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忠实于这个世界的沉寂 ——简评王柏霜诗集《你的身体,是一座仙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忠实于这个世界的沉寂
   ——简评王柏霜诗集《你的身体,是一座仙境》
   文/张弓

王柏霜由中国香港理想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你的身体,是一座仙境》,从我阅读兴趣看,是一本我喜欢的诗集。诗集分四辑,收入了王柏霜2011~2013年的诗歌作品。朱必圣在评论他的诗歌时说:“我以为那没有意义的诗歌,只是失落了意义,并非真正无意义。”为什么会把无意义理解为“只是失落了意义”?的确,王柏霜的许多诗,我们在阅读欣赏时仍有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在提携我的胃口。我在慢慢品尝之后,发现王柏霜在以一个诗人的契合,忠实于这个世界的沉寂。因此,这种貌似无意义的诗歌,就能够感受到,那些来源于心灵的天谰之音,承载着诗歌的使命,显得意义非凡:

最重要的是不再迷茫。对于时间
一颗发红的草莓被种植成盆景
它腐烂的速度快于美丽。它是预言
告诉我明天破碎的云朵又将重新聚合

《冬眠书》一诗中的“时间”,在草莓的喻示下,使某种生命的特征贯穿了哲理的空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其深刻的寓意,烙在我们阅读的记忆中。这真是一个包裹着存在与遗忘的哲理。我甚至想说,一个诗人能够真实地忠实于他生活的世界,才能写出入骨的诗歌。
诗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不管诗人经历、遭遇了什么样的生活,当他在诗歌中安下心来的时候,他仿佛凭借自己的灵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了情感的宫殿,欲罢不能。
王柏霜似乎要在人类的肉体上,找一座仙境,他才会命名诗集为《你的身体,是一座仙境》,。然而,这个企图足以让一个诗人暴露出他写作的初衷。正如尼采说:“一切我的感情都是在悲苦中,在牢狱里:但我的意欲是我的解放者和安慰者。”
王柏霜的诗歌,首先从情感上依赖于肉体的困惑与抗衡,这里所说的困惑,正是尼采所说的“感情都是在悲苦中”,而抗衡即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和反抗。也许,诗人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上帝早就安排好的。诗人来到世上,就是要通过诗歌,传递不同的声音,使原来粗糙的生活,回归到诗性的意义上,让世界充满爱与恨的韵律,从这个存面上说,《你的身体,是一座仙境》的作者是幸运者,他遵循诗歌的路径,找到了遮掩在心灵深处的智慧,几乎是在生与死的瞬间,让诗歌从灵魂中恢复记忆,重见天日:

世界凝固,流水无声
意义不存。我体内的桃花魂消散无踪
我忠实于这个世界的沉寂
像泡在这个冬天的雨中,肤发皆白

从王柏霜的诗歌中,可以看见,所谓的《冬眠书》不仅是诗人肉体上的一次洗礼,还体现了诗歌在想象的作用下,帮助他找到心灵所要忠实的世界,保持诗歌的沉寂。
当诗歌被放置在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从诗人的情感中,找到时间的烙印。王柏霜在小记中说:先锋诗歌已经走得很远。还能够走多远?近年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个人写作在风格上追求突破力有不逮,语言与技巧虽无大的毛病,但也无大的起色。这或许是写作习惯在作祟。但自己已经像中了诗歌之毒而无药可解,相比于继续先锋下去,或许回到传统更加得心应手。其中的考量是,我写的诗尽量让人看懂。
作为反克诗群的诗人之一,王柏霜通过自省,发现了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追求形式上的后现代主义,所谓先锋诗歌也只是口号式的标榜,以及玄之又玄的意象堆砌,把诗歌当作游戏来玩耍,偏离了艺术创作的正常轨道。对于有悟性的诗人而言,发现航道走错了,及时纠正,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当下许多诗人,以西方哲学及诗歌蓝本为对象,一味模仿,提倡拿来主义,认为只有西方的艺术,才是真艺术。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抛之脑后,他们根本没有学懂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喜欢标新立异,却硬是要把自己逼到死胡同,把扭曲的艺术视为至关重要的人生信条,从根本上否定传统。王柏霜的觉醒,意味着他已经领悟到了真正的艺术,必须扎根于坚实的土地,没有根基的艺术,只是空中楼阁。
因而王柏霜从“先锋”回归到“传统”,这是一次关于人生与艺术、道德与信仰的内在演变。他在组诗《黑洞之2012》这首诗中,充分阐述了黑暗对于人生命运的影响。这首反映2011特定环境下的诗歌,它要表达如何进入2012,那些围绕黑暗产生的各种诗意,象是在叙述一个生命与死亡相关联的话题,不管从“你寸步不离”中“阳光流满一地并且展现诡异的微笑”,还是“有虫子跑出来”“他的冥想更像一场审判”,抑或“肉体即使死去也不彻底”……诗人在一连串的词语面前,最终要表达的意思,竟然是对生死作如何认同:

