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佛还给万物和心灵的壁画盛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佛还给万物和心灵的壁画盛宴
——熊亮长篇散文诗《等谁-壁画书》印象摭谈
潘志远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这是佛,但不是中国佛。中国佛虽然是世界佛的分支和传承,但更多是本土化过程。中国佛向禅宗嬗变并进一步与禅宗融合,所以禅宗又名佛心宗。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信徒修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悟修去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认为人有命运,但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命运也因缘而生,命运可以借助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而禅宗,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倡导佛不外来,众生佛性本具,即心即佛,我心即佛,佛心可以透过各自修行获启,顿悟可以成佛,渐悟也可以成佛。禅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强调“心悟”,超越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获得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见性成佛,修行重心。“即心即佛”是思想基础,确立自信自立;“非心非佛”是解脱关键,破除妄念偏执;“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佛借助庙宇、塑像和崖壁,散布于名山、熙攘都市、崖壁洞穴,皈依壁画是一种下策,却是最艺术化的传承和渗透。熊亮先生以壁画书为依托,以他最为擅长、拿手的长篇散文诗形式为切入为突破,既找到了捷径,也把握了文学和艺术的本质。
熊亮先生在传统文化元符中立足,从《破茧》到《清明》到《梅》到《马头琴》到《秦俑》,他行走、奔跑、腾跃、飞身到《等谁-壁画书》,可以说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其险,让人愕然,叹其英勇;其难,让我畏然,望而却步。当他发来《等谁-壁画书》电子文档时,我确实为难了好几天,又被他的勇气和诚心感召,只好硬着头皮拜读他的大作,一遍遍咀嚼;又去翻阅了一些佛法禅宗信息,遂雏形成我对他此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个印象:向新领域挑战有向度、见廓度、出深度。熊亮先生致力散文诗向来是有野心的,他从不满足于一些小心得小感悟,将诗作变成一些零星的散章短制,总是着眼于大和巨,于传统文化元符中筛择典型,提笔上阵,斧凿出鸿篇巨制,标识出他文字和作品的向度。茧、清明、梅、马头琴、秦俑是向度,这次“壁画书”所包容的“佛禅”更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向度。这些向度得益于诸多“佛禅”的语汇、典故和历史(妙法、佛国、佛光、敦煌、莫高窟、飞天/万种烦恼归本心,一朵莲花净浮尘;毗愣竭梨王千钉求法,善事太子入海取珠),笔墨纵展中的“南方、北方、骆驼、沙山、胡杨、大鹏、石窟、天使、佛国、灵山、千年、万年……”全力开拓出包蕴上下古今的廓度;且于行文中或顿悟、或渐悟、或妙悟,众多缤纷斑斓的偈语哲句,挖掘出佛禅领域应有的深度,延展成87节,一气呵成他挑战的不俗与精彩。
印象二是有宏大架构和一脉贯通之气。散文诗题记便以气魄开场,“等谁?万年!”两个词语,两个短句,已笔力千钧;引子中“我看见了巨浪遁走/我看见了佛光弥漫/整个石窟整个画卷”雄词大句,气势磅礴。第1节又以“千年,一瞬”紧承而下,第9节“你在等谁?这样,万年!”缀连再续,第34节“天地。草芥”植入宇宙苍茫的环境,第49节“而你端坐千年,一如秋水不惊波澜”辽阔顿至,第87节“我在江天下长啸,我在长天下独行”漫漫求索,诗人或天或地、或古或今、或内地或大漠、或佛或禅、或思或问、或悟或吟、或低语或长啸……思接千载,笔挫万端,如江水下行,滔滔而泻。韩愈《答李诩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观熊亮散文诗,的确做到了“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让人阅罢由衷感佩。
