 高山峻立 云驰蓝天 沧海桑田
. s9 x) R+ f* f, i$ F9 k/ {- S1 A7 J( _+ W/ d* c
看见花放鸟啾啾 春 看见万丈悬崖冰挂雪飞 梅7 P% z* {1 h+ ]- p- {; b# U- [- w
暗香浮动 兀然又兵潮呐喊万马奔腾 不由按抽佩剑” # `- p0 v4 H+ y8 Q( @# D) X
——琴艺达到如此境界,我的乐女,音乐天才。, _4 P' ^/ f( D( w9 `
& l: n* ]3 W: k* p5 W 此时荆轲眼里的乐女是什么样子?
) v- I: n2 ]* q4 K! Z/ h' d$ d/ Q2 c# w5 S: p
“他也听说这不抬头的乐妓 十好几啦 不算小啦
, E5 l" \8 |5 I2 F) Q ——不抬头,本是低头人啊,深藏美貌不让人看。& Q$ @& z" G- K0 U1 }7 J
但只卖艺 对谁都敢说不!在此能守身如玉真乃奇迹” 3 ~3 A$ L( Q* t0 O, G3 _. N
——她坚持卖艺不卖身,恶心皮肉生涯,有个性。
, Z+ [) W( B& z' E) p! {3 F8 b
$ b/ z& y/ S S “手如柔夷 肤如凝脂 ......
( e& F7 {9 {5 n, W4 {) _' K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 M4 a8 }2 Q! _6 B9 h+ n6 u
——以卫夫人反衬乐女之美,这一比,卫夫人就太卖弄啦。5 B0 k6 w: N* b1 M: B" t. A1 k
是不是卫夫人比她美?那钱权捧起来的高贵?
; A0 N0 m8 I# |% \ 脂粉 珠宝 锦服扮出来的美?”
! P9 ]) g6 t9 z ——这种美不是真正的美。 f3 ^$ e3 t" C. R* ^4 k
0 N0 ]! i) o1 D% B Z3 |9 L
“荆轲认她是骨子里的高贵 朴实聪慧脱俗自然之美 ' X1 ?& U: \- c1 z0 f }2 @; x
拒绝污秽 虽然怯弱 也不屑巧笑 盼兮臭美” - J' w7 d/ C% p
——我的乐女,虽卑贱怯弱但人格高贵。' D i! F' `; c- o' n4 b% T/ T
$ U7 J, K! z5 s! ]
"她忽然冷眼瞟他 真天人哉" : F: B( g8 x7 l* K5 Z
——此时荆轲方得见娇容,才艺美,人格美,手美,如果事情良性发展,荆轲和美丽女奴也许离爱情不远啦,我浅浅暗示,英雄美人自古惺惺相惜:& h$ @7 j7 v7 Z, d' {9 l
, f1 V5 z* [- N. A" i “良久如佛坐化 回到现实 得闻如此琴艺真不虚此生
( T, T: e/ v& m" l2 P1 | 荆轲也爱弹琴哩 雅士哩 笑示太子:这招讨我喜欢” |& t* |: J. V: t" o
——遇上知音啦,漫天撒金铂雨是低级的收买策略。对她大加赞赏!而太子对弹奏似乎并不感冒。他:5 y% g# T, p" z; H2 ^) }* q
"太子似有不悦 目如闪箭 溜眼太子有点馋 " + Z$ E8 P% c! j" n
——乐女的价值对他只是肉欲,他馋她:“露出白嫩脖颈”,恨她:“对谁都敢说不”的倔强,肯定对太子也敢“不"!