它们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听不到心跳的声音
他失去方向感的躯体漫无目的地歌唱自由
歌颂失去依托的灵魂是多么的高贵与崇高。
“我们都能死得其所吗?
在黑洞渐渐扩大至2012年之前,我们停止一切哭泣。”

这里,诗人从“失去方向感的躯体”,到“失去依托的灵魂”,二种失去,意味着从肉体到精神的完全丧失。是否从这时开始,诗人发现了黑洞在渐渐扩大,所以他要在进入2012年之前,“停止一切哭泣。”诗歌之路,也就是诗人的精神之路,作为艺术的诗歌,如果不能从人性的根本上触及灵魂,就很难达到感化的艺术效果。
现实社会是构成我们生存空间的万花筒,诗人深陷其中,五味俱全,自然免不了慨叹良多。王柏霜在其诗集后记写道:“诺大的社会喧嚣杂芜,清静之地难觅,内心世界拥挤不堪;坚固的体制内、固化的利益团体之外,个人在体制里已无大发展空间——体制像一个陷阱一样让人陷入之后欲罢不能,又像一个吸管将人的青春年华吸吮殆尽,因而内心时刻充满着愤懑与绝望。”
我们可以从王柏霜的这段文字,了解到他对于现状的思考,以及利用诗歌解放心灵的必要性。因为,世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前提。只有服从于现实,尊重事实,才能从真实世界中找到一份诗歌的纯粹。它几乎是所有艺术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停留在世俗的习惯中,肯定缺乏意义。作为诗人,应该把简单、朴实的生活,升华到艺术的境界中,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让本质的东西建立在思辨的轨迹上,用理性思考碰撞非理性思考,从而实现艺术的转化和提升。
王柏霜在《倾斜之水》一诗中,似乎想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肉体与灵魂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时间穿越历史的自由,流水在地球上转动的时间,人类可能触及到的事物等等,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水覆盖于沙子之上,桥覆盖于水之上
那株正茂的落叶松覆盖于桥上
风头上,那根站满天使的松针,证明了
有一种存在:从时间的高度向流水
低度倾斜,不可遏制
它所呈现出的真理,并非一目了然

读了这段诗,我们对王柏霜诗歌意义上他所忠实于这个世界的沉寂,不难找到答案。世界就是在不断被覆盖中,彼此依存,相互排斥。诗人的世界,正是沉浸其中,他才可能从世界的身体中找到一座人生的仙境。
可以说沉寂的世界是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呻吟,是诗人从肉体的俗气中裂变的精神产物。因此,沉寂的世界才值得诗人用忠实的一生爱戴它。
作者简介:张弓,曾用笔名信天游,(1963~),男,福建连城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科(函授)毕业。诗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其诗歌、散文、文学评论作品在《诗刊》《中国诗人》《福建文学》《山东诗人》《福建日报》《浙江作家》《闽西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现居福州。网刊《海峡诗刊》主编。诗歌评论获“尤为如此——丽水市第二届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主题征文银奖。《海峡暸望》专栏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9 10:2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提读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0-21 21:30 | 只看该作者
附几首代表作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10-25 00:45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7-10-21 21:30
附几首代表作更好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02: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