印象三是意识流掀起重重波澜和旋绕出绚烂繁复的玫瑰花瓣。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提出,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交织为主要方法而得名,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欧美小说界兴起的一种思潮,但不局限于欧美,日本厨川白村、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曾运用过。现在被熊亮借鉴到散文诗创作中来,很有点量体裁衣的况味。在壁画前,在佛像边,在佛性世界,每个人都必须虔诚,虔诚到不妄语、不噪然,在极静中见极动,以思悟楔入想入非非,搅动内心波澜。波澜流泻于思绪,则掀起思绪的波澜;波兰流泻于文字,则掀起文字的波澜。诗人将自己放逐到壁画前,置身于佛性博大、绚烂、寂然的世界,不断从壁画出发,以佛为轴点,一个语汇也可,一根线条也可,一块斑斓的色团也可,一个人物,一个典故、一个场景,一段历史,不时生发;内心独白、自言自语、自见自悟、现实虚幻、上天入地、古往今来,人佛两界,纵情穿行,不断出发也不断到达,循环往复,旋绕出绚烂繁复的玫瑰花瓣。此时,线索、情节、故事要素统统靠边,一切都以悟性的思辨、哲理的话语为要义,目不暇给,震颤心扉,得鱼忘筌,别有一番境地。
印象四是能在对万物的考量中见佛见性见悟。怕没有根据,没有比对,没有参照,所以在摭谈开篇前我照搬了那么一大堆文字,现在回到他散文诗中来寻章摘句。如“有佛光,就有双翼翱翔”“佛在空寂,佛在行旅的眼眸深处,召唤祥云在山岩入定。永恒的空,永恒的寂寥”“一朵花就是一个音符,就是一个被超度的灵魂”与佛理如出一辙;诸如“一念起兮莲花开,空中无色守本真”“心若无挂碍,笔下自生净土”“缘来,我得见/缘来,你在尘沙中生辉/缘来,我忘却来时坎坷,紧握风中吹落的细沙”“心是海,心也是岸”深得佛法奥义;还如“一个石窟就是一个传奇,一块壁画,就是一段修行历程”“天地源无声,天地亦无灭”“敦煌,你是被万重佛光包裹的精神之乡”“有菩提树,便不再颠倒”,尘理佛理、人性佛性互为参照融为一体,端的印证了佛不外来、佛向心生的原理。不拘于佛,而又在悟思里见佛性,这是人的灵性,也是诗人的慧根,有灵性有慧根,便可通法修法,虽然作者并不是一心向法修法之人;佛言道,通而不隔,通而生妙法、得妙悟、出妙语,惠我此读,欣慰之至。
印象五是一次自我精神梳理和心灵洗礼的二重叠显。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倘若不是秃顶、荒沙,被岁月之镰收割的山野,是蓬勃生长的河滩,就必须梳理。读书是借别人的梳子梳理,思考是信手拈来智慧的梳子梳理,创作则是经过精心准备、用自己研制的梳子进行的一次专业梳理。我欣喜地看到熊亮先生利用佛法之梳且添加哲思颖悟的梳齿对自我精神之发,从上而下、从前而后、左左右右反复梳理,形成各种发式发型,焕发出一个个精神奕奕的诗人来:俗世的,佛性的,哲思的,文学的,参透的……不一而足,无论哪一种,都有那么几分禅定。一个人生活在凡世之中,摸爬滚打在万物和七情六欲里,心自然会蒙尘纳垢,而洗礼之水,最好是佛法之水,洗礼之法,最好也是佛法之法。庆幸熊亮先生获得了一次因缘,他很善待这次因缘,以佛法龙头喷洒悟思之水来了一场长时间的洗濯,冲去蒙尘,擦净污垢;一个心灵轻松、精神明亮的诗人,于文字中“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一刻的熊亮颇有庄子遗风,也有王维从长安归终南山途中踽踽独行、寂寂向佛的影子。
一首87节的长篇散文诗,我滚动鼠标细细拜读,在最后一个标点刹停,闭目遐思时,遂感觉到我的精神也得到了一次梳理,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又仿佛参加了一场佛国盛宴,有大快朵颐的歆享和回味。此散文诗通篇虽非晦涩艰深,但读起来却十分费力,抓不住脉络,切不中肯綮;也许它本没有脉络,也不设置肯綮,只天马行空,无拘往来,岂不更加自由?那些长言,那些短句,错落在电脑界面,将来再搬进纸页,碰擦出一片熟悉的声响;没有尖锐刺耳的音符,让我的心脏一抖一颤的,全无刺激,欣赏之余,竟有那么一点遗憾。作者在壁画前沉思,在佛国里逡巡,在佛光下顿首,在洞穴、大漠、现实……诸多场景里扑朔迷离,哪一个熊亮才是血肉的、真性的、诗情的,我一时眼花起来。
跋涉在散文诗途的熊亮,苦苦拼搏,是未完成,在半路;还是正走向成熟和定格?希望是前,又担心在后,踌躇之中,我捧出这篇摭谈,算是交差。哑然一笑,凭自己对佛学禅宗的一知半解,差,哪有那么好交,权当一次朋友间的诚挚交流吧。

二0一七年十月五日于霞蔚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2 04:38 | 只看该作者
提读共赏   问候评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0-12 18:41 | 只看该作者
在佛国里逡巡,在佛光下顿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0-14 21:25 | 只看该作者
有意义,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7 00: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