$ |! w% M- H3 e1 U/ `2 w2 a- c q Y& D n
乐女呢,她怕所有的杀手,却不怕荆轲,因为荆轲儒雅温和是真正的人物,一般人物她是不会抬头仰看的。这下音弦就拨错了:' \& `: h, T9 o% F6 Q8 a
“音弦拨滑” ——于是太子借此镇压:
4 t( U$ B- h, l4 G/ L “拿眼箭怒射 她寒彻 一只害羞鸟”。 ——头夹在翅膀里,可怜的“鸟儿”恓恓发抖。% P2 ^* O0 |: i- L* z) E0 |+ X
8 ?- {2 K: D E0 i- a1 v! b: T 为保存心中一点做人的尊严遭到砍手的摧残,音乐天才活不了了。这与课文里的“荆轲刺秦王“里的“美手”姬妾不同,那是无奈命运的性奴,而我的乐女是倔强的弱者,自己的主人。她决不苟且偷生,以她“对谁都敢说不”的高傲可预知。太子此举弱智而残忍,把乐女直接送给荆轲不就得了吗?岂不比一双血淋淋的手更合适?也许是嫉妒?恨那个“不”字?他比杀手更冷血,掌握生杀大权的王族啊!, A4 z3 P, P6 {) f) d6 q% |
' d# J1 k% ]. j& C0 K- U 接着是断手对荆轲的震赫。诗是有逻辑的,既然他欣赏乐女、把她当人看而不视她为卑贱、对“宫人送来一只匣子”,对里面的“礼物”他的反应应该是——先接过"掐丝嵌贝的匣子,闻见香",以为:
0 s5 T% `3 c2 O" B “这就是是龙延香咯 若不是装错了东西4 {) b8 ^/ u& q7 U
真想给女儿装首饰”
- [" l' I4 _3 B" j: b ——很轻松地掀开软滑如水的金黄色绸缎,突见乐女的那双嫩手,他大惊失色:
0 T" f. P1 b! y" j6 Z" E* o) ] “惊掉 这礼遇谁能消受!” * E9 q+ i5 q5 p0 ? y9 k G
——善良的反应,虽然他是杀手还杀过人。他看着曾经飞弹的美手心里多么不忍,此时,我让手弹着一句哀怨的话:
7 r0 X$ m( P) W" N( E0 ` ”因为你 我被砍下”
" D4 Z& V; O* E; s) h. [% y2 X ——抱怨荆轲赞她手美而被砍掉。我不相信荆轲会捧着血淋淋的断手欣赏个没完." P- a X2 T% M2 M( Q, A- U8 G
1 o- t {( p' O1 M! J6 l
“闺女啊 你不该生为隶籍啊!呜呜呜呜“
* A4 ?9 f" W9 m* u1 O& s1 f; a- ^ ——荆轲心疼、惊惧、悲愤。这句我流泪而写。现代中国上演过“成分论”!联想遇罗克,哀悼那个时代的遇难者。0 z) `9 s' M& C9 e, N
“从此怕闻一切香 呕 手不停颤抖# _5 f. _ }/ G6 I3 }4 c! l- F
如在弹奏” ——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我的荆轲思想转变人性勃发。他的惊惧包含正义的愤怒与谴责!看着那双“渐渐现出死色”的手,他还感到危险:
. X% i+ x8 X- t* X “他想跑 骑马飞跑 我跑不难 家人咋办?0 t! K1 Z2 x2 E
哪里能摆脱太子的纠缠?” / B- H; H+ O5 w# k* B" r
——若真逃跑,整个燕国的国家机器都要追拿他。1 c8 p& p0 w$ }5 K
! f) [) J/ _ A- h. P4 n
一切漠视生存权力的现象都应该从社会制度里铲除,这时荆轲顺从本文逻辑应当产生全新的思想。
2 o7 v/ Q+ {( W! O1 }$ X “风萧萧兮易水寒 刺杀秦王为那般?”
4 Z+ U5 u4 s. o8 ] ——怀疑,怀疑太子,怀疑自己。你太子丹跟秦王不是一样的东东吗?乐女的悲惨命运使他重新认识他,他不再是忧国忧民的王子,而是吃人野兽。甚至怀疑杀手的职业,他已不想再为他杀,从心里发出:1 \8 ]8 g7 K) A4 ?" V
“为了解放那些奴隶 我愿杀了太子丹
3 e/ H/ ?, S8 U c 为义 不 要 钱!” ——苏醒的人性的呐喊。
- q- o5 e/ P: V& J/ m; o& p7 k! A
) k2 b+ j$ L# G# ~: C2 s 正确地思考、不拘于史书,思路就宽敞,我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荆轲,从人性和理性上他应该是这个样子。
. v# Q* P' ^' I( g 5 b( E4 N( t2 L+ z$ x0 I L) f
可怜乐女愿你安息,投生到一个好时代再活一遍。好汉荆轲,你的侠肝义胆让我崇敬。
2 W# g- [+ x( k" k
/ }5 X4 u2 w; h “荆棘之车摇晃前行”,他在人道思索、犹疑。奴隶制的野蛮是历史存在,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认识,才有了进步一点的封建社会,后又进入更宽松的现代社会。但奴隶制的阴影如一首歌里所唱——“影子咋那那么长"?它的“影子“确实不短。
7 ?8 H2 r) g7 h
/ C. w _; A/ B) k: r3 K. Y 到此我还是让荆轲上路走了,敢不去吗?也许他会转过头来杀太子丹!为乐女报仇!$ f% E; q/ u. A; Q
0 r8 b3 W( O$ Q8 }. B
我"离经叛道"写了“荆轲",舒发了感慨,畅快舒坦。总之我认为:写作应该顺乎情理,畅所欲言,不受拘束才对。以上浅见,请诗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 g2 ]1 T8 f8 A/ @% ?7 l0 @/ Q. Q4 f